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 -- wolfgan

共:💬74 🌺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

    李扬:警惕过度负债埋下新危机种子

    http://www.stnn.cc/chinafin/200811/t20081127_913419.html

    “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遏制经济下滑是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作为金融研究者,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从来没有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更何况这是从年初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转过来的。我经常说,这是一步上了三个台阶,可见情况还是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一些。

    下面,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大家比较熟悉的我们经济的走势。首先是工业利润的增长率在下降,这个下降是比较明显。其次是工业的增长在趋缓,我们知道中国现在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的增长是我们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增长下降了,我们的经济增长当然是受到了拖累。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投资情况怎么样呢?名义上有一些增长,但是扣除实际的PPI,实际的增长回落也比较严重。作为我们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市场利润堪忧,无论是价还是量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这里,我是特别地关注它的价,因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房屋价格衡量中国房地产的指标是明显的,那么在世界上更明显。衡量中国房地产市场更突出的指标应该是量。

     那么,CPI和PPI都下行了,但是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隐忧,这个隐忧在于PPI和CPI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于是人们担心通货膨胀会死灰复燃,担心现在仍然很高的PPI,最终总会转化为CPI的高涨,我们觉得这个是需要商榷的。在所谓的转嫁,我想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很清楚,无论是税收的转嫁,无论是成本的转嫁,都转嫁为供求情况。在中国是下游产业普遍的供求平衡,甚至是供大于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基本不存在PPI向CPI转移的问题。但是,有几个特殊的产业就是下游产业利润减少、亏损、倒闭。

      我们在观察经济形势的时候,现在越来越多人了解了一些观察的线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是电力消费。为什么要把它提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电力的消费、生产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它不可能有库存,因此不可能有比较假的数字。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所有的统计数字都不那么可靠,因此做分析的就必须找一些可靠的数字,来对照那样一些很重要,但是不甚可靠的数字。

     我们找到了在实体经济领域就是电力消费、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量,在金融领域是货币发行,在财政领域是税收收入。这几个是比较不容易做假的,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一些数字来反推其他数字。很遗憾,这样的数字显示出了下滑的趋势,5月份增长11.8,6月份已经负增长0.8了,这样的趋势告诉我们经济下滑的趋势不容小视。对于我们经济增长更重要的一个警示性的信息就是税收增速下降。

    我们知道最近几年,将近5年,我们的税收增长年增长率是30%左右。虽然我们知道这30%左右的增长不可持续,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快地降临在我们面前。就像经济下滑终于影响到了政府的钱口袋了,因此使得政府有了切肤之痛。这样的形势,应当说是比较严峻的。而且,超出了我们原先的预料。今年发生的事情都是超出我们预料的。美国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因为我们不断觉得到底了,但是它不断地爆发出新的丑闻和新的事件。比如说前不久,我们以前在金融街奉为楷模的花旗银行出问题,美国政府紧急救助200亿美元。下一个还会轮到谁?还会不会有?我们现在都不太清楚。而且,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的趋势已成定局,延续的时间恐怕也应当是远远超出了我们过去的预料。

    我们看了需要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它重新增长,回到高速增长的路径上去,我们就需要看在中国什么样的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呢?这些年来我们在刺激消费方面,国内的消费花了很多的气力。有的时候我叫做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实际上是下降的,只是这两年下降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另外一面,我们出口对于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是在不断地提高,提高的速度大致相当于消费下降的速度。再有一个是投资,在稳定中略有上升。

      这个图可以解释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要在9.5到9.7之间,但是估计不太一样,总之是比去年低了2个百分点。这2个百分点我们大致可以从这个图看得出来,消费基本没有变化,投资略有下降,而出口有急剧的下降。所以,今年经济研究所做了一个调查,今年的经济下降可以用出口来解释。这个图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重启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实际上是很窄的。保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要依靠投资。出口由于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再出口中很难避免贸易保护者的影响,所以出口的贡献我们不指望了,希望它的负贡献小一些。所以,只有依靠投资。好在中国增加投资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的条件,就是我们有相当高的储蓄。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告诉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经济发展告诉我们,在相当高的储蓄条件下,保持相当高的投资,就可以不造成通货膨胀,我们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讨论了这样的动力和必要性之后,接着要知道钱从哪里来。我们知道,货币政策已经采取了极强的措施,昨天晚上刚刚公布同时下条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平频率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需要配合,配合的模式应该是财政投资引领,信贷资金配套。在中国解决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解决SARS问题的时候,我们实行了这样的模式。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要采取大量的政府投资来带动民间投资。这是有助于解除大萧条的是财政刺激方案,而非货币政策。

      那么,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当大家投资的积极性已经发动,我们尤其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里,我觉得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应当选择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投资,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第二,我们需要放开准入管制。过去都是政府垄断的领域,我们要让私人资本进入,要让外国资本进入,要让银行的信贷资金进入。第三,我们投资的项目必须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现在我们列出的这些项目,大多数目前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就是你资金下去了,尤其是信贷资金这种有成本的资金下去了,你要让他收入成本,如果不能收回成本今后是一大堆烂账,美国今天发生的事,有可能在我们未来重演。所以,我们应该提这个醒。

    当然,在这里面我们要讨论很多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记住1933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费雪针对当时的美国金融危机讲过非常简短,而且是至理名言,这就是“问题不在于过度投资,也不在于过度投机”,这两个词老是分不清楚,那么对于安定的宏观经济来说,重要的是“过度负债”。过度负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造成危机的主要的根源,所以在这次的调控中,我觉得对于货币政策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应当有一个冷静的考虑

    ----------------------------------------------------------------------------------------

    我对此文相当的赞同.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不严峻,当然严峻.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至于为什么用电力消费和税收来衡量经济形势而不是别的指标,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过度负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造成危机的主要的根源”,太正确了。现在世界经济就是处于过度负债的状态。

    至于中国经济最值得担心的问题,正如文中所说,“我们列出的这些项目,大多数目前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如果全批了将会把中国带向下一个经济危机。而在全球经济恢复可能遥遥无期的的前景下,这会迅速反映出来。我很少能看到一篇长文全文能够如此和我的想法接近,而不仅仅是一两个部分。如果要说有不同点的话,就是他对美国危机的预料。其实如果深入做定性分析的话,是可以得出这次危机和1929年是一个级别的结论的。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央确实对危机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社科院:没想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如此深刻

      http://www.stnn.cc/china/200812/t20081215_941177.html

      (再次证明上层对危机严重程度的准备是不足的.当然,从现在的事实来看,其实我这张乌鸦嘴还是偏乐观的,因为某些事实比我预计的还要严重.)

    • 家园 中国经济的急剧下滑使得中央口风大变.

      刘明康:经济恢复绝对不是V字型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81213/09395632164.shtml

       新浪财经讯 由《财经》杂志、《财经网》主办的“《财经》年会2009:预测与战略”于2008年12月12日在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会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的经济恢复绝对不是V字型,他表示,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通缩出现的可能性目前大大增加。(安安)

      刘明康:金融机构损失还有2.4万亿没暴露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81213/09385632163.shtml

      新浪财经讯 由《财经》杂志、《财经网》主办的“《财经》年会2009:预测与战略”于2008年12月12日在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会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金融机构的损失目前还没有暴露干净,虽已出现两个7千亿美元,但他认为总损失应达3万亿,还有2.4万亿没暴露。(安安)

      (虽然数字加起来不对,但是显然中央显然已经认为这次危机即使比不上1929年那次,也不是普通危机可比.)

    • 家园 楼继伟:中投不敢投资海外金融机构

      http://currencywar.blog.hexun.com/26507058_d.html

      中国2,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表示,公司董事目前不敢投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因为“我们不清楚他们遭遇了什么问题”。

      楼继伟表示,考虑到西方银行前途未卜,关乎他们命运的政府决策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不适合对他们进行投资。他周三在香港的克林顿全球倡议(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会议上表示,我们不知道发达国家政府何时会对这些机构进行投资。我们必须等待,直到金融机构不会再出现大规模崩溃的时候。

      但楼继伟表示,中投公司可能会继续寻求海外投资,意在实现资产配置的地域多样化,除了投资发达经济体外,还会向新兴市场进行投资。

      (联系楼继伟以前的一些讲话,看起来至少他确实不知道美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不往那方面想.)

    • 家园 不完全赞同。假如原因真就是“过度负债”的话,中国政府真可

      不完全赞同。假如原因真的仅仅就是“过度负债”的话,中国政府真可以松口气了。在现在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里,中国经济的负债水平,无论政府负债还是私人负债,基本上都是最低的。

    •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告诉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经济发展告诉我们,在相当高的储蓄条件下,保持相当高的投资,就可以不造成通货膨胀,我们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

      对于上面这句话,我看不大明白。

      记得以前学习时,大致有这么一句话。黄金是货币,纸币不是。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信心、信用对于经济来说,就是一切。(谁说的?)

      我这人比较愚蠢,想法简单。储蓄的财富来源是什么?基本上是两种,物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服务(第三产业)。在信心、信用崩溃的时候,能够和纸币(储蓄)对应的东西有什么,只有物质。

      在低消费(高储蓄)的社会里,高储蓄累计的是什么?纸币而已。现在全世界的粮食积累足够几年消费?石油积累,钢铁积累又有多少?显然和纸币积累不成比例的。

      在信心崩溃的时候,这么高的纸币都急于兑现,显然是不能兑现服务的。那么,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在相当高的储蓄条件下,保持相当高的投资,就可以不造成通货膨胀。

      在相当高的投资条件下,如果不能保证相当高的储蓄呢?结果如何?

      在相当高的投资条件下,如果继续保证相当高的储蓄,扩大内需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呢?

      • 家园 请参考久公子系列

        谈货币 谈资本 谈经济

      • 家园 这个么

        在相当高的投资条件下,如果不能保证相当高的储蓄呢?结果如何?

        资金链崩溃

        结果1银行破产2通胀率突然暴涨数十倍

        在相当高的投资条件下,如果继续保证相当高的储蓄,扩大内需的目标,又如何实现呢?

        提高三座大山的重量

        美国所谓70%消费 30%投资 但这70消费里28才是我们意义上的消费 其他42中医疗15 教育10 房产和装修17 中国只有这个比例的三分之一,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美国的人均GDP是45000USD,加拿大的人均GDP是38000USD。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在医疗上花费$7439,加拿大人为$5170

        换句话说 不是不可能出台医疗收费涨5倍 药费涨150%之类的政策的

      • 家园 信心崩溃哪国货币都要崩溃

        所以要开足马力宣传啊

        另外通胀我觉得不必太过担心,一方面数据是政府说了算,基础物资也是政府控制,一方面中国现状是产能过剩,开足马力生产很快能满足需求

        中国两轮经济周期走下来通胀都是经济过热的体现,木事。

      • 家园 尝试解释一下.

        这是一个经验之谈.中国保持相当高的投资,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得上升的需求不至于经济过热.这实际上和何新介绍的韩国人首先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本币储蓄不能被视为资本有关系.(当然现在中国打破了这个规律)

        现在的社会黄金已基本没有货币的功能,已经基本是一个以纸币为基础货币的社会.书本上的东西和现实并不吻合.至于什么是货币?现在有不同的看法.

    • 家园 tg就是忽悠党

      哪有这样的。一天到晚吃猪办老虎。

    • 家园 为什么至少十年以内不用担心过度负债

      因为中国搞基建可以贷款的,贷款可以不用还的。

      三分之一政府投入,三分之一社会投资,三分之一银行贷款。

      也就是说这个工程最后收回三分之一政府就可以还本了。

      达不到这个目标比较难。

      但是达不到也有可能,政府可以通过收费来解决。修三峡是靠涨电费,修公路可以拦路收费,修铁路可以涨火车票。

      还达不到的,就靠赖银行帐解决,就像修地铁,一公里一亿,付利息都不行,猴年马月才会回本,最后这笔帐肯定是核销地。

      最后还是还不了的,还可以加税,现在还有很多税是停征或者是缓征,全部都可以用上嘛。

      地方政府90年代赖了那么多白条,也没见农民造反嘛,放心放心,办法多着呢

      总之这种模式是有老百姓充分的储蓄做依托,相当于拿老百姓钱去做投资,亏了大头是在老百姓头上。只要人口红利还在,经济还在发展,就不必担心。

      • 家园 核销坏账是有历史借鉴的

        银行当初剥离了14000亿坏账,民众也没说什么嘛,在中国只要开足马力宣传,自然会有人帮他们说话。

        政府办投资本来就有浪费,效率低下正常的,符合规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