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方的精英教育机制如何培养精英 -- 春天春潮

共:💬12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西方的精英教育机制如何培养精英

    古往今来普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时,飞上枝头变凤凰。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过去的学费一般也由私塾老师说了算,而私塾老师们又以为人师表,安于清贫为傲骨。乐善好教为己任。

    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哪怕是家贫如洗,无力筹措学费,老师们照样乐于施教,从而造就的大儒,大家,名士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故事数不胜数。

    教育事业应该是国家之根本,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继往开来。特别是对于精英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更需要全民族加以深切的关注。

    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中,拥有着比较完善的精英教育机制,人才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小学四年级开始部分有师资条件的几所小学,就设立英才班,从三年级学生中甄别,考试,挑选聪明伶俐的孩子们,集中在英才班加以培养。为精英中学选送人才作准备,英才班考试侧重于孩子们的智力和自然常识等等基础知识。英才班的甄别,挑选,和民族背景,家庭背景无任何关系。一切凭考试成绩优胜劣汰。而且所有的运作都是建立在国民义务教育的系统下,家长们不需要额外花费金钱。

    精英中学的招生,是为了对成绩优异,天资聪颖的小学毕业生加以精心培养,提供更好学习环境的免费公立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

    报考的学生参加由省一级教育中心安排的考试,成绩揭晓后,所有达到精英中学入闱分数线的学生,等待精英中学挑选。挑选学生的方式,是以精英中学上一学年在高中会考中取得的成绩来排顺序,由成绩最好的精英中学先挑选学生,一般每年,每个精英中学招收一百二十名学生,排名在前五名的精英中学就把当年顶尖的百分之二的小学生网罗在旗下。所以说精英中学也分普通精英和精英之中的精英。

    澳大利亚是沿袭英国的教育体系和教师评估方式,精英中学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知识传授以实际需要为原则。学生不设固定的班级和教师,可以自由选课,然后根据课程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室上课,培养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灌输极少,学习过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精英中学的学习环境也相当宽松,在悉尼的二十八所精英中学中,历年在高中会考中稳居榜首的竟然是一所农业中学。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每人拥有一小块土地,面积大约二平方米。在教师和老农的指导下耕耘,播种,以蔬菜,瓜果,花卉为主。学生们必须亲手劳作,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气象,土壤,温度,水分,阳光和农作物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鼓励学生们把收获的果实带回家,和家人分享收成的喜悦。

    每年学校会安排二个星期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农场野营,锻炼学生们生活自理能力,从搭帐篷,野外厨房的建立和运作,到个人卫生的管理都有着一定的要求。纳入学习成绩考试的一部分。这是个具有争议的教学方法,有专家撰文批评学校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不务正业。但是该农业中学坚持认为,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应该是全方位真正的人才,不应该是离开了书本什么都不懂的所谓人才。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习知识的年纪。而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知识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实践。

    能让人们服气的是该农业中学取得的成绩,大学升学率百份之一百。新南威尔士教育厅的做法是,高中会考中单科成绩取得九十分以上,学生的姓名,所就读的学校会公布在报纸上。该校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在报纸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每年高考结束后,甄选出十名满分状元,由教育厅长亲自颁发高考成绩单,该学校经常会占去四到五个满分状元名额。

    精英中学七到十年级的教学以基础为主,和中国国内学校注重书本灌输的方法不径相同,如果要和中国国内同级学生相比,绝对没有中国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学的多,学的深。但是精英中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主动,自信,分析,思考能力。提高了学术,人际关系,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为最后二年的高中进行高深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磨刀不誤砍柴功,事实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值得称道的是精英中学在教学气氛中加入的竞争元素。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都以排名次的形式呈现,用以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因为精英中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天资聪颖的孩子,智力上都不成问题,再加上力争上游的原动力。当然精英中学的孩子们对学习勤奋的态度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孩子们。精英中学的孩子们周未会去补习学校,加读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弱的或者比较强的学科,他(她)们认为二个极端都需要补习。前者为了赶上,后者为了保持。

    中国日益的强大,和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移民已经不是个陌生话题,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在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们,并没有因为到了陌生环境而忽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周未的补习学校门庭若市,人满为患。虽然补习学费不菲,但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们乐于掏腰包。我所知道的新移民家庭中百份之九十的孩子就读于精英中学。以至于现在悉尼的精英中学中黑头发,黄皮肤的孩子占到了大多数。主流社会时时有“黄种人已经占领精英中学”的惊呼。精英中学毕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学习成绩良好,一般选择医生,律师,工程师,医药学等等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这些学科代表着中产阶级,代表着主流社会。

    中国高考采取的是一锤子买卖,高考的那几天就决定了人生的命运。所谓一分之差,万人之下。过不了录取分数线,基本上就无缘大学校门。现在大学扩大招生,花钱买进去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澳大利亚大学招生,高中会考成绩计算是以十二年级在学校学习的成绩,加会考成绩总和的平均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是被连贯性的标准衡量,因此而产生出公平,合理的成绩。极大地避免了一次考试的偶然性。

    精英中学的教育机制保证了向专业人士,主流社会输送新鲜血液。普通中学和技术专科学校,为社会劳动大军融入社会提供技能的培训。二者缺一不可。

    • 家园 小学分流实在没道理

      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还有的,小学就知道玩,读了初中才开窍。

      过早的分流简直是扼杀人才。

      不过奥德也是从小学开始分流。

    • 家园 如果好学生上了差中学,那么成绩也会被拉下来的

      我并不认为澳洲的这种制度公平,相反,由于采取了全校成绩加权的算法,学校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照搬澳洲这一套,结果就是,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孩子,根本就没机会上大学

    • 家园 这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么

      值得称道的是精英中学在教学气氛中加入的竞争元素。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都以排名次的形式呈现,用以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因为精英中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天资聪颖的孩子,智力上都不成问题,再加上力争上游的原动力。当然精英中学的孩子们对学习勤奋的态度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孩子们。精英中学的孩子们周未会去补习学校,加读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弱的或者比较强的学科,他(她)们认为二个极端都需要补习。

      澳大利亚也搞排名榜啦。我原先还说国外打分都是ABC不给学生加压来着,而且我以为国外人少资源多竞争不激烈,结果小小年纪一样得去补习班。那些出国接受教育的同胞会不会有受骗的感觉?和国内一样一样的。

    • 家园 为什么所谓的精英班里一大半是华裔

      他们怎么进去,靠补课,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啊?

      我朋友的儿子要补习的课程包括

      数学要强上加强,英语是弱项要补,中文是二外考级可以加分,钢琴考级可以加分.....

      我怎么觉得像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推广到澳洲了呢?

    • 家园 私塾运作的经济基础一例,我伯父的例子

      其他地方的旧式教育如何维持我不知道,但我老家在解放前至少是不依赖于教师的荣誉感来保证教育平等的。

      我伯父解放前上过三年私塾,受过启蒙,还起了正式的字号。在我老家,私塾先生的米粮是从宗族祠田里出的,适龄孩子都能去上学。各家各户年节的时候给老师送点礼,不是主要来源。讲课就在祠堂的侧厢。祠田作为救济田,由宗族里无着落的家庭耕作,财务接受族长监管,提留之外的部分,用于宗族活动,私塾也是其中一部分。

      在经济比较好的地方,这样的体制是能保证愿意读书的孩子读到书的,至于读得出来与否,就看个人造化了。因为从制度上不依赖于富户或者教师的社会公德心,在生产力水平落后,一个人就能应付教学的情况下,这个制度是比较成功的,我伯父到现在还念叨。

      毛泽东讲的“族权”不是说着玩的。这是中国农村旧体制稳定的关键一环。

    • 家园 我觉得中国的高考制度才是公平的

      小学的小孩子玩还来不及呢,在这个时候分流简直开玩笑,

      更不要说从这时开始就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条件,完全人为拉大差距。

      中国的高考制度倒是给学生提供了最宽松的环境,小学中学这十二年

      里随便你怎么折腾,而且条件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你能考到这个分数线,你就可以上大学。

      中国的教育体制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折腾,前面做的不好,后面可以翻本。

      这才是社会的本来面目。

      而英联邦这种所谓精英体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流动,把学生紧紧的束缚在了

      一条道上,一旦被甩出去,很难有机会回来。

      • 家园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恐怕已经是最合理的制度了

        支持,中国高考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恐怕已经是最合理的制度了。

        而且littles 说的没错,高考就是你前面做不好,后面可以翻本的地方。

        拿个很简单的例子,小学时候,中国男生学习往往差女生一截,但是到了高中往往平起平坐甚至有所超越;很多天资聪敏的小孩小时候贪玩高中时候突然醒悟(这个我身边的同学发生很多这种现象),到了高考就翻本了。

        其实人真正有所成熟要走上社会才会醒悟,但是推迟到高中,已经是给学生很多机会了。

    • 家园 题目与内容不符,建议改为“澳洲也有重点中学”

      1.此文是特指澳大利亚,不是“西方”

      2

      中国高考采取的是一锤子买卖,高考的那几天就决定了人生的命运。所谓一分之差,万人之下。过不了录取分数线,基本上就无缘大学校门。现在大学扩大招生,花钱买进去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清谈无益,您可有更好的方法替代高考?正如您文章中提到的一个神奇数字2%(“前五名的精英中学就把当年顶尖的百分之二的小学生网罗在旗下”)不也是一锤定音考试决定的吗?扩招之前中国高校入学率也就2%,还是包括了大专的。

      3.一国的教育体系是扎根于其历史传承,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大背景之中的,不宜孤立的看问题。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