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推荐一部好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 建筑师

共:💬35 🌺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正在看

      有点儿目瞪口呆,当他说到自己把佛陀的教义传播到罗马成了基督教的时候,还是很有想象力的。

      停止剧透,继续看。。。

      • 家园 耶稣是佛陀弟子的说法早已有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ddhism_and_Christianity

        耶穌曾遊歷印度的猜想

        耶穌在童年到成年講道之間有許多年並沒有任何記載,被人稱為耶穌行成謎的歲月,有人甚至推測耶穌有機會到了印度或西藏。1887年一名俄羅斯的情報員尼古拉斯·諾多維奇曾去過印度北部拉達克的一個藏傳佛教寺廟(Hemis Monastery),並聲稱在佛寺裏看到關於聖伊薩事跡的手稿(Saint Issa,耶穌名字的阿拉伯譯音)。他將之翻譯為法文La vie inconnue de Jesus Christ並在1894年出版,該書隨即被翻譯為英文、德文、西班牙文及意大利文。

        諾多維奇的說法受到質疑。德國的東方研究學者馬克斯·繆勒和該佛寺通訊(1956年,指並無證據顯示諾多維奇曾到過這間寺院,並向外界展示他得到佛寺主持的簽名信否定。[34]但亦有其它人,如印裔英國宗教學者阿希達南達於1887年親身到訪該寺廟,也聲稱自己看到同樣的手稿,並將其經歷及經文翻譯為英文。[35]雖然這些說法尚未得到驗證,新紀元運動以此作為自己信仰的證據。[3

      • 家园 你知道的太多了。

        再推荐THE ADJUSTMENT BUREAU,《命运规划局》,刚刚看完。

        不错。

        • 家园 刚刚看完,似乎不怎么样

          一股神秘的强大组织出于维护世界秩序的目的,不让两人在一起。男女主人公为了自己自私的爱情,不顾世界和平,打破重重劫难,最终走在了一起(如果世界因此而完蛋,这对自私的情人在地狱里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觉得挺老套。

        • 家园 命运规划局看过了

          想象力弱的一些,当然娱乐性更强。里面规划局一定要让男女主角分开的原因让我印象很深,是因为两个人结合后,男猪脚太满意了,以至于会失去向总统位置奋斗的动力。

          记得河里有个人说过,大意是让男人努力的动力是恐惧,年纪不到还真看不透这个。

    • 家园 伏波瓦<人总是要死的>
    • 家园 要找来看看
    • 家园 来,都来谈谈那位哭泣的黑考古学家大哥到底是谁?

      几乎可以肯定他也是个“长寿人”,此外他还可能有过什么身份?

      原始壁画艺术家?N年前和主角互相交底又失去联系的那位?释迦牟尼或者和他相关的某人?耶稣的弟子?

    • 家园 找了个简介看了下

      07年的新片

      ◎简  介 

      单一的场景,几个人围坐在火炉前谈论着某个话题,这样的影片其实并不少见,例如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种影片的拍摄很难有任何突破,无论是人物调度还是空镜头都会显得中规中矩,当然,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大胆地尝试了“一个镜头一部影片”的拍摄手法,但多少还是有些话剧的感觉。

      如果在镜头上并没有过份炫耀的资本,那么影片最值得关注的一定是剧情内容,《夺魂索》的胜出在于悬念的设置,箱子中的尸体会不会被人发现,这是所有观众都期待的事情,《梦想照进现实》则是话题是否吸引人的问题。而这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则极其聪明地将两者结合了起来。

      约翰面对众多同事声称自己是一个永远不死的人,已经活了14000年,于是悬念便构成了,所有在场者以及观众都希望知道约翰说的是不是真话,而这是一个拷问的过程,拷问的内容虽然形而上,却绝对吸引观众的听觉。对于整部影片来说,这个谈话的内容将构成主题,也是导演希望与观众直接进行的交流。

      当一个活了14000年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最想问他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答案是不尽相同的,于是导演设定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各科目的大学教师,甚至还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哲学的思考辩论会,所以这些教授中缺失了理工类专家,而是些社会科学者,考古专家,人类社会学专家,心理医生,甚至还有大学生,宗教人士等等。这种人物设定自然贴合了影片中所要谈论的话题,于是,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便在这种奇怪的讨论中开始了。

      很显然,剧情中有两条线索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条便是约翰的讲述,这关系到对一些以往事件的颠覆,也关系到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而另一条则是现实中这些教授是否相信约翰所说的话,是否相信真有这么一个有悖常识而存活了14000年的人存在?如果我们将第一条线索称为B线索的话,那么作为后一条A线索誓必成为B线索的源动力,质疑的存在才是约翰故事讲述的前提。

      这里面便涉及到一个问题,质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思维呢?这当然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说约翰的同事们是柏拉图式的理型思维,即他们从书本上当然地认识到了这个理型的世界,并且用这种理型世界的思维怀疑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那么约翰这个人物的一定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用自己的实践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追随着这个世界的每一次变化,从而很好地去适应它。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那些教授们对约翰身份以及谈话内容的质疑,但事实上,这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的质疑却来自于约翰这个人物。编剧假定了约翰的寿命以及约翰本人的经历,所以无论约翰说些什么,从现实来讲,他都处在不真实的状态下,而这种不真实恰恰是剧中对那些教授们的真实的质疑。尤其当耶稣的理论出现的时候,这种质疑显然达到了最高峰,几乎要颠覆掉整个西方的文化,但那假设的本身却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这种冲击的强悍性也许是东方人无法理解的,但对于西方来说几乎是致命的。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个女大学生在场的原因,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谎言的时候,只有她听出了约翰的质疑,这个女大学生无疑代表着西方社会年轻人中对西方文化的质疑,其中也包括对东方文化的喜爱。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所以我们会发现影片中与约翰产生冲突最强烈的是那名心理医生,这个身份是相当有喻意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种学科的,但什么样的心理适合对即定的观念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呢?当心理医生以自己的权力而禁止了约翰的话语权时,我们便知道了,这种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剧情上,心理医生与约翰的父子关系显然是导演对这种思想禁锢警察的巨大嘲讽。禁锢思想是哲学发展的最大敌人,于是,影片结尾,心理医生的死是导演的一种渲泻,甚至是一种意愿。当约翰再次离开的时候,他的人生注定要继续着对新生活的探索,从质疑到探索,这个过程是全人类的,恐怕也是导演对西方社会的一种意愿。

      这个简洁充斥着作者的主观理解,不知道有几分靠得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