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海盗得宝 -- dafemren2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海盗得宝

      作者【子鹰】

      引子

      临时搭建的拍卖厅里人山人海,连过道和地毯上都挤满了睁大眼睛看盯着拍卖台上的中国珍宝的洋人,在拍卖厅外的广场上,山一样的中国瓷器被码成无数小堆,“论堆出售”。

      各位是不是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呢?-嗯,对,电影《火烧圆明园》里英法联军在抢劫了圆明园后就是这样分赃的。嗯?为什么谈火烧圆明园?――我有说火烧圆明园吗?我所说的这一幕,发生在1999年11月17日的德国斯图加特火车站!

      一

      国内的朋友并不是很熟悉Michael Hatcher(国内有几种翻法,很乱,我干脆就用外文了,反之看这文章的人外文都不错,这样也记得清楚)这个名字,但如果是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市场上问起这个名字,那很少会有人会不知道。Michael Hatcher,就是他,策划了这次斯图加特“大分赃”。这个定居澳大利亚的荷兰职业水下寻宝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干类似勾当了。14年前,他盗捞到了1750年(乾隆年间)沉没在南中国海海域的Geldermalsen号帆船,在这条船上获得了15万件青花瓷器和125件每件重750克的中国式样金条/金元宝。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以阿姆斯特丹的希尔顿饭店为据点,他伙同克里斯蒂拍卖行策划实施了“南京船货”(Nanking Cargo,这是当时西欧人对来自中国的商品的统称)拍卖大会。12000份拍卖目录被发出,5千人前来参加现场竞拍,世界各地通过电讯的出价者约10万人次,拍卖成交总金额3700万荷兰盾(2000万美金,这可是在八十年代)。而这次拍卖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国家水下考古工作协调小组和中国国家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的成立。

      14年弹指一挥间,当中国水下考古界忙于召开水下考古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出版《水下考古通讯》刊物(还是内部刊物,一笑),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法规,当然喽,还有和国外(澳大利亚)合办水下考古培训班或干脆派专家出国(荷兰、日本、美国)学习外国先进潜水技术的同时,Michael Hatcher先生正忙于在南中国海勘察一条“欧洲沉船”。勘察的结果是他老兄“偶然发现”了一直在他口袋里揣着的那本詹姆斯航海日记里所记载的泰星(Tek Sing)号中国大帆船。既然发现了泰星,那“欧洲沉船的探索”也就自然给丢到爪哇国去了,接下来就是疯狂的打捞。这次打捞的收获是-中国瓷器-100万件。

      如果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只是出于发财的本能,那么这位Michael Hatcher先生则在掠夺中表现出了更加“先进”的生意人头脑-最后运回欧洲的瓷器只有35.6万件,其余约60万件瓷器被他下令打碎,以获得整体上最高的利润。即使三分之二的瓷器被打碎,剩余的瓷器也在数量上令负责拍卖的德国内戈尔拍卖行大为头疼,他们立刻意识到“收藏家和爱好者消化不了这么多的瓷器,必须从全球寻找买家”。于是,在斯图加特火车站建造了模仿泰星帆船形状的“展览馆”和拍卖场,在新兴的互联网上也建立了泰星拍卖专门网站,除此之外还把部分瓷器运送到五大洲的11个城市巡回展出、拍卖。

      无论中国方面的专家如何表示“发指”和“愤慨”,无论中国各大会的讨论纪要亦或发言中如何表示“谴责”,这次拍卖的商业操作是成功的,11月17日,多达六千名的全球各地瓷器买家云集斯图加特,本文开头的一幕就这样上演了。Michael Hatcher本人仅从这次集中拍卖中就获得了3000多万马克的收益。

      中国方面也从这次拍卖中有所“收获”。这次拍卖的瓷器都是出自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德化瓷,当中央的专家们根据“维护全人类利益”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此次拍卖表示强烈谴责和愤慨乃至遗憾的同时,德化县政府迅速派人赶往现场,在那人山人海的拍卖场,德化县政府以其有限的资金买回了其中的72件,今天静静地躺在德化陶瓷博物馆的这七十二件德化瓷,就是泰星号上那一百万件瓷器中返回中国唯一的部分。

      二

      差不多是在Michael Hatcher发现泰星号的同时,子鹰正在南海某沙滩上与一位天朝的潜水员同志聊天,聊天的主要内容自然是他们的潜水生活,当谈及训练和待遇问题时,潜水员同志总的看法是资金不足。子鹰当时就问,南海有那么多沉船,你们为什么不去打捞呢,一来可做实战训练,二来可帮国家保护文物,三来你们也可以通过分成获得经费啊。潜水员同志一愣,反问,“可以随便捞沉船吗?”。。。。。。

      呵呵,你不捞,自然有人捞。就在三个月前,公元2004年的3月4日,克里斯蒂拍卖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拍卖会上又卖出1700件刚从南海的中国沉船中打捞出来的明代瓷器,获利210万美元。而到了4月份,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一个47岁的德国人如何在南海打捞出一条唐宋时期沉船的消息。这条沉船上有6.7万件陶瓷器,于1999年就已打捞完毕,而中国方面直到2002年才在某研讨会上获知这个消息,于是又派人去洽谈购买,对方的开价是4000万美金,只批发不零售,结果国内无一家博物馆可以单独吃下,现在只好搞“合作研究”-研究的对象却躺在新西兰的一个机库里。其实在国际上,水下探宝是一种寻常的产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私营公司在经营这项业务。就在去年,一家美国海底探宝公司在花费300万美元后发现了沉没在直布罗陀的英国苏塞克斯号战舰,而这条战舰上载有的金币价值35亿欧元;与此同时,另一条沉船在佐治亚州附近被发现,这条船上也装载有价值1亿多美金的黄金。仅从这两个小例子里我们就可以窥见该产业的前景之一斑。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谈谈国内的水下探宝(在国内目前可以等同于水下考古)情况。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在洋人疯狂盗捞中国沉船宝藏的时候,中国方面也是做了相应的努力的。自1989年中国的首届水下考古培训班结业后,先后在辽宁、广东、福建等几个地方进行了考古实习和工作。就在上个月,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还在对沉没在广东海域的“南海一号”古船进行打捞-该船是1987年中外合作寻找一条东印度公司沉船行动中被发现并被准确定位的。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中国的水下考古人员(事实上的水下探宝界核心)和中国的水下文物资源严重不匹配。按照某权威人士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水下考古队员的人数实在太少,他们所肩负的任务,又太多太重” 。这句话一点没错,让十几个人承担十几亿人口几千年历史的大国的整个水下考古工作,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既然如此,就该放权。至于打捞的技术难度,虽然该权威人士一直强调是“常人难以想像的难度”,但考虑到无论是国家花钱培养的专业水下考古人士还是有志于水下探宝打捞的民间人士,都已经不是“常人”,所以这种难度虽然有但是并没某些报道中所说的那么大。另外该权威人士举了中国打捞“阿波丸”时前期开支预算就要1.2 亿元的例子来说明水下考古的筹集资金难度,但据子鹰所知那次打捞中国是明确冲着阿波丸上价值四十亿美金的黄金去的,而那次不完全的打捞虽然没捞到黄金,但仅捞出来的橡胶等战略物资出卖后就已经收回了成本并有盈利。做工程不是在教研室里写文章,兵马一动自然要有开销,高投入高风险才会有高收益,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只要有利可图,是不会缺投资方的。

      三

      下面让我们跳出水下寻宝业务的小圈子,从国家的大角度来看一看。我们常被告知,我们自己的资金不够,所以需要引进外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1982~2000年,整个十八年的时间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18个国家总共也不过引进了64.5亿美元外资,而且这种引进是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求爷爷告奶奶,国内国外飞来飞去才获得的。即使引进了外资,利用这些外资仍然需要付出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外流的代价。而与此同时,仅在一条阿波丸沉船上,就有40吨黄金(仅此就价值四十亿美金以上),12吨白金和15万克拉未加工的钻石,把这十八年里为了引进这些外资所花费在路费、旅馆和吃饭上的钱拿出来(总共签了140个合同,稍微有点商务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国家机构的涉外合同光是调研的经费就不是个小数目),我就不信捞不出这条沉船。有句老话叫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我觉得似乎可以用来描述目前这种情况。

      入关后中国正在以加速度和世界接轨,而和世界接轨的重要特征就是“事事官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也就是说,中国与外国的竞争已经在事实上进入了全民竞争的时代。沉船打捞是一项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的业务。说它简单,是因为没有真正无法克服的困难,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到学术、技术、商业、法律等多个领域。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沉船打捞业还处于最初级的纯学术和抢险救难阶段,面对疯狂进攻的国际沉船打捞业主,我国的官方机构(事实上的沉船打捞业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外国打捞者可以用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许可证在“菲律宾领海”内进行海底打捞工作(捞出来的东西按比例分成),而这些打捞者中的多数最终在中国领海内捞出了沉船。他们将其打捞沉船的经纬度进行保密,这样那些讲究证据的官方机构就无法找到其违法的证据;在打捞完毕后,他们又钻国际法中关于“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规定的空子,将从中国海域打捞上来的文物藏匿一段时间,等“无人认领”的时效一过就公开拍卖-公事公办的官方机构对于这种跨境的擦边球动作在实际操作上是无能为力。那么,就让中国的宝藏白白成为外人的囊中物吗?显然不可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让人民加入竞争。文物有等级划分,与其让Hatcher之流一次性打碎六十万件普通瓷器,不如让这些普通瓷器流入中国民间。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南海航线的历史比美国建国的总时间还要长十倍,中国这种巨额数量的文物资源不是仅靠少数国家机关就能保管得了的。除了少数珍贵文物外,把数量最大,由专门机构保存得不偿失的普通文物散放到民间保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博物馆里,即使是一二级文物可能也要长时间躺在积满灰尘的库房里,而在普通老百姓家,即使是一件三级文物,恐怕也会珍爱有加的吧。而且,即使是最恶毒的中国奸商,估计也做不出来一次打碎六十万件古瓷这样的事情来,天朝子民就是天朝子民,在涉及到老祖宗的事情上,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没有历史的蛮夷所能做出的那种破坏性事情来的。

      中国仅在南海就有至少两千艘沉船(中国官方人士的数据,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航海的国家以及在清代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拥有超过欧洲航海船只总和的航海船只,两条条沉船这个数字和全世界三百万条沉船的数字相比所占比例太小,因此估计是大型沉船)在等待人们去发掘,无论从哪个角度测算,除了文物价值外,这批沉船仅经济价值就应该以百亿元人民币为数量级,这么庞大的人文和经济宝藏,由于种种原因而完全被外国人盗捞,这显然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限于篇幅,子鹰不再往下多讲,我只在这里做个大胆的预测,在国家的掌控下由民间出资本、出技术,由学术单位出学术资源,双方合作各取所需,这是一种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沉船打捞或者说水下寻宝方式,随着中国国家的发展进步,这也终将成为中国人的现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