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两岸问题后续讨论--三通 -- darkreign

共:💬10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两岸问题后续讨论--三通

    两岸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

    这次台湾大选双方都猛拿三通说事儿,从他们的言论中我得出一个结论:三通=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这结论初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三通了,那些本来不那么容易回台湾的大陆台商们和他们的资金可以较为方便的回去了,台湾本地增量资金多了,周转快了,自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后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

    上面的逻辑链条里有个问题没说,就是为什么人员和资金要从大陆回台湾?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试分析如下:

    按行业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

    农业好说,本来就没有多少来大陆搞农业投资的台资,没多少油水。而且大陆现在已经对台湾农产品放开了,基本是有多少要多少,所以这个行业在三通后对继续拉动台湾经济没啥大贡献。

    制造业,问题主要都在这一块。台湾传统优势是IT硬件研发制造方面,外带一些机电制造业。不过随着台商这么多年涌入大陆,大批此类企业迁徙的差不多了,大陆方面近年来在设备人员方面的积累也已经满足了此类企业要求,包括研发能力也能顶上去一大部分。更为关键的是 ,对于制造业来说,大陆的社会整体运行成本超低,煤电油运保障,油价电价锁定,四通一平的地方大把,人工还便宜。我想不出台湾现在能把这些个成本搞的比大陆还低。那么,这些台资有什么动力要回台湾呢?回台湾的投资收益率要是比留在大陆低的话,为什么要回去呢?最为严重的是,闹不好现在还在台湾坚守的资金会在三通之后转向大陆,那台湾就完蛋了,资金抽调的多,本地就业变少,消费能力变差,市场规模萎缩,再刺激资金继续出走,整个一负反馈。不过有个好处就是政府税收少了,买武器的钱也少了。反正制造业这块我看三通之后台湾更空心了。

    服务业,这个不大好评估,不过开放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短期之内是有些的刺激经济作用的,什么宾馆餐厅导游一类的行业,会有增长。但台湾2300万人要指望这个拉动经济,太不靠谱了,每天3000人,摊到2300万人头上,能起多大作用?也就是澳门那种规模的经济体可以靠这个。地产股市,好像也没多大吸引力,也是投资收益率问题,同样的一亿美元,是在台湾盖楼炒股赚的快还是在大陆快?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问题,更把大堆的钱往大陆轰。综合下来,算服务业三通之后对台湾本地经济的贡献是正数吧,也仅仅是个小正数,比不过制造业流失造成的损失。

    这么加加减减,我的看法是三通之后台湾经济更难办,空心化将进一步加剧。

    其实再想想,台湾好像也只能这个下场了。制造业不如大陆,金融不如香港,靠赌博吧,又不够吃的,旅游根本就是零头,不管多大用,没了先发优势,占不到坑,也只能这下场了,谁让你这八年瞎折腾来着?

    再说几句顺差和买武器的事儿。

    港澳台对大陆顺差这事儿比较特殊,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仨地方的顺差和中国对欧盟顺差不一样,对外国那真是干货,港澳台里面水分太大。香港澳门的问题是卧底太多,甚至比正牌儿还多,有多少内资出去打扮了一下就回来充外资,估计谁也说不清,但至少过半吧。但这帮家伙买的东西是算在大陆出口头上的,因为他们是穿着外资的马甲么。台资是另一个问题,很多台资在大陆赚了钱,记在顺差的帐上,但这钱不走了,继续在大陆干下去了。一个原因是因为不方便走,回台湾太麻烦,再一个就是回去也没啥项目干,投资收益率不如大陆高。所以大陆台资真正为台湾政府缴税的不是很多,因为根本就不是在台湾注册的,但大陆统计的时候这帮人赚的钱一概是对台逆差,因为他们穿着台湾马甲。

    我们要关注那些能给台湾政府缴税的台资企业,因为他们缴的税是真能用来买武器的。一个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看这些企业的销售货款打到哪儿。比如一个企业在大陆只是找加工厂,接单子结帐都不在大陆,这就很可能是那些台湾本土公司。如果碰到这类公司,您又是恰好是个管事儿的,手低下不用搂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对于那些把利润留在大陆继续投资的,我们应该鼓励,毕竟解决就业了,还收税了。闲扯一句,大陆因为信用体系不健全,所以收税大头在流转环节,而不是像国外一样主要在分配环节,所以这些企业在国内的经济活动还是能缴不少税的。

    俺不是学经济的,以上瞎侃,欢迎拍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献花!

      说的好!

    • 家园 【原创】两岸问题后续讨论--九二共识

      背景资料:

      1、海协会,海基会

      海基会:1990年11月21日成立,得到台湾行政当局的授权,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海协会: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

      海基会成立在前,海协会成立在后,共同承担“白手套”的作用。

      2、会谈议题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

      “九二共识”的表述有两个版本,两岸各有一个,而且均不反对对方的表述,即:

      台湾:“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

      大陆:“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此即“一中各表”的来历。也就是双方都坚持国的原则,但自有一套述方式。

      93年汪辜在此基础上展开第一次会谈。

      请大家注意“一种各表”产生的背景--是两岸在进行“涉及两岸事务性问题协商”的时候产生的,也仅适用于两岸会谈,整个议题的产生与应用范围与国际社会没有任何联系,再明确一点儿说,“九二共识”是家事,和所谓的“台湾在国际上的空间”没有任何关系!

      -------------

      今天之所以想起聊这个话题,是因为这两天看凤凰,有些微妙的事情,很有意思。

      记得马英九胜选之后一两天里,凤凰的几位大牌评论员都显得很兴奋,谈起两岸问题来一个比一个激动。因为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石齐平就先建议,不要带白手套了,两岸官方直接谈就是了,之后又有一位说(好像是何亮亮),既然台湾已经回到九二共识了,北京方面现在就需要考虑台湾的国际定位问题(均为大意),理由都是,大陆要抓住机会,稳定台海和平。

      到了周三的振海听风录节目,凤凰请到了三位嘉宾,北京方面是一位是退休的台海问题专家(原来在一个什么台湾问题研究所任副所长),华盛顿方面是一位资深美国东亚问题专家(也有官方背景),香港是一位女士,似乎是资深媒体人。

      这三位对马英九胜选之后两岸之间应如何互动,“热烈”地讨论了一番。

      先说美国这位,他倒是中规中矩,只是重复了一遍美国的立场,什么呼吁两岸接触啊,两岸和平啊,没啥新鲜的。

      香港这位女士就有创意了,明确的说,未来的两岸谈判,大陆在“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上,要考虑到台湾民众的感受,为了两岸和平在此问题上应该作出灵活处理。。。云云。

      这时候北京演播室切过来了。还是北京这老爷子眼刁啊,直接捅软肋。老爷子说了两点,一是认为白手套还要带,二是明确指出,大陆绝不会在所谓的“国际空间问题”上有所让步,因为这是原则底线。

      话音未落,香港这位女士就急眼了,说,如果大陆还是按照以前的底线来谈,和平谈判不会有任何进展的。。。

      我K,当时我就火儿了,想威胁怎么着?合着海峡的和平是台湾赐予的?大陆不让步,他们就不和大陆玩儿了?真◎#¥%……※×(

      不过,从这次节目之后,凤凰几大评论员集体谨慎起来,这两天的评论节目,再不提“台湾民意”和“国际空间”的关系了。。。

      本来想着这也就是一帮香港媒体人发昏的呓语,不过今天看过纪琮网友的纪琮:【讨论】简评 马英九接受《联合报》专访,谈两岸问题帖,我是彻底无语了。

      我就想啊,这台湾也太行了吧,一边等着大陆帮衬经济,一边拿着大陆要国际地位,真敢开牙啊。。。

      上个帖子简单分析了一下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经济形态,明摆着大陆是要通过“牺牲”(温相语,“大智慧”)来给台湾输血。台湾还不老老实实的闷声发大财,还要扯什么“国际空间”,是不是真以为大陆应该供着你们啊?是不是你们不同意,海峡就没和平?到底是谁要统一谁啊?想什么呢?

      我想到一甄别台独的法子,大家看看行不行?

      以后见到和你讨论“台湾国际空间”的人,咱就问:

      你台湾不是经济不行么?我们出钱,你们拿东西来换。

      拿什么东西换?

      “邦交国”!

      一个“邦交国”100亿美元,一共20个,2000亿,什么入联返联议题,个头大点儿,算1000亿,打包3000亿美金,从此以后台湾别沾主权国家组织的边儿,行不行?

      他要说行,嗯,这是兄弟,手头儿有点儿紧,没关系,按大宅门里的话:谁没个走窄了的时候?好商量嘛~~

      他要说不行,呵呵,有种。

      他要是跟咱急了,说咱们侮辱他的人格、“国格”,哈哈,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们领导人破口大骂我们“大智慧”的总理,算不算侮辱我人格国格?你说你缺钱,我们拿你们4年的顺差额换你们本来就不该有的东西,你都不干,你到底是缺钱不缺钱啊?做人也不能太CNN了吧!

      以上戏言~~~

      实在是这两天被这帮昏了头的媒体人和不知道自己斤两的台湾人气着了,一个马英九胜选,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脑子了,冷静点儿好不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三通一实施,沟通了解更进一步。
    • 家园 如果三通后,台湾认为大陆打压的心态不改变

      不理解大陆的提倡和谐的政策和发展趋势,不但大陆的工厂难以为续,台湾的本土就能竞争过大陆的蜂拥而上的民企么。

    • 家园 等着输血呢

      欠了一屁股债外链出处

      美国人也忒有文采了,官样的贺信都让小马眼泪流了一箩筐,哭着喊着要去美国,不晓得去干什么?莫不是去归还核蛋了?这个就不必了吗,俺们大陆有“巨蛋”,俺们家乡还有咸鸭蛋,他奶奶地,台湾尽出些没有鸟蛋的“扯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