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美国右翼基金会怎么样收买了经济学? -- 思想的行者

共:💬31 🌺1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美国右翼基金会怎么样收买了经济学?

    像卖洗衣粉那样兜售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较量——兼评《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作者:陈晓律: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在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开始日益扩大,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完全占据了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尽管新保守主义的一些主张最近屡屡受挫,新保守主义的一些头面人物也不再走红,但出乎人们预料之外的是,作为这些人物行动基础的新保守主义本身并未淡出历史舞台,相反,它的一些基本理念甚至还影响了它的对手,以致美国的自由派人士,也不肯轻易表态支持过去的一些“自由主张”。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的确发人深思。

    由于美国新保守主义的这种特点,其理论和思想渊源开始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出版了很多有关美国新保守主义的著述。在这些著作中,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吕磊所著的《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一书尤为引人注目(以下简称“吕书”)。对于美国新保守主义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观念的现象,对其进行条分缕析的解剖,是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学术定力的工作,在这方面,这本书做的相当不错。客观地看,这是目前国内相关著作中做得最扎实的一本。

    然而,笔者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并非是对新保守主义本身的了解,而是书中提到的这样一个现象,即在西方知识界标榜以价值中立进行的学术研究,也可以被大财团加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并为其意识形态工作做出巨大的贡献。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探索,对于我们目前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坛的崛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一点看,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和思想渊源。在长期的孕育和形成过程中,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观念的作用,对意识形态斗争的威力有着足够的认识。早在1948年,当保守主义仍处于政治舞台的边缘时,理查德韦弗就出版了《观念有其后果》(Ideas have nsequences)一书。而韦弗绝对不会想到他这本书的书名会成为以后保守主义者在欢庆胜利时的口头禅,1986年,在里根政府管理和预算署(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担任高职的迈克尔霍洛维茨(Michael Horowitz)得意洋洋地告诉记者说,“ 你知道我怎么到这里来的吗?是观念。观念的确很重要。观念驱动国家。”(吕书第166页)事实上,包括霍洛维茨在内的绝大多数保守主义者和韦弗一样不相信观念本身就会自动地产生影响,他们认为,只有建立在良好观念基础之上的积极和有技巧的行动才会带来好的结果。

    因此,从70年代早期起,来自不同方向的保守主义流派开始共同努力以建立一个对抗性运动(counter-movement),意欲取代自新政以来支配公众思想和社会政策的自由主义机构、消除自由主义观念。大致来说,这一对抗性运动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新右派”(The New Right)和宗教新右翼的兴起。新右派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继任的福特总统提名共和党东部权势集团领袖纳尔逊洛克菲勒为副总统这一事件。在1964年戈德华特竞选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以维格里为首的一批共和党青年保守派对此不满。由于认识到政党常常会因为政治需要特别是选票而牺牲其应该代表的“原则”,维格里等人开始建立一个由各种“奋斗目标单一”的集团组成的可分可合的跨党联盟。

    从意识形态上说,新右派基本上继承了《国民评论》的保守主义,但它的关注点并不在此,它主要进行草根政治动员。所以,新右派之“新”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它的“群众路,即兜售意识形态的新方式和对可能支持保守主义事业的选民进行政治动员(下划线由笔者所加)。由于它的最主要目的是影响选民,新右派只是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一系列非常保守的政策主张,而且往往对不同的选民强调不同的具体问题。在国内政策上,新右派特别强调家庭和宗教的重要性,反对女权主义、自由堕胎、工会、轻率离婚、同性恋、吸毒和色情淫秽;新右派还关心教育和社会秩序,要求根本改变美国现行的自由派教育政策、加强宗教在学校中的地位,反对肯定性行动、反对枪支管制;在经济政策上,新右派反对政府干预,主张尽量减少福利开支、大幅度减税等。在对外政策上,新右派坚决反对美苏缓和,主张建立美国的军事优势。此外,新右派领导人在建立新宗教组织和招募与培训新宗教组织领导人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新宗教右翼的兴起。新宗教右翼的兴起也是一种政治上的反弹,造成这种反弹的主要是沃伦时期法院的一系列决定(包括禁止在公立学校中进行宗教祈祷仪式、将淫秽作品作为一种言论自由加以保护、使堕胎合法化)、性革命和女权主义。(吕书第167页)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将抽象的观念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他们要努力建立一个能与自由派知识精英的“权势集团” 分庭抗礼的“敌对权势集团”,以便重塑政治和公共政策的议程与轻重缓急次序、建立有利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和公共政策的思想框架,尽管保守主义者自己常常把这些活动说成是“观念战争”,“但是它所包含的远不止学术殿堂内的学者辩论。……进行观念战争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和相互关联的机构基础设施。”因此,保守主义基金会和活动家们建立起了一个由思想库和其他政策研究与倡议机构、媒体、出版物等组成的组织网络。随着来自保守主义基金会和大企业金钱的大量流入,这个组织网络的发展极为迅猛,在美国政策辩论和政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984年,温和的共和党人约翰萨洛马(John Saloma)即已注意到这个网络的存在,当时他警告说,这个“新的保守主义迷宫”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中重要的新力量”,如果不受约束,它会把整个国家政治中心点急剧地拖向右翼。他的预测看来是应验了。今天,保守主义迷宫变得更大、更为复杂和精巧、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能力越来越大。在保守派攻击“20世纪自由主义所建立的统治秩序”三次大浪潮——里根及所谓的“保守主义革命”、金里奇和所谓的“共和党革命”、现在的小布什政府——的背后,无不有它的身影。(吕书第168页)

    然而,新保守主义最引人注目的工作还不是上述的行动,而是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学术渗透。由于这项工作,新保守主义具备了“雄厚”的学术基础,从而使得新保守主义比起其他的种种社会政治思潮,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最终成为美国社会中一支可以左右国家前进方向的力量。

    新保守主义集团开始这一工作的时间,无法具体的划定,但至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和财团就已经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并且独具特色,效率极高。大致来说,企业界除了以一个整体——如1972年建立的企业圆桌会议(The Business oundtable)——来直接游说国会、对政治候选人的捐助越发意识形态化、也更为协调和对公众进行“政治教育”以营造有利于整个企业界的政治气氛外,还开始大力资助保守主义的思想库和其他研究组织,不仅帮助建立了大量新的保守主义政策机构,还使得原本一直默默无闻的老的思想库焕发了青春,成为政治舞台上的“明星”。正是在大企业雄厚资金的支持下,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前半期的迅速发展,保守主义思想库和倡议组织成为美国政策领域声音最为响亮的群体。保守主义思想库的“旗舰”,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1970年时的预算仅为90万美圆,1983年即已增加了十倍,达1060万美圆;而同一时期内,持中间立场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基金会之一——的年度预算只增加了一倍,从550万美圆增至1190万美圆。60年代早期一度接近破产边缘的斯坦福大学胡佛中心(Hoover Institute at Stanford University)1970年的预算为190万美圆,1983年增至840万美圆;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nternational Studies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70年代中期的年度预算一般接近100万美圆(1976年为97.5万美圆),到80年代后期以前已增至年均800多万美圆(1985年为860万美圆)。同时,一些新建立的思想库也发展极快,表现抢眼,最“生猛”莫过于1973年才建立的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了,到80年代,它的年度预算已与保守主义思想库的老大哥“美国企业研究所”持平,将近1100万美圆。

    保守主义的以政策为导向的研究和讨论组织网络的发展不仅为大企业提供了影响政府重要政策的主要方式,还为创造有利于企业界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思想库”不仅仅是要塑造具体的政策,还为保守主义理念和自由企业体系提供合法性的证明,向国会、行政部门和新闻界提供供讨论的公共政策问题,同时还是里根政府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保守主义思想库在大企业圈子和保守主义理论家的圈子之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接触界面,在这一过程中,它使得大企业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越来越浓,保守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到80年代保守主义政策机构及其所鼓吹的保守主义观念已占据上风时,无论是出于财政压力、思想的转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持中间立场的主流政策研究组织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右转的倾向。(吕书第174页)

    为了在政策领域贯彻保守主义观念,保守主义基金会遵照鲍威尔“缔造一场运动”的长期计划,资助并建立了一个由思想库、倡议组织、出版物和其他政治团体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的触角还伸展到媒体、院外游说集团和其他领域。现在,经过30年的努力之后,它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包括500家组织在内的意识形态基础设施。 从效果来看,保守主义基金会在美国政治辩论和公共政策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主流基金会,其根本原因有二:其一、资助的数量和集中程度。在保守主义政策机构和政治组织所接受的捐赠中,超过100万美圆的资助是很常见的,但在自由派政治团体中是很少见的。

    NCRP97年的报告发现,1992-94年间,12家保守主义基金会把他们全部捐款的三分之二约为2.1亿美圆捐赠给鼓吹如下政策议程的组织和项目:将政府服务私有化,反对联邦的反贫困开支、工业管制,将社会福利的责任转交给州和地方政府以及慈善部门;
    资助的重点放在主要关注全国政策和在全国有影响的思想库和倡议团体,资助的集中程度极高,75%的捐助给予了18%的受让人;1995年,得到资助最多的5家保守主义各议题公共政策机构的总收入为7700万美圆,而8家左翼各议题公共政策机构的总收入仅为1860万美圆。而在主流的持中间立场的基金会和支持与同情自由派的基金会的全部资助项目中,对思想库和政策倡议机构的资助只占极小的比重,它们的资助主要给予学术研究项目如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美国本土的共同体发展项目和不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教育和科技事业等。

    其二、保守主义基金会的资助带有十分突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倾向,目标就是要促进高度政治化的议程。

    1995年,科赫和兰波慈善基金会的总裁理查德芬克(Richard Fink)在慈善圆桌会议年度会议的发言中,利用市场比喻来概括基金会如何能对公共政策施加最大的影响:“像卖洗衣粉那样兜售政治意识形态”。他说,观念转化为行动需要发展思想原材料、把思想原材料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产品、向公民消费者兜售和散播这些产品。
    捐助者要参与整个生产流程,资助学者和大学的项目——因为他们/它们提出社会转变的思想框架,资助思想库——把学术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建议,资助执行团体(implementation groups)——他们把建议带到政治市场并最终带给消费者。用一个基金会理事的话说,他们知道政府的政策是以经过“一传送带输送来的思想家、学术界人士和活动家”的信息为基础的,并针对这一状况提供资助。他们支持传送带上每一站点的工作:
    包装和重新包装保守主义议题立场的全国性保守主义思想库以及州和地方一级的思想库,在华盛顿进行游说和塑造全国媒体报道情况的全国性政治团体,在各州做同样工作的州一级团体,煽动地方行动的草根组织,报道、阐释和放大这些活动的全国性和州媒体,记录这些活动历史和推动议题思想疆界的学者,组成新一代学者和未来运动领导层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校园内的报纸——塑造了美国下一代政治领导人政治意识形成的环境。结果是极右翼在许多议题上观点的放大,尽管资助的接受者在意识形态上并不完全与基金会步伐一致,但是接受者们把同样的议题传送到他们各自的受众那里,从而使多年以前即已被主流贬斥或抛弃的许多政策观念在公共辩论中依然活跃。反过来,这对于右派正在进行的重塑美国社会的努力具有极大的价值。(吕书第188-189页)

      当然,保守主义基金会的钱不是白给的,接受其捐助的机构与组织必须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支持与这些意识形态相符的政策主张,否则就难免受到惩罚。80年代初期,传统基金会委托一位前陆军上校乔治库恩(George W. S. Kuhn)进行军事改革方面的研究。库恩写了一份名为“结束防御停滞”(Ending Defense Stagnation)的研究报告,作为传统基金会的年度出版物《议程83》的一章出版。库恩的报告指明了那些不能使用的武器的名称、完全多余的军事指挥位置,得出的结论是“增加开支并不能买来军事力量的加强”。基金会的管理层最初对库恩的研究十分热情,以极快的速度出版、将副本送往白宫、安排了无数次媒体报道。但没想到,国防部长加斯帕温伯格(Casper Weinberger)看到之后十分愤怒,海军部长莱赫曼奉命向传统基金会施压。莱赫曼写信给传统基金会的长期支持者库尔斯基金会的老板库尔斯,库尔斯然后打电话给传统基金会总裁富尔纳。很快,公开宣传库恩研究的活动突然全部停止,库恩被冷落一段时间后被解雇,关于他研究的所有材料从传统基金会的文献中消失了。80年代另一个因为“不识抬举”而被思想库解雇的分析专家是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乔纳森斯坦(Jonathan Stein),他在出版了一本严厉批评星球大战计划的书几个月后,被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解雇;因为对星球大战计划的研究会不仅为该机构带来几百万美圆,星球大战计划还是保守主义运动所雇佣的专家们提出的。因为研究不合保守主义基金会管理层口味而受到惩罚的不仅限于个人,保守主义思想库的旗舰美国企业研究所亦曾因此受难。

    平心而论, 90年代以前的美国企业研究所尽管也宣扬保守主义的政策和思想,但是,它仍追求学术声誉,希望能够象布鲁金斯学会那样受人尊重。80年代中期,有些保守主义基金会认为,美国企业研究所在追求学术上已经走得太远,它的研究方向已经趋于中庸,因此决定给它“断奶”。1986年,欧林和史密斯理查森两家基金会取消对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所有资助,致使美国企业研究所陷入财政危机当中,总裁小威廉巴鲁迪(William Baroody, Jr.)被迫辞职。

    主流基金会在这方面与保守主义基金会也不一样,它们即使在资助思想库和倡议组织时,仍倾向于纯学术研究,且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要求。然而,正是这一“优点”,成为让保守主义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逐步占据上风的重要因素。因为,新保守主义集团的原则十分明确,拿我的钱,就必须为我服务。吃我的饭,就必须为我摇旗呐喊。用我的钱攻击我的主张,这样赔本的事情决不能干。

    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保守主义基金会资金的主要流向是:

    1、保守主义学术项目\培训下一代保守主义思想家和活动家、改变大学的课程设置;

    2、建立并加强全国性的思想库和倡议组织的基础设施,主要资助关注国内政策问题、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外交政策和全球事务的机构;

    3、资助媒体;

    4、资助保守主义的亲市场的律师行会和其他与法律有关的计划和组织,支持地方和州一级的思想库和倡议团体网络;

    5、改变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资助宗教和慈善事业领导人的活动。

    为了在争取美国未来的战斗中获得持久胜利,右翼基金会深知他们不仅必须控制现在的公共辩论,还必须促进下一代保守主义学者、记者、政府雇员、立法者和活动家的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四姐妹”等基金会向保守主义的大学项目、大学教授职位、巡回讲座、右翼学生出版物投入了巨额金钱;建立并支持保守主义教授的网络。

    1992-94年,NCRP调查的那12家基金会向大学提供了8890万美圆,想达到两个目的:

    一、建立并加强支持保守主义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观点的思想体系,他们向学者、学术研究项目、研究机构和公共政策中心捐助了上千万美圆,当然,这些学者、学术研究项目、研究机构和公共政策中心的工作必须能够支持和扩展自由市场经济学和有限政府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二、建立大学教职员、学生、校友和校董事的组织网络以反对和倾覆大学校园内的进步主义课程和进步主义政策趋向。

    保守主义运动所采取的具体战术是攻击所谓的“自由主义”高等教育,步奏有二:第一步是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在大学校园内居于主导地位的左派和自由派已经使学术标准腐化并压制了自由学术研究的空间,然后大力宣扬鼓噪使之为公众所知;

    第二步是利用这种批评向大学施压,要求大学进行改变,特别是改变大学现行的招生政策、课程设置、教职员的聘用和资金支持政策。

    92-94年间,基金会向145家学术机构、学术项目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捐助分布如下:2300万美圆用于开设或扩展具体的学术项目和课程;主要通过法律、经济学、政治学和公共政策分析等学科的奖学金将1680万美圆用于资助大学本科生、毕业生和研究生;780万美圆用于学术改变组织的活动;760万美圆建立大学的教授职位和支持优秀学者;610万美圆支持国内政策研究;570万美圆支持某些研究中心的日常运转;460万美圆支持外交政策研究;330万美圆支持各类会议;310万美圆资助法官培训项目,内容是将经济原则适用于司法决定;210万美圆支持书籍写作和出版。在8890万美圆中,5130万美圆给了16家机构,其中被称为保守主义思想家本营的芝加哥大学(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也正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最先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推销给罗斯福及其高级幕僚的)获得的捐助最多,为1035万美圆;哈佛大学,967万美圆;乔治梅森大学,855万美圆;耶鲁大学,595万美圆。(吕书第191-192页)

    待续---

    通宝推:游·鱼之乐,夏至欧锦,大井故事,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陈云扇了弗里德曼一记响亮的耳光

      弗里德曼宣称

      根治通货膨胀的惟一出路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货币增长。

      弗里德曼说得这样斩钉截铁,说得如此坚定,给人一种他是真理的化身的印象

      问题在于他说的是事实吗?

      弗里德曼的主张最后成了了所谓的休克疗法---即通过严厉的紧缩政策来抑制可能的通货膨胀的经济对策的理论基石,世人知道除了个别的国家搞休克疗法没有失败以外,大多数国家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实际上要驳斥弗里德曼的斩钉截铁非常的简单----用陈云在上海抑制上海的通货膨胀所采用的例子就行了

      欲擒故纵

      时值秋后,各地公粮陆续征收上来,这为中财委调运物资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短短数日,中财委便从东北调集粮食6000万斤,京津地区准备布匹35万匹(1匹约为33米)、棉纱5000件(1件约为360斤),上海准备了棉布11万匹、棉纱28000件,武汉准备了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大量物资集结完毕,比原来预定的11月25日至30日提前了五六天。

      11月20日,战事进入第二阶段。当日,中财委发出指示,要求上海、北京、天津、汉口等地的国营贸易公司准备出足够数量的粮食、纱布等重要物资,开始出售。

      投机商人们正为连续几天国营贸易公司的“惜售”而憋闷不已,一看又有物资放出,也不管价钱,一窝蜂地扑上来吃进。这些人也许没有注意到,各地国营公司在放出物资的同时,也在逐步提高商品牌价。

      政府的买卖居然也跟着放涨物价!谁也没明白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投机商们只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紧俏商品一天就能涨好几轮。所以,管它价格高低,只要东西到手,一倒手当天就能挣到钱。不但可以应付拆借利息,更可以获得暴利。他们只顾疯狂吃进,兜里的钞票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哗哗吸走。银行抽紧了银根,这些人就向高

      利贷借款。市场日拆(按日计息)暗息在11月初还只有14%。,后来又升至51%。,最后居然到了100%。。

      到了11月24日,国营公司出售的物资价格已与黑市价格相当。这个当口,总体物价水平与7月底相比已经上涨了大约2.2倍。在此价格水平上,中财委所掌握的物资已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相当——这意味着双方实力已然对等,可以放手一搏。陈云当机立断,决定收网。

      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又放任甚至助推物价上涨,等的就是这个时间点!

      决战

      11月25日,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沈阳、西安等大城市的国营贸易公司同时开始大量抛售纱布。一边抛售,一边不断调低牌价。

      开始的时候投机商还频频接招,继续吃进。但国营公司的物资向滚雪球一样抛售出来,而且越抛越快,他们手里的资金很快就不够用了。

      这个节骨眼儿上,中财委几路进兵。首先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公安部门经过充分准备,对地下钱庄进行了突击清查,查获地下钱庄26家,拘捕了111人,查抄大量支票、黄金、银元和美钞。这一招截断了投机资本的资金来源。接着,中财委又规定所有国营企业的钱一律存入银行,不向私营银行和资本家企业贷款;规定私营工厂不许关门,而且要照发工人工资;同时加紧征税,迟交一天,就得罚款税金的3%。

      投机资本阵脚大乱,他们赶紧抛售手中那些高价吃进的纱布。但他们“割肉”越多,亏得越多,市场行情跌得也就越快,再加上国营公司的降价推动,上海的棉纱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掉了一半下来。

      直到这时,投机商们才看清共产党“以退为进”的手段!

      政府连续抛售10天以后,粮棉等商品价格总计猛跌了三四成。许多投机资本被高利贷、工人工资和税款三道“枷锁”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人跳楼自杀,有人逃往香港,参与投机的私营钱庄也因大笔贷款收不回来而亏损破产。上海的私营粮食批发商一下子倒闭几十家,棉布行投机商亏蚀了253亿元。

      年轻的共和国在经济领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上海工商界人士从此对共产党的经济执政能力刮目相看。一位著名的工商界人士说:6月的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给了上海工商界一个教训。还有人竖起大拇指说,那个商务印书馆的小个子(指陈云)确实不简单。

      驯服“通胀”

      没过多久,中财委又用同样的手法给了投机商最后一击。

      上海粮食市场上,历来就有春节后“红盘”(指正月初五开市)看涨的老规律。投机商看准这一点,四处囤积粮食,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然后,他们烧香拜佛,就等着年初五财神爷上门。

      这一次,中财委做好了万全准备。上海周边已然形成了三道粮食防线:第一道,杭嘉湖、苏锡常一线;第二道,江苏、浙江、安徽一线;第三道,东北、华中、四川一线。三道防线合在一起,可以周转的粮食有十几亿斤,足够上海周转一年半。

      此外,11月的物价风波过后,陈云再次建议发行公债,控制流通货币量。这一次,中央终于下了决心。1950年1月,中央政府开始发行2万份公债,每份约值人民币12000元。公债发行,银根收紧,拖住了大批游资。

      1950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五),粮食市场上“红盘”开出。投机商们傻了眼,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投机势力遭到彻头彻尾的失败。

      持续十几年、如脱缰野马的通货膨胀终于被驯服了。杨波老人记得,硝烟过后,陈云不无幽默地用他和另两位同志的名字总结了这场战役。陈云说,物价风波是扬(杨)波、又(薄)一波、最后是无(吴)波(时任财政部办公厅主任)。三个人名字中都带个“波”字,并且都与陈云并肩奋战在新中国的财经战线上。

      我们可以总结陈云的方法--主要就是政府干预---利用政府掌握的物资,强行降价(当然经历了一个欲擒故纵的过程)

      新时代,猛烈的房地产投机和粮食投机再次袭来,该怎么办?

      学习陈云,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的房地产企业的主动降价行为强行介入,肯定可以治理房地产投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违反了市场经济原则

        这样一搞

        起码拍死很多私有企业、资本家

        社会舆论立马燥起,国进民退,违反WTO之类,国家赔偿损失。

        其实就与股票里面,国家自己坐庄一样,完全搞死散户,对内的股票(资源、物资、生活费)价格只跌不涨

        不过国家坐庄(资源、资本)的人,很多都是买办,都是老鼠仓,宁可国家受损,不愿给国家创造价值。

        另外:

        市场经济下价格不涨,市场那个经济就宣传死亡。

        计划经济手段嘛?有人、国家、民族、企业就是死了、亡了、卖了,也不愿启用。

      • 家园 痛定思痛,老弗悲愤地写出了《资本主义与自由》

      • 家园 此战成功的前提是TG做庄,铁板一块,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
    • 家园 【原创】美对华冷战的前锋、中场和后卫的简单分析

      慈善基金会牵头,形成了一张网,这张网中有前锋----就是冲锋在前,不怕被人骂的,这样的人如同茅于轼、许小年,这样的人经常发表一些很出格的言论,被人骂,被人骂了怎么办,好办,还有后卫,那就是隐藏得比较深的,被中场主力包装成理论家的,用高深的理论来为前锋说话,把前锋射门没进,遭遇到的反击给消化掉,比方说吴敬琏、张维迎等等所谓的理论家,中场,南方报系,炎黄春秋 财经等等媒体夺取中国的话语权,将美国灌输给中国的论调给包装成主流论调

      这样的前锋、后卫、中场的紧密协作,产生的协同效果是不小的,所以中国的文化阵地尽管党中央顶住了对方一再鼓吹的新闻自由化的压力,坚持以党来领导文化阵地的路线,使得中国的文化基本阵地没有丧失,但是也丧失了很多很多的阵地,特别是前沿阵地----通俗媒体阵地基本上丧失了,文化阵地的大量丧失,意味着特务也可以公然的活动,因为那里他们说了算总结,戴旭是个伪“鹰派”,真反骨回复 发帖

      • 家园 请教一个

        许小年为什么是你说的“前锋”?

        • 家园 许小年建议将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以刺激消费

          看这个就知道了

          中国的“盖达尔”

          终于凄凄然、俗不可耐的推销从茅坑捧回来的臭石头

          20年后历史的再现啊。今年庙堂上起妖风,不是一点的大哦。这种文章能在新华网上登出来,还是首页上加粗大号字标题“经济学家”谈收入分配:国有资产应分给13亿民众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喊了十几年仍然没有转变。制度刚性的存在制约了结构改革,只有打破这个制度刚性才能打破这种模式。

          许小年:国有资产应分给13亿民众

          不过这次,许小年自己不敢独专,扯了一面大旗“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许小年的臭石头

          将国有资产分给民众。“我们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可以分给13亿民众,国有资产在国资委手里管着,一分钱都不能用于消费,如果分给民众就可以变成消费购买力。

          姚景源的就中规中矩了

          解决分配差距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把蛋糕做大,二是重新切蛋糕。他解释说,蛋糕做大就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切好蛋糕,则是处理好政府财政、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政府财政收入这么多年,20%的增长,企业利润也是20%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是一位数的增长。”姚景源建议转变政府职能,节约财政支出。
          这文章非常之有技巧。其实分钱是许小年的想法,结果还把姚景源拉进来。姚可没这么脑残。姚的说法还可以,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都20%的增长,该改一下了。

          几大门户网站,网易、sohu、腾讯、sina等等,前几天都把许小年的臭石头放在头版头条。。。

          而且,门户网站出乎意料的一面倒,网评一片万岁之声......(当然万岁给的了,切记,不是给姚的)

          许小年的诡计——或者说JY的标准作业程序是

             资产           资产

          国家————〉普通公民(13亿)————〉少数资本家

          20年后历史的再现:经济学家谈收入分配,国有资产应分给13亿民众

          现在这些文人学者是想着法让TG倒台啊。一会要小政府,一会到军队国家化,现在又要分国资……总而言之,让TG没人没兵没钱没物,那TG不就自然倒台了。

          网友评论说

          分钱?分钱后他们好通货膨涨是吗?对苏联用的招数,又要对我们用一遍?!

          先是分到13亿,然后再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这样就能培养出新一代的中国权贵阶层和贱民了。

          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怎么分?尤其还是分了用于消费。难道是抵押贷款消费么?

          丘拜斯的历史才过去这么点时间呢。

          这白痴以为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都是钞票么

          大明朝东林党高叫天子不与民争利,结果就是三饷加派全派到农民头上,连灾区都要征税征粮。东南海商倒是一毛不拔,坐等满清杀头。

          关键词(Tags): #许小年#盖达尔
        • 家园 许小年和吴敬琏同一论调,但是更大胆很多

          比方说吴敬琏谈到中国股市的时候使用的是温和的中国股市像赌场的言论

          许小年就用强硬的中国股市需要推倒重来的坚决论调来说话

          他们两个都是上海中欧管理学院的,南方报系曾经提到了他们的住宅是怎么样欧化的豪宅,流露了很多的羡慕之情

          同时他们两个还都是朱公子所在的那一家外资金融企业---中金的研究员,其中吴敬琏貌似还是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

          吴敬琏和许小年的发言具有着不小的同步性

          大胆的言论起着冲击人们心理防线的攻击作用---可以认为是前锋,许小年的言论就是这样的,而吴敬琏的言论则显现出一种貌似老成持重的特点,是为后卫

    • 家园 文明的冲突---一场围绕着文明的攻防战

      刚刚在新兵科经发了一个关于文明冲突的帖子,版主用瞬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预定到待整理贴

      我还是把那几贴给搬过来

      1,陈志武对儒家文化的攻击

      我以前稍微看了一些陈志武的文章,没有认真看,因为不值得认真看,所以选了一篇网友对陈志武攻击儒家文化的批评文章

      《逻辑》用大量篇幅列举了一个小王夫妇向父母亲戚要钱买房而不愿意按揭贷款买房的例子说明:人们按揭贷款买房,自己负担月供,有利于自己奋发向上,培养“自食其力”的个人责任。如果依靠父母、亲戚给钱,会改变相关的人际关系和性质,损害亲情和给(借)钱人的生活安排,会培养受帮助者的懒惰。这两种安排,给有关当事人带来的自由度也截然不同。作者以此例证明:儒家主张的靠血缘网络内部来互通有无,来实现人际金融交易,最终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培养的是等待“免费午餐”、搭便车精神。比较而言,外部金融市场更能逼着每个人去“自食其力”,也为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基础。

      (阅读思考:《逻辑》所列举的为图自己有利而依赖亲朋好友的例子,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中间都是毫无例外地存在的。《逻辑》将这种例子的负面归因儒家文化,然后对儒家文化进行笔伐,逻辑是荒谬的。正确的逻辑推理应是这样的:为什么小王夫妇会依赖父母亲戚呢?在现代中国,这种年轻人被惯称为“啃老族”,特点是缺乏孝敬老人、前辈之心,总想从父母前辈获取金钱财物,过小两口的好日子。“啃老族”出现是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亲情关系的重要性造成的吗?恰恰相反,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异口同声说:“啃老族”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遭受现代拜金主义及不良风气冲击所产生的。人类各文化文明及其宗教无一例外都强调人们要珍重亲情友情、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同时告诫人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不要自私自利、为图自己便利而占亲友便宜,因为这样做会损害亲情友情。儒家文化在这方面的教诲尤为精彩深刻,中华民族重视亲情人情关系和谐的优秀传统举世闻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儒家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今天已遍布全球,在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8所以及和71个孔子课堂,深受世界人民欢迎。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就有不少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生动故事。可见《逻辑》以小王夫妇买房为例否定儒家文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违背常识不合逻辑的。而且,就类似例子而言,即使小王乐意按揭贷款买房,不想动用父母的养老金,但小王父母认为按揭贷款所付利息比存款利息高许多,儿子太不划算,愿意拿出存款帮助儿子现金买房,也是一种常见的选择。这也体现儒家文化传播的尊老爱幼美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d7cd200100f6tn.html

      • 家园 著名美国买办传媒南方周末对儒家文化的频繁攻击

        我只略微看了一篇,同样的南方周末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基本上没有太多价值,我记得是2007年的时候,我所负责的小区有一个家庭订了南方周末,我稍微扫了一下,就看到了一篇攻击儒家文明的文章---即挖苦赵普的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多么的荒谬,因为宋朝最后被金国侵略,被蒙古灭掉云云

        我还是简单的使用Google搜索工具,用南方周末、儒家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这是第一页中的内容

        南方周末- 【第一争议】儒家文化害了卢武铉?儒家文化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 ... 【第一争议】儒家文化害了卢武铉?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2009-05-31 14:22:28 来源:南方周末 ...

        www.infzm.com/content/29211 - 网页快照

        南方周末-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陈志武教授访谈录

        南方周末:这几年儒家文化热在中国升温,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觉得社会道德已衰落太 ...

        www.infzm.com/content/8669/5

        南方周末- “读《左传》不如读《红旗》?”—专访罗多弼

        南方周末:进入1990年代以来,儒家在中国有复兴的趋势。 ...

        www.infzm.com/content/7096

        infzm.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告别《南方周末》新闻儒家时代—商务周刊—文章摘要—龙源期刊网告别《南方周末》新闻儒家时代—商务周刊—文章摘要—龙源期刊网. ... 陈涛原来是《南方周末》的首席财经记者,他的新书《泡沫的盛宴》被称为“中国第三代财经媒体人 ...

        www.qikan.com.cn/Article/swzk/.../swzk20021526.html - 网页快照

        一周话题·“儒家《论语》与卓越领导力”公益讲座·南方网·传奇佛山融合儒家《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提升佛山本地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大师与本地企业管理 .... 南方日报 南方农村报南方周末 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 ...

        fs.southcn.com/review/lunyu/default.htm - 网页快照

        儒家文化害了盧武鉉?-南方周末-雜誌-新浪新聞中心 - [ 转为简体网页 ]2009年5月31日 ... 南方周末:儒家文化害了盧武鉉? ... 正方:儒家文化強調“德治”。盧武鉉被稱為“十分盧武鉉”,其中就包括他對道德感的堅持。在威權主義國家裡, ...

        magazine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2564.html - 网页快照

        《儒家文化的困境》 理论频道-南方网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 ... 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

        www.southcn.com/nflr/xxtj/200608311009.htm - 网页快照

        南方周末新闻:儒家文化害了卢武铉?-2009年05月28日儒家文化害了卢武铉?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09年05月28日来源: 南方周末 ... 此外,儒家强调的道德,不在于律己,而在于示人。而过高的道德要求,又令人望而却步, ...

        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ArticelE32003FM.htm - 网页快照

        南方周末:郑家栋事件与现代新儒家的困境_新闻中心_新浪网2005年7月15日 ... 南方周末:郑家栋事件与现代新儒家的困境. ... 笔者认为,“郑家栋事件”凸显了现代新儒家所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 笼统地说,儒家学说是由内而外的一套 ...

        news.sina.com.cn 新闻中心 媒体观点专题 - 网页快照 - 类似结果

        南方周末专栏 不知所云 秦政皇朝需要士绅的合作,士绅需要权力以保障他们的地位,儒家的价值观,果然适宜这种结合。 ... 曰没什么不好,除了一样,那就是使儒家的缺陷,成为全社会的缺陷。 ...

        dalton.z.infzm.com/tag/秦政/ - 网页快照

        《南方周末》:他们的2003年书单《南方周末》:他们的2003年书单. 新华网( 2003-12-12 14:28:16 ), 稿件来源: 南方周末 ... 《政治儒学》无疑是从政治角度探讨儒家文化与现代政治关系的力作。

        仅仅从Google选择的那些段落就可以看出南方周末是怎么样把儒家给说得一无是处的

        对政治有一定敏感性的网民知道南方周末代表的是美国利益,所以南方周末的攻击儒家的文章可以认定为美国对中国进行文明冲突的一个证据

        • 家园 孔哥那一套当然有局限,不过修修补补还有些用

          不是这个太好,而是暂时找不到在各方面都能代替它同时又副作用很小的东西。鲁迅说“拿来”,没有说拿多少拿什么,但肯定不是照搬,所以自家那点老底再有局限还不能一下子完全抛弃,当然也不能把糟粕也继承。

        • 家园 南方不光有美国资金还有日本的资金来源

          凯迪更是以日本资金为主,好象有清和会掺在里面.

          • 家园 不会的美国在华的买办媒体对日本的攻击是很厉害的

            你说的凯迪有日本资金介入的情况大概是中国的左派利用了凯迪的弱点,利用了中国的反日情绪来达成攻击的目的,凯迪因为自己有太多的猫腻,没有办法做澄清,因为他们要澄清的话会越描越黑

            我了解的各个买办媒体以及论坛上的一些买办大侠---著名ID都是对日本进行无所不用其极的攻击的

            美国和日本在战略上是一对苦手,上世纪九十年代何新先生就对美日矛盾进行了分析,而且日本人曾经邀请何新访问日本,由于何新的半官方身份,日本各界在与何新交流观点的时候非常的坦诚,日本人和美国人都很清楚,彼此之间的表面上的同盟关系是因为彼此不得已而联接在一起的,勾心斗角非常的厉害

            至少南方报系 的亲美反日倾向很严重,话说回来,我在1999-2000年之间看了比较多的《南方周末》对该报经历了一个由爱到憎的过程(尽管第一次看该报就发现该报上很多文章有问题,但是我认为那仅仅是个别现象,后来我发现那不是个别的,而是系统的,甚至完全是有意的犯错误),我后来对南方周末这份对知识分子比较有影响的报纸基本上是没有看的,因为不值得我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