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无常 -- 大懒虫1号

共:💬35 🌺83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无常

    本来这几天为老爹老妈不知不觉中变老了的现象难受,难以接受父母终究要变成老年人的事实。印象中父母永远是他们年轻时候我自小开始记忆中的样子,每年似乎是一样的。这两年随着老妈老爹相继步入更年期,病痛不舒服什么的增多了,白头发也出来了,才突然之间强烈地意识到父母都在更换年龄,要变成老年人了。这跟孩子们眨眼之间长大是不同的,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思想上一时来还不是很能适应。

    可能这段时间注定比较深刻。刚才一老同学给我发短信息告诉了我一个让我震惊不已的事实,大概2个星期前,我们的一个小学同学出车祸,没了。看到短信息的时候,我还处于不能接受事实的心情,觉得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就不存在了呢。但是刚刚亲手打下“没了”这2个字的时候,我还是流泪了。

    这是我从小到大那么多同学里,第一个离开的。我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呢,她就死了。

    明年是我们小学毕业20周年,我这个当年领导能力强悍的老班长还打算责无旁贷地组织一个像样的同学会呢,小学同学的名字现在都能一口气不打壳地喊齐全。记得当初有这个念头还是见了她后跟她首次提出的。那是大概3年前的春节,某个下午,我在村里的戏台下跟她偶遇,多年未见,她比我记忆中的明亮了许多,她本来就挺漂亮的,那时候,她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当时她给我的感觉,是很健康的,比小学的时候要健康许多,小学的时候,她是个病美人,个子高,却特别瘦弱,记得一直到初中毕业,她都在为增肥而烦恼,怎么吃也吃不胖,一米六好几的身高,却只有六七十斤的分量。3年前那次我见到她,她很开心地说现在都能长到一百斤出头了。这样看上去虽然依然苗条,但是已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样子了。

    那天见到的时候,她就提议让我搞一个聚会。我也很高兴地说不如到20周年的时候我们隆重地搞一次吧,我还让她负责召集一部分跟她一直保持联系的同学,她一口应允,然后她老公来接她娘俩了,她一边跟回头我打招呼一边走了。。。。看着她的背影,我还为她高兴:终于不再那么瘦弱了。

    再之前的一个记忆,就是大概六七年前某天我妈对我说:那个尹家弄堂里那某某某的女儿是你的同学吧,叫什么不知道,长得很漂亮很瘦的那个。我说,我知道是谁了,是我的同学,我很多年没跟她联系了,她怎么啦?我妈说:她在某某银行上班,前不久嫁到某村去了,她爹给她一部几十万的车做嫁妆,送车给女儿,在我们村还是头一个呢。我当时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她家本来就有钱,她爹妈从小就对她很好的。。。。。所以,几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还问她车技练得怎么样了,她连忙说自己基本不开的,不敢开,一般都是让她老公开,待会她老公就来接她们。我还说不会开好,坐车比开车好。。。。。而现在我却听到的是她出了车祸,这次出车祸,不是她开车出的,而是她在工作期间,坐在后座,被撞死的。

    再再之前的记忆,那就全部地回到了小学时代。我跟她有接触的是4年级开始。当时由于同学们普遍基础不好,所以新的班主任老师成立了特别的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小组由一个组长和若干个组员构成,组长学习成绩比较好,组员就比较差,考试经常不及格的那些。组长的任务其实也不轻松,除了监督组员做平时的作业外,还要兼顾辅导复习功课,给组员出额外的练习题,还有就是出考试卷给组员练习。科目最初包括语文,后来数学老师也跟着提了要求。后来似乎甚至自然课也跟上了,具体记不得了。我记得这个工作很占据我的课余时间,星期天,尤其是临近考试的星期天,基本都给组员辅导功课了。她也是我的组员之一,而且是班主任特地叮嘱的重点辅导对象之一,她的父亲很重视她的学习成绩,当时还对我很客气地说希望多多帮助她。

    学习小组有没有效果我就不知道了,我记得当时本组还有组员连课文都不会读,老师特地把他安排在我前面坐,方便我随时能一字一句地教他识字、念课文,可也没见有什么好的效果(去年我妈告诉我那个当年我们班话都说不流利、课文不会读、基本的加减法也搞不清楚、小学都没能毕业的同学,现在在工厂做开模子的工作,小日子过得不错,老婆孩子都有了,真是奇迹!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在我的印象中,她相比而言是组员里成绩最好的,每次考个六七十分应该没问题,就是比较粗心大意,仔细点的话,成绩能提高的,我现在还能记得她那大大咧咧的笔迹。。。后来她初中毕业后是不是继续上学、学了什么,我就完全不清楚了。我们这批小学同学,有个别实在因为缺乏学习能力而没能升入初中受罪,其余的都一起读了那个混乱的初中,初中后继续分流,部分读不同的高中,部分就业,到最后大概三分之一读了大学。

    小学时候,最开始的几年,体育成绩很不好的行列里,我是首当其冲必定当选的,但是同时能跟我作伴的,也就是她了。跟她不同,我起初体育成绩差,实在是因为大脑没开窍的缘故,后来一开窍就不同了,否则也不会成为如现在这般各项体育运动爱好者了。而她体育成绩差,真是身体素质差免疫力差造成的,她是高个子女生中唯一一个没入选小学排球队的,源于她弱不经风的体质,除了惊人的骨瘦如柴,记忆中她还有一段时间因为肝炎还是什么,请过好几个月假,还有每次大脖子病(腮腺炎),红眼病什么的,她都能被感染到(我是一次都没得过),印象中她动不动就得戴口罩来上学,还有大概是牙不好,初中阶段她都戴着牙齿矫正器。。。还有一个记忆就是她的姨夫是搞摄影的,我们的小学活动照、毕业照都是她姨夫给照的。小学毕业照上,她由于个子高,站在正中间,瘦得像衣架。。。。其他的印象不多了。

    回忆中她的形象,音声笑貌是非常清晰而熟悉的,如在眼前,很白的皮肤,瘦弱的(后被健康的苗条所替换)身材,温和的举止,很大的眼睛(遗传的,她父亲的外号是某某大眼),永远的长头发(好像从来没剪过短发)。。。。

    这样的人,在这样好的年纪里,骤然之间就结束了,实在难以接受。。。。更难以接受的是,稍后我给小学班主任打电话的时候,他竟然记不得她了,我描述了一下后,才想起来,20年过去了,我们这个给他印象深刻的班级,他现在能记得的,竟然没几个了。说起20周年聚会的事情,老师的兴致倒是很高,并说不要我管了,都由他来张罗。这20年,我除了平时一直在联系的10来个同学,其他的基本没怎么联系,但是这些同学现在想起来,都是那么地清晰,我们一起读书的时代,对我来说,真的跟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我甚至都能记得谁跟谁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我甚至能记得每个人的经典表情和穿着打扮,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事情小细节。。。。后来的20年,我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些人和事,大多都被忘记了,我甚至在毕业一年后就喊不出大学同班了4年的同学名字,可是对20年前就毕业了的小学同学,却能有如此深刻的记忆,我想,大概是因为那是我人生当中极其珍贵的时期。。。多年以来,我也一直误以为我们能一起彼此见证幼年(因为是同村的,所以我的小学同学在幼儿班也是同班的)、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一个一个老得走不动了的时候,大家都还能彼此记得别人年少时候的模样,那样真的是青春永驻了。。。。。所以,从思想上情感上难以接受那些故事中的活泼泼的形象,我的同龄人,我的同学,竟然从现在开始,不再有其人了。。。第一次感到生命的无常,感到自己也有可能在某一天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类似地被动出局。。。。

    又,早上在MSN上跟小学的中队长说了这事,跟他说名字的时候,他竟然不记得是谁了,真是凄凉,他跟她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一个班级的,包括幼儿园2年,一个11年的同班同学,竟然就不记得了。他说都记不得名字了,但是见了人都能认识。我说,如果人都不认识,你算是提早得老年痴呆症健忘症了。。。。可能就数我最傻,到现在,那么多年没见的同学了,全班49个同学的名字,还能一连气随口就喊出来。。。。

    关键词(Tags): #日志#死亡
    • 家园 本来是想回到你这儿的

      没想点错了,将错就错吧

      定远麾下:老生常谈

    • 家园 无常

      大学之前,我的生活中没有出现过熟人朋友亲戚”没了“的情况,对于”死亡“,我没有什么概念。

      第一次见到人没了,是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刚刚回校,住隔壁宿舍的同班同学,跳楼自杀了,正正好跳在我们宿舍楼前的草地上,当时还未断气,送到医院后没了。当时我们宿舍人都在。

      第二次见到人没了,是大学一年级的某个夏日,同一田径队的师兄,头天下午我们还在一起跑步,黄昏时分因为劝架被人误杀。隔天我们小组一起见了他最后一面。

      第三次见到人没了,还是大学一年级,某个男生混进禁区,手持尖刀闯上了女生楼,我们只听到传来阵阵尖叫声,从窗户伸出脑袋看,正好看到该男生从几层楼高跳下来,当场毙命。后来才知道该男生原来是和尚。(外语系某女生玩票性质的与佛学院和尚拍拖的结果)。

      这三条人命,彻底打击了我当时幼小的心灵。以至于当年暑假回家时听说原来的中学同班同学因为未婚怀孕去跳了长江,尸体才刚刚捞起的时候,我竟然还有点镇定,没有象同时知道消息的其他同伴那样大惊失色。苦笑着解释:谁让我是吓(厦)大的呢。。。。。。

      人生确实无常。

      • 无常
        家园 老生常谈

        这些事以前跟老燕小五他们讲过。我初中的时候算是个烂仔。在学校里跟着两个黑道上混的大姐大一起混着。我那时虽然谈不上无恶不作,但绝非善类。在教室里当着老师的面就敢抽烟。初二的时候,两个大姐大中的一个在自己家里被自己的同学勒死(那俩同学是去她家偷东西的,被发现了以后一紧张就下了黑手),另一个由此离开学校,远走他方。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震惊,猛的意识到青春的脆弱,终于对自己开始有了反思。从此远离了那帮人。

        高一的时候读了一本关于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的书,开始转变。这时候结识了一位生命中很重要的朋友。他从小身患绝症,却总是微笑的活着,并以最大的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他总是在我很困难的时候给我力量,引导我向上。高二的时候,他终于去世了。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记忆都是空白的。然而我终于可以安全的渡过我的青春期。

        两个人的去世,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能得以做雪个和煮酒的师弟,多多少少跟这两个人的死有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少年时代周围有同龄人逝去是件很震撼的事情。

          少年时代的很多事情都忘掉了,但与我毫不相干的一个同龄人死去的时间和地点却还清楚地记得。

    • 家园 不太敢看这类消息。

      那年高中同学发来邮件,一个IT业的女同学就倒在工作台上,因为脑瘤离开了。

      父母离异,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那时还没有男朋友。我们高中同学一起把她的葬礼给办了,闺密们哭成一团,给我发了个消息来。

      很纯良的一个女孩子,田径健将。一次我们全班出去玩,照合影,大概我和她打闹着玩呢,不小心被拍成了个两人亲密拥抱站在正中的片片,成了一段传唱的佳话。回想起来就又想笑,又想流泪。

      后来渐渐的明白了,那些过去的记忆都留在那里,就是我们在这世上经过的见证。昨日过去已如朝露,好好生活在现在,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就是了。

    • 家园 唉,慢慢的就好了。。。

      身边人一个一个的离去,有时候我们只能让自己淡漠起来,才能好过些。没办法,总要过这一关啊。

    • 家园 去年初中同学聚会

      del

      • 家园 嗯,所以可知你成熟得较早。

        因为记得好久以前好像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说过,对死亡的思考,是人开始成熟的极重要课题。

        我的思维也算早熟,源自过早地思考自杀这个课题(起源于小学5年级?大概是。),估计也正是由于那么早地被及时自觉地否定了,才导致了至今为止的超常乐观积极的心态吧。

        这样的心态同样也是被事实烘托的。从小到大那么多同伴中,个个都很健康地活着,一次意外都没出现过,连得大病的也没有过,自己唯一经历的是一次对我来说积极意义甚于消极意义的运动骨折,甚至至今连点滴都没打过,还与一些超级健康长寿的人为伍。。。。。这一切让我对自身的死亡的思考仅仅停留于一种想象,而且是自我想象。所以,这次,当活泼泼的同龄人因为意外而离去的时候,尽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不近,但是,对我意义重大,让我觉得时间并不是我一直以为的那么无限或者漫长,还有很多事情要抓紧去做,如果拖着,可能就永远不会有机会去完成了。这让我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还有,增强了对当下鲜活的生命、丰富的生活的敬重、珍惜、热爱。。。

        最近老兄有闲情溜达到写言情片的大道上,同学们的反响很热烈啊,俺是排在前10位送花的(好像是第6还是7吧),当时还以为是眼花了呢,不过当即预计此贴必火爆,可惜老铁不给埋地雷了。。。。刚柔并济,要保持啊~~~

        关键词(Tags): #难以归类#死亡教育#早熟
        • 家园 谢提醒。看到言情大片了……

          ps:我3岁跟着父亲看落日,

          “太阳下山太阳上山”

          忽然想到了人,就问了,

          被迫明白了一件事——

          爷爷奶奶有一日会s的。

          我有一天也会s的。

          ——那可不是早熟,那一天吓坏了。

          • 家园 嘿嘿你竟然才看到啊,

            他都跟说书抖包袱一样骗了同学们无数的期待下文的感情了。。。。

            这个诗歌。。。。汗啊~~被迫知道人都是要S的就把3岁的你吓坏了,这不是早熟是虾米啊?3岁啊!崇拜!

            我呢?相比就逊色多了,简直没法比。看到天亮了日头落山了,就从来不会主动问太阳为什么会升起会下山这种深奥的问题。我都是别人告诉我什么,就陆续地听到一些,听到后,也不会质疑啊思考啊追问啊什么的,我只会或恍然大悟或麻木不仁状:“哦!”(在家里在学校里,都是这样的。)

            也不知道是哪岁开始,应该是比3岁要大好几岁的(因为3岁的时候我跟傻子似的,对外界各种信息是屏蔽的),大概某天被大人们告知:人S了=管山去了=回老家了=老了=没了,最后自己得出结论:人S了=老了不在家了回老家了,老家就在山上坟墓里,所以是去管山了。弄清楚这个逻辑以后,就没有其他想法了,就跟我知道:会下蛋咯咯叫的鸡叫老母鸡娘,忽然不下蛋了在孵小鸡的叫赖盘(音近)鸡娘,见了人会扑上来啄的鸡叫雄鸡。

            仅仅停留于概念。名词解释。唉。

            第一次见到S,是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尸体,是一个堂哥(第四代的,他父亲跟我父亲是堂兄弟)在村里的护城河游泳不幸淹S了,尸体被他的伯父背回来,在背进他家的时候,小小的我只看到了一个背面,雪白的,当时反应:“好白啊!”然后我们就被大人们赶走了。至今我都没记得那堂哥长什么样子(他活着的时候我也没什么印象,不住在一个院子里)。我第一个对S人的定义就是:S人=雪白的背面。【此事另2个后遗症是长期伴随的:一、家里从此不准我们学游泳。所以,现在还不会游泳这个伟大的项目。二、见了那段河就离得远远的,前些年那段河被改造成公园了,覆盖了草坪加健身器材(只是在底下保留了一点暗流通道以保证与城内河接头)。】

            其实,我现在还是这样的,某个阶段,只能从某个事件,理解某个概念。

        • 家园 大懒虫,我建议你修改一下成熟的定义

          我可受不了我三四岁就成熟的“事实”。小时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S是什么感觉,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会不会S,用头撞墙会不会S,多次轻度身体力行。

          倒是现在,我怕S怕得连这个字都不喜欢写了。

        • 家园 如果按这个标准,小学一年纪就开始早熟了

          de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