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北行记-兼谈少数民族问题(一) -- 老沛

共:💬61 🌺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西北行记-兼谈少数民族问题(一)

    西北行记-兼谈少数民族问题(一)

    前言

    近一年以来,由于工作的关系,一直在西北活动,有幸在银川长驻,并游历甘南川北,并多次前往新疆。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少数民族问题成为热点。河里高人各抒己见,老沛写此系列,一方面对这一年多来的西北之行做个回顾,给大家提供西部的直接观感,另外试图在本文中提出对少数民族问题的见解,供大家探讨。

    第一部分-在银川

    由于工作的关系,前后在银川长驻达10个月,总体对银川感觉很好。银川空气清新,街道整洁,生活闲适,民风淳厚,无京师狂乱躁动之感,确为宜居城市。

    居于此处颇有口福:羊肉肉质细嫩,鲜香而毫无膻气,著名的羊肉品牌为盐池滩羊,据说食甘草长大,其中的羯羊(阉割后的羊)为最上品;黄河鲤鱼肉质细腻鲜美,以沙湖出产的大鱼头最为著名;面食种类丰富,臊子面诱人异常;因日照充足,水果极为甘甜。常驻银川以来,体重增加10斤以上,平均每月1斤。

    拿破仑曾说:“我在埃及是伊斯兰教徒。”老沛受此言启发,尽管本人为纯粹汉族,但认为住在银川是了解伊斯兰教及回族的好机会。由于日常住所为民生花园的赛尚公寓,往北不远处即为南关清真大寺,我于闲暇之时,一般是晚上8点左右,头戴白帽(价格¥5),与回民一道,到清真大寺听阿訇讲经并礼拜真主。

    一般晚礼拜的过程分三部分,首先听阿訇布道将经,然后在阿訇的带领下进行礼拜,最后再听经默思并由阿訇布置一下当前事项,最后结束。

    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布局为,进大门左手侧两层建筑物为净身室和生活室(供住寺人员用),进门右手侧两层建筑物为小型教室和办公室。礼拜堂分为南北室,南市为男教徒礼拜室,北室为女教徒礼拜室,南北(男女)礼拜室之间有隔墙,隔墙有门,上部开有窗户。礼拜时阿訇在男礼拜室讲经布道,女教徒在隔壁通过窗户聆听。礼拜室铺着一排排地毯,供教徒礼拜用。地毯上都绣有“某某捐赠南关清真大寺”字样。

    阿訇讲经布道相当有趣。一般以宣传伊斯兰教教义为主,提倡敬主顺主、勤劳节俭;同时抨击各种违背先知教诲的不良社会现象。伊斯兰教传统一直比较关注教徒的世俗生活,因此阿訇的讲经目前已经含有很多现代世俗因素。比如一日为某太主日,该太主系先知阿里之妻,贤惠贞节,故为太主,男教徒参加礼拜不够踊跃,阿訇即训斥彼等不讲男女平等,违背真主意图;又一日,阿訇日间调解婚礼纠纷失败,心情不爽,晚上讲经时斥责女教民结婚时要求过分:“坐奥迪还不满足,还要坐卡迪拉克!”,并大力称颂先知穆罕默德之妻海蒂彻下嫁给先知时,嫁妆多达一万只羊,足为今人楷模云云。

    讲经布道之后,即行礼拜。比较长的礼拜,教徒要伏地礼拜达120次(5次一组),老沛在开始时每每累得腰酸背痛。礼拜时还要齐唱太卫哈拉唱词。

    礼拜之后听阿訇念经并默思,此次礼拜即结束。结束前,会有些生活困难的回民,在礼拜室请大家布施,教徒纷纷解囊,是为“乜贴”。因为救济困难兄弟,是穆斯林的优良传统。

    07年9月13日至10月12日为斋月,10月13日为开斋节,场面壮观。我于斋月也尝试把斋几日,体会一下穆斯林的感觉,说实话确实挺饿。比较有趣的记忆是:开斋节前,阿訇在讲经时又大发雷霆,申斥众教徒给寺里供奉太少,对真主很不虔诚:“你们看看这些天你们都给寺里什么供奉?!我们都是国家的人,国家给发着工资,才不希罕你们那些东西!你们给寺里的供奉不是给我们的,是给真主的!那说明你们对主的态度!”。被阿訇申斥之后,老沛也有些惶恐,第二天去礼拜之前,特地备好馓子、油香、水果等物,提着这一大堆供奉赶到寺里。不料,到了才发现又犯了错误:准备供奉的教徒确实多了起来,不过男教徒全当甩手掌柜,女教徒倒是大包小包,回想起来,当时不胜尴尬,只好将供奉偷偷放在女礼拜室入口。

    参加礼拜的回民,男教徒以老年人为主。从衣着谈吐看,绝大多数为中下层人民。在迎接“哈知”时,男女教徒难得共处一室,相对而言,女教徒年轻的稍微多些。“哈知”是是指去麦加朝圣归来者,清真大寺要为本教区的“哈知”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07年本教区共6个“哈知”,年纪全在60岁以上。老沛有幸参加了“哈知”欢迎会,会上气氛热烈。每当一名“哈知”入场,就会有一群教徒一拥而上,争相献上“哈达”(不知按伊斯兰习惯叫什么,姑且借用), 并与哈知拥抱贴脸,以获得真主的福佑。

    回民的团结是比较有名的。自治区政府大门前偶尔会有头戴白帽的大群回族上访者。汉族普通人一般不会去惹回民。老沛当时所作项目,有员工大约2200余人,回族占约20%。为了避免出现民族矛盾,老沛在银川工作时非常注意回民问题。开始时常有回族员工反映回民食堂原料(如米、面、食用油、蔬菜等)与汉民食堂混用,此后便经常重点检查回民食堂,并给回民食堂配备了专用原料采购车,从原料采购和粗加工彻底与汉民食堂分离。在开斋节等重大节日,不管工期多紧,一定要按国家规定给回民放假,并让回民食堂改善伙食,同时在内部网上祝贺回民兄弟节日快乐。

    在对外的情况下,回教徒非常团结,但在中国,伊斯兰教(回教)派别林立,有兴趣的河友,可读一读《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在银川听说前些年教派之间闹矛盾,两派教民发生大规模械斗,李瑞环曾亲赴银川调解。当时李主席首先找某著名回教人士谈话,劝其出面调解,不料此人一口拒绝。事后据说此人被政府判刑。

    总之,在银川,回民与汉民相处还算融洽,往坏里说,最多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从经济地位看,回民相对于汉民要差一些。老沛曾经和银川某私营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聊过,他说他私下把握的用人政策是要尽量少雇回民。纵观银川回民,总体感觉虔诚敬主,讲究卫生,团结互助。早先头脑中回民性格倔强,好走极端的印象抑或有误。

    待续。

    元宝推荐:宁子,
    •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

      是否有这种说法:“父母为MSL,子女一定就是MSL;如果子女不承认自己是MSL,其父母将受到谴责,他们本人也会受到惩罚。同样,如果一个自由人一旦选择成为MSL,就终身不能放弃这种信仰,否则也会受到谴责,甚至严厉的惩罚”

      在你接触的MSL中,有多少是父母为MSL,而子女可以自由的选择宗教信仰的?他们中有多少选择不成为MSL的?

      这种说法是原教旨主义对可兰经的理解,还是MSL的普遍理解。

    • 家园 你说的那两派应该是新老教之争吧,西北回汉问题现在有些时候反到

      不是很大,主要是回民太多,所以发生冲突也够多.太多次冲突之后政府就开始要明白公平执法了,所以矛盾反到不大了.矛盾大的可以说河南山东的情况非常严重,不过千万别问只接触过零散回民的人,问问有能接触过成村成镇成群的汉人,问问他们咋看当地回民.但是不管咋说吧,民族问题反正不小啊.

      • 家园 you again
      • 家园 自古以来,说得不好听的

        由于生存压力,汉人残忍好杀,扩张欲望强。对外缺乏有效的组织,因此在海外殖民上没有太大的成就,控制不了殖民地的政权。但是在中国主权境内,真正和汉人为敌的,最后结果大多是杀光光,抢光光,从南方几省的寮、苗、瑶到历史上消失的其他N多民族,大抵如此。小规模对抗的情况下,官府为控制和谐局面,汉人吃亏。大规模对抗的情况下,小则死人失地,大则灭族远遁。

        所以民族问题,在中国其实反倒是少数民族自己保护自己的问题。

        • 家园 几点看法

          由于生存压力,汉人残忍好杀,扩张欲望强
          汉族的传统文化是儒家和道家文化,以仁义为基础,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的态度,除了历史上很短的几个时期外,几乎没有主动扩张过,防守的时候反而更多些。

          对外缺乏有效的组织,因此在海外殖民上没有太大的成就,控制不了殖民地的政权
          殖民地是个纯西方的概念,中国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你能说说哪个是中国的殖民地?

          但是在中国主权境内,真正和汉人为敌的,最后结果大多是杀光光,抢光光
          境内的问题就演变成政治问题,汉人自己造反的更多,一样要剿灭,不存在针对特定民族/文化的主动行为。

          从南方几省的寮、苗、瑶到历史上消失的其他N多民族,大抵如此
          西南各大民族也是在不断的相互冲突和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很长时间的相对自治的,直到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但也没有过大的冲突,有些民族消亡是由于文化上的原因。

          小规模对抗的情况下,官府为控制和谐局面,汉人吃亏。大规模对抗的情况下,小则死人失地,大则灭族远遁。
          真正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可能要数同光年间的陕甘回乱,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在这类事件中,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

          所以民族问题,在中国其实反倒是少数民族自己保护自己的问题。
          少数民族由于人口数量原因,处于弱势是事实,但并不存在生存威胁,自我保护应该体现在文化方面,在人口发展的同时,民族意识的延续、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 家园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互相攻杀的历史,失败一方并不天然正义。

          就像邻里纠纷,谁说得清楚呢。

          沾光的不一定就是挑事的。

          倒霉的也不一定无辜。

          汉族其实是好多民族的融合,这个概念是哪一年才有的?

          中国现在有所谓56个民族,你说汉族为主不好,那么换哪个民族上台呢?

          抑或按民族分成56个国家,怎么分呢?

          是按人口比例,还是按现居住地?

        • 家园 一部分是你所说的原因,另一部分却不是如此,建议你阅读一下可兰经.

          另外世界上从来就是如此,游牧屠杀农耕,更彪悍的屠杀相对不彪悍的,彼此征杀,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生存,在当时基本是没有所谓的对错的.

        • 家园 全是结论,没啥举证呀?

          由于生存压力,汉人残忍好杀,扩张欲望强。

          还有

          但是在中国主权境内,真正和汉人为敌的,最后结果大多是杀光光,抢光光,从南方几省的寮、苗、瑶到历史上消失的其他N多民族,大抵如此。
          羯人是被杀得最惨的,就算是被杀光了。那鲜卑人,匈奴人呢?蒙古人满洲人呢?

          怎么一说就成了汉人的责任?我倒是胡人,可是没法同意呀。

          • 家园 偶是半胡半汉,所以也不算攻击汉人

            住近湖南,主要了解就是古时候几个南方民族遭遇汉人移民、起义、被镇压的历史。北方也这样吧,杀人虽然在鲜卑人,匈奴人呢?蒙古人满洲人的名义下,但是抄刀的其实也主要是汉人。

            要证据很难,但是据说基因学上南方汉族父本是北方人一样的基因,母本是类似南岛基因,说明什么,不一定是和谐融合吧。

            另外,北方的大部分胡人,现在统称为汉人。

            • 家园 母系遗传在线粒体,父系才是Y染色体

              在西西河发言,请切记“据说”一类的不能当证据。这里很有一些高人挑刺呢。

              我的胡人血统恐怕比你还少。

              • 家园 证据见2004年9月英国<<自然>>杂志

                在我的家乡,方言里男人指的是北方汉人,女人指的是当地人.

                民间传说当地男人都被杀光了.

                • 家园 应该没这么

                  惨了

                  艾兄仙乡何处?西南还是粤北?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北来的汉人太凶猛,本地男子应当是杀了不少,于是很多本地男子也就跑到附近的地界,自称北人了。

                  呵呵,讨论粤北客家形成的一个解释是这样。不然蛮难想象,秦始皇时候的百越通通都被灭族了。

                  • 家园 各个省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南.北方汉族Y染色体的相同率很高,线粒体 (mtDNA)的相同率则较低.

                    另外, 我的家乡不在你说的那些地方.

    • 家园 花,但有俩错误纠正一下

      一般晚礼拜的过程分三部分,首先听阿訇布道讲经,然后在阿訇的带领下进行礼拜,最后再听经默思并由阿訇布置一下当前事项,最后结束。

      穆斯林一般称之为讲“卧尔兹”,不翻译。你要这么翻译似乎也可。

      讲经布道之后,即行礼拜。比较长的礼拜,教徒要伏地礼拜达120次(5次一组),老沛在开始时每每累得腰酸背痛。礼拜时还要齐唱太卫哈拉唱词。

      你估计是赶上斋月了,一般只有盖德尔夜才有这么多的拜,但那是自愿的,不是义务的。

      太卫哈拉,应为台勒威赫。

      比较有趣的记忆是:开斋节前,阿訇在讲经时又大发雷霆,申斥众教徒给寺里供奉太少,对真主很不虔诚:“你们看看这些天你们都给寺里什么供奉?!我们都是国家的人,国家给发着工资,才不希罕你们那些东西!你们给寺里的供奉不是给我们的,是给真主的!那说明你们对主的态度!”。被阿訇申斥之后,老沛也有些惶恐,第二天去礼拜之前,特地备好馓子、油香、水果等物,提着这一大堆供奉赶到寺里。不料,到了才发现又犯了错误:准备供奉的教徒确实多了起来,不过男教徒全当甩手掌柜,女教徒倒是大包小包,回想起来,当时不胜尴尬,只好将供奉偷偷放在女礼拜室入口。

      供奉一词不妥,伊斯兰教没有祭祀和供奉。应为出散,翻译成英文应该就是donation. 这些食物是在斋月时候,给开斋礼拜后下殿的乡老(信徒)阿訇们就餐用的。多余的大家可以打包回家或者接济给穷人。所谓“给真主”一说是错误的,实际的意思是,穆民行善,真主在报应日的时候会据此酌情赏罚。

      每当一名“哈知”入场,就会有一群教徒一拥而上,争相献上“哈达”(不知按伊斯兰习惯叫什么,姑且借用),并与哈知拥抱贴脸,以获得真主的福佑。

      关于“哈达”,我也不清楚说的是什么,估计是地区不同吧,我们那里没类似的东西。

      虽然老沛打入我们内部有点不讲究,估计让人以为是入教的,白欢喜一场。不过花赞一下你对回族的理解还有在食堂的事情上的帮助。塞瓦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