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北朝志---第四章---其五十五:滑台之战(中) -- 南北朝大蟑螂

共:💬3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北朝志---第四章---其五十五:滑台之战(中)

    与这场战事而言,就一般的观点来看,其实主战场应实为虎牢。但是,本文却依旧冠以滑台之战之名,这一点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事的最先的起点在于滑台,更重要的是,或者,从滑台魏宋两军的接触开始,这场战事的结局就已经写下了。

    公元423年正月,魏军开始围困南朝宋国的虎牢。至此,南北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绞肉机开始了其短促却又惨烈的建造过程。而这,已经是攻下滑台之后两个月的事情了。期间的这个过程,在魏书中不过聊聊数笔,但文字间刀光剑影,依稀可想当年的惨烈。“司空奚斤既平兗豫,还围虎牢。”《魏书.帝纪第三》。“寿光侯叔孙建徇定齐地”《魏书.志第三》。

    推究魏军的行动如此的迟缓,除了兗豫一带宋军残部的抵抗之外---在南北朝的初年,南方对北方的的战力对比远不是积弱之后的梁,陈以及后世的南宋,南明所能比拟的。这一点,并不能完全用民族仇恨来泛泛概之,事实上,亲东晋的拓跋魏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处理相当有其独到之处,在我们感慨隋唐盛世的开放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更加关注下这样的交流政策的种子到底源于何处呢?---,北方的动向,也应该一并加以分析。不妨来看看《魏书》中的如下段落,“八年正月...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魏书.帝纪第三》。“八年春,筑长城,距五原二千余里,置守卒,以备蠕蠕。”《魏书.志第三》,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由于滑台的战事超出了拓拔嗣以及魏国高层的战略估计,兵力南倾后所带来的北方防务空虚的问题。

    北方的兵力到底因为南征被抽调了多少,这一点很难考证出一个哪怕是大致的数字。但这一次的柔然进犯却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魏国被迫面对两面受敌的尴尬,更主要的是,在此役中,一个新的对北方的攻防体系开始形成,这就是依托与魏世的长城而被后世称为“六镇”的北魏军事体系。(“关于六镇的设立时间,鲍桐先生做过考证,他指出:‘关于六镇设置的年代学者们众说不一。周一良先生认为应在皇始三年(398年)迁都平城之后。朱师辙先生主张在泰常七年(422年)。范文澜先生隐约定在公元423年至429年。岑仲勉先生认为‘未尝不可放在太武帝神(这个字打不出来)二年(429年)’,不过他又感到没有确据,‘可置而不论’。《绥乘》认为‘太武帝始光中(425或426年)置怀朔、武川、抚冥、柔玄9镇于云中北境。’还有一些通史或专史作者,在涉及六镇时,都只笼统地说设置于北魏初年。诸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六镇之名,最早见于太安五年(459年)。作者细检史籍,认为六镇设置年代,实应在延和中,即公元433年。’”《论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系的建立》张敏。这里本文从朱师辙先生的观点,即六镇雏形应该在公元422年,而正式的作为一个名词登上历史的舞台,则应该是公元429年左右的事情了。)

    还是回头来看看虎牢方面的战事发展。

    在吃了滑台的亏之后,奚斤这次依旧没有变通,他还是采用滑台的老法子,对虎牢做出了围困的姿态。而宋的方面,守将毛德祖却并不因为自己是被围困一方而惊慌失措,相反的,他吸取滑台失利的教训,积极出击,虚虚实实,令奚斤难以弄清宋军的兵力部署。“德祖出步骑欲击之,虏退屯土楼,又退还滑台。长安、魏昌、蓝田三县民居在虎牢下,德祖皆使入城。”《宋书.列传第五十五》。---这里补充点废话,从这场战事起,南北方面的史书出入开始蔓延。一场战事,往往是南方说南方胜,北方说北方赢。仔细的推究下毛德祖的这场胜利,我个人以为应该是毛德祖击溃了奚斤方面的试探性的进攻。并导致了奚斤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对宋军的兵力判断失误,事事过于谨慎。

    在吃了毛德祖的亏之后,魏军的主力以奚斤为帅自滑台下,围困虎牢。而另一方面,魏军的偏师也没有闲着。继孙建徇之后,魏军自北方征调来的部队继续在山东一带运动,这就给宋军在布防以及补给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虏别遣黑槊公(于栗磾)率三千人至河阳,欲南渡取金墉。德祖遣振威将军、河阴令窦晃五百人戍小垒,缑氏令王瑜四百人据监仓,巩令臣琛五百人固小平,参军督护张季五百人屯牛兰,又遣将领马队,与洛阳令杨毅合二百骑,缘河上下,随机赴接。十二月,虏置守于洛川小垒,德祖遣翟广驰往击之,虏退走。”《宋书.列传第五十五》,这则史料依旧来自《宋书》,魏军的三千机动兵力居然无法击破毛德祖区区百人左右的防守,除了惊叹宋军的防卫能力之外,这路魏军的战术目的也让我迷惑。奚斤是打算是骚扰还是真的打算攻下金墉?如果纯粹是骚扰,三千兵力未免太多(相对与主力“领步骑二万余人”而言),但真的要说进攻金墉,从宋军的应对来来,奚斤分给于栗磾的兵力也委实太少了点。

    于栗磾,从史料来看,是拓跋部的直系。此人有勇却善谋,为一时之良将。这里稍稍提一下于栗磾的黑槊公这个外号的来历,“刘裕之伐姚泓也,栗磾虑其北扰,遂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侯不通。裕甚惮之,不敢前进。裕遗栗磾书,远引孙权求讨关羽之事,假道西上,题书曰:“黑矛公麾下。”栗磾以状表闻,太宗许之,因授黑矛将军。”《魏书.列传第十九》。

    虽然宋军守势强悍,但是于栗磾不愧为明元帝的良将。在熟悉了宋军的战术之后,尽管面临己方兵力过少的尴尬,但于栗磾很快的就做出了调整,针对宋军在小胜之后的冒进,于栗磾开始统筹规划,逐一击破。“豫州刺史刘粹遣治中高道瑾领步骑五百据项,又遣司马徐琼继之,台遣将辅伯遣、姚珍、杜坦、梁灵宰等水步诸军续进。徐州刺史王仲德率军次湖陆。黑槊公遣长史将千人逼窦晃、杨毅,晃等逆击,禽之,生获二百人。其后郑兵将军五千骑掩袭晃等,黑槊渡与并力,四面攻垒,晃等力少众散,晃、毅皆被重创。虏将安平公鹅青二军七千人南渡,于确磝东下,至泗渎口,去尹卯百许里。兗州刺史徐琰委军镇走,于是泰山诸郡并失守。”《宋书.列传第五十五》,《宋书》的记载,颇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在上段文字中,作为主力的奚斤居然带兵给偏师做掩护。倘若此事属实,那么如果不是奚斤的审时度势,那么就是魏军的指挥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了。

    同样的作战过程,在《魏书.列传第二十一》也就是奚斤本传中却描述如下(奚斤)“留表守辎重,自率轻兵徇下河南、颍川、陈郡以南,百姓无不归附。义符陈留太守严棱以郡降。斤遂平兗豫诸郡,还围虎牢。”。考战后的人事安排,于栗磾被封为了豫州刺史,这场战事的记载,应该以《宋书》更为准确一些。

    继出自北方的偏师于栗磾在豫州攻破了宋军的防线之后,在东线平定了宋军的残留势力的叔孙建一路也没有闲着。这一路军进逼青州,“司马爱之、季之先聚众于济东,皆降于魏。”《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九卷》,刘宋在黄河以北的统治区几乎全面告急,这就不但让宋军无法从东面对虎牢一线的毛德祖加以援手,更主要的则是让宋国的高层在青州不断传来的告急文书面前对魏军的主攻方向拿捏不定,失去救援虎牢的最佳时机。

    东面的失守,顿时令虎牢的毛德祖一下子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到了什么样的地步,直接的结果就是豫州的胜利首先刺激了在滑台整顿的魏军主力,“郑兵(奚斤)与公孙表及宋兵将军(周几)、交州刺史交址侯普几万五千骑,复向虎牢,于城东南五里结营,分步骑自成皋开向虎牢外郭西门。”而间接一点的,虎牢失去了战略后方,这一点,才是最让宋军感到绝望的地方。

    然而毛德祖毕竟是毛德祖。在魏军进逼的当口,毛“德祖逆击,杀伤百余人,虏退还保营。”《宋书.列传第五十五》,或者《宋书》自有其夸大的地方,但是虎牢城下就此进入了僵持阶段却是事实。而这个时候,宋国的军政当局也没有闲着,“镇北将军檀道济率水军北救,车骑将军庐陵王义真遣龙骧将军沈叔狸三千人就豫州刺史刘粹,量宜赴援。”《宋书.列传第五十五》,对比八百载之后的襄阳之为,同为宋庭,实在是有作为的太多。

    于是虎牢方面的成败就成了这场战役胜负的决胜手。是魏军在宋军的援军到来之前攻下虎牢来个以逸待劳,还是宋师等到援军的到来来个中心开花?所幸的是,我们无需经过太多的等待,南北朝的史书已经为我们写下了这场令人窒息的战事的最后的结果,以及,过程。

    毛德祖的坚韧让魏军的主帅奚斤感到相当的郁闷。但是面对虎牢关的坚固,已经不是第一次撞上城防战的魏军依旧束手无措。再加上毛德祖坚壁清野,虎牢城外的魏军在补给上也吃亏不少。但这一切毕竟是短暂的。魏军在虎牢城下的兵力优势毕竟铁板丁丁,此外,东方战线不断传来的利好消息也让本来随着滑台的久战以及虎牢的宋军的初期胜利而低下的魏军的士气得到了回升,一切都迫在眉睫了。舞台已经搭好,就等着乐队的上场。

    其年三月,围困虎牢已经月余的奚斤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对虎牢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而同时,在北方大致安定了的情况下,拓拔嗣自邺城南下,作为奚斤的后援。至此,滑台战役的最后一站的主角们都已经到齐,最后的号角已经吹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