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中俄西伯利亚经济合作模式探讨 -- 唵啊吽

共:💬41 🌺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中俄西伯利亚经济合作模式探讨

    国际政治环境如水,而中俄合作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俄国和中国现在的经济定位相似的地方,是一脚踏进了全球化的门栏,另一脚却还在全球化之外。所以有竞争因素,如此则中俄经济互补性不如中美经济互补性强。而且国际油价问题上,中美利益一致而中俄利益矛盾。但中俄经济最大的互补性,就是俄国劳动力缺乏而中国劳动力过剩。

    就经济而言,中俄东亚经济合作就成为俄国资源与中国劳动力的结合的问题。俄国顾忌是中国人口进入西伯利亚,宁愿自己生孩子,不原意用中国劳动力。这显然是远水不解近渴。

    所以,中国劳务输出到西伯利亚,不能只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而且要作为一个文化和社会交流的工程来做。即鼓励通婚,模糊汉俄民族界限,消除地缘政治对立。

    中俄双方应该在西伯利亚和黑龙江省建立中俄文和社会交流平台,俄国在黑龙江开设俄语教育,中国在西伯利亚开设汉语教育,作为辅助中俄东亚经济合作的文化项目之一。对于中俄通婚的配偶,无论在哪国境内,都有税收上的优惠或其他优惠政策,如语音学习免费,双语文娱活动免费,东亚经济合作项目就业优惠等。

    社保税收也一样,在俄国缴纳了社保税的,退休后到中国一侧依然可以享受应得的社保。在中国缴纳了社保税的,退休后在俄国一侧也可以享受应得的社保。

    中俄友好,不能停留在嘴上,要有实际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建立实际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俄东亚合作,应该既是经济工程,也是文化工程和社会工程,而且服务于中国的国际政治--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此文是对唵啊吽:【原创】中国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网贴讨论的思考。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俄罗斯人在中国受礼遇 中国人在俄远东却被冷待

      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俄罗斯人来到中国分享这一成果。在北京雅宝路市场聚集了5000多名俄罗斯人,他们在那里逐渐建立起了一座完整的俄罗斯城,饭店、商店、美容院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一些知识分子前往上海,而技术人员则跑到广州,约有3000名俄罗斯人作为技术人员在广州的工厂里工作。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对待外国人呢?可以说是很好。现在又出现一个新话题:嫁给中国人,这很时髦。理由人所共知:中国男人不像俄罗斯男人那样喝酒,会做饭、按摩,这就足够了。

      经常往返于北京、莫斯科之间的俄罗斯商人苏金说:“在莫斯科,因为几年前发生过好几次恐怖袭击事件,所以我认识的很多中国大公司的代表都不敢住民宅,而是不得不选择收费昂贵的外交公寓,那里有持枪的安全人员保卫。而在北京,我可以随便选择居民楼居住就好了,安全没问题。”另外,苏金还承认,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处境比俄罗斯商人在中国的处境要差多了,“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经常会被警察敲诈勒索,一些小流氓还会找他们的麻烦,去年9月,中国商人在莫斯科被手持武器的特警扣了据说价值20多亿美元的货物,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两国政府,但至今货物也没有归还。而我们俄罗斯商人在北京雅宝路可没遇到过什么骚扰,更别说被枪指着了,顶多是拉车的人缠着你坐车罢了。”

      事实上,远东面积占俄联邦总面积的36.4%,但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5%-6%。远东的落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当地中国商人卖的商品种类很多,价格也很便宜。但当地居民来买东西,还是要竭力压价,中国商人赚钱并不容易。谈到中国商品的质量,不管是中国商人还是俄罗斯顾客,都说比以前好多了,几年前确实有一些劣质产品,但现在几乎没有了。在当地,“中国威胁论”与几年前相比已有所淡化,根本原因是很多年过去了,没有出现当地人担心的中国人大量移民等现象。在当地工作的刘先生说,现在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担心远东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属地,指责在这里的中国人偷税漏税、抢当地人的饭碗等。俄罗斯《新消息报》的报道更加直接,文章称远东的很多中国劳工特别是菜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般都直接住在温室内。而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意接受中国人这种披星戴月的工作方式。另外,中国菜农不怎么与当地人接触也加深了相互之间的误解。因此,尽管中国菜农的辛勤劳动根本改善了俄罗斯人的菜篮子,但一些俄罗斯人并不领情。

      http://peacehall.com/news/gb/misc/2009/03/200903151236.shtml

    • 家园 俄罗斯人又不是有病

      你这样干谁都知道你想干啥。

    • 家园 还是要靠通婚,中国发达后,别人还是愿意结合的

      中俄如果能通婚个几百万。

      那就比整个东西伯利亚 加 远东人多了!

    • 家园 这是导弹打蚊子。

        空对空,俄罗斯人肯定不会干。

        中国搞计划生育已经有人叫喊会把国家扔给少数民族了,老毛子还能不防着你把俄罗斯黄化了?

      • 家园 经济一变糟糕,就有人提出生存空间问题

        这个已经不是新事物了。

        历史已经重复好几遍了,结局也是前车可鉴。

        • 家园 历史上看

          其实向外争夺生存空间败到日本德国那样的,还真不多。成功的也不少,关键是目标和方法要对头。中国问题对外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太小了,太小了。

        • 家园 近代史的历史尺度太短

          德国日本不成功,不等于中国也成功。易中天为什么说不赞成“以史为鉴”,因为大部分人完全不顾历史环境仅仅因为事情表面特征相似而刻舟求剑,其结果是不难想象的。“以史为鉴”说到底还是聪明人的专利。

          另外,解决三农问题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很早大家都意识到确实是要“三个地球的资源”才能解决全体中国人民农转非的问题,“三个地球的资源”换一句话说就是“生存空间”的问题。

          再说了,拓展生存空间的手段有很多种,不是只有德国日本那种。你以为美国这几十年来没有拓展生存空间吗?不仅如此,而且它对这一点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地敬业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