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如果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去炒股........ -- 涉雪之狐

共:💬5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如果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去炒股........

    外链出处

    前几天,正在洗头,嘿嘿,当然是干洗,顺便让女孩小手做头部按摩,正好看见理发店的电视正播放销售频道的一个广告,内容是一套股票分析软件,好象是叫"操盘手".据介绍,这套软件的分析模式经过十多位精深专家多年整合,绝对准确,并且能通过程序分析,提供购买或抛出的时机信息,只要按照信息操作股票,那是稳赚不赔.

    或许对这等好事一向抱有怀疑的态度吧,我嗤之以鼻之后,竟生出了一些哲思来,整理之后,特在此与诸位分享分享.

    假设这套"操盘手"的分析模式确实是准确无误的把握住了股市行情的脉搏,并且是完全的规律,股票的价格每一处微小的变动都可以通过公式预先计算出来,那么当所有人按照它所提供的信息操作,会有什么后果呢?

    当所有人都得到了"购买"提示,并根据提示操作,则无卖方,股票价格将飚升,然后达到了分析模式预估的界点,将出现"抛出"信息,而这时操作,则无买方,股票价格将暴跌.

    那么只是小小分析,却看到,如果股票的价格变化曲线在原来还是一个相对柔和的波峰与波谷,那么现在它表现出的是一道惊涛骇浪.

    于是原有的分析模式开始崩溃.因为它分析的对象:行情演变出现了剧烈的抖动,脱离了公式运算的前提模式.

    或许有些人立刻由此想到了"熵".

    而我想到的是"如何认识规律".

    在假设前提下,操盘手的分析模式无疑,等同于股市的规律.一种对现象的总结.它甚至经得起任何检验.问题是,在人按照规律来安排他的活动时,规律却崩溃了.

    那么规律是什么?所谓的科学演示出来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规律"是客观的存在?还是人对自身行为与所在环境的一种观察归纳呢?

    关于规律,费尔巴哈认为这是一种绝对的客观存在,它约束着一切人行为选择的发展.超脱于人.超脱于人类的社会.

    而马克思却清楚地说出:规律,人行为的结果.

    前者被后者指为机械唯物论,而在马克思之后,更有人称机械唯物论即客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规律,可以等同于"柏拉图"的"理型",黑格尔的"绝对理性".等同于一个被去掉人格的"上帝",中国的"天命"(网络上的见解多不胜数).

    唯心和唯物的对抗,区别,在面对"规律"时,变得模糊,主观,客观,纠缠在一起了.

    于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成为了区别以往任何唯物论的流派.

    费尔巴哈无法面对操盘手分析模式的崩溃.

    而马克思会如何解释呢?

    规律是人行为的结果,如果人对当时全局有完全的观察,他可以预测一些结果,并且把他预测时的逻辑构架成一个完整的观点,并赋予"规律"的称呼,或者"科学"的称呼.然而当人作为一个自变量以"规律"为指导进入到他所观察的系统中活动时,则将干扰并逐渐摧毁系统的原始存在.并建立一个新的,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将留下上一个系统中,人活动的烙印.而新系统的规则将包容这个烙印.

    这个解释,将会出现如下几个比较耳熟的概念词汇:

    辩证运动 选择 量变 质变 对立统一 矛盾 继承性 颠覆性 实践

    同时这个解释将引申出马克思的"人为自然"理念.

    "人为自然"理念是个很奇妙的思维,由于人活动的存在,在人的认知范围内,并无一个真正的,原始的,独立的客观世界.即使有,这个客观的世界也是在人认知和活动的最大界限以外.这是空间的说法,时间上的说法是,客观独立的世界在人启蒙认知到它的一瞬间,就已经崩溃了.

    这个哲学上的思维,很容易让人想起量子物理学史上的那只著名的,不知死活的猫.还有那个实验.

    很有趣,一种哲学思维,一种物理思考,前后相隔近百年,竟然暗合.

    而或许是对"客观世界"崩溃的不甘,胡塞尔的现象学思维,开始要求人去接触"物,深沉的自持".而这便如中国古代神话中,追日的夸父.而他所言及的"深沉自持",更让人感觉是柏拉图"理型"假设的变体.

    但柏拉图的思维,曾经是被批判为"主观唯心".

    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实,却撞入了主观唯心的藩篱.

    于是唯物与唯心的界垒又一次出现虚化的迹象.

    但这不过是唯物与唯心又一次小小的碰撞罢了.

    真正让我感到有些趣味的是,以波谱尔为代表的理性批判思维在"规律思考"面前遭到的全面溃败.

    波谱尔提出了"科学"的判断标准,目标直指了马克思思想.可以被反复验证的假说才能算得上"科学",或许这个判断仅仅只能在自然科学中得到成立.但也仅限于了宏观物理,而对于微观物理,量子物理来说,因果律的失效,使得波谱尔的思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那么在社会科学和哲学范畴呢,波谱尔的理论面临的挑战更加强大.

    波谱尔的"科学"判断标准,是要求"各种规律的假说能得到反复的验证",然而即使抛开"验证环境的完全复制"困难不说,当"规律假说"被提出后,进行的实验验证,由于"假说"对人主观能动的干扰,进而对验证进程的干扰,也将使"原来规律假说"所针对的环境条件被改变,运行的"内容特征"也在过程中被一点点量变.最后产生结果上的偏离

    如果是这样,那么波谱尔的判断标准将无法验证出任何一个社会科学结论的"科学性".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社会学观察对象的特点.

    波谱尔的"科学判断标准"是一种静止的,非运动性,非实践性的思维范式,用这个标准来强制描述运动现象的社会科学思维去符合它的评价,根本就是乱谈.

    而迄今,许多人拿波谱尔的理念来标榜科学性,垢弊马克思,只能说是一种思维的粗糙.一种渴求"标准化认定"的躁动,或者说,是要建起一座"巴别塔"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