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英魂血撼长空:中国“飞豹”试飞内幕揭秘 -- 出尘

共:💬40 🌺1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英魂血撼长空:中国“飞豹”试飞内幕揭秘

    英魂血撼长空:中国“飞豹”试飞内幕揭秘(组图) 华夏经纬网

    上海文汇报以《英雄虎胆震长空》为题。报道了新年前夕记者独家造访中国综合性飞行试验研究基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详情。

    报道说。该基地是中国惟一承担军民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的权威机构。也是国家进出口产品商检局授权的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包括“飞豹”战机在内的30多种国产军民用飞机、50多项机载设备,就是从这里领取“准生证”、“通行证”后放飞蓝天的。

    报道以写实的笔墨。描写了中国“飞豹”战机在试飞中试飞员们创造的一个个空中奇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03所的黄强所长(右三)与科研人员在“飞豹”旁。

    chinanews.com.cn

    1000米高空。首次试飞的“飞豹”突然高度表震脱。多处仪表不显示……

    1988年12月14臼,阎良机场寒风刺骨。中国首次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飞豹”首次试飞。

    执行首飞的是刚刚被中央军委命名为“试飞英雄”的空军某试飞团团长黄炳新。

    黄炳新的爱人陈文惠也悄然站在人群里。心里七上八下的。

    临上飞机,黄炳新将一串钥匙交给试飞团副政委周贵鲜:“老周,今天万一有个闪失,我办公室抽屉里有一封信。也可以说是遗书吧。这是我第一次写遗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炳新在遗书里写了三句话:即使我这次牺牲了,为了国防的发展也是值得的;这些钱是我牺牲前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家里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舷梯旁,满头银发的“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握着黄炳新的手,这已是陈总今天第二次同他握手了。就在扶梯登机的一刹那,黄炳新感觉有人拉他的衣角,回头一看又是陈总:“老黄,拜托你飞我设计的飞机了!真有把握吗?”

    黄炳新认真地说:“老陈,您放心,只要飞机空中不解体,只要两台发动机有一台在转,哪怕其它仪表全部失灵,我也保证把它给你开回来!”陈一坚眼泪涌了出来。

    “嘭”的一声,一发绿色信号弹升起。黄炳新驾机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跃入云层。

    按首飞预定计划,飞机升到1000米高度后左转平飞,绕机场上空一周后落地。但机身却剧烈颤抖起来,接着速度表失灵,警告灯不停地闪现红光。仪表板上多处仪表不显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1cn.com

    黄炳新万没有想到刚上天就遭遇这致命的险情!

    弃机跳伞,个人算是保险了,但研制了十多年的飞豹将前功尽弃,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研制进程又要推后多少年……黄炳新很快作出抉择: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他紧握驾驶杆操纵飞机降落。此时,他完全是在凭经验和感觉在飞。

    终于,机场跑道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了。他正准备放起落架和减速板,突然飞机一震,仪表板上一个圆圆的东西被震脱落。黄炳新一看,是无线电高度表。再看仪表板,仪表指针被震得看不清了。降落接地也是一大险关,完全没有仪表指示怎么操纵控制?汗珠一下子从头盔里钻了出来。“咣──”的一声,随着飞机轮子的猛然接地,座舱里“哗啦”一声,仪表板上2/3的仪表连着五颜六色的导线震落下来……

    时速2000多公里。“飞豹”却像洒水车一样漏油……

    1991年7月8日,又一次科研试飞即将起航。执行此次试飞的是空军某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卢军。

    卢军是被俄罗斯试飞专家誉为中国当时几个试飞尖子之一。当时只有他在“米格-21比斯”(Y)飞机上飞过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等世界航空界公认的高难度科目,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空白。他飞“飞豹”时起飞迎角常常是80度,几乎是500米滑跑后垂直升空,然后倒飞改平。

    “飞豹”在空中加速,以每小时2 000多公里的速度飞行,当进入河南上空时,卢军习惯地看了一下油量表,心中一惊:油量在迅速下降!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卢军马上意识到,飞机在漏油!

    他采取了一切措施,可油量还是在急剧地下降。他对准话筒喊道:“1号、1号,5号出现漏油,要求返航。”

    机场指挥员听到呼叫,立刻意识到这是严重的空中故障,当即回答:“5号迅速返航,注意安全!”同时让机场上空所有飞机避让。

    “飞豹”终于在跑道尽头出现了。一般归航飞机,须作一个小航线,即转一圈落地。为节省油料,卢军直接对准跑道,降低高度。此时“飞豹”像一个洒水车,拉起一道浓浓的油雾,在蓝天绿地间看得一清二楚。

    “飞豹”安全落地了,油箱只剩下30多公升油!好悬哪!再晚一会儿,就是机毁人亡的惨剧。

    事后查明,是飞机一个输油软管脱开造成漏油。

    四年后的1994年4月4日,卢军在一次训练中血洒机场,年仅38岁。噩耗传来,震动了整座飞机城,震惊了中国航空界。牺牲后,卢军被追记为“飞豹”定型一等功臣。“飞豹”飞机的模型在西安烈士陵园内伴着这位年青的英灵。

    5000米高空,1150公里时速。“飞豹”方向舵突然飞掉了……

    1992年8月19日,黄炳新驾机对“飞豹”进行又一次科研试飞,机上带有四枚导弹,飞行时间为30分钟。

    此前他飞过两次,在高空,飞机出现严重震动,机身就像要散架一样,仪表指针看不清楚。在地面实验时,震动现象没有发生,还须重新装上仪器监控,上天找原因。任务又落到首席试飞员黄炳新肩头。

    黄炳新驾机飞到5000米高空时,飞机震动得与前两次一样。当表速飞到每小时1150公里做俯冲向左盘旋动作时,耳机里猛然传来“咚”的一声巨响。他以为发动机停了。一看没停。“老杨,看是不是导弹掉了?”后舱的杨步进一看:“四个导弹都没掉!”

    是什么玩意儿造成这么大的响声呢?黄炳新心里想着,用脚一蹬右脚舵,飞机却一点也不听使唤。他瞬间作出判断:飞机的方向舵飞掉了!

    用于控制飞行方向的方向舵安装在飞机的垂直尾翼上,3米高1米多宽。飞机失去方向控制,如同高速行驶的汽车方向盘突然失灵,后果可想而知。

    黄炳新心里清清楚楚:在世界航空史上还没有过失去方向舵、完全靠调整副翼把飞机飞回去的先例……

    只要伸手一触身旁的弹射救生系统按钮,黄炳新个人立马会化险为夷。但他意识到,上万人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全都凝结在这架机上。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就绝不能让“飞豹”夭折在自己手里!

    他一边向地面塔台报告“飞机不好操纵”,一边紧握操纵杆不断调整副翼,控制飞机摇摇晃晃向机场飘。

    没有了方向舵的飞机几乎无法驾驶。黄炳新对后舱的老杨说:“万一不行,你跳伞,我把飞机飞回去。如果我牺牲了,你就把这个情况向上面报告一下。”杨步进说:“团长。你不跳伞,我也不跳!”

    黄炳新没把这一险情告诉塔台,自有他的心思:告诉塔台,天上和地面都紧张,险情就不好处理了。

    没有方向舵的飞机,操纵起来相当困难。在高空速度越大,影响越小。关键是低速落地。飞机要落地,转弯要靠辅翼改平后,由于没有方向舵,飞机飘飘悠悠的。

    终于要降落了,但飞机却晃晃悠悠对不准跑道,经过若干个回合的折腾和飘荡,“飞豹”总算平安着陆了

    黄炳新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奇迹,震惊了世界航空领域。

    超音速试飞。“嘭”的一声“飞豹”的座舱盖不翼而飞……

    1997年6月19日上午,试飞团副团长谭守才和战友彭连启驾“飞豹”执行超音速试飞任务。

    11时05分,当他们在7 000米的高空以1 000多公里的时速完成试飞科目准备返场时,警告灯突然亮起,紧接着一声怪叫,飞机的驾驶舱失去密封,座舱盖开始漏气,座舱的压力突然减小。高速气流的冲击使两人的头、耳、眼疼痛难忍,谭守才瞬间失去了知觉。待清醒后,他明白这是死神对他们的又一次挑衅,他一面镇静地向地面指挥员报告,一面迅速操纵飞机下降高度──

    然而,当高度降至1540米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将他压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气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谭守才既看不到前方的空域,也听不到耳机里地面指挥员的声音,而且,由于座舱盖飞掉,使弹射跳伞系统失去了保险。谭守才随时都有被弹离飞机的危险。

    这种故障在飞行中是很少见的。死神正一步步地向两人进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谭守才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要保住战鹰,保住这凝聚上万人智慧和心血的战鹰,保住机上这些珍贵的科研数据!

    座舱盖飞掉后,下边还有几英寸高的一点根儿,勉强能挡点风。谭守才拉下头盔风镜,身体前倾紧贴仪表板。凭着多年的驾技努力使飞机向机场方向靠近。

    终于能看见跑道了。谭守才将飞机稳稳地对准跑道,下滑。接地,放伞,然后安稳地停在跑道尽头。

    事后查明。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

    经过十年试飞,“飞豹”终于成为填补中国歼击轰炸机空白的完全成熟的新机种,成为捍卫我国领空、领海的新型机种。

    同黄炳新、卢军、谭守才一样,在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汤连刚、李少飞、李存宝、申长生、史同洲、李中华……哪一个试飞员不遭遇意外空中险情,不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力量和智慧的考验,不创造震撼长空的英雄壮举?!资料显示,仅仅截止1997年,该团建团23年间,试飞员就在空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临危不惧,正确处置空中险情多达233起,保住了无数飞机和一大批科研数据的安全。他们是蓝天上耀眼的星辰,他们是共和国的“一代天骄”!

    “即使有那么一天,化作流星陨落天际,也要在天空留下一道闪射光芒的轨迹。”这是“试飞英雄”黄炳新的座右铭。这,就是中国试飞人的宽阔胸襟!

    更令人无法忘怀的是,在中国。飞豹”飞机的试飞中,该团试飞员卢军、杨晓彬,领航员唐纯文相继献出了年青的生命,他们牺牲时的年龄分别为38岁、39岁和45岁!他们将自己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情与爱,对共和国的无比忠诚,用实际行动展现在世人面前,无怨无悔地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 家园 事后查明。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

      这管理太差了吧

    • 家园 无语!花~~~~
    • 家园 家父在阎良工作了二十年
    • 家园 卢军很可惜......那个事还是不要再说了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Google cache找出来的

        楼下《歼十解密》一贴里提到卢军,这个名字好生眼熟。《兵器知识》文章里提到:

        可惜这位试飞英雄,在1994年44月的一次飞行中壮烈牺牲

        据俺到Google Cache挖坟结果,卢军家人似有另外一个说法:

        姓名:卢崇东 Email:[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04-9-27 12:41:40

        主题:伸张正义

        内容:

        我是卢军的弟弟,我叫卢崇东.

        首先,我在此代表我哥向一直关心和帮助他及他的家属的生前的战友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十年过去了,我哥哥冤屈的英灵始终没能瞑目!十年前飞机机械的故障夺去了他的生命,而最终又被定性为:私自改变飞行计划,不听塔台指挥,操作失误!十年了,我的母亲为了他年轻的儿子而突然一夜之间白了头,由于去北京申述未果,回家后竟一病不起,一年后含恨离世!而如今我哥哥的冤屈仍然没能澄清,我在此跪求各位哥哥姐姐们,跪求那些有良知的人们,求你们如果谁存有当年事故的任何资料(包括录音,录象,照片,日记,记录,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事故报告,信函,回忆录或着自己写出的事情经过等等)都可以提供给我,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如有不便可以先发 EMAIL进行联络,在此我叩谢各位的帮助了!

        下面是我母亲1994年和1995年上北京上访的申述材料.

        我是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空军试飞团副参谋长(正团)卢军的弟弟,今年4月4日上午,卢军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年仅38岁!今天,我是怀着十分悲愤的心情代表我全家向党,向您们诉说我们的悲愤之情!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帮助以澄清卢军的冤案.

        卢军是我国重点培养的屈指可数的一流歼击机试飞员之一,曾多次立功,并为我国航空事业填补过空白,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同时他又是我国硕士飞行员为数不多的教官.他的牺牲应该说不仅仅是我们家庭的损失,也是中国航空事业上的重大损失!然而,卢军生前所在单位----空军试飞团及试飞员学院主要负责人却在事故发生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以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将事故原因推向死者,并在后事处理以及抚恤等问题上不按国家规定办理,粗暴对待死者家属,并声称:后事处理,家属无权干涉!如此对待一个为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而献出生命的人,他们的心能得安宁吗?今后,有谁还愿意将儿子送往空军? 有谁还敢为祖国献身?我们相信少数人错误行为不代表党和国家,于是,我们怀着无比悲痛和无比愤怒的心情向全国人大,中央军委以及空军各级领导反映情况,并强烈要求空军组成专门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公正合理的处理此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94年4月4日上午,卢军为了试飞团团庆和学院成立而举行的庆祝活动,驾驶初教6型教练机进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机场周围都是观看表演的人群,上午9点多钟,就在卢军进行特技飞行表演时,飞机突然熄火坠地.一场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事故发生后,试飞团没有马上通知家属,而是召开了处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并宣布:不准互相议论事故,不准打听事故原因,不准对卢军家属讲有关事故的情况,否则后果自负!与此同时不准私自探望卢军亲属,晚上不准出门到处走动,实行现场封锁,消息封锁,探望封锁.在时隔事故发生时间已经有32个小时的1994年4月5日下午5点差5分,才电话通知我们家属并称:卢军病重,正在抢救,请全家人尽快前往.我们家属到达团部的几天后,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团部才口头通报了事故调查结果.我们曾再三要求给予我们书面调查报告, 但团里主要负责人丁元杰,黄柄新却态度非常粗暴的声称:不合规定,民航都没有此规矩.无奈我们只有用笔记下当时口头宣布的调查结果如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谁在隐瞒事实的真相,是谁颠倒了黑白,是谁使新中国的英才在九泉之下难以瞑目!):

        卢军同志在4月4日执行飞行训练任务中,壮烈牺牲(注:事实是飞行表演,而非训练).卢军同志驾驶的飞机是4月4日上午9:03起飞,9:47出事的,当时他驾驶的是国产初教6型教练机,执行第27科目的训练飞行任务.27科目训练是简单的飞行科目,按计划应在100米以上的低空范围内进行,但是,卢军同志实际所飞的特技动作超出了27科目训练大纲的要求,象螺旋以及其他一些可能是在俄罗斯学到的高难惊险飞行动作,而且高度降落到50米以下.飞机通场后成跃升状态,当时坡度为50度左右,然后转身下降,过程中有改出动作,在约高度200米处开始下滑至离地面30米高度左右开始改出,最后由于高度过低,来不及拉起,卢军同志意识到危险,有将飞机放平的意图,但终因高度太低而无法改出,致使飞机触地.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向空军等部做出了汇报,并于当天上午10:30成立了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并由学院方面成立了机务,外场及飞行保证三个调查分析小组.1.机务保证:查证现场,确定机态.该初教6飞机是1989年出厂的,1990年底购进的,到1994年4月4日共飞行乐205小时,未出现过任何问题.操纵系统,油料系统,化油系统等均未发现问题;2.外场保证:放飞条件符合规定,电台等都正常,(注:但事后,我们要求听塔台录音和观看塔台录象时,却被告知,没有录象,录音设备坏了,没有录音!不知道外场是怎么保证的?!)对飞行计划,任务下达等都做了调查,3.飞行保证: 一切正常.通过这些情况看,这次飞行事故,主要是卢军同志飞的太低,地面指挥曾提醒他保持高度,另外,飞机也有操作失误的动作(^注:颠倒黑白!).

        而事后我们得到的另一版本(团部和学院在处以上干部传达的)调查报告中的事故原因却明确为:1.卢军同志私自改变飞行计划;2.不听塔台指挥,私自降低飞行高度;3.操纵失误.

        由于院方和团部的态度蛮横,逼迫我们自己进行了私下调查,结果出人意料,调查表明:试飞团和学院隐瞒了事实的真相,颠倒了黑白,其目的是怕担责任,丢乌纱!

        真正的事实是:

        一. 1994年4月4日上午的飞行是临时安排的表演而不是什么正常的训练.首先,4月2日是团庆,4月1日是学院成立日,卢军是根据院方和团部的安排进行临时表演的.本来卢军4 月5日出国培训的,且机票和签证都准备好了,就是由于组织上的这一庆祝活动的安排使他出国推迟到4月11日.根本就不是所谓的"训练".其次,表演当天, 机场上有几千人在观看,还有两台摄像机在摄像,(按规定,正常训练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机场,不得观看,不得拍摄和摄像)第三,正常的训练是必须有训练记录和录音录象资料的,但是4月4日当天既没有塔台的录音,又没有录象,也没有记录,很明显,当天的录音录象资料被封锁了,甚至可能已经被销毁了.事实的真相被隐瞒了!第四,事故调查称:卢军私自改变飞行计划并非是事实,军令如山倒,在长达44分钟的飞行中,他改变计划,难道就没人制止?事故发生后,录音和录象资料全都没了,又说明了什么?可是由于怕报复,至今还没有人敢出来伸张正义!

        二. 调查结果称:机务保证没问题,事实是:飞机的操纵杆曾经断裂过,是后来焊接好的,而且,1994年3月28日左右,卢军曾在一次飞行中发现,该机的倒向轮和刹车均失灵并就此向当时的机械师提出过相关的问题.飞机维修应该有记录,可是事故调查组却没调查该情况,是故意隐瞒还是不愿披露!

        三. 几位资深的飞行员曾明确指出:飞机坠地之前有明显的失速现象,应该是发动机停机了.而且飞机从三四十米的高度上突然坠地,翻滚,碎片分布长达120米的地面上而没起火,也证实发动机停止工作了.

        四. 卢军是全国一流的飞行员,他自己不止和我们弟兄说过,这种超低空横滚翻飞行他经过了多次的训练和精确的计算,如果飞机不出故障,他是具有十分的把握的.也就是1994年3月份他以同样的高度和动作多次圆满的完成过飞行任务,况且这次驾驶的还是初教6!

        人不在人世了,就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这公平吗?何况卢军是为祖国作出过贡献的人,是为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人,他们这样做,良心何在?!出了事故,为了保乌纱帽,为了不担责任,采取封锁消息,卡,压,捂盖子等恶劣手段隐瞒事实真相,排挤死者亲属,逃避责任,他们这样做,受害的不仅仅是卢军和我们家属,最终的结果还是损害了党,损害了国家.一个勇于为祖国事业而献身的人,一个为祖国做出了贡献的人竟会遭遇如此对待,那么试想,后人谁还敢为国献身?我们相信党是公正的,不会冤屈一个为党为民为祖国都做出贡献而最终为其献身的杰出的中国军人,我们也相信,正义总是正义,总有一天事实会真相大白于天下!

        为此,我们强烈要求空军总部派出专门调查小组,重新调查事故真相,还公平于天下!

        立此存照。向英雄致意

        • 家园 最高超的飞行员也有失手的时候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掩盖真相、推托责任在里面,但就是最高超的飞行员也有失手的时候。从30-40米高度突然落地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最大的可能不是发动机熄火,而是失速。如果姿态水平,发动机熄火还可以做短暂的滑翔,不至于一头栽下来。但是失速的话,就是一头栽下来了。

    • 家园 记者又在瞎扯了吧

      黄炳新心里清清楚楚:在世界航空史上还没有过失去方向舵、完全靠调整副翼把飞机飞回去的先例……

      记得小时候看航空知识,讲到当时有个机组把一架没有垂尾的轰-6给开回来了。好象是那架轰-6飞行中和一架歼-6相撞,把尾巴撞掉了。

    • 家园 空军某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卢军

      此人应该说是死的不屈:违反规定,驾驶教练机离地面不到50米倒飞。死的时候,把头磨的没有了。

      黄炳新这个人不错。他不但艺高人胆大,而且严守条令。

      有些问题是可以在地面发现的:我们当时的水平太低了!

      • 家园 初教6 50米倒飞……

        上个月看航展,好几个飞机表演倒飞。

        一个是快70的老爷爷飞的,40年代初的双翼波音。大概10米高度横滚通场,然后大概5米高度倒飞用尾翼切断彩纸条。一个是30上下的美女飞的,小运动机,不认识型号,大概5米高度倒飞通场。

        雷鸟SOLO的倒飞通场大概在2,30米高度吧。

        摄影版前几天也有超低倒飞通场地照片(记错了……是飞扬还是超大的航空版。)

        卢军算是我们的尖子飞行员,初教6本身也算一代名机。前年在SALINAS就看了初教6编队的特技,应该是具有一定特技飞行能力的飞机。确实是当时的水平太低。在中国,航空始终不会带有运动的成份,挑战极限的大环境不具备。

      • 家园 真正内幕是我们试飞员的那种精神!

        B(H)7(fei bao)的文章很多,而该文摘官方语言多,里面也有嫁接故事,

        而且也并没有把我们试飞员那种精神和官僚作风成鲜明对比:

        比如:......但研制了十多年的飞豹将前功尽弃,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研制进程又要推后多少年……

        不是后推,而是从此没这个型号。由于**作风只要摔了飞机,该型号很有可能费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又白干了。国家航空事业又倒退,而且B7可以说从设计理念还是很先进的。

        所以,作者怎么不说,试飞员用鲜血和生命推动了该型号的成功,可惜没说。

    • 家园 该机前途不乐观

      所谓的填补空白,实际上是解决了我国一直没有对地对海攻击机种的问题(同时代的歼八-2是制空型)。

      但FBC-1的毛病在于气动布局老旧,机身又大又沉(故俗称为肥豹),机动性差,高速突防也不怎样,油耗高(作战半径小,影响对海任务),载弹量小,且没有精确制攻击手段。

      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K入役,以及中国版苏-30(J-11)的成功,可能意味着飞豹不会再衍生其他近亲从而发展壮大了。

      但直到目前,飞豹不仅入役的数量不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销路,一架都没卖出去。按说巴基斯坦也缺少这样的机种,但他们接受不了FCB-1。肥豹的生产成本摆在那里,一架大致抵得上三架枭龙裸机(不带航电)了。

      • 家园 请教

        但FBC-1的毛病在于气动布局老旧,机身又大又沉(故俗称为肥豹),机动性差,高速突防也不怎样,油耗高(作战半径小,影响对海任务),载弹量小,且没有精确制攻击手段。

        您觉得一架以对海攻击为主兼顾空战的飞机,应该是个啥样的气动布局哪?

        油耗高,作战半径小。您能给个数码?

        有没有精确制攻击手段是什么决定的哪?如果安2挂一枚500公斤的激光制导炸弹是否具有精确制攻击手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