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红楼梦中的银钱(1) -- 逐日夸父

共:💬52 🌺1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
    • 家园 第一次发帖

      请前辈大哥大姐们多多照顾1

    • 家园 【原创】红楼梦中的银钱(2)

      接着来看看先珠大奶奶李纨,李纨应该是大观园中收入最高的了。按理,李纨的月钱应该和王凤姐是一样的,不过看在其守志多年,她的月钱有十两银子,比凤姐多两倍(怪不得凤姐要放高利贷,死工资实在太低了),后来又增加了十两银子,这样李纨每月的月钱有二十两,和贾母和王夫人一样多。这还只是一部分,李纨还有来自于地租的收入。按凤姐所说,李纨名下应该有一定的土地,每年年底有固定的地租收入。两者一合算,她每年的收入有四五百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在8万到十万之间,典型的小中产阶级。大观园其他小姐们和她相比,是差远了。所以李纨说过诗社每月初二、十六这两社固定在稻香村举行,由她请客。探春撸去贾兰每年八两银子,从李纨的性格来说,她是不会表示意见的,其实她自己也的确不把这八两银子放在眼里。

      前面说过王夫人和贾母的月钱是20两白银,比姨娘高多了。王夫人没有什么好说,只是把自己的月钱中拿出一部分来给了花姨娘,以收买人心。重点看看贾母的梯己私房钱。老太太的私房钱有多少?书中没有明说,试着来估算一下。贾母说过,她嫁到贾府已经有五十四年了,不过刚开始只是重孙媳妇,每个月的月钱大概就像凤姐一样,只有几两银子,慢慢熬到太太,老太太级别,才有了20两银子的月钱。贾赦贾政都五十多岁了,老太太每月能领到20两银子的时间大概在30年左右。这三十年老太太的收入共是7200两银子,加上以前的月钱和陪嫁,自己又没有多少支出(尤其当上老太太以后),贾母的私房钱至少10000两银子以上,这还不计算别人送的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凤姐说过,宝玉和黛玉一娶一嫁,不用动用官用支出,老太太自己会出钱。宝玉和黛玉婚嫁需要多少银子?至少得两万两左右,因为凤姐说过探春等人的婚嫁满破一万两银子。且不管凤姐是否认为宝玉和黛玉将来必定成亲,这两人的一娶一嫁必定是一件事情。宝玉作为贾政和王夫人唯一的嫡子、老太太疼爱的孙子,他的婚姻肯定是很隆重的。这样说来,贾母私房钱的下限为两万多,放在今天,贾母的私房钱至少有400万人民币之多,称她为“小大款老太太”应该是可以的。至于上限则很难估计了,鸳鸯可以轻松偷出3000两银子(60万人民币)给贾琏,那么贾母的私房前肯定远远超过这个3000两。

      这么多的私房钱,肯定有很多人盯着。贾赦为什么要娶鸳鸯?有人说过,这是为了贾母的私房钱。这人真是看问题看到骨子里了。鸳鸯掌管贾母的私房钱,贾母可能自己并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私房钱?自己的钱放在什么地方?而鸳鸯对此则是清清楚楚。谁能把鸳鸯掌握在手,谁就在遗产争夺中占得有利地位。贾母并不老糊涂,知道贾赦的动机,才会非常生气,连带着将王夫人一并责骂。说到这,我们可以作一有趣的猜测。鸳鸯有没有意中人?如果有,意中人是谁?鸳鸯和平儿、袭人一般大,对爱情肯定是有渴望的。宁国府的男人不常在老太太面前露脸,鸳鸯对他们应该是没有感觉的,在荣国府的年轻公子中,只有宝玉和贾琏可能成为人选(贾环就不用提了吧,大约只有彩云这些每追求的会看得上)。宝玉暂且不说,鸳鸯应该对贾琏是有意的。这一点凤姐和平儿心中应该也是知道的。凤姐缺银子用,为什么叫贾琏和鸳鸯说,自己却不说?从螃蟹宴和贾母两宴大观园中,我们可以看出鸳鸯和凤姐应该是有一定的私交的,现在需要鸳鸯帮忙,却让自己的丈夫出面和鸳鸯商量,是有点可疑。而且贾琏一说,鸳鸯就应允了,嫌疑更大了。姑且可以认定鸳鸯是中意于贾琏的。

      最后,看一下赵姨娘,姨娘前面说过了月钱只有二两银子,和王夫人差远了。一般说来,贾府中的姨娘自小就开始服侍男主人,如准姨娘袭人,鸳鸯就说过袭人和平儿将来都是姨娘的命,赵姨娘也是如此。探春理家的时候,赵姨娘就和她发生过四十两和二十两银子之争。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按规矩给了二十两银子,而前文袭人的母亲死了,王夫人赏了四十两银子。同为姨娘,做人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这并不是王夫人要拉拢袭人,探春确是按规矩办事,这个规矩是什么呢?小说中说,“家里的”死了赏二十两银子,“外头的”死了人赏四十两银子。这里“家里的”和“外头的”是什么意思呢? “家里的”就是世代为奴,父辈、祖父辈都是贾府的仆人,“外头的”是现买的奴仆,可以赎身的。袭人说过自己不是家生子,所以是外头的,而赵姨娘和其兄赵国基则都是家生子,世代为贾府的奴才,所以是家里的,只能得到二十两银子。这么看来,赵姨娘原先很可能就是从小服侍贾政的丫鬟或其他什么人的丫鬟。

      丫鬟升为姨娘,算得上半个主子了,可以说际遇得到了改善,每月有二两银子的月钱,可以使用两个月例500钱的丫头,虽说比正主子差远了,好歹也算熬出了头。这样的人本不会有什么进一步的奢望的,就像贾政的另一个姨娘周姨娘一样,偏赵姨娘的肚子很争气,生出一子一女,这就有了争一争的资本了。而贾环猥琐不堪,上不了台面,只能指望嫡子宝玉夭折了。探春虽然精明志高,能力出众,但和赵姨娘并不是一个心。在四十两和二十两银子之争中,母女俩个算是彻底翻了脸。在这件事上,探春固然势利,不认赵国基为舅舅,不过探春和宝钗一样,深受礼教熏陶,在尊尊、亲亲问题上,她们认为血缘关系还是让位于地位尊卑关系的(元春和贾政虽然为父女,但是元春贵为贵妃,贾政为臣子,所以贾政等人要向元妃叩头)。另一方面,赵姨娘在这件事上还是缺乏策略,看得出此人的智商不高。王夫人经过长期考察后,才会让探春这个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理家,但同时又让李纨和宝钗参与管事,名义上是辅佐,实际上还是对探春不是很放心。这个时候探春要想取得王夫人的长期完全信任,在处理赵国基的问题上,她必须按规矩办事,绝不能有一点徇情之处,如果真的如赵姨娘所说,拉扯一下赵姨娘和贾环,估计第二天探春就得下课。可惜赵姨娘看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女儿管事,自己就出头了,却看不到探春自己就走在钢丝绳上。

      • 家园 不错的视角

        红楼写尽了人生百态

      • 家园 好文章

        送花呵呵。

      • 家园 真厉害,献花
      • 家园 再花——
      • 家园 很有意思啊,期待下文
      • 家园 花 加一点意见

        探春虽然精明志高,能力出众,但和赵姨娘并不是一个心。

        探春并非不管母亲和弟弟 你后面说得很好 她自己也是走在钢丝绳上 探春要先争取到自己的地位 才能谈得上拉扯母亲和弟弟

        红楼书话 有位 却忆红楼半夜灯 对探春的分析非常到位 建议一读

        • 家园 7 钗黛PK

          林黛玉。

          黛玉心明眼亮,园子里发生的事,她都清楚;任何谎话在她这里都蒙混不过去。

          比如她知道宝钗叫送燕窝的婆子,每日里打牌赌钱,宝琴谎说外国美人的诗在南边没带来,她马上指出是假话。作为‘监委’迷迷糊糊,作案的人就没有畏惧。人人都知道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做了坏事也不怕她知道。

          黛玉作风正派能自律。

          贾母意思黛玉与宝玉结为夫妻,贾府上下人都知道。又让他们日夜在一起。宝玉千方百计的挑逗,她并非无情,但她坚持做到发乎情而止乎礼。她用生气哭泣挡住进攻,保持女儿身。我们不说这样做好不好,当时礼教就是如此。她能自律,她管事,众人也必定自律。小红不怕宝钗听到她的心事,却怕黛玉听见。因为宝钗与她彼此彼此。为什么贪官污吏常常是一窝一窝?因为大家彼此彼此,最后越做越大,越陷越深。

          黛玉约束身边人,他们也依从她。

          大观园内查赌,跟黛玉的人没有一个牵扯进去。他们无差不在园子里串。一次莺儿对紫娟说,“姑娘(黛玉)也要去(宝钗那里)呢,藕官先同我们去等着岂不好?”紫娟同意了,一面便将黛玉的匙箸包了交与藕官:“你先带了这个去,也算一趟差了。”

          黛玉叫紫娟他们少和宝玉接触,紫娟就时时小心,且无半点怨言。可谓令行禁止。

          黛玉有两个丫鬟,紫娟是贾母给的,雪雁是南方带来的。两个丫鬟相处挺好。 虽不见黛玉自夸,她自有有一套管理人的办法。

          宝钗嫂子进门以后,用心计与之周旋,结果一家闹得不可开交。可见宝钗不能平息矛盾。

          黛玉不拉帮结伙,不搬弄是非,

          湘云用话刺激她,过后她们依然相处和谐。

          她对人宽厚仁慈,宝琴作的谜语有关西厢记牡丹亭,宝钗说:“----后两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特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那三岁小孩也知道,何况咱们?”宝钗是揭人短,黛玉是替人遮羞。

          惜春画园子,宝钗乘机炫耀懂得多。香菱学诗,黛玉真心鼓励传授。

          黛玉有诤友。

          紫娟数说黛玉,黛玉并没有恼羞成怒。春困发幽情一段,宝黛都有些忘情,奶妈及时进内,使黛玉清醒过来,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人提醒,在情急中就可能陷入不能自已的状况。宝钗跟前的婆子和莺儿,只会使宝钗更加陷入纠葛中。

          黛玉在贾府,是依傍外祖母,黛玉出来做‘监委’,自有贾母撑腰谁敢为难?宝钗到姨妈家做客,姨妈上有婆婆,旁有妯娌,还有一大堆侄女,自己都要处处小心。宝钗也只有用银钱开路,哪能理直气壮?

          黛玉与李纨探春相处都亲热,宝钗与探春面和心不和。

          从所有的条件看,用宝钗不及用黛玉。

          李纨探春黛玉三个人共同管理,大观园将如萧湘馆一样,平静详和,再也不需要凤姐插手,少去许多恶浊事,宝黛婚事顺理成章。贾母喜欢,宝玉称心,那贾母房中大箱子大柜子内许多珍贵之物也不至于弄走。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一心要拉宝钗作臂膀。

          于是就有了李纨探春宝钗的三套马车。

          于是就有了大观园的无序状态。

          于是就有了查赌的风波。

          于是就有贾琏凤姐通过鸳鸯肆无忌惮地掏腾贾母财物。

          于是就有名义上因绣春囊,实际欲将贾琏凤姐赶出大观园的王夫人的兴师问罪。

          于是就有查大观园之事。

          于是就有晴雯生生从床上拖出撵走连气带病之死。

          于是就有惊 天地泣鬼神的《芙蓉女儿诔》。

        • 家园 6 利弊毕现

          探春的改革路子是对的,她把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变为承包者的自觉劳动,效益大大提高。

          当时正是春天,那承包的人‘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邬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又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各人都做得起劲,连看的人都看得有趣。‘香菱、湘云、宝琴与丫鬟等都坐在山石上,瞧他们取乐’。病体虚弱的‘宝玉也慢慢行来’‘坐下看他们忙乱’。

          改革出现了一片生机。

          然而,“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上梁不正则下梁歪。大观园在出现勃勃生机同时,混乱也随之发生。

          首先李纨是管家正职,只是老好人不肯奖罚。使得正气不存邪气不压。探春薛宝钗之间面和心不合,她没有进行任何调解工作。

          作为协同办事的探春,本是个精明有才干的人,却被时时提防压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惜和平儿闹。

          于是大观园里跟着也发生唱戏的女孩子和赵姨娘大闹之事。

          王夫人为了制约探春用了她的姨侄女薛宝钗(任人唯亲)做监委。

          薛宝钗不是做“监委”的料。她不是个刚正无私之人,相反她时时在拉私人关系。

          她窥探每一个人的需要,并在给予帮助后,‘无意中’让大家都知道。比如晚上叫婆子打着灯笼给黛玉送燕窝,把邢岫烟当衣服的当票故意随便放着,让湘云看见。她提议让茗烟的妈管园中花草。又当众提议给不照料院子的人分利,以博取大家的欢呼。

          于是我们看到大观园里几乎人人都在织结关系网。私相赠送,传递情报,私荐人员,瓜分利益。以至于发生任何事情都会牵涉许多人。

          同时薛宝钗放纵下人。

          王夫人明明请他提防园中人吃酒赌钱,她的贴身婆子就几乎每晚打牌赌钱。平儿曾提议让莺儿的妈管花草,薛宝钗阻止以后并提议由茗烟的妈照管。探春已提醒“只怕他们见利忘义”,薛宝钗理应安抚好莺儿,不要使原本好的关系对立(莺儿在之前已经认茗烟的妈作干吗)。但薛宝钗不做工作,使两家关系恶化。莺儿故意肆无忌惮摘采柳条花草编花蓝,茗烟的妈表示不满时,她又故意惹怒她,以至于把事情闹得更大。

          薛宝钗玩忽职守,卖放人情,只求没有人对她不满。

          她从来也不正面制止纠正任何人、事,明知有好几件大事发生了,她不向王夫人说,也不警告当事人,只求事情不被捣腾出来。她的所谓巡夜,是每晚定时走一趟,她的防治措施是将角门锁住。

          大观园其它没管事的主子,也没有严格约束下人,以至于乱上添乱。

          迎春的大丫头司棋,为一碗蒸鸡蛋,跑到厨房大闹。

          很明显,不是改革的错,是“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错。

          薛宝钗作为‘监委’,不是一个好的人选,但不等于她就是一个毫无可取之人。百人有百性。曹雪芹借探春的口还说: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何况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儿!在今天,她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关小姐。这且不说罢。

          王熙风泼辣干练,管家时乾纲独断,在大事面前非这样的人不能统领。但时日一长,积怨太多,一旦失去权势,恐遭恶报。或突有变故,贾府将乱成一团。且大小诸事一人独担,哪能面面顾全?又因过于狠毒,下属不敢汇报,能瞒便瞒,贴近之人如平儿则成屏障而至上下不通气。终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综观起来,一个主管,一个副职,一个监委的模式比较周全。

          主管要有资历,有威望,应能使各部门协同工作。------李纨是荣国府大孙媳妇,为人稳重平和是个好人选。但王夫人并没有明确她应负的责任,大观园混乱,李纨没有尽责,但根源在王夫人。

          副职要泼辣干练,有头脑,思想敏锐------探春是个好人选,虽因出身微贱,众人不服,但只要王夫人等全力支持,为其树立威望,很快能得到大家公认,如刘邦之用韩信,整个贾府气势将一变。但王夫人一面用她一面防她、压她,对她切身之事不主动照顾考虑,使她气愤不过,挺身为自己争利。之后也不想多管,实行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哲学’。

          ‘监委’应心明眼亮,作风正派,能自律,也能约束身边人,不拉帮结伙不钻营不谋私,既不徇私情又心地仁厚,不以揭人短炫己能为乐事。能听反对意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更要与主管、副主管彼此心无芥蒂,能得荣国府上下人认可又有诤友------薛宝钗不是这样的人。

          是没有合适人选,不得已王夫人请宝钗来充当这一角色吗?

          不是,有一个最佳人选...

        • 家园 5 大观园改革

          探春便和李纨命人将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要来,互相照顾平衡,大概定了几个。

          -----这么大的事当然要多考虑考虑,所以只先在名单上大概定了几个,李纨的人、凤姐的人、探春的人都要有,大家“互相照顾平衡”嘛。

          又将园中所有婆子一齐传来,由代总管李纨大概告诉他们。

          众人听了,又有权又有利,谁还不想插一手?也有说:“那一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这一个说:“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顽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我还可以交钱粮。”

          闹轰轰的都在争取。当然不会马上拍板,算个吹吹风会吧。

          探春才要说话,人回:“大夫来了,进园瞧姑娘。”黛玉犯了咳嗽,湘云也病了,大夫是来给她们看病的。因为是有身份的主子,所以要去很多婆子才像个体统。

          -----注意:红楼里讲的故事,都不是一泄直下。正说分配人管园子呢,又插入大夫来,这叫一波三折,叙事才不觉单薄。

          众婆子只得去接大夫。平儿忙说:“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回事的那人说:“有,吴大娘和单大娘他两个在西南角上聚锦门等着呢。”平儿听说,方罢了。

          -----吴大娘就是吴新登家的,因为她办差没办好,把账本交给探春了,正不知道如何了结,平儿和探春在此,她不想也不敢来。所以只在西南角上聚锦门等着。不然如此大事,她这个管事的头脑如何不来?

            众婆子去后,探春问宝钗如何。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幸于始者怠于终’是做事的方法。要谋定而动,做某件事之前,要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再动手。如果抱着侥幸心态,冒冒失失就动手的,就越不能坚持下去。‘缮其辞者嗜其利’,是观察人的方法。说得越漂亮的,越不能抵抗利益的诱惑。

          表面看来是宝钗提醒探春怎样做事与择人,实际曹雪芹另有所指,这里我们暂时不用管它。

          探春听了点头称赞,便向册上指出几人来与他三人看。

          宝钗身边都是她自己带来的人,不在大观园众婆子的名册中。

          平儿忙去取笔砚来。他三人说道:“这一个老祝妈是个妥当的,况他老头子和他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他。这一个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虽是顽意儿,不必认真大治大耕,也须得他去,再一按时加些培植,岂不更好?”

          看她们挑人都是理由充足。

          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李纨忙笑道:“ 蘅芜苑 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怡红院一季玫瑰这么多,除开皇家花园那就只能是花农了。红学家哪去找大观园?皇宫里差不多。这也暂时不管它。

          探春笑道:“原来如此。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平儿忙笑道:“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妈就是会弄这个的,上回他还采了些晒干了编成花篮葫芦给我顽的,姑娘倒忘了不成?”

          宝钗的人是她薛家人,不在贾府人名册上,为了平衡起见,平儿提出由莺儿她妈来照管花草。看她“忙笑道”,分明是心中早想到了。

          宝钗笑道:“我才赞你,你到来捉弄我了。”三人都诧异,都问这是为何。宝钗道:“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

          一来探春时刻暗示宝钗是客,二来明显会引起贾府下人的不满,费了多少功夫才得到的上下交口称赞,不能毁之一旦。所以不肯用她的人是出于真心。但她提出茗烟的娘还是有私心。茗烟是宝玉跟前最得意的小厮,宝玉上学出外都由他跟着,这跟下围棋一样,先布上一颗子,到时自有用处。

          李纨平儿都道:“是极。”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见利忘义。”平儿笑道:“不相干,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的很呢。”

          平儿早看出宝钗这着棋,莺儿早就和茗烟的娘关系非常。莺儿给宝玉打络玉的套子,给平儿编花篮葫芦,后来又给黛玉编花篮,但是探春不喜欢,莺儿欺负环儿。

          又共同斟酌出几人来,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笔圈出。

          好,已经内定了。

           一时婆子们来回大夫已去,将药方送上去。三人看了,一面遣人送出去取药,监派调服,一面探春与李纨明示诸人:某人管某处,按四季除家中定例用多少外,余者任凭你们采取了去取利,年终算帐。

          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帐归钱时,自然归到帐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是探春兴的),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归帐,他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再者,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如今这园子里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手,每年归帐,竟归到里头来才好。”

          探春是兴头太过,竟当众说出这样的话!帐房里人会作何想?说他们‘剥皮’,说他们‘要作弄人’,说他们管甚么的,主子有一全份他们就得半分,还可能偷。我要是账房里的人,我也恨死他了,将来遇到我手上,我也要为难他。

          探春这个提议说出后大家都不接话,谁赞同了谁也会让账房的人记恨,尤其平儿。她和凤姐好多没按规矩办的事,账房全清楚,好容易按下探春,哪能再得罪账房?这时宝钗说话了。她用的是薛家的银子,和账房不搭轧。那能错过收买人心的好机会。而探春也发现自己说了错话,竟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结果让宝钗轻轻巧巧把好处捞了去。

          宝钗笑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帐。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不过是园里的人的动用。我替你们算出来了,有限的几宗事:不过是头油、胭粉、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帐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

          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两银子。”

          宝钗笑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虽然还有敷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所以如此一行,外头帐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艰啬了,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长蕃盛,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要省时,那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我才说的,他们只供给这个几样,也未免太宽裕了。一年竟除这个之外,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

          探春费了好大的力,得罪了王夫人,得罪了凤姐(虽然暂时不会发作,但形势扭转比如贾母将管家权正式给她以后,那就有探春的好果子吃)得罪了账房,得罪了宝钗,兴起的改革还让宝钗把众人的欢呼都捞去了。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受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都齐说:“愿意。强如出去被他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欢起来,口内说:“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现在,宝钗还要给点话给探春。

          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不然,我也不该管这事;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我可是姨娘叫我管的)。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嫌我也没用)。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你们那时後悔也迟了,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都丢了。这些姑娘小姐们,这么一所大花园子,都是你们照看,皆因看得你们是三四代的老妈妈,最是循规遵矩的,原该大家齐心,顾些体统。你们反纵放别人任意吃酒赌博,姨娘听见了,教训一场犹可,倘或被那几个管家娘子听见了,他们也不用回姨娘,竟教导你们一番。你们这年老的反受了年小的教训,虽是他们是管家,管的着你们,何如自己存些体统,他们如何得来作践(人家作践你母子,还不是自己不存体统)。所以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成了她想出的进益),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岂不敬伏。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他们之忧。你们去细想想这话。

          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谁得到了改革的好处,薛宝钗!

          我看西方的芭蕾,那男女主角,使出浑身解数,跳的那个高,转的那个美,让观看的人叹为观止。

          我们的国粹京剧,两军交战,那翻跟头的,劈叉的,鹞子翻身的,做高难动作的是马前卒。这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 家园 4 大观园承包制

          其实探春驳回的不是凤姐的事,是环儿和兰儿的事,平儿故意说成是凤姐的。平儿在贾府下人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探春要挟住她,正在点子上。

          大观园承包制,是贾府管理体制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动,没有许多因缘聚会,如何会发生。

          仅凭探春一个临时代管家随便一个想法就能实现?

          宝钗的饭来了,平儿连忙进来服侍。 (看她‘连忙’服侍,好不小心谨慎。)宝钗、探春、李纨三人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宝钗面南是上座,李纨面东是上首,探春面西是下首。按尊卑长幼,探春最小,理应坐下首。李纨年长,应当上座。如今宝钗坐在上座,那就还是按客人相待了。众媳妇在外面静候,直等到吃过饭,抬出桌子,端进洗脸水,又端出脸盆漱盂来,又把茶端进去。三个人的贴身丫头侍书、素云、莺儿换班吃饭去了,众媳妇才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话。不敢如先轻慢疏忽了。

          平儿确实是个关键人物,她使三个代管家有了实际的权力。真是擒贼先擒王,探春歪打正着了。

          见形势大变,探春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进行园中管理改革。于是把脸色放平和,对平儿说:”我有一件大事,早要和你奶奶商议,如今可巧想起来。你吃了饭快来。宝姑娘也在这里,咱们四个人商议了,再细细问你奶奶可行可止。”平儿答应去了。

          平儿回去凤姐当然要问。平儿也会照实回答,不过会有侧重。这是听汇报不可避免的事。

          凤姐管家好几年,她又是个贪婪之人,挪用公款,公报私帐,越级开销等必定很多,精明如探春,哪能从账本上看不出来?所以账本在探春手上,令她极不安。越是不安还越不能表现出来。怕打草惊蛇,怕泄露天机,不光怕探春李纨要挟,更怕王夫人贾母注意。和平儿对话也不敢明说,怕隔墙有耳。看她主仆两人说出多少光面堂皇的话!又是赞探春,又是感叹庶嫡,又是焦虑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又怕大家受委屈,凡百大小事情只好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办,又焦虑到几件大事要花钱,真真是大大的好人了。又评论家里几个年轻一辈的,算来算去只有探春是个好帮手,她都忘了自己不过是帮王夫人管家的,那用她考虑这么多!她又叫平儿吃了饭快听她商量什么,叫平儿对探春别分辨,越恭维越说驳的好才是,千万别和她犟----。凤姐一口气说了近七百个字,还是平儿打断才又变成两人对话。平儿得意自己已经将探春的火气压下了,竟忘了叫奶奶,而直呼你,说:“你太把人看糊涂了,我才已行在先,这会子又反嘱咐我。”凤姐马上提醒她:“---你又急了,满口里你我起来”竟引起平儿反驳:“偏说你,你不依,这不是嘴巴子,再打一顿,难道这脸上还没尝过的不成!”凤姐不仅没发火,反而要平儿坐下来和她一起吃饭。叫奴才一起吃饭是给奴才很大的面子。

          好了,平儿得了凤姐的话,就可做主。大观园体制改革就进入了议事日程。

          先头说到探春、宝钗、李纨三人吃饭,宝钗是客座上席。宝钗一定不会自己跑到上席坐下,必是探春和李纨将她推上去的,而且是探春的意见。作为客人,宝钗在商议改革之事时就不好发表意见。当时王夫人赴宴去了,薛宝钗也没办法通知她,改革大事就在没有得到王夫人首肯的情况下开始了。

          平儿陪着凤姐儿吃了饭,一直伏侍盥漱毕,才往议事厅来。这时的议事厅已经十分威严了。院中寂静,只有丫鬟婆子贴身伺候他们的人在窗外听候。

            此时探春已把话题引到赖大家花园。见平儿来了,摆出会议主持人的架势,命他脚踏上坐了,开始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谈春还是从自己先开刀。事虽小钱有限,加起来就是个大数字了。

          平儿有凤姐的嘱咐,当然是顺着来,不过也不承认是凤姐当家的错,倒站在使用者角度抱怨,又强调是外面的买办买的,与‘我们’无关。她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

          大概对这件事姑娘们早有微词,探春李纨指出即算叫里面宫中的人去买还是一样的,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跑材料是个有油水的差事,古今一样。

          这里宝钗没有说话,一来探春强调她是客,二来宝钗也没有使用公中买的头油脂粉,故不好开言。

          平儿笑道:“买办买的是那样的,他买了好的来,买办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买办了。所以他们也只得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能可使奶妈妈们,他们也就不敢闲话了。”‘他’是指宫中的人,买办是外头的人,怎么觉得是说皇宫的事?这里先别管它。

          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蠲外头买办的事对内管家没有什么损失。平儿没有反驳,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

          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探春是个有心的人,大家都去了赖大家,唯有他注意到这里,也难怪别人怕她。

            好容易宝钗插得上话了,赶紧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曹雪芹突然让宝钗提起朱子《不自弃文》,一方面是表现宝钗强插话,卖弄知识;另一方面是便于引出下面《姬子》的话。

          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先放一下,大概就是作文的一波三折了。

          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表面看来是宝钗对探春不满,说她利欲熏心,实际是将话引倒利弊大事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最大特点:处处有玄外之音。

          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 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红学家们哪里找得到什么姬子,不过是曹雪芹自己这个《己自》在说呢。‘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利是商场,禄是官场,处运筹之界者,指那些筹划决定的人。 ‘窃尧舜之词’是盗窃尧舜光面堂皇的话。‘背孔孟之道’是行动上违背孔孟之道。

          好,红楼的主旨在这里又显现了:以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以四书为取士之道,以礼教为钳制人行为思想的法宝,结果呢,在利益面前‘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虚假,成了那个社会的毒瘤。

          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这两句对话是曹雪芹为了掩人耳目而虚晃一枪。红楼的诗、文如果十分‘反动’的地方,就会有许多障眼术。红楼梦要动摇清朝的根本,别说诛九族,就是九十族也要被诛掉!他不得不如此。

          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小事情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换言之:微言大义。曹雪芹希望人们读懂:红楼微言大义,所以书中有很多处用眉批、夹批、旁批来引人注意。在这里,有庚辰双行夹批:反点题,文法中又一变体也。

          探春满口尊礼,实际却不是这样。这样大事,并不禀报王夫人就自作主张,叫做目无尊长。

          探春继续说她的改革大计:“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纳税?怎么像在考虑八旗生计?这先不说吧)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要变通改革,是要有理论根据。雍正上台以后做法与康熙完全不同,他不说父皇不对,而是说父皇早就想这么做了。乾隆上台又出了一套新花样,也是说我是按父皇的意思在做。探春只一味地说改革的好处,王夫人回家以后,见园子里面目全非,安排的人全不合心意岂不恨死。

          宝钗此时什么也不好说,只好装着看壁上的字画。对探春的兴奋冷嘲热讽。听她说一则,装模作样地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李纨也是机敏之人,忙把王夫人照顾到,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当然她也想乘改革之机捞点实惠。在分配人员管理上让自己的人得些好处。

          平儿已经得了王熙凤的主意:总要顺着探春,但这件事也太大了,她没有积极拥戴,只是维顾到凤姐的威信。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她只说,这件事需得姑娘说出来,而不是需得姑娘行出来。

          宝钗见平儿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怕事情做成,急忙刺激平儿,让她想到日后的麻烦及凤姐会不会不高兴,忙走过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园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好个‘她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

          会这样吗?刚好相反。按凤姐的性格,将她管的事平白改动,那必定好也要变得不好,和也要变得不和。宝钗哪想到有账本在探春手上一事之事。

          探春当然不能让改革之事流产,她要激起李纨的同情和坚定平儿的决心,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便生了气。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么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

          探春说到这里,真引动自己的伤心处,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失掉丈夫之人,听她一说不由得触动自己的苦楚,也流下泪来。宝钗平儿当然要劝解,李纨也赶紧止住伤心,劝探春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

          平儿知道不让探春改革已经不行了,否则会坏凤姐的事,忙道:“我已明白了。姑娘竟说谁好,竟一派人就完了。”这口气是完全无奈了。

          探春也知道必须有凤姐的支持,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象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

          看他们反话当真的一样在说,凤姐还不算多蛊多妒?

          平儿听探春叫她问凤姐,心里立刻宽松,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

          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这样的大事发生,岂能撒手不管?凤姐必定要考虑安排几个自己人。看当初贾蔷下姑苏采买女孩子,那么忙乱的时候她还要安排自己人,何况这是个长久的差事,所以耽误很久。平儿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哪有白走的!

          于是瓜分利益的时刻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