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贴图】飞虎队! -- 萨苏

共:💬1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贴图】飞虎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最为困难的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在宋美龄女士的授意下,组织了一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这也是在美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罗斯福对中国提供的一次暗中支持。这个德克萨斯人和他率领的这支非正规空军,被中国人爱称为: -- 飞虎队

    飞虎队在中国的抗战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中国人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号飞虎 -- 陈纳德

    中日战争开始的时候,这位美国陆军退役上校应宋美龄邀请,正在昆明教练中国空军,他甚至曾经亲自驾机协助中国空军作战。1941年,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建立了飞虎队,赢得了身前身后的荣名和他美丽的妻子陈香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纳德将军后来被撰升为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官,第十四航空队的老底子就是飞虎队

    这位酷爱飞行,而且总结出了空中芭蕾一样的空战技巧的将军,也在阳光和烈风影响下得到一个古怪的外号 -- 老脸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队的标志飞虎旗

    赠旗的王叔铭将军后来成为国民党空军司令,此人酷爱空中格斗,他的飞机上有个虎头标志,人称“王老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昆明的P-40 战鹰式战斗机在进行维护

    这种战斗机是飞虎队的主要武器,美国人供货,中国政府买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队涂装的P-40战斗机

    P-40战斗机设计普通,却在从北非到莫斯科的广阔战场上被大量运用,它的垂直机动性和俯冲速度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鲨鱼”涂装,是飞虎队的心理战战术之一,他们认为敬畏鲨鱼的日本人,面对这样的飞机也会感到恐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队编队

    可以看到飞机机身上的中国空军标志和著名的飞虎徽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投入中国战场的飞虎队

    飞虎队的战斗,是中国抗战史上难忘的一页,也是军事画家们不变的题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y boys, My flying tigers"

    这是1941年12月20日昆明之战,日军第二十一航空联队的Ki-48轰炸机强袭昆明,飞虎队起飞应战,从阳光方向进入,当即击落三架日机。战后的新闻采访中,宋美龄女士用了上面那种骄傲而亲切的称呼来形容飞虎队的飞行员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查利斯.邦的五月四日

    美国军事画家特里.皮勒斯的作品,是飞虎队宣传画中有名的一幅。1942年5月4日,飞虎队第一中队“亚当夏娃中队”遭到日军突然袭击,飞虎队员中,只有查利斯.邦来得及起飞,他奋不顾身的孤身杀入日军机群,当即击落日机一架(战后日军证明还有三架被他击伤),掩护了全队的安全,邦本人被击中后迫降,面部手臂都被烧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乔治.肖的作品

    使用自行车在机场奔驰如飞,是飞虎队一个独特的场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也是他的作品 -- 黎明!By dawn's early light

    1942年3月24日,飞虎队为主的中美混合空军突袭泰国清迈,第一次重创日军在中国境外的空军基地,飞虎队在黎明突入,日军飞机被击毁在地面上,根本来不及起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袭击萨尔温江渡口

    1942年5月7日,日军从缅甸突入萨尔温江渡口,飞虎队四架飞机从峡谷中突然杀出,用750磅炸弹重创日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们

    他们到中国的时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身份作为掩护,医生,传教士,杂耍演员。。。 总之就是不能以军人的身份参战。他们的合同中写道,击落一架日本飞机,中国政府将奖励他们500-1000美元,实际上,即便按照日军记录,飞虎队也打下了230架日本飞机,幸好这个合同只是个幌子,否则中国政府要大大的破财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零式战斗机

    这是飞虎队的好对手,飞虎们发现,和轻巧的零式缠斗不是一个好办法,打了就跑效果更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制B-17空中堡垒在掩护中国远征军的作战中,天空下耕牛依然悠闲自得

    缅甸战役期间,和飞虎队并肩作战的B-17轰炸机队作战勇敢,可惜数量太少,美国正规空军参战以后,飞虎队逐渐被吸收加入第十四航空队,但是中国的老百姓还是称呼他们为“飞虎队” -- Flying Tige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中国方面提供的“护身符”

    战斗中共有一百七十多人次的飞虎队员得到了中国军民的救助,日军也佩戴护身符,但是在中国被击落,那东西的效果刚好相反,中国军事博物馆就收藏了不少,只是他们的主人好像都埋在中国的土地上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飞虎队的传说,人们写下了很多作品,比如这一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另一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后美国发行的飞虎队纪念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没有忘记飞虎队。。。

    2004年,中国邀请飞虎队员重访旧地。六十多年过去,当年的飞虎已经华发满头,然而,虎老雄心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队”老战士William Creech和曾经救过飞虎队队员的闫辛老人

    都是打鬼子,两个人互挑大拇指称赞对方是英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飞虎队的展品

    半个世纪过去了,飞虎队的美名依然在世间传扬,美国空军博物馆的飞虎队展室。

    可以相信,几十年后,飞虎队,依然会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响亮的名字!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飞虎队与我

      飞虎队与我--记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执行主席杰夫.格林

      《多维时报》特约记者明迪 也许您没听说过杰夫.格林这个名字,但不会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空军准将陈纳德率领前往支援中国抗战前线的美国航空志愿队(又称“飞虎队”)吧。洛杉矶有一个叫做“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的组织,与“飞虎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统,而杰夫.格林正是该组织的执行主席。

      三年前因为工作关系第一次见到杰夫.格林时,我看了他的名片后惊讶地问到:“你最多45岁吧,怎么可能和飞虎队有联系呢?”

      杰夫更惊讶,“你怎么知道飞虎队?”

      我回答说:“中国人都知道飞虎队和陈纳德将军,我来美国后又看了Anna Chennault(陈香梅女士)撰写的《一千个春天》,不过我更崇拜那些飞行员。”

      “Anna是我们的顾问。你知道吗,所有还活着的老飞虎队员都是我们这个基金会的成员。”杰夫兴奋起来,把正事放在一边,和我大谈特谈起他的基金会、基金会成员以及他们的活动计划。

      三年来,杰夫.格林往返于中美之间,组织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他这个基金会是个非盈利组织,旨在促进中美之间的民间友谊,他个人分文不取,过着俭朴的生活,所以我义务为他翻译了一些材料,也从中得知他这几年来的行踪,但像他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人怎样组建了一个基金会以及他到底和飞虎队有什么关系,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直到最近一次长谈我才知道了前前后后。 儿时的梦想 美国退伍军人节前夕,我和杰夫.格林坐在好莱坞附近的一个小咖啡店里,听他闲谈着他的经历。

      “我5岁时就想当一名飞行员了。我继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曾被派往中国东北执行任务。他喜欢和我玩的一个游戏叫做“飞虎”(Flying Tiger),他把一个木椅子倒在地板上就成了我的P-40战斗机,我坐在中间的“驾驶舱”里就成了“飞虎队”的飞行员,我模仿起飞的动作,然后在“天空”和我继父拼个你死我活,他有时候扮演日本空军王牌“东京乔”和我撕杀一番,有时候扮演另一名飞虎队员和我并肩作战。”

      “我从继父那里听了不少关于“飞虎队”的故事。1941年,一群美国热血青年,来自海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陈纳德将军的带领下,以志愿军身份飞往中国的抗日前线,当时美国还未正式参战,在罗斯福总统的暗中支持下,这批人加入了中国空军,和中国飞行员一道抗日。“飞虎队”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我立志长大以后第一志愿就是当一名飞行员。”

      “我儿时的第二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去中国,无论以什么身份,只要能去中国,帮中国做点事就行了。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我不但去了中国,而且是和老“飞虎”们一起去的!在这之后的十年中,我有幸见到了所有幸存的老“飞虎队”队员,并将他们全部邀请到基金会,和他们一道去中国大陆好几次,与当年的中国空军老兵会面,所有这一切都像做梦一样,然而又是真实的。”

      “我72年入伍,在美国陆军后备队接受直升飞机的飞行训练,73年转到海军陆战队后备队,改学喷气式战斗机的驾驶,75年体检时发现我有支气管炎,飞行员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何况我当时支气管炎比较严重,所以退伍了。”

      “虽然我从5岁起就想当一名飞行员,但我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我失落了一阵子之后,马上找到了第二职业。你知道我家有个马场,小时候我喜欢玩打仗的游戏,稍大一点后我就迷上了骑马,我的骑马技术不亚于飞行技术。从部队退役后,我在好莱坞做过训马师,后来自己训马,我从波兰、乌克兰等地引进良种,饲养、训练后又卖到其它国家,做了几桩好买卖。直到现在我都没放弃我的第二职业,我想在中国东北找一个牧马场,为中国饲养、训练一大批战马。”

      “我的中国情结和“飞虎队”情结终于能够结合起来,应该“归功于”我的第二次受伤。91年训马时我从马背上摔下来,背部严重骨折,并引起支气管炎复发,休养了三年才复原,但不再适于亲自训马。这是我生命的第二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使我从一个飞行员变为训马师,第二次我从训马师成为职业剧作家。”

      “早在89年我就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影学院进修电影和电视制作,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好莱坞混久了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从小就热爱创作。对,我从小就有很多爱好,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实现儿时的梦想,而我比较幸运,能够逐一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将它们结合起来。”

      忘年之交

      洛杉矶春日的夕阳照进窗里,杰夫漫漫喝着咖啡,侃侃而谈,我吸着草莓奶惜,津津有味地听着。

      “1995年年初,我帮一家有线电视台制作一部反映美国军事历史的纪录片,由于该片涉及到“飞虎队”,我有幸结识了埃瑞克.西林。埃瑞克是飞虎队第三驱逐中队的飞行员,他参加了1941年12月10日飞虎队的第一次作战行动,即从缅甸仰光机场起飞,到泰国曼谷日军基地上空进行照相侦察。

      “两年后我又回到中国,又是北京航空爱好者协会发出的邀请,又是随同老“飞虎”及家属一起,负责接待的仍然是华人杰教授。华教授是一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飞行员,曾和约翰."迪克".罗西、埃瑞克.西林等人并肩作战过。1949年以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的组建工作,并协助筹建了解放军参谋指挥学院。尽管中美政府疏远了30多年,但是华教授从未忘记过抗战期间的美国战友,从未忘记过中美两国的普通军人和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两次的中国之行,使我和华教授成为莫逆之交。”

      “97年的第二次中国之旅途中,我们一行人来到云南滇池,他们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老兵罗伯特.雷恩提起一位叫约翰.E.布莱克本的飞虎队员就是在滇池上空同他的P-40战斗机一起失踪的,并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42年4月28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起这件不幸的事件,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是否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把布莱克本的飞机打捞上来,并恢复它的原貌?”

      “华教授告诉我,中国有一个退役军官叫严江征,现任中国探险协会主席,他对我们在云南滇池谈到的打捞飞机话题很感兴趣,于是我和严江征联系,我俩一谈即合,都觉得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严先生问我是否愿意在美国成立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会,同中国探险协会合作,一起定位、打捞、恢复这架战斗机。我仔细考虑了他的建议,并徵求了几位飞虎老兵的意见,于是同意操办这件事,并为基金会取了现在这个名字。”

      “接下来我就开始着手办理建立非营利基金会的注册工作,然后组建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我邀请了中美双方有威望的老兵和航空史专家,组建工作比预期的顺利,使我信心大增。”

      杰夫每次说起基金会都会很激动,我不得不提醒他网站上对于基金会宗旨和活动计划都有中英文的详细说明,我早就倒背如流了。

      记得第一次见到杰夫时,他就说起这个打捞战斗机的计划,一年后再次见到他时,他说已经找到具体位置,需要资金成立打捞队。我联系了几个海归朋友,其中一个担任一家大型国营企业的财务总监,但任何人一听到我说起这事,就认为是“编故事、写剧本”,即使相信也觉得没多大现实意义。我对杰夫说,你去通过领事馆找中国政府部门赞助吧。我很遗憾不能给他任何帮助,只能给予精神鼓励和文字上的协助。看着他这几年来取得的成就,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十年的路程

      1995年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使杰夫.格林认识了退役军人华人杰教授,并加深了和老飞虎队员的友谊,1997年的第二次中国之行产生了“打捞P-40战斗机”的梦想,1998正式成立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2003年开始打捞,预计2005年完成恢复工作,向二战胜利结束60周年献礼.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杰夫.格林这个名字和“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基金会的中国办事处已于去年在北京成立,由创办人之一华人杰先生的儿子华建宁担任主任。这个民间的非营利组织,完全出于会员的个人爱好,活动范围不大,几年来工作进展也不是很快,但逐步得到外界的认同和其它组织的支持,影响越来越大,其意义也会越来越深远。

      十年来,杰夫.格林一边从事写作,一边尽心尽力地推广和宣传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的使命。近几年来,该基金会主办和协办了一系列活动,最大成就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恐怕要算在云南滇池打捞P-40战斗机,为此他往返中国大陆多次。

      去年11月,杰夫.格林和美国“飞虎协会“一行九人飞往湖南芷江参加当地的首届“国际和平文化节”。中国空军飞行训练学校曾于1938年在芷江建立,1944年中美空军混合编队的第五战斗编队在这里打赢了重要的芷江战役。

      随后,他们一行人再赴云南,参观了P-40战斗机的打捞现场。这架飞机曾被编为68号战斗机,打捞修复后,将于明年运到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空军博物馆进行首展,然后在全美作巡回展出。这架战斗机是中美两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合作友谊的象征,展示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这种合作友谊长期发展下去。

      为了配合宣传,杰夫去年在洛杉矶圣塔莫尼卡博物馆和圣地亚哥的航空博物馆分别举办过纪念二战“飞虎队”的展览,中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事安文彬先生应邀参加了典礼。由于“前国府空军”无一人受邀请参加,使得原国民党二战老兵感到非常失望。对此,杰夫.格林说,中国政府只有一个。他还提到中国大陆各地如南京、昆明、桂林等都修建了二战纪念碑、中美友谊纪念馆等,这表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两国之间并肩战斗的悠远历史。

      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为中美友谊所做的一切,一定会被许多普通的中国朋友所记住的。 (图片由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提供)

      外链出处

      美国飞虎协会主席、88岁的原“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约翰."迪克"罗西与二战期间中国空军老兵在芷江飞虎队陈列馆前亲切拥抱。

      外链出处

      中国空军老飞行员华人杰先生(1921-2001)

    • 家园 这种飞行夹克现在还能买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上野的小商店里就有卖

      价格很贵,不过确实非常好看

      我想,日本商店卖这个,很有讽刺的味道...

    • 家园 这个好,这个象!
    • 家园 我觉得这事上中国还应该多做些什么

      比如给每个飞虎队员的家乡捐建个铜像,设个奖学金(意思意思)什么的。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对这些当年帮了我们的英雄们,却似乎宣传还不过多,感激之情也表达得不够,至少没有国际声势。咋也不能做得比犹太人差,是吧?

      • 家园 以前主要是意识形态所限

        陈纳德是个对共产党不感冒的人,如果不说是积极反共的话。另外就是当局要维护“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这个中心点,再有就是中美长期以来的对峙关系的影响。

        现在应该好多了。不过要每个队员都树像就那个,套老萨文中的话说,让中国政府太破费了点。但起码应该有一个中心的纪念场馆,可设在在西南某地如昆明。

        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也应该有一个。

        另外那张“B17和耕牛”中即将降落的飞机似应是C-47运输机。B17是四发重轰炸机。

    • 家园 辛苦啦!很多照片都是第一次见!那些油画也真是不错!
    • 家园 看过这些陈年往事,总是令人热血沸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