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兔子的尾巴 -- 晨枫

共:💬60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兔子的尾巴

    在美国汽车的大三里,通用算大象,大象屁股推不动,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但大象的个子也大,瘦成今天的皮包骨头的样子也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撑到现在,还可以和丰田为谁是第一纠缠不清。福特算大青骡子,吭哧吭哧了近100年,拉车不是最快,样子也不是最酷,但一直在拉。不过如今东洋大马来了,大青骡子的日子不好过,不过还在过。克莱斯勒呢?就要算懒散但有才的小兔子了。历史上,克莱斯勒从来不是最大的,最快的,最赚钱的,最可靠的,但常常会出人意料地整出一个最新颖的,还常常领导一阵子潮流什么的。不过兔子跑一阵,就要睡一觉,一觉醒来,常常天下大变,于是再跑一阵。问题是,要是后面追上来的不是乌龟,而是压路机,克莱斯勒还有醒得过来的机会吗?

    在20年代,克莱斯勒就用风洞设计流线型的汽车,克莱斯勒Airflow开流线型外形的先河,在以后20年里奠定了美国汽车的乌龟背的外形。在人们还没有听说SUV的40年前,后来成为克莱斯勒一部分的威利斯汽车就借战时吉普的东风,把吉普民用化,成为现代SUV的先驱,CJ就是Civilian Jeep的意思。在福特还没有醒悟过来推出Explorer之前,Jeep Cherokee曾经是独霸一时的SUV,只是当时还没有这个说法。80年代克莱斯勒首先推出平台概念,在同一个平台上,更改少量的外观和内饰,更换发动机和部分底盘组件,贴上不同的牌子,就成为不同的型号。有一段时间,从最便宜的Dodge Aries到最高级的Imperial到已经有点exotic的TC(由意大利的Maserati组装),统统都来自同一平台,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克莱斯勒也首先将座位放正了,车顶抬高了,将平淡无奇的Dodge Aries变成轰动一时的Dodge Caravan,这就是第一代minivan。

    克莱斯勒也是绝处逢生的专家。80年代时,克莱斯勒陷在60-70年代的big block Hemi V8里拔不出来,被73年石油危机后在美国攻城略地的日本汽车打得稀里哗啦,人们都认为克莱斯勒死定了。但Lee Iacocca变出K car的戏法,就是Dodge Aries上发展出来的一整个系列的汽车。但克莱斯勒在K car概念上停留太久,人们厌倦了换汤不换药,90年代时,克莱斯勒又陷入破产边缘。Bob Lutz和Tom Gale联手,提出要设计面向操控的汽车,代号LH(被戏称为Last Hope)的Dodge Intrepid获得空前的成功。克莱斯勒再接再厉,要和Honda Civic在小车市场上一争高下,推出Dodge Neon,也获成功。这又是minivan和SUV当道的时候,Jeep Grand Cherokee、Dodge Canavan等大受欢迎,克莱斯勒的小日子挺滋润的。但克莱斯勒的问题是日子不能太滋润,到90年代末,别的公司的SUV和minivan都赶上甚至超越了,克莱斯勒还在那里吃老本。这当口,奔驰出现了。

    奔驰虽然是豪华车的厂家,但奔驰集团其实很大,拥有卡车、公共汽车、小型厢式送货车、农用越野卡车等生意。奔驰一直孜孜以求的是“每一个家庭的车库里都有一辆奔驰”。当然,每一个家庭都买一辆豪华的奔驰是不现实的。奔驰试过190系列(也就是后来的C系列),还是离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太远。奔驰再试A系列,这是比大众高尔夫还要小一号的微型车,但一贴奔驰的牌子,价钱就下不来,还是不行。奔驰和Swatch合作,推出Smart超微型车,大获成功。但这是niche车,离占领主流还有很大距离。在克莱斯勒陷入困境的时候,欧美工业界正流行合组,希望通过规模产生效益,通过共享减少浪费。奔驰毅然决然买下克莱斯勒,组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组合:奔驰具有先进技术,奔驰将上一代的E系列技术交给克莱斯勒,克莱斯勒据此推出了相当成功的新300C和Crossfire,大言不惭但不无实情地宣称这是奔驰的技术、克莱斯勒的价钱;克莱斯勒则将庞大的北美销售网络和产能交给奔驰,尽管奔驰并没有在Dodge专卖店出售奔驰S Class的打算。

    但这个奇怪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奔驰的德国蓝血都输到克莱斯勒的黑洞里去了。克莱斯勒的盈利继续糟糕,甚至拖累了奔驰。10年后,奔驰不仅血本无归,还得出血割让克莱斯勒。这一进一出,天知道奔驰一共亏了多少。从来没有汽车制造和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集团Cerbrus以78亿美元的廉价买下了克莱斯勒,在世界汽车界里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

    Cerbrus一接手,就要改组克莱斯勒,增加效率,削减开支,开拓市场。不过世界上所有汽车公司都在动同样的脑筋,为什么通用、福特不能做到,克莱斯勒就能呢?Cerbrus治下的克莱斯勒不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向社会公开经营,所以大家只好猜。Cerbrus还有一个狠招:用强硬手段对付工会。Cerbrus不需要对股东大会负责,可以单独拍板对付工会,很使工会头疼。可巧,美国汽车工业哀鸿遍野,汽车工会再也不能用动辄罢工来要挟,因为汽车工会现在的头等大事不是涨工资,而是避免工厂被关闭。克莱斯勒的75000员工的平均工龄高达20年,很多人都在等退休,也没有兴趣和公司对抗。但就是这样,Cerbrus治下的克莱斯勒继续亏损,2007年又是16亿美元,幅度一点不比Cerbrus接手之前小,甚至有说法亏损得更多。

    Cerbrus把Home Depot的前总裁Robert Nardelli弄来做克莱斯勒的总裁,他对零售业有经验,对汽车没有经验,Cerbrus的心思或许认为新鲜血液才能用全新眼光看老问题。不知道Nardelli看出点什么新花样,但到现在为止,他开出的药方都没有看出太大的心意。

    Nardelli要克莱斯勒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克莱斯勒的海外销售增长达15%,这么增长下去,5年可以翻番,确实可喜。通用和福特在北美的日子难过,都靠海外销售撑着,两家的海外销售都接近总额的一半,问题是,克莱斯勒的海外销售只占总额的9%,增长上3-5倍才有点意思,克莱斯勒等得了吗?英国是克莱斯勒在海外的第三大市场(第一、第二是意大利和委内瑞拉),但2007年只有2万辆,还不及日本的铃木,靠这个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Nardelli也要转包生产,利用海外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克莱斯勒和中国奇瑞已经谈了有一段时间了,委托奇瑞生产省油、低价的小型车,但谈判一直没有完成,生产一直没有开始,克莱斯勒的说法是至少还要几年时间,这也是远水。

    新型号或许可以救克莱斯勒,但奔驰撤走技术支援后,克莱斯勒没有好东西接上,克莱斯勒有的是Hemi V8,马力强劲,但耗油惊人,几年前对喝油比喝水还多的美国人很有吸引力,现在油价一高,乏人问津了。克莱斯勒最赚钱的型号是Dodge Ram卡车,这东西在高油价的冲击下,伤亡最大。传统的SUV和minivan市场全面萎缩,家庭汽车和小车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日子难过啊。

    更大的问题在于克莱斯勒的钱袋空了。Nardelli坦然承认,克莱斯勒虽然在技术上没有破产,但实际上已经破产,全靠投资者的100亿美元撑着。研发新型号,配备新工装,打开新市场,这些都是要花大钱的。美国式经营常常是根据业绩决策,业绩好的方向继续加强,业绩不好的方向壮士断腕。这个思路没有本质的问题,但无疑是短视的,尤其在市场变化比公司转型更快的情况下。盈利好的时候不未雨绸缪,赢利糟的时候没有能力把自己拔出陷坑,这样下去,日子不糟才怪。

    小兔子这一次还能变出新戏法吗?要是能,这不光救了克莱斯勒,还将给同样陷入困境的通用和福特指出一条新路。要是不能,嗯,兔子的尾巴可就长不了了。

    关键词(Tags): #马驰原野#班门弄斧元宝推荐:老马丁,
    • 家园 哈哈, 谁说GM是大象?看看市值比较:

      昨天高盛的分析员把GM股票评级下降到“卖出”,使它的股价降到USD$12以下,是5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部股票总市值降到70亿美元以下。

      CNBC把GM的市值与其它公司做了比较:

      * 化妆品公司 AVON(NYSE: avp)的二分之一

      * 游船公司 Carnival Cruiselines (NYSE: ccl) 的三分之一

      * 互联网公司 Yahoo! (NASDAQ: yhoo) 的四分之一

      * 网上拍卖公司 Ebay (NASDAQ: ebay) 的五分之一

      * 家居零售公司 Home Depot (NYSE: hd) 的六分之一

      * 生物技术公司 Amgen (NASDAQ: amgn) 的七分之一

      * 连锁药店 CVS (NYSE: cvs) 的八分之一

      * 快餐连锁公司 McDonald's (NYSE: mcd) 的九分之一

      * 同属DOW成分股的美孚 Exxon (NYSE: xom) 的六十六分之一!

      • 家园 这充分表现了美国的没落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就空心了。一时间财富可能更多,但长远的增长和抗病力肯定下降。英国就是前例。以前写过维多利亚主义的终结,就是说的这个事情。

        • 家园 正好在看一本书

          大英帝国是如何衰落的,等看完了列个提纲出来,嘿嘿,请大家一起讨论。目前看了第一章,说的第一个因素是19世纪后期英国国内“国际主义”,“浪漫主义”等的兴起,正在看第二个因素,大致上是说英帝国虽然看起来日不落,但是各个殖民地,包括白人殖民地,对英国的拖累都大于贡献,这个立论我不敢说正确与否,作者是从原材料和市场以及殖民地的制造业来讨论的。

          • 家园 咳咳,我交押金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规矩您是知道的,您的话放出来,您这文债就欠下来,挖坑不要紧,欠着总不兑付可不行啊

        • 家园 我觉得还是要看科技创新能力是不是下降

          我的感觉是只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没有下降,虽然制造业空心化,但是国力是不会下降的。

          说起制造业,咱们中国现在虽然是制造大国,但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研发中使用的很多设备和软件都是进口的,这个是大大的软肋。制造业的利润往往还没有这些设备/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和工程软件供应商高。

          • 家园 问题在于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与规模是有关的

            科技创新不是可以无中生有的,很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都是在以往的实干经验上发展起来的,真正与历史无关的革命性的东西还是少数。如果没有一个生产基础,哪里来这些经验?就从化工来说,英国帝国化学和德国拜尔都是老牌了,但现在他们在相对萎缩,新工艺、新产品就无以为继。美国的道、杜邦的生产规模依然很大,当然后继有力。但到了他们也只有“科技创新”而没有生产基础的时候,科技创新的源泉就要枯竭。航空工业也是一样,英国的那些飞机公司曾经都是很厉害的,现在呢?不是人笨了,而是技术积累中断了。

            • 家园 回到您帖子的英国航空工业的例子

              我觉得是英国的那些飞机公司无论在英国国内还是国外造的飞机都越来越少的缘故。

              我想,如果整体制造规模没有下降,只是本国的产业空心化,但是科研中心还留在本国,那么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不会下降的。

              • 家园 我想这个理论上可行,实际上会出问题

                毕竟研发和生产是有机的整体。将它们在地理上强行区隔是不现实的。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成本会很高。具体到一个公司而言,如果它为了寻求廉价的外国生产人员,可以把生产部门搬出国,那么只要它能同样找到廉价的外国研究人员,它没有理由不把研发部门搬出国。

                突然想到,这也许就是圡共大学扩招的原因咩?

                • 家园 del

                  发重复了,不好意思

                • 家园 雇佣廉价的外国研究人员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在我所接触到的制造业里,中国的研发工程师的水平比外国还是要差好大一截呢。中国工程师整体上达不到核心研发所需要的水平,因为缺乏这样的经验。所以把研发中心放到中国来,虽然人力成本节省了,可是研究的效果达不到要求。加上政治上的一些考虑,我知道的一些跨国企业提出,在生产放在国外的同时要强化本国的研发能力。

                  举个例子吧,通用在上海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其实干的主要也是改型(适应本地消费者口味),汽车内饰的活,这些工作离核心研发差得远呢,如果中国工程师一直干的这样的活,那么在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上都不足以承担将来的核心研发的任务。

                  真正的希望还是在咱们自己的本土企业上,希望能够用自主研发的项目,培养出大批优秀工程师和管理人才,但是现在市场竞争压力这么大,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自主研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