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大杀器咱全都有啊! -- 黄河故人

共:💬28 🌺1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大杀器咱全都有啊!

    根据已有的资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气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内。在西方洋鬼子看来,第一次实用化学武器是在一战时期德国人放的氯气。二战之后,核武器基本上从化学武器头顶上夺取了大杀器的光环,一直到萨达姆惹恼了GLA,化学武器才刚刚又引起了重视。

    其实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化学武器,最好的大部分都是二战时期开发出来的。可是在整个二战时期内,只有日本人在中国使用毒气的记载,德国人和英国人、德国人和苏联人、德国人和美国人都没有互相使用毒气的记录,包括美国人在硫磺岛上被日本人打得血肉横飞,美国大兵也没有得到使用毒气的批准。Why?用脚趾头想想都想得出来,只有中国人没有用化学武器报复别人的能力。

    在一战的时候,别说英国人是自卫反击使用毒气的。英国人早就在考虑二氧化硫云团的杀伤力问题,美国人在申请氢氰酸的相关专利,法国人在研究如何把警察用了三年的催泪弹如何用到战壕里,德国人就不用说了。1914年十月,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

    再顺便说几句

    化学武器的第一号魔头,哈珀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个犹太人;德国人第一个尝到了毒气的甜头,也吃到了毒气最大的苦头;芥子气把英国人伤的很惨,可发明芥子气的却是个英国人;德国人芥子气的苦头吃的少一点,但伤员里却有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士;英国人功课做得最足,得利也最多,第一次化学武器反击就准备了150吨氯气,但差一点点伤了自己;俄国是仅有的挨过双方化学武器的国家,这也导致了苏联对于化学武器后来的重视。

    二战期间,化学武器的准备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德国人。1937年1月,一种不成功的杀虫剂-塔崩-面世了,只需要实验台上针尖大的一滴,就让他的发明者施拉德博士瞳孔急剧缩小,呼吸困难,于是一种成功的化学武器诞生了:它无色无味;可以通过呼吸也可以渗透皮肤;挥发性低,作用时间长;毒性大,是光气的三十倍。

    沙林也是施拉德发明的,时间是1939年。sarin是以参加这种毒剂研制的4个关键人物名字的开头大写字母组合而成的。他们是:Schrader,Ambros,Rudriger,那一个想不起来了。沙林的毒性高了一些。当时沙林很贵的,因为最后一步的反应容器需要用银内衬。

    1944年,另一位德国的诺贝尔奖金得主合成了梭曼,70年代以来,美国曾花了很大的力量去寻找所谓的中等挥发性毒剂,但无数实验结果表明,最好的中等挥发性毒剂还是梭曼。梭曼也是苏联人化学武器的主力军。二战结束以后,对于德国人的库存化学武器,英国人和美国人很不环保的把他们分到的那一份沉到了海底,苏联人则把库存、武器、工厂、人员一股脑拉了回去。

    (其实沙林、梭曼、塔崩和咱们现在正热的甲胺磷是一家子)

    1943年,在梭曼问世前,德国人的化学武器总量就已经是英美两国的和,还有一支11万人的化学部队。1943年,希特勒认为自己垄断了塔崩,打算使用这个秘密武器了,他咨询了这方面的专家,回答是应该英国人、美国人、苏联人都有这个东西了,所以要小心使用,事实证明这个专家高估了对手,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这一点上被德国人拉下了太多,以至于德国人自己都不敢相信。过了一年希特勒又想用,可是1944年的德国,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轰炸机来扔了。

    1940年的英国人,也打算用毒气。他们的思路是先发制人,他们认为德国人一定会使用毒气,所以他们一定要抢在德国人前面使用毒气(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想,它们这要用上了估计二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好在有丘吉尔这一个明白人,才没捅出大漏子。

    实际上丘吉尔也不完全明白,为了防止德国人登陆,他准备了全国所有的450吨的芥子气,预备德国人一登陆就使用,其实这个数字只有德国人的20分之1,质量上更是差了不止一代,而且想法是这一次攻击就要彻底解决德国人,让德国人不能反击(很傻很天真

    说个英国人比较好玩的事情,一种化学武器是在坦克上打个洞,然后往里面注入氢氰酸。这主意不错,不过要是能打个洞的话,这坦克也差不多了

    人家美国人不一样,德国人的反击打到纽约难度太大了,乐得坐山观虎斗,直到日本人拉着他下水。当时美国舆论要求罗斯福使用化学武器,报纸上也出现了日本人在中国实用化学武器的照片。罗斯福到了43-44年才计划使用化学武器,最不愿意让罗斯福使用化学武器的是其实是丘吉尔,因为他们害怕希特勒的报复。等到不用考虑希特勒的时候,下一代大杀器已经挂在日本人头顶上了。

    为什么英国人阻止呢?这要看看V-1、V-2了。V-1、V-2惹恼了英国人,精英纷纷涌动希望采用化学武器对德国人进行报复,可是这群英国精英却忘了要是化学武器坐着V-1、V-2来怎么办,还好有丘吉尔这个稍微明白一点的家伙掌权。

    那么是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都缚手缚脚不干活呢?才不是呢!

    1943年11月28日,“约翰·哈维”号万吨货轮从美国巴尔的摩跨越大西洋、驶向巴里的亚德里亚港,带着2000枚M47Al型化学炸弹,共100吨芥子气。由于是保密行动,这艘船也只能慢慢排队。港内的船太多,“约翰·哈维”号一连等了四天仍没轮到卸货。

    1943 年 12 月 2 日这天的傍晚时分,空袭警报骤起。8 点刚过,约翰·哈维号也终于爆炸,开始摇晃着下沉。毒剂箱子同其它货物一起燃烧着,有些则直接沉入海底,更多的是从破裂的船底货仓惨漏出来,在布满残骸的港口内散开,与漂浮在水面的数百吨油料混合在一起,形成粘乎乎的致人于死地的混合物。浓黑的烟雾夹着毒气在海港上空翻滚,渐渐遮盖了巴里城,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大蒜味,使漆黑的夜变得更加阴森恐怖
    。戴上了防毒面具的人也纷纷死掉,因为杀手是飘在水面上的一层油。现场仅有的三个知情人当时就死掉了。大家都认为是德国人的大杀器来了,好在艾森豪威尔调查出了这是怪自己倒霉,于是千方百计掩饰。

    二战后再次使用化学武器到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说白了就是小弟代替老大出面对砍,自己受了伤没关系,有老大在后面的,就算被警察带走,老大也有安家费给的。那老大自己干什么不出头呢?废话!老大自己一旦受了伤,谁给老大安家费!地盘更是要被别人给抢了。

    大杀器这个东西,没有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就会被人欺负;除了这几大流氓,一般人也不太可能有;有了也不敢用,这属于天地同寿一类的功夫。核武器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此言实乃真谛。

    关键词(Tags): #大杀器元宝推荐:MacArthur,
    • 家园 民国时期中国化学武器工业的一些情况

      1932年11月 ,国防设计委员会在老蒋的领导下秘密成立,其宗旨是:“对国防经济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工业建设作规划,为经济动员作准备。” 秘书长 翁文灏 ,成员有曾昭抡、李四光、竺可桢、吴有训等40多 人。
      丁天雄(防毒面具制造)、吴钦烈(国防化学)、林继庸(国防化学)、张郁岚(烟幕剂) 这四个人是国防化学工业的开路人。

      1933年4月,军政部决定建立化学兵工厂,并派兵工署技术司长吴钦烈同董显光赴美考察,负责订购机器和邀请技术人员。吴在美期间,先后签订的购买 合同有:孟逊图化学工厂设计之日产15吨的 硫酸厂全套设备;伟斯华哥公司设计之日产液氯10吨、苛性钠11吨的食盐电解厂全套设备;伊利湖公司设计之日产各500磅的泪气厂、喷嚏气厂、疱肿气厂和 烟罐装填厂、毒气炮弹装填厂的全套设备。聘请的美国专家有白伟德、哈克义、艾世德、麦思哥、思普灵、过更生等人。

        工厂筹备处由吴钦烈兼 任处长,张辅良任总务主任,胡尉任工务主任,并派化学工程师方志远负责建厂。1933年9月底,工厂征地306亩,第一批设计的八座厂房,一座办公楼,五 所外籍工程师住室,100大间工人住宅,一所医院和全部厂房开始动工兴建。到1934年1月,除自行设计的活性炭厂、防毒面具厂正在征地200亩外,其余 各厂的厂房及医院等已全部完成。因为在《关于战争规则》的国际条约中对“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武器及一切类似的液体或物质”已作了禁止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因此,从建厂开始,工厂就采取了严加防范的措施,成立警卫大队和稽查所,全厂围墙加高,在临陇海铁路一侧的围墙上,还加了很高的木板。人们即使站在火车顶 上,也看不到工厂内部。泪气厂、喷嚏气厂、疱肿气厂、烟罐装填厂、毒气炮弹装填厂等按天、地、玄、黄、宇的代号组成生产。

        1936年,工厂全部建成,正式出产成品。

      工厂的技术工作,开始由外籍专家负责。投产后,专家先后回国,由本厂技术人员:吴钦烈、黄朝辉、方志远、杨伟、陈友 恒、唐噗、潘祖培等人接替。由于技术力量雄厚,工厂生产非常顺利。

      937年11月16日深夜,工厂“急如星火地星夜拆装全部机件,经汉口转运四川!”11月17日,机器停止运转,拆迁工作开始。工人通宵达旦地工作,一边拆卸安装,一边运上火车。上千台设备,很快地拆迁完毕,于1937年冬天迁到四川泸州。

      总结一下:从无到有,是一大步;和对手相比,还差很大的一步。

      文摘完了,加两句八卦。

      吴钦烈是浙大毕业的,后来官至中将。解放后的防化研究院有一位将军,也是浙大毕业的。

    • 家园 想想觉得很不可思议

      以中国在1900年的衰弱,1949年的落后,谁可以想到短短几十年就有了这些个东西。

      不过,中国几十年能搞出来,别的国家应该也能吧,只要有决心。如果某个组织想做,应该也不是难事,比如选几个有资质的孩子去学化学。。。

    • 家园 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是1900年八国联军

      是英军在攻打天津时使用的氯气!!!!

    • 家园 蒋介石也曾经试图在洛阳建立一个化学武器工厂

      可惜,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打起来了

      • 家园 【文摘】巩县兵工厂在35就开始生产化学武器了!

        1932年4月, 國府派化學工程專家吳欽烈赴歐美攷察, 並訂購化學兵工廠機械及羅致技術專才。 吳於5月赴美, 同年11月完成任務返國。 在美簽訂合同者﹕計有孟遜圖化學工廠設計之硫酸廠, 偉斯華哥公司設計之食鹽電解廠, 伊利湖化學公司設計之淚氣廠、 噴嚏廠、 泡腫氣廠、 煙罐裝填廠、 毒氣砲彈裝填廠。 聘請之外籍技術專家有﹕白偉德、 哈克義、 艾世德、 麥思哥、 思普靈、 過更生等人。 吳返國後, 赴各地查看廠址, 奉令擇定河南孝義為建設新廠地點。 1931年7月, 鞏縣化學廠籌備處在南京成立, 吳欽烈為籌備處長, 並派張輔良為總務主任, 胡霨為工務主任, 孝義工程地點則派化學工程師方志遠負責主持。 美國一切購件與交涉則托華昌公司李國欽先生代辦, 多方進行, 廠務進展迅速。 自九一八以後, 與日本關係緊張, 對中國一舉一動均極注意, 為避免引人矚目, 化學廠番號迭有更改, 1933年7月開始籌備時稱"鞏縣化學廠", 同年10月更名為"石河兵工分廠", 1934年5月更名為"鞏縣兵工分廠", 實質始終為一獨立性之化學兵工廠。 1936年初廠房全部完成, 各廠陸續正式出品, 同時兵工署處長張郁嵐單獨籌備之面具廠, 亦劃歸併於化學廠。 於1936年2月1日正式成立, 以吳欽烈為第一任廠長。
        外链出处

    • 家园 苏联也用过毒气吧

      以前看过材料说苏联在阿富汗用过毒气,好像是塔崩或梭曼一类的,记不清楚出处了。也有可能是抹黑宣传。还有二元化学武器咋回事,有专家介绍一下吗?化学武器够恐怖,但还是核武器来的彻底,几十年的恐怖平衡基本维持了世界大格局的稳定,没有出现几大巨头之间的战争。

      • 家园 可能是报道者缺乏化学战知识

        苏军在阿富汗使用了燃料空气炸药,爆炸以后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缺氧环境,人会被闷死的,和窒息性毒剂的效果有类似的地方,如果没有化学战知识的人(记者和游击队员估计都是)很容易混淆的。

        实际上,美军首次在越南使用燃料空气炸药,就曾经被报道成使用化学武器。

        二元化学武器的好处是生产储存比较安全,缺点是两种成分混合时间短反应不充分,造成有效剂量偏小,会浪费投掷能力;而且反应副产品有刺激性气味,容易被对方发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