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高贵的囚徒们---两汉王侯的悲惨生活 -- 机会主义者

共:💬37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高贵的囚徒们---两汉王侯的悲惨生活

    家天下的弊端,就在于将天下视为皇帝一人的私产,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将统治者人性中最恶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至,即使面对自己的至亲血肉,对权力的贪婪往往掩盖了人性中温情的一面,宫闱之变几千年来不绝于史,动物界的丛林法则在宫廷的权力斗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一部宫廷史就是一部血泪史,身在帝王之家的皇子皇孙们,除了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一人,从出身伊始,就成为终身的高贵囚徒,等待他们的命运注定是艰辛而又悲惨的岁月。

    秦统一天下,标志着周公创立的封建制正式寿终正寝,始皇帝的一系列改革中压根就没有考虑到给予他的子女们任何的权力和封邑,皇子皇女们是一群被排斥在秦帝国权力中心的边缘人,就连始皇帝最看好的长子扶苏就因为上疏说了几句儒生的好话,被始皇帝一脚踢到边关监军去了,撇开始皇帝这番举动的深层次原因不谈,小题大做至少说明他对于权力的敏感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连至亲之人的善意进谏也当成对于自己权威的怀疑和挑战,必除之而后快。始皇帝死后,胡亥用计取得皇位,将一干兄弟姐妹屠戮殆尽,值得注意的是此间没有任何抵抗或成功的逃亡,所有人都似乎乖乖的引颈就戮。相比春秋时期重耳、小白,在内乱时还能成功周游列国避难,秦帝国的后裔们可谓毫无权势可言,纯粹是衣食动物。撇开春秋时期分裂局面导致的政治真空不言,秦帝国的皇子们相对春秋时诸公子几乎毫无个人势力可言。一旦有变,连最基本的保命措施也不能实施。诚然,秦帝国建立后,基于政治理想摒弃了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同时也将政治权力收缩至中央,这样一旦中央对地方的影响力稍有减弱,就会造成权力的失控。秦二世而亡,虽源于暴政,但是地方势力驱逐中央政权的地方代表机构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也是帝国速亡的重要原因。

    刘邦经过长期战争夺取天下后,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自己家族的势力扩充到整个帝国的边疆。刘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利用各方面的势力和人才逐渐在对项羽的战争中取得主动乃至最后的胜利,这些人和势力并不是基于什么政治理想或者信念站在刘邦这边的,韩信在汉中拜将之际和刘邦的一席话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刘邦当初被围荥阳,曾打算听从的郦食其的进谏封六国之后以谋桡楚权,被张良八条不可实施的理由所化解。其中有一条就是“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居,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刘邦由最初徘徊在封六国之后与新兴平民野心家之间,逐渐坚定了满足新兴野心家的愿望,凭借众人之力取得天下的决心,最终成就一番霸业。王陵在汉定天下后总结刘邦胜利的原因是“陛下??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先天下也。”陈平也说过:“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而少礼,士之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顿耆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这些都证明了刘邦策略的正确性,但问题是刘邦本人并不是心甘情愿将土地分封给这些功臣的,分封对于他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这些在封韩信为王时表现的很清楚,可以说分封伊始,就埋下了最后屠戮的种子。

    刘邦登基后,开始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尤其对于功高盖主的韩信彭越等人,更是觉得岌岌不可终日,必欲除之而后快,垓下会战甫一胜利,立即驶入韩信大营壁夺其军,改封韩信为楚王,逼其离开自己苦心经营的齐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楚地,这样做还不放心,于次年伪游云梦,将韩信绑架到长安降为淮阴候,最终假手吕雉斩杀韩信于未央宫并夷其三族,刘邦闻之“且喜且哀之”,虽不置可否,但内心恐怕还是喜大于哀吧。韩信伏诛后,接下来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卢绾、吴芮一一被刘邦或杀或贬,唯有张耳早亡,逃过一劫,但传至子张敖就被贬为宣平候,要知道张敖还是刘邦的女婿,尚且差点被处死,其他人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小心翼翼但求无过则已。刘邦将异姓诸侯王屠戮殆尽,留下广阔的地区成为政治真空地带,刘邦自己的势力大概只能维持在关中地区,其他地区则有点鞭长莫及,郡县制的优越性还未能充分体现,不能有效体现中央对于地方的绝对权威。此时刘邦对于所有的功臣包括相知多年有极深私交的萧何樊哙都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这样一来,除了将自己的亲属子侄象种子一样散布到广阔天地中去守护刘家天下,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史迁写道:“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疆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足见刘邦重拾封建的苦心,但是这种封建和周公的封建有着天壤之别,从一开始,骨肉相残的悲剧冥冥中似乎就已经注定了。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制作
    • 家园 【原创】高贵的囚徒们---两汉王侯的悲惨生活(终)

      经过一系列战争后,刘秀重新夺回了汉家的天下,延续了刘氏的血脉。刘秀吸取了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的教训,没有赐予任何一个功臣以王位,而是以数县的食邑和封侯代之,用优厚的俸给而不是政治地位的晋升回报功臣们的贡献,此举一举消除了汉初异姓诸侯王对于中央政权的威胁,将地方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而对于皇子们则酌情封王,但也只是给予大量的俸给,让他们衣食无忧而已。当时诸侯王的俸给是相当高的,《后汉书 皇后纪》记载,明帝曾说过“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岁给二千万足矣”,由此可知光武时期的诸侯王的俸给应该超过二千万这个数字很多,况且明帝所说的“二千万”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后汉书 孝明八王列传》记载:“陈敬王羡,永平三年封广平王。建初三年,有司奏遣羡与钜鹿王恭、乐成王党俱就国。肃宗性笃爱,不忍与诸王乖离,遂皆留京师。明年,案舆地图,令诸国户口皆等,租入岁各八千万。”至此两千万的上限成为空谈。

      诸侯王虽然在经济上摆脱了窘迫的境地,但并不代表自西汉伊始诸侯王与朝廷之间的紧张关系就此冰释前嫌。实际上,诸侯王在政治上依然毫无地位,处处要仰帝王之鼻息。一个诸侯王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的地方郡守,《后汉书 宗室四王列传》记载:光武帝的兄长伯升早年被更始杀害,留下两个儿子,建武二年,刘秀立伯升的长子章为太原王,次子兴为鲁王。十一年,徙章为齐王。十五年,追谥伯升为齐武王。“章少孤,光武感伯升功业不就,抚育恩爱甚笃,以其少贵,欲令亲吏事,故使试守平阴令,迁梁郡太守。”伯升是复兴汉室的重要人物,如果他不死,或许东汉的命运会有不同的演化。刘秀对于这位兄长的态度姑且不论,但根据上述材料的记载,光武帝对于这两位侄子尤其是齐王章,是倍加关照的。可如此亲厚的关系,在政治上也仅仅是担任一个县令,后来再升迁为梁郡的太守,而其他的诸侯王更是连在政治上一试身手的机会都不曾有。事实上,大多数的诸侯王在被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能到自己的封地去的,只能留驻在京城,生活在皇帝的视线中。刘秀的一众儿子,东海王强?p沛王辅?p楚王英?p济南王康?p淮阳王大多都是在建武十七年前后受封,但都在二十八年才获准去自己的封地;再比如明帝的儿子彭城靖王恭,于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十五年,封为钜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改南郡为国;元和二年,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六安王,以庐江郡为国。肃宗崩,遗诏徙封彭城王,食楚郡,其年就国。前前后后有二十二年才得以亲眼看到自己的封地,这样的分封不但比不上汉初异性诸侯王的权势,也不如汉初同姓诸侯王的风光,东汉时期的诸侯王在很长的时期被限制在京城之中,与封地没有联系,等到其就国之际,已是一把年纪了,来不及在地方上有所建树了。诸侯王在京城的漫长岁月中也没有闲着,从永平九年开始,朝廷特地为诸侯王及功臣以及外戚樊氏?p郭氏?p阴氏?p马氏的子弟们开立学校,置五经师,用儒学教导之,这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作用倒不好说,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却不可小看,知“礼”的诸侯王在朝廷看来,似乎威胁性要小一些罢。

      即便诸侯王的生活被限定在了京城之内,而且大多从小接受了儒学的熏陶,但敏感的专制帝王仍不敢有一丝放松,对于诸侯王的社交活动更是设置重重壁垒,当时最大的动作就是限制诸侯王豢养宾客,《后汉书 光武十王列传》记载“时禁网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争礼四方宾客”,本来这种行为自西汉以来建成一种社会风尚,屡禁不止,东汉的诸侯王只是跟风而已,要说有什么政治动机,在史书中实在缺少证据,而刘秀在猜忌心理的推动下,决心斩断宾客和诸侯王的一切联系,甚至不惜大开杀戒,屠戮无辜的宾客。马援最先嗅出这股血腥的杀气,《后汉书 马援列传》记载

      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内日当安耳。但忧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及郭后薨,有上书者,以为肃等受诛之家,客因事生乱,虑致贯高、任章之变。帝怒,乃下郡县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吕种亦豫其祸,临命叹曰:“马将军诚神人也!”

      马援所谓的旧防,指西汉武帝时期确立的诸侯王子不许交通宾客的规定,刘秀于建武二十四年下诏“诏有司申明旧制阿附蕃王法”,将这项恶法从新恢复了起来,并且执行的更加严酷。比如建武二十八年,“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氏薨,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这件事的起因是更始帝刘玄的儿子鲤于沛献王关系不错,因怨恨赤眉拥立的刘盆子诛杀了自己父亲,于是通过沛献王的宾客杀死了刘盆子的兄长恭,本来杀人偿命,沛献王辅也因为这件案子被关了三天,但光武帝不依不饶的大肆屠杀王侯的宾客,这就有点借题发挥的味道了。可怜许多无辜的宾客,不明不白就成了光武帝猜忌心结的牺牲品,悲哉!!

      除了限制诸侯王于宾客交结,东汉朝廷对于接受诸侯王赏赐的人,视同犯有前科一般,这样的人就自动失去了某些权利,《汉官仪》记载推荐博士的条件,其中一项就是“世六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且慢!与妖恶交通,居然与王侯赏赐是同等罪名,那岂不是说王侯与妖恶就此划上等号?这样的歧视对于诸侯王而言,实在是莫大的侮辱,但诸侯王又能如何呢,前朝的诸多前车之鉴姑且不论,当朝就有一件鲜血淋漓活生生的案例,时刻提醒诸侯王夹着尾巴小心做人,这件案子就是轰动一时的楚王英谋反的冤狱。

      楚王英在光武帝的诸子中是唯一一个非皇后所出之子,其母许美人不得宠,所以楚王英的封地最为贫瘠弱小,但史载明帝在还是太子时期就于楚王英关系亲密,即位后对于楚王英颇多赏赐,按理说这样深厚的交情加亲情,对于楚王英而言是件最可靠的保护伞,况且楚王英平时小心谨慎,应该能得以善终,但命运偏偏和楚王英作对。史载楚王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明帝诏令天下死罪都可以以缣赎罪。楚王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对楚国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将原话上报朝廷,朝廷很快有了回音:“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藉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因以班示诸国中傅。英后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楚王英知道国相实际上是朝廷派来监视自己的,特地托国相向朝廷探知明帝对于自己举行宗教仪式的看法,而朝廷的回复给了楚王英以颗定心丸,以为从此可以放手从事自己喜欢的宗教活动,可到了永平十三年,“有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立案后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婢鼓吹悉从,得乘辎葳,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后汉书 光武十王列传〉〉)短短四年,以前的“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就变成了“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的罪名,明帝一方面废了楚王英的爵位,另一方面将楚王英迁到丹阳泾县,只留给他五百户食邑,还要他一路过去吹吹打打,打猎自娱,大张旗鼓的显摆,这样的羞辱让楚王英含愤自尽,而明帝还要假惺惺的诏告楚王英的母亲许太后,说什么“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柰何”,将自己一手造的孽归咎于天命,实在是令人发指。更恶劣的是,明帝通过这个案子大肆捕杀各州的社会人士,“楚狱遂至累年,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桀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其间拷打冤屈更是不堪入目,〈后汉书 独行列传〉记载“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掾史五百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酷刑的惨烈可见一斑,这件案子前前后后持续了六年时间,直到章帝即位才下诏将这件冤案告一段落,但天下人心惶惶,影响延续后世。

      楚王英的冤案还有另一件案子作为反证,当时同为光武帝子的济南安王康,被人告发于楚王英同样的罪名,〈〈后汉书 光武十王列传〉〉所载:“康在国不循法度,交通宾客。其后,人上书告康招来州郡奸猾渔阳颜忠、刘子产等,又多遗其缯帛,案图书,谋议不轨。事下考,有司举奏之,显宗以亲亲故,不忍穷竟其事,但削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建初八年,肃宗复还所削地…………”同一罪名,境遇不同,推究而言,或许是因为济南安王康不象楚王英那样有高洁的个性和追求,为人平庸不惹猜忌所制。同一列传还说“康遂多殖财货,大修宫室,奴婢至千四百人,厩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恣欲,游观无节。永元初,国傅何敞上疏谏康曰:‘盖闻诸侯之义,制节谨度,然后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大王以骨肉之亲,享食茅土,当施张政令,明其典法,出入进止,宜有期度,舆马台隶,应为科品。而今奴婢厩马皆有千余,增无用之口,以自蚕食。宫婢闭隔,失其天性,惑乱和气。又多起内第,触犯防禁,费以巨万,而功犹未半。夫文繁者质荒,木胜者人亡,皆非所以奉礼承上,传福无穷者也。故楚作章华以凶,吴兴姑苏而灭,景公千驷,民无称焉。今数游诸第,晨夜无节,又非所以远防未然,临深履薄之法也。愿大王修恭俭,遵古制,省奴婢之口,减乘马之数,斥私田之富,节游观之宴,以礼起居,则敞乃敢安心自保。惟大王深虑愚言。’康素敬重敞,虽无所嫌??,然终不能改。立五十九年薨……”现在看来,济南安王康的荒淫腐化,或许就是他逢凶化吉,尸位五十九载的缘故吧。

      有这样的教训,以后的诸侯王都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安身保命了。〈〈后汉书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记载:

      北海靖王兴,建武二年封为鲁王,嗣光武兄仲……立三十九年薨,子敬王睦嗣……睦少好学,博通书传,光武爱之,数被延纳。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待,入侍讽诵,出则执辔。中兴初,禁网尚阔,而睦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门,由是声价益广。永平中,法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然性好读书,常为爱履。岁终,遣中大夫奉璧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其能屈申若此……

      呜呼,以睦对光武帝的亲密关系,到后来都要通过自污来苟且偷生,其他的诸侯王境遇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刘氏在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猛回头才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个可以依赖信任的亲族了,本来宗室之间的威胁可以解除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章帝之后的皇帝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诸侯王既然不可靠,就只能依靠外戚一族了,皇帝年长后不堪忍受外戚的专横,也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了,东汉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也不是光武明帝等自命不凡的天子们所能料到的了…………

      (全文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机会辛苦了

        不过,个人认为两汉对王侯的处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就是剥夺他们政治上的权力.单纯血缘关系本来就不应当成为权力的保证.至于王侯失势导致外戚宦官乱政,我也不是很赞同.想想后面的司马炎重用亲族,西晋的朝野不也一样乱七八糟.

        • 家园 我也不是说不能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事实上汉初诸侯王对于中央政权的威胁确实很大,但经过汉武帝时代的压制,诸侯王已经基本失去了和朝廷对抗的能力了,这以后对于诸侯王的种种压迫就已经不是出于政治上的度量了,有时纯粹是内心的一种潜意识的不安定感,甚至是某种嫉妒的元素。我说过专制帝王一般都有心理极度膨胀的现象,认为自己是普天下最优秀的,一旦发现自己的亲戚在某方面超过了自己,由此产生的挫折感极易变成浓烈的杀意。

          事实上许多针对诸侯王的歧视性政策已经超越了政治上的度量,纯粹是一种压迫了,这种状态下诸侯王的生活战战兢兢,毫无乐趣可言,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富户,想来也真是够可怜的!难怪要说“生生世世勿在帝王家~~“

          我没有说对诸侯王的打压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专权,这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假设皇位的继承人能在一大堆宗族弟子中择优选拔,那么历史上的很多问题应该都没有存在的可能了吧。(胡说而已,哈哈)~

          • 家园 机会兄怎么忘了清朝

            多谢机会兄百忙之中还抽空写出这等好文。

            机会兄说的“假设皇位的继承人能在一大堆宗族弟子中择优选拔,那么历史上的很多问题应该都没有存在的可能了吧。”清朝的秘密建储制度是否可算小范围的实现了这个?

            一个人是否能够担当军国重任并不仅仅关乎天赋和教育,也关乎实际的从政经验。清朝的皇族虽无实封,但也并不禁止他们从政。清朝皇帝的平均素质比较高和这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 家园 我觉得秘密立储的作用还是有限的

              好处是将立储的权力完全收归到皇帝一个人,基本消除了围绕在储君问题上的党争,所以有清一代在雍正以后没有出现过历朝都难以解决的针对储君之位的明争暗斗和腥风血雨,也没有出现过象明朝那样的国本之争的矛盾。

              坏处是立储的决策过程完全不透明了,好歹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好在清朝前期的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而且大多数还是比较负责了,没有选出让人大跌眼睛的继任者,而后期后党专权,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否则也不会选出娃娃皇帝了。

              我觉得比较成功的一次选拔是西汉吕氏一族被消灭后,群臣集体商议即位者的人选,经过个人人品和外戚家族成员的评价后,最终选出刘恒这个最优解,否决了齐王这个候补,而事实证明这个选择还是不错的。这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成功的“选举”,是在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1、没有能量极大足以颠覆朝纲的权臣

              2、没有能够一手遮天的诸侯王,朝廷群臣和诸侯王的力量对比趋于平衡

              3、吕氏的专权让群臣认识到外戚专权的可怕,为了对自己负责也必须要好好思量即位者的人选。

              4、没有乘虚而入的异族势力

              5、过程和结果都比较平和,选出的人选不负众望,对各方势力不偏不倚,体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就事后各方的反映来看都能够接受,避免了由此造成的冲突

              这几个条件一旦失衡,后世的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 家园 【原创】高贵的囚徒们---两汉王侯的悲惨生活(续四)

      抱歉,最近工作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写点东西,这个帖子拖的时间也太长了,我会尽快完成它

      一个人被压抑的太久,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缺少宣泄的途径,就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变态的行为。西汉的某些诸侯王以“禽兽行”著称于史,其中燕王刘定国表现尤为令人侧目,夺父姬弟妻的行为已经有违伦常,与子女三人奸则有点骇人听闻了。历史上变态的人不少,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在诸侯王这一特定的群体中的倒很少见。总的来说,我还是能理解诸侯王的心态的,在酒色中麻醉自己,不啻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但何以这么多的诸侯王都走上乱伦这一步?我觉得有点反常,或许其中有不为人知的阴谋。就燕王刘定国的案子来看,这起丑闻最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告发者居然是与刘定国没有私交的肥如令郢人。用一个平常人的思维来思考,一个人如果还有一点点的良知或伦理道德,作出这种事必然会将可能造成的影响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怎么会让一个外人甚至是政敌了解到全部的细节呢?偏偏那段时期此类丑行层出不穷,而且告发者都是外臣,如著名的佞臣江充就曾经以告发赵太子丹与姊及王后宫奸乱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可作为一个外臣是如何得知这么隐秘的内幕的呢?回头再看看燕王传的内容,或许可以窥见一点个中奥秘。

      第一代燕王刘泽是刘邦的族弟,其发迹史充满了戏剧色彩。本来论亲疏关系刘泽是排不上号的,对于刘邦而言是个边缘化的角色,即没立下大功也没犯过大错,所以刘邦大封同姓王就没他的份,最多只封了他一个营陵侯。直到刘邦死后,刘泽用田生计从吕雉那儿骗了个琅邪王的爵位,趁吕雉觉悟之前抢先就国,造成既成事实,让吕雉后悔不迭。过了几年,吕雉死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刘泽也身不由己被卷入这场旋涡之中。当时的齐王襄诱骗刘泽,许诺愿将齐国的所有军队教给刘泽,辅佐刘泽入京诛灭吕氏,请刘泽到临??商量具体事宜。刘泽信以为真,兴冲冲的来到齐国,甫一下车就成为了齐王的阶下囚,齐王派内史祝午到琅邪国接管了所有的军队。刘泽一看上了当,转头对齐王大灌迷汤,说要替齐王到关内去游说群臣拥立齐王登基,齐王一时不察,就让他去了。刘泽到了长安,诸吕之乱已被平定,群臣商议立哪位高帝子孙为帝,刘泽立主拥戴代王刘恒,得到群臣的响应,刘恒得此机缘,抢摘了胜利果实,一边齐王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但也无可奈何。刘泽机缘巧合,成为拥立孝文帝的功臣之一,被更封为燕王,诸侯王的爵位得到了正式承认。其实刘泽此人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靠的是一点点运气加投机才得到这一切,应该是十分知足的。刘泽后二年去世,子康王嘉嗣,九年后死去,刘定国继承了爵位,过了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武帝元朔中被人告发内乱,裁定当诛,定国自杀,国除。

      刘泽及其子孙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也没有理想和信念,只想保住爵位传诸后世,过太平日子,却依然逃不过被诛的命运,何也?说刘定国乱伦,败坏王室名誉,所以必须除之。这样的观点我完全不赞同,要说秽乱宫廷,胡作非为,有谁能比得上皇帝本人,别人不说,武帝本人就和韩嫣、李延年等人有着说不清到不明的暧昧关系,成帝公然和张放同寝,哀帝与董贤及其妻与妹关系十分混乱。也不见得有谁站出来指责皇帝行为悖乱,有违纲常么?何以单单就追究一小小的诸侯王?双重标准的背后,是帝权对于诸侯王的猜忌和防范,以至一有借口就迫不及待的横加罪名,而罔顾公正和信义。此类现象在武帝时期特别突出,盖因武帝本人性格严苛,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借助推恩令强迫诸侯王分裂国土予以子弟,藉此削减诸侯国的领地和势力,领地缩水的诸侯王实力大减,只能匍匐在帝王脚下苟延残喘,失去了自主的话语权,对于能审时度势自愿上奏服从分邑的诸侯王,武帝对其本人及其后代都会予以一定程度的庇护;而对于那些拖泥带水不愿分封甚至公然对抗武帝权威的诸侯王,武帝会毫不留情的从肉体到精神消灭之。《汉书 武帝本纪》记载“(元朔) 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幌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梁王的举动迎合了武帝的心思,武帝对其子孙照顾有加,比如,济川王明被告发射杀中尉,有司请诛,而最终的处理结果却是废为庶人;济东王彭离在自己的领地内当起了强盗,杀人越货,死者上百,国内一片恐怖,百姓夜间不敢出门,就这样一个变态江洋大盗,武帝的处理意见仍然是废为庶人,许多冤魂也只能做一回妄死鬼了。特别是元朔中的一件案子,武帝的处理明显有偏袒的痕迹。话说梁平王襄的母亲是陈太后,而父亲共王买的生母是李太后,陈太后和李太后的婆媳关系处理的很不好,偏偏平王襄的王后任后,恃宠娇纵,平时也不把李太后放在眼里,李太后生病时没有一旁侍奉,死后也没有侍丧,按汉律犯不孝,数年后,有个睢阳人名叫犴反,有一次一个人当众辱骂他的父亲,而那人碰巧和睢阳太守坐一辆车出行,犴反不管三七二十一当着太守的面把他的仇人杀了,然后逃之夭夭。睢阳太守大怒,就要求当时的梁王藩国内的丞相以下大小官员缉拿凶手,梁国官员找不到犴反,就把他的亲戚抓起来了。犴反恰恰知道梁王襄夫妻母子和李太后的恩怨,就上书告发,经查实后按律坐不孝,王及后都要处斩,武帝最终将任后当替罪羊诛杀了事,梁王只轻飘飘削了五县,很难相信武帝会有如此仁慈的一面。相对燕王的重责,梁王的处罚就显得轻多了。武帝本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武帝下诏褒奖主动分封子弟的梁王和城阳王,而二年秋就迫令燕王自杀,其中或许有杀一儆百的意味也未可知,史书中不见燕王对于推恩令的态度,但联系前后来看,燕王对于推恩令的态度是很暧昧的,禽兽行或许只是一个除掉燕王的借口,真正的用意是吓阻其他诸侯王,莫要违背武帝的意愿。梁王和燕王事情一公开,武帝究竟什么心思,天下人也就心知肚明了。

      武帝时期由于禽兽行而落难的诸侯王比例相当高,而后世就相对少的多了,成帝元始年间,丞相张禹奏发梁王立有禽兽行,按律当诛,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替梁王开脱罪名,其中一番话极为有理。

      “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之言。《春秋》为亲者讳。《诗》云‘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始以恶言按验,既亡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独以偏辞成罪断狱,亡益于治道。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蹑寻,不得转移。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成帝听从谷永的奏言,对梁王不予治罪。谷永的话一针见血的指出,诸侯王的禽兽行造成的最大伤害,不是诸侯王自己,而是整个汉室的名誉,本来这种事就不适合大张旗鼓的抖出来宣扬的;何况诸侯王虽然不比皇帝权势,但美女佳丽还是唾手可得的,很少有人会甘冒不伦的风险和亲眷通奸,这样的道理普通百姓都省得,诸侯王怎么会不知道呢?更离谱的事,这类事本来都是根据流言而定罪的,缺少证据,而酷吏的任意妄为往往让诸侯王有口难辩,黑白不辨的结果对于大汉宗室而言,造成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

      这样的道理成帝明白,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不明白么?非也,武帝的用心非常险恶,就是要在精神层面摧毁诸侯王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让他们从此抬不起头来,天下人对于诸侯王的人格也不会再抱任何精神上的幻想,一个没有号召力的诸侯王就失去和朝廷抗争的砝码,只能束手待毙而已。朝廷从此可以从容的慢慢宰割诸侯王,今天强迫分封子弟,明天找个借口削你几个县,诸侯王的实力被慢慢的消耗掉,更有甚者,成帝鸿嘉年间,有人奏曰:“……愿令王,非耕、祠,法驾毋得出宫,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钱财物假赐人。”这样实际上就把诸侯王囚禁在宫中,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诸侯王的活力被剥夺殆尽,而一次次的分封削弱了诸侯王的食邑,大大减少了诸侯王的收入来源,相应的支出却一点不少,比如皇帝死后,各地诸侯王都要在自己的封地设立祭庙,四时祭奠。如果稍有怠慢就是大不敬的罪名,诸侯王到西汉哀平时期都比不上一个普通的富户,就象史迁所说的那样,“贫者或乘牛车”。到此时皇帝终于不用再当心诸侯王会和自己争夺权力了,当同时皇帝发现自己同样也无法抵挡外戚夺走自己手上的权力,而自己身边再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了。专制帝王种下的恶之花,最终的恶果还是要帝王及其子孙来承担。可悲!可叹!!

      • 家园 欢迎老机回来,这么多内容,够拍一个电视系列的乐。
        • 家园 好久不见,最近过得如何?

          好象近来河里很热闹啊,你又搞了什么新花样啊?好象很有趣,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呢

          我现在是有时间就写一点,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不够用啊不够用^^^%^^

          • 家园 去了一趟阿拉斯加,看到了一对小鲸鱼在玩水,海豚在

            船头跳来跳去;跟着就是在千年的冰川前面听着轰隆窿沉闷的冰裂声,看着那些泛着蓝光的冰落在冰海里。可惜拍不下来呀,老机!俺正在捶胸顿足,早知道多掌握些技术,如果能让俺知道怎么在阴天在摇晃的船上拍景物就好了。

            回来就弄西西家园,但是分寸很难把握,还在挠头,如果老机真有心思听,俺再和老机说。这回回来的久么?

            • 家园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会有点空闲时间

              不过也说不好,一忙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争取能多抽点时间在河里耍耍罢!

              海船上很难拍的好的,最少要800以上的快门,阴天的话还是用DV算了。不过只要美好的记忆长留在心里,有没有留下照片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

              玩的开心就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