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语言和民族认同 -- 雷声

共:💬82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外婆是普陀那带土生土长的

      他们都认为上海是祖籍地,而且是家族聚集一地。他们的方言与现代上海话的发音有些许语音上的差别,比如风,他们发“HONG”。我普陀区的同学家里情况也一样。

      上海台的纪实频道有段时间放了一档节目讨论上海话的,王汝刚是嘉宾。

      LZ不大说上海话与我一大学同学挺相似,她在东北长到初三,我从没听她说过完整的一句上海话,她的心理状态可能与LZ差不多吧。

      • 家园 Hong邪气大

        这个,貌似就是本地话啊。

        你同学的情况和楼主还是不同的。楼主是生在上海,然后支内离开上海。你同学应该算是知青子女,生在外地,长大后回上海。

    • 家园 已经证明连岳在说谎
      • 家园 能不能给一个链接?

        不强求,只为了看了心安。

        另外我在下面的帖子也提到过,即使故事是真的,我觉得文化遗产和族群归属感很大程度上也是私人和私人空间的东西,将它移花接木地做为政治对抗的筹码是一种操控,明眼人应该辨别。

    • 家园 我打算从普通话中找到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说不清楚是因为没人象我们“上海人”这样把身份写在脑门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天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常常会不高不低恰恰谁都听得到的声音招呼孩子说:

      “Gen losi zêwê。” (和老师说再见。)

      孩子就会象受到暗示一般,用最大的嗓门喊:

      “Losi zêwê!”

      那自豪劲!

      这段太生动鸟,在内地的学校,也经常看到几个来自广东那边的学生聚在一起,用广东话高谈阔论,不过交谈的声音不是不高不低,而是非常地高,足以让路人侧目的那种,那自豪劲也是没的说。大概他们也在借助语言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将自己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语言,真的是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标准,就像你说的是“把身份写在脑门上”了。

      不过这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济因素,上海话和广东话带给说者的“自豪劲”和优越感显然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力量而是这两个发达地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优越感在内地不发达地区会被强化,而来自贫穷地区的方言也就成为贫穷落后的象征,不但不能带给我们优越感,还让我们在大城市羞于启齿,幸好,还有普通话这个掩体,使我藉此得以掩饰自己贫穷的出身,学好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哈哈

    • 家园 1958年以前的上海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宝山、闵行、等很

      多区都是58年从江苏划过来的,语言有差异不奇怪。现在随着城市化加快,上海话也在变,各区之间趋于相同。

    • 家园 跑来一看侬也是上海人。

      好笑的事,1,我儿子在上海就读上海小学开始教上海话了。2,我的普通话超过上海话,回上海要想一下再说。

    • 家园 那个所谓的藏族女孩的信是假的。

      为什么到现在西西河里的人还没看出来呢?

      这里有连接,请大家注意第40楼和第45楼。

      http://www.anti-cnn.com/forum/cn/viewthread.php?tid=4687&extra=&page=2

      • 家园 是真是假无所谓

        即使我按这封信的底线讨论,我个人的意见认为这样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在宣泄情绪。

        如果这封信真是伪造的话,里面应该有相当的汉族人手笔。里面对汉族人的心理弱点是抓得丝丝入扣。我们的某些自封的精英,为了拯救民族大业,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啊。

    • 家园 有用这种音标注音的上海话词典吗
      • 家园 我用的不是国际音标

        上海话字典我还没听说过,用国际音标的书大有其在。我用的就是汉语拼音,只不过ng、ê这样的拼写汉语拼音很少用就是了,有还是有的,详细可以查《汉语拼音方案》。另外上海话有长短原音之分,我在短音后面加k,以示区别,实际上在这个位置是一个喉塞音;另外丝/字、西/习等清浊区分,汉语拼音无能为力,我也一概忽略。

        • 家园 你说的这个短音,应该被称作入声吧。

          基本南方方言里(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吴方言,和老湘语以及一些更小的次方言),大家还能通过喉塞音来体会入声这个声调,

          另外,印象(如果说错,接受批评)里,吴方言是仅存的汉语方言中保有清浊声母的方言。而粤方言(主要指广府白话,不包括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是所有方言中保留韵母数量最多的方言

          所以有的人说,吴方言加粤方言,基本囊括了所有汉语的语音音素。

          • 家园 别忘了北方方言保留了古汉语最完整的滑音

            象ian中的i,uan中的u,uan中的ü,在上海话和广东话里都流落殆尽。正确的说,各个方言都保留了古汉语的大量信息。

            还有一个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是什么古汉语。任何一种语言,覆盖到一定的地理面积后就肯定有方言。我们知道周朝的时候就有首都的雅言和地方的方言。春秋的时候江南一带已经被北方华夏族殖民统治,但普通老百姓还根本不说汉语。我记得有哪个北方华夏族的好事者用汉字记录下了一首当地渔夫的渔歌,现在看起来已经象天书,无法破解了。现在一般认为当时在江南讲的是一种高棉语(柬埔寨、越南语的近亲)。

            • 家园 有道理,我常常分不清粤语与越南话

              从北方人的耳朵里听来,只能听出是发言很近的语言,不注意的话分不开。所以,从语言上来说,我认为越南对两广的领土要求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从人种上来说,山东,东北人很可能与朝鲜韩国人比与闽粤一带的人更近。同理,广东人与中国北方人之间的人种差异要比其与马来,越南人等的差异来的大。

              中国做为一个国家,名义上是汉族为主,但人种上很象阿拉伯,土耳其,伊朗那些地区,是个历史上多个民族混血产生的民族,但不同地区仍然有混血的深浅不同,于是外形特征,语言等仍然存在很大区别。

              就拿吴方言来说,几千年前肯与北方人不是一个种族,但今天剩下的除了方言外,人种上的区别已经很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