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浙江家族企业案例之一----浙江玉环某阀门厂的案例 -- 捷克

共:💬127 🌺3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台州现在人均收入在长三角常常名列前茅,好像跟绍兴一样,

        经常超过上海...咱们宁波都要跟在后面呢.

        台州,本来在我的印象里也是偏僻之地,崛起之快让人吃惊,可是看看义乌,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浙江,客观条件不是主要的.

        • 家园 貌似要落后了

          08年一季度江苏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浙江,而台州在城镇人均收入方面原来稳居长三角16城市之首,而现在已经退居老三的位置。

          • 家园 能否请教一下你认为这个是什么原因呢?

            能否请教一下你认为这个是什么原因呢?

            谢谢。

            • 家园 请教就真是不敢当了,本人所知有限,随便说说

              我觉得台州的崛起应该归功于大量的私营企业,而其中又多为科技含量低,利润微薄的企业,如工艺品,阀门泵等,本身就不具备长久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再由于近几年的人力资源费用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很多私营企业的效益逐年下降

              • 家园 【讨论】

                这个帖子分析了浙江经济的模式。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house/1/104246.shtml

                • 家园 看了这帖子

                  但还是觉得难以置信,倒不是对他的数据有任何的质疑,只是直觉那“3%-4%”不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不是学经济的,对于浙江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也不甚了解,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有点肤浅的感触。

                  首先,偷税漏税应该不是只在浙江才普遍存在的现象,以这点来证明浙江经济的强大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其次,在该帖中形容的“潜规则”肯定是普遍现象,不过我不明白作者如何解释在一个“偷税漏税”是普遍想象且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与政府关系暧昧的环境下,别的行业可以悠哉游哉的偷税漏税,而房地产业就甘心做冤大头。更令人费解的是,房地产业与政府的关系往往更为亲密。

        • 家园 说的对

          其实义乌也没啥优势,只是她发展的久了,大家也倒习以为常,台州一下子上来了,所以一下子还不能改变旧观点哦

    • 家园 花晚了,坐等更多案例
    • 家园 别太监了啊?·花等下文
    • 家园 写的不错
    • 家园 玉环这名字不错。跟大美女同名。
    • 家园 【原创】一、子承父业

      时光倒回1990年,在台州的一户普通人家,叶家老父亲,用自己的一点积蓄购置了五台普通车床,雇佣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五个工人,进行小作坊式的生产,产品是低档的“翻砂类阀门”。无奈叶父之前一直在政府部门做会计师,转行自己创业终究是力不从心,所以最后便决定将仅有的5台车床的小企业转交给儿子,自己只做一点辅助工作,实际上是退休了。

      叶家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外跑,主要是从事烟酒等贸易经营;小儿子一直在玉环的某个工厂打工,对于企业经营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叶父两相权衡后,慎重选择了大儿子回家帮助自己。

      “那时,父亲给的,自己根本就看不上。但毕竟也是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再说自己经商亏损又有大约十万的负债,听了家人和亲戚的劝说也就回家做了。”如今说起这话的叶老大,当时也自有一番说不出的苦衷。

      点看全图

      图一 叶父创业时的老宅

      事实的确如此,90年代初的镇上,他们是第一家做这类阀门生意的,单子基本都靠朋友熟人介绍。一旦接到单子,就要日夜赶工,而且大单根本不可能接到。据了解,由于当时企业小,没有明确的分工,老板事事都需要亲力亲为,进行严格监督,根本谈不上什么规范的企业管理。

      那时玉环的阀门利润基本保持在7%~10%左右,相对于今天的4%~5%要高出一截。于是92年起叶老大就开始向亲戚朋友融资,购置机器,扩大生产以接到大定单,同时利用所获利润加盖了生产车间及仓库。至93年老二叶福贵加入企业运营时,工厂已有十二台机器、三间达120m2的厂房,年产值达二、三十万元。

      “当时给兄弟安排的是财务这块事情,财务毕竟还是自家人可信任些,盈亏都是自己的!”起初,叶老二一切听从兄弟的安排,在兄弟俩合作的日子里,他同时也逐渐由财务管理方面成为生产管理能手。但叶老二并不愿意只是呆在公司里,经常要求与老大一起外出洽谈生意,了解市场行情。

      关键词(Tags): #家族企业#案例#玉环
      • 家园 【原创】二、兄弟分家

        性格矛盾往往也会造成各种冲突-----叶老大自从自己经商亏损后,吸取教训,一直通过稳健的方式经营企业,而年轻气盛的叶老二则充满着创业的激情。

        94年初,叶老二提出扩大投资,并迁移厂房(原厂房主要是老宅基上所建的几间瓦房,面积约160m2,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是生产车间及仓库,第二层主要是住宿)。叶老二的理由很充分:扩大生产规模,便能接到大单,缩短生产周期,甚至做大后直接出口来获得高额利润,“若不行就拉朋友入股!”

        但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是,原有十几台机器,相当一部分是靠亲戚朋友间借款购买的,债务还未还清,再举债恐怕也比较困难。而银行贷款需要以资产做抵押,在自己家的老宅基上扩建的厂房没有产权证,无法成为抵押资产,故从银行那里得不到贷款。利润高的产品势必投入高,风险也加大。而且如果一旦无法接到较好的单子,资金周转不灵很可能使这个企业陷入瘫痪境地。“语言沟通也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93年从事外贸,语言及文字处理这一块需要的费用是现在的7、8倍,这一部分费用所占的比率是综合费用的1/3,为这块现金不知又要费多少心思,难啊!”

        考虑到一旦拉拢别人(朋友)入股将会使整个股权结构复杂化,将无法绝对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于是,这一提议被大哥暂时压下。而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当时老二是领工资的。

        “老二的头脑还是比较灵活的,但总是欠考虑,光有冲动不能很好地做成一件事。我以前就经常批评他这一点。”

        “分家,也不能说全是因为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想法不一致。我们的传统不就是儿孙成家立业后,家产平分吗?我们也一样。虽然中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矛盾。有时也很难说清谁对谁错,毕竟都是为家好。”

        96年,叶老二成家,其结婚费用全部由叶老大承担。而在此前,兄弟俩仍在争执是否将生产的产品改产。叶老大认为,生产龙嘴在以后三年内依然有较大的市场;叶老二则觉得,既然改线生产,倒不如生产盖头,产品虽稍显低档,但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际市场,利润还是相当不错的。

        众所周知,非制度化的企业并没有完善的市场决策机制,往往依靠企业家直觉(通常是对市场的感知)来作出决定,也说不上谁对谁错。按叶老大的说法就是:“我们的见解程度不同,走的道路也有所区别。”

        但这一次兄弟两人都坚持己见,没有妥协。只是企业经营现实中,大哥的权威性远远高于弟弟,员工们有事往往都会直接找哥哥,而不是与弟弟商量。而这次弟弟的提议也以被哥哥驳回而告终。

        弟弟结婚后,两人正式分家。五台旧车床——两台归弟弟,三台归大哥。厂房因宅基地属两人共有,就各占一半(虽然房子都由大哥建造)。至96年兄弟分家前,该企业已有十五台设备,厂房面积达280m2,总资产已达50万元左右。

        点看全图

        图二 老大接手后扩建的厂房

        应该说分家过程是非常平和,没有任何波折的。然而同年,叶老二却做了一件令全家人都感到不愉快的事情,即卖田筹资,出售的对象是原本就属于叶家的承包责任田。当哥哥知道这件事时,异常激动,立刻跑到弟弟处要求将地要回。毕竟在哥哥的意识里,叶家总共才只这一块老宅基和一部分的责任田,拥有地,就是拥有叶家的资产,卖地即是卖了叶家的老本!“其实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根本没有想过升值问题,只是一心想着要将地全部要回,不能丢了。那时自己很冲动,两个人当着大街就打了起来。”

        叶总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的笑。

        兄弟俩的争吵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却造成了严重的隔阂,导致两人互相之间不再往来。

        • 家园 【原创】三、老二的衰败

          96年分家以后,叶老二以300元/月/亩的价格租了300m2的厂房,并通过朋友融资,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成立了他独资的玉环县AA阀门厂,主要以锌合金作为原料生产管接产品,虽然该产品利润仅为3%~4%,但一天能生产4万只,生产量大,总利润还是高于叶老大。

          2000年对叶老二来说,是发展势头迅猛的一年,其生产的管接产品利润上升到5.2%,并开始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他以2.3万/亩的价格在X村购置了9亩土地,后用挖土机在山脚的乱石堆中增获5亩,厂房占地总面积达到14亩。其间,叶老大虽多次阻止弟弟在村内买地,认为村内关系太复杂,但叶老二并未听从大哥的话,而是与村内的3个朋友合股,在这14亩土地上成立了玉环县BB阀门厂。叶老二的考虑是:拉朋友入股一可以分摊投资风险,二可以减少买地建厂时的阻力(朋友在村内有较多关系)。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叶老二独资的AA厂经营出现困难,房租上涨了10%,材料费也由原先的2.3万元/吨上涨到4.5万元/吨,运输费亦急速抬升。

          祸不单行,开工只有2年多的合资BB厂被政府部门要求拆除,土地被征用于建设沿海一级公路。由于老二在村里购地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没有土地使用证,手续不全,政府只给了7万元补贴金。这几年,村里有些人认为叶老二买地时价格较低,占了便宜,经常来找麻烦,所以老二公关费用支出颇多。因此各方面匡算下来BB阀门厂亏损达60万元。这时其中2位从未出过资的合作者拒绝承担亏损,另一位合作的朋友则只愿意承担1/3的亏损,即20万元,2/3的亏损(即40万)要由叶老二独自承担。

          老二没辙了,他只好卖掉独资的AA阀门厂来补这个窟窿。

          由此,老二的企业从起初的轰轰烈烈,到如今的基本衰败一共只有8、9年时间。

          当初叶老大曾经劝说弟弟和自己一样也在工业园区买地办厂,但是叶老二一方面是赌气,不愿意与兄长为邻,另一方面是过于看重土地价格的差异。但究其根本因素还是兄弟之间的不和睦导致的不信任。老二过于看重家族关系中负的一面,即矛盾的一面,没有认识到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点看全图

          图3 老二的厂房被拆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