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季羡林的无知与轻浮 -- 淡淡微风

共:💬96 🌺1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释氏与孔氏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孔氏“述而不作”是既定主意,只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自己编辑的书中;而释氏,有没有打算不好说,但古印度似乎并不象古希腊一样有进行理论总结的传统,《吠陀经》似乎也不算理论总结,所以没做也不奇怪。

        --反正是网上灌水,不是理论专著所以都是“似乎”,随便说说,作不得准。

      • 家园 二位都有可取之处,但您误会楼主了,

        楼主发这个贴时,季先生健在呢!

    • 家园 不管你是不是打算以标题哗众,当你动辄使用“无知与轻浮”

      不管你是不是打算以标题哗众,当你动辄使用“无知与轻浮”这个词去评语季羡林时,但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某些缺陷----虽然你的文章的意思大家明白。中国人遣词造句时是要注重语言的驾驭与使用能力的。

    • 家园 没看过,不敢妄语,

      但是花微风兄的独立与质疑精神。

      季先生有许多地方是被人抬得太高了。

    • 家园 痛批对佛学的无知和轻薄好~
    • 家园 季先生敢于讲真话的有些地方还是值得赞赏的

      在《忆往述怀》卷首,季先生言道:『敢讲真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极硬的“骨气”。历史上,因为讲真话而受迫害,遭厄运的人数还少吗?』

      在其书的《寸草心》一章中,季先生忠实记录了其母亲魂神附体于他人的事件:

      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母亲突然去世。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赶回清平,送母亲入土。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有一天夜里,我正睡在里间的土炕上,一叔陪着我。中间隔一片枣树林的对门的宁大叔,径直走进屋内,绕过母亲的棺材,走到里屋炕前,把我叫醒,说他的老婆宁大婶 “撞客”了——我们那里把鬼附人体叫做“撞客”——,撞的客就是我母亲。我大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跌跌撞撞,跟着宁大叔,穿过枣林,来到他家。宁大婶坐在炕上,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说着话,不是她说话,而是我母亲。一见我(毋宁说是一“听到我”,因为她没有睁眼),就抓住我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如此刺刺不休,说个不停。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按理说,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应当嚎陶大哭。然而,我没有,我似乎又清醒过来。我在潜意识中,连声问着自己:这是可能的吗?这是真事吗?我心里酸甜苦辣,搅成了一锅酱。我对“母亲”说:“娘啊!你不该来找宁大婶呀!你不该麻烦宁大婶呀!”我自己的声音传到我自己的耳朵里,一片空虚,一片淡漠。然而,我又不能不这样,我的那一点“科学”起了支配的作用。“母亲”连声说:“是啊!是啊!我要走了。”于是宁大婶睁开了眼睛,木然、愕然坐在土炕上。我回到自己家里,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

        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希望它是真的。倚闾望子,望了八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独子,对母亲来说不也是一种安慰吗?但这是多么渺茫,多么神奇的一种安慰呀!

      外链出处

    • 家园 看得出来,季先生关于佛学的说法都是时代的反映

      我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仅从风兄引述的内容看,无一不是当时代的流行观点,当时政治正确的观点。

      季先生自己在文革中很吃了些苦头,没想到最后还是采纳了那些偏左的说法,也许有不得已之处吧。

      我是60年代末出生,但也是文革后长大的了,对这些关于宗教的说法是熟悉的,而且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人敢于挑战这些说法的。

      我们生活在政治当中,但很少去理解政治。我现在的看法,政治很少追求什么真理的,虽然老是打着真理的旗号,政治追求的是利益,一切口号,理论等等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工具罢了。

      真正的政治人物是懂这些的,他们不会像我们这些“局外人”,对什么观点有留恋,当某观点被批到批臭时,也不会有幻灭感。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是斗争的需要!只要我人还在,红旗能打多久就不是问题。往往是我们这些棋盘上的卒子不明白。

      这些也是我看河里各种背景的朋友的发言,立场,体会出来的。今天这个时代,谈政治已经是小部分人的嗜好了,但是政治还是左右着我们所有的人!

      • 家园 呵呵是,很理解他那时候的情况。

        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的环境里,完全避开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是可以在其中周旋一下的,当然我这样说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不过,不是也有很多知识分子平平安安从那个年代过来了么。。。

        写作年代已经那么久了,如今再出版,还是该作出些处理了吧,比如说说明附注什么的。

        当然,实际上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基础知识上表现出来的无知,我在别的跟贴里也说了,研究佛学那么多年,怎么也该对什么是成佛了解了吧?对一个学者来说,太难原谅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