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地铁里的乞讨者 -- 五度

共:💬18 🌺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地铁里的乞讨者

    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地铁,总是会有一些故事。

    故事发生要有两个要素,第一个是人,而且是有情绪的人。第二个是距离要近,彼此的情绪才能有共鸣。至于时间地点其实无所谓。只要有人,无论什么时间地点都会有故事。

    地铁里面从来就不缺人,只要你睁开眼睛,四周就全都是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衣着时尚的,破衣烂衫的。从不像高档饭店划分顾客群,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因此给不同的人一个碰撞的机会。

    乞讨者,地铁里的怪异存在。尽管广播里到处放着拒绝乞讨者,但他们却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

    乞讨者形形色色,有些是退休的老人,拿着证件之类,有些是盲目的残疾人,没有腿在地上爬行的。或是父母兄弟领着的残疾人,背后是扩音器,手里拿着麦克风唱歌。唱的歌曲多是老歌,通俗歌曲,而不是今天的流行歌曲。水平高低不齐。

    不论车厢里有多拥挤,乞讨者总会走过。这其实并不简单,当然是对普通人来说。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穿过几乎拥抱到一起的乘客。但对于乞讨者,大家总会很自觉的让开一条路,给他们通过。

    年轻的女孩大多因为乞讨者怪异的外表而面露惊慌。她们脸朝向窗外,但却能感觉到她们的注意力都在走过来的乞讨者身上,如果她们说话,那一定是:别过来,找别人去。但有些乞讨者似乎并不在乎,他们向小女生们伸出手,嘴里嘟囔着,有时候听不清楚,但就是站着不走。于是有些女孩终于害怕的掏出一块钱,让他快走。

    除了因为害怕,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不屑而把头扭向窗外,即使那只黑乎乎的手伸到了眼前也无动于衷。就好像眼前什么都没有一样。这些人大多穿着时尚,无论男女。

    普通百姓即使不给钱,脸上总是带着尴尬的,倒好像是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碰到乞讨者不走的,有时候终于感觉面子上挂不住掏出钱来。

    脸上显出同情的,很自然掏钱的人,总是让我心中有所触动。这种人很少,但还是有,印象中的女孩多,总体感觉就是普通人家的那种闺女的样子。

    我也掏钱,一次一块,但心里却并非只是同情。乞讨这件事本身就不是黑与白,而是两者之间。但不说残疾人,即使是一个壮年男人伸手乞讨,我也会给上一块钱。因为人的尊严远远不止这个数。放弃尊严必然有他的原因在里面。

    最后说乞讨者里,也许别人最讨厌,我却看着唱歌的乞讨者最顺眼。也许他唱的不好听,也许麦克质量极为糟糕,但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残疾去博人同情,当然总是会或多或少有博人同情的成分,但他是用自己的一些东西来交换的,希望为别人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白拿你的零钱。

    当他们收了钱,到站下车的时候。有时候是一个人慢慢在地上爬行出去,有时候是收起各种证书背上破布包,有时候是双目失明的两人相互搀扶。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总是无法移开视线。直到他们走进人群,消失不见。

    关键词(Tags): #随笔日记
    • 家园 碰到讨饭的,就给他些钱;碰到讨钱的,就给他些饭

      忘了在哪儿看到的了,感觉挺有道理的

      最后说乞讨者里,也许别人最讨厌,我却看着唱歌的乞讨者最顺眼。也许他唱的不好听,也许麦克质量极为糟糕,但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残疾去博人同情,当然总是会或多或少有博人同情的成分,但他是用自己的一些东西来交换的,希望为别人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白拿你的零钱。

      袋鼠国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乞丐,五度兄想必也碰到过不少。吉他、二胡、小号、双簧管、提琴、长号、口琴还有那种土著人专用的大管子,chinatown paddy market 门口每周末还都会有用装了不同分量的水的啤酒瓶演奏的。除了钢琴竖琴之类的大家伙没见过,基本什么乐器都有。有些人的演奏水平还真不错。

      不过我不喜欢地铁车厢里卖唱的:因为这不像在街上,你不喜欢也没法走开,比较扰民……

      • 家园 蓝骑兄一向可好

        又有些日子没见了。袋鼠国我感觉像蓝骑兄说的很多是街头艺人,经常旁边还摆着自己的cd在卖,有些真的水平很高,我见过的有吉他和小提琴之类,啤酒瓶那个比较另类,也见过几次。他们有些也是积累演出经验。国内则是真正的乞丐了,唱歌之类只是意思一下

        • 家园 五度兄久违了

          前一段摊上一个会监控上网纪录的客户,公司严令不准上班时候瞎逛,结果好些日子都没法下河……

          袋鼠国逢周末还常常能看到小朋友在街头拉琴吹号,从琴盒里的钞票面值来看,明显收成比大人好很多啊。俺决定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她学个能拉出去在街头表演的乐器,到周末就赶出去赚钱 ^o^

          • 家园 哈哈,天下网管一边黑

            小朋友上街都是练胆儿的,街头上演出自然了,上真正舞台绝对有气势。蓝骑兄回头一不留神培养出一个流行小星,直接杀奔australian idol,回头我借着百十来个手机给小碰油投票

    • 家园 在美国我一般不给。 因为我怕他们拿了钱去吸毒。在中国我一

      我一搬都给一点, 尤其是残废的和老人, 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福利拿,也没有收容所去。在纽约, 在街上碰到要钱的, 而我又方便的话, 我会说,我不能给你钱, 不过我可以给你买点吃的。尤其冬天的时候,我比较大方。买和热咖啡,帮他打卡进地铁, 我都可以做, 但我就是不给钱。我朋友说他们可以去收容所。 我说他们应该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一个无家可归者宁愿呆在地铁里, 我不介意买一张地铁票

    • 家园 我现在几乎只给乞讨的老人钱

      所有的老人都不能被漠视。

      而那些好手好脚的青壮年,根本就是浪费米粮的人,他们自己抛弃了尊严,我们也不必为他们拾起来。

      最可恶的就是抱着孩子去乞讨的青壮年,他们自己不要尊严也罢了,他们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孩子的尊严?昨天闺蜜与我说在闹市区看到的一场景让她心酸又愤怒:一个与疑似妈妈一起乞讨的小男孩看起来才2岁多,穿得很单薄拖着鼻涕在寒风中哆嗦;旁边擦身走过着一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牵着爸妈的手,穿着好看又暖和,高兴又幸福。那个男孩子的父母或领着他的人实在不配做父母。

      • 家园 碰到过。。。

        衣着光鲜,貌似20多岁的女孩子,理由大概是没钱吃饭,当然给买吃的是不要,比较郁闷的是有次2分钟内碰到2拨。想起很多年前公园里碰到过,提个划个口子的人造革包,50上下,说出差被盗。。。,专奔情侣去的。

      • 家园 像下面说的

        可能有些人本来就不是孩子父母,但我感觉也有可能是遇到了麻烦,一时找不到工作。

    • 家园 我给过馒头,给过可乐

      唯独没有给过钱……

    • 家园 和楼下想说的 也是一样的类型

      就是那种 抱着孩子的 还有其它类型的 我不想说

      我每次都给钱

      我知道那不是他们大人的孩子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是每次都给钱 只是想 这钱给出去了 总会有点受益于那个孩子的

    • 家园 我的火气可能大了些

      就是看不惯那些明明有劳动能力还乞讨的。还有就是小孩子乞讨,很多是有集团在后面操纵的。给他们钱,就是让这些小孩子在失去自尊的泥沼里继续陷下去。如果大家都不给,这些人贩子集团就没有市场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