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聊聊“大盛魁”(之一) -- 老拙

共:💬102 🌺4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聊聊“大盛魁”(之一)

    看了6本书和N多的有关论述研究文章——将近200万——字之后才知道,原来大盛魁这家延续了200多年,分支机构遍布中国和外蒙并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开设分号,经营范围包括内外贸易、种植养殖、借贷钱庄甚至军队政府后勤供应、代收税费、制币等业务,总资产达到上亿两白银,员工八千多人的最大的晋商之一,居然没有留下片纸只字的历史资料。

    今天,关于大盛魁的历史,仅留下一块匾。在呼和浩特市舍力图召延寿寺佛殿前,悬挂着一块匾,上书“阴山古刹”,背面写有“雍正二年(1724)甲辰大盛魁敬献”的字样。

    据说,1929年大盛魁正式宣布歇业后,最后一任大掌柜大盛魁最后一任大掌柜陈严甫用20年时间,偿清了所有债务,退回了财东的股金,最后在1948年赶着5辆大马车回到老家。这5辆大车中,3辆大车拉着大盛魁200年来的所有帐本,另外2辆大车装着大盛魁剩下的银两。回到老家,陈严甫用这两大车银子买了近千亩土地。不久解放了,陈严甫被划为地主。土改时,土地被分了,在他家里发现整整3个大房间的帐本,被认为是地主的翻天帐,搬出来一把火全烧了。还有种说法,说是文革中被红卫兵给烧的。不过我更倾向于是土改时烧的这种说法。

    因为,60年代时,乌兰夫曾经在内蒙自治区的一次会上批评说:“我们今天对草原牧民的商业供应,还赶不上200年前的大盛魁!”这话引起了重视,内蒙政协于是组织人员,采访了137位当年从业人员、遗孀以及当时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对大盛魁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口传历史文献。不久,文革开始了,这项工作就停顿下来。万幸的是,基本资料被保存下来。改革开放后,内蒙政协对这些资料重新进行整理研究,内部出版了《旅蒙商大盛魁》一书。全书13章,上编7章叙述大盛魁的演变过程,下编6章介绍大盛魁的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方法。

    接下来,内蒙作家邓九刚先生开始寻访研究“茶叶之路”和大盛魁的历史。他沿着从长江中游的起点、到山西、到内蒙,再到外蒙,最后到俄罗斯的“茶叶之路”,前后采访过100多位从茶路上退下来的商人、驼夫,用20年的时间,写成了历史纪实《茶叶之路》和小说《大盛魁商号》、《驼村(上下册)》。其中,《茶叶之路——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的商贸往事》讲述了许多历史上被人们疏忽却很有价值的往事,确实值得一读。

    然而,最吸引我这个炒股人眼球的是,邓九刚先生认为,大盛魁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企业。而一些院校专门研究晋商历史的专家教授也接受了这个说法,并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发表了论文。

    想想也是,一个如此巨大的商贸企业,它是如何建立、发展、延续了200年的?这里面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过去的影视作品,往往用“英雄创造历史”的观念来作解释,比如脍炙人口的《乔家大院》,那是因为乔致庸的英明伟大和诚信道德;《大染坊》则是由于陈六子。然而,大盛魁的历史,你不可能用哪个大掌柜的英明加以诠释。它的成功、发展和延续,必然是某种体制和制度在发生根本作用。而商业发展的近代史告诉我们,企业做大做强唯一正确的体制制度就是股份制。也就是说,对于企业来说,同样是“法”大于“人”,是体制制度在发生根本的作用。

    这应该就是《大盛魁》与其他晋商故事不同的根本所在。

    然而,大盛魁到底能不能算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呢?它与其他晋商的不同点又在哪里呢?

    土鳖抗着铁牛,有空接着再续。

    关键词(Tags): #大盛魁(jack)元宝推荐:水风,爱莲,橡树村, 通宝推:嘉英,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花没天理

      曾经在票号的根据地平遥上过一段时间学,住的地儿就是平遥古城文庙。跟踪此文!

    • 家园 【原创】聊聊大盛魁(之三)

      财神爷化作喇嘛来救大盛魁?显然是编造的神话。而且看上去还有那么点儿俗气。

      最起码,假如我们原封不动地把这个神话搬到电视剧里去,没看过原始资料的观众肯定骂我们瞎编乱造俗不可耐。

      那怎么办?大盛魁又没有留下“正史”。不论您怎么编,也都是编故事。

      所以,我们得先分析下,王相卿干吗要编这么个故事?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或者直接看看,这样做对大盛魁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财神股”对大盛魁最重要的影响有两条:

      第一条:建立了企业的公积金制度。我们知道,公积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并且用于弥补亏损。而王相卿在“财神股”的故事发生之后作出的规定是:“财神股”分红不取出,用于生意,将来连本带利还给人家。只有在发生亏损后,才能动用这部分资金,一旦赚了钱,先将借“财神股”的还回去,剩下的才是利润。这不就是公积金吗?多么活生生的一个股份制企业的审慎财务制度啊!更重要的是,现在是有一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着,企业必须计提公积金;那时侯谁管这事?全凭自觉。关于大盛魁的财务制度,令人惊讶不已的还有很多,比如计提赢余公积金、计提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压低库存商品价值、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等。简直就是一套最为忠实于股东长远利益的、最重视企业内在价值提升的模范股份公司财务制度。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200年如一日不走样地坚持自觉执行。这么说吧,大盛魁200年,每个帐期(3年)都进行高额现金分红,从来没有进行过再融资,资产从几百两银子增长到上亿两,200年增长了20万倍,简单平均年增长1000倍(哪位朋友帮着算算,200年,从500两到1亿两,年复利增长是多少)!跟大盛魁比起来,巴非特也就不过尔尔。巴非特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现金分红。财务制度在这里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方面咱们今后专辟一节聊。

      第二条,彻底摆脱了财东的干扰。因为,将原始股本归还后,大盛魁就根本没有财东了!经过这次“股改”,大盛魁就剩下王、张、史各一股“身股”和“财神股”,没有“财股”了。既然没有“财股”,也就没有财东,必然存在的“财伙”矛盾、用现在的话说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大盛魁与其他晋商的根本不同之处。

      那么,为什么这个不同之处使得大盛魁的发展大大超过了其他晋商呢?

      原因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相对来说掌柜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因为,掌柜的处于经营第一线,最了解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经营的需要,掌柜的无不密切关注国内政局的变化;同时,通过与外界特别是国外各界的接触,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思想、经营和管理方法等等。而财东则窝在山西老家的“乔家大院”里,耳目闭塞,夜夜就琢磨挂谁门口的红灯。

      有朋友可能会问,那如果让财东当掌柜呢?不成,那就回到合伙制了,做不大。

      当然,今天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不再是窝在山西“乔家大院”里的坐吃山空之辈,相反更多的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或者企业。在信息社会中,股东能够得到与经理相当的信息和知识。所以,现代股份制企业就必须实行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的体制。

      而对于当时的大盛魁来说,这次“股改”等于彻底摆脱了财东的束缚,一切权利归大掌柜,王相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大盛魁建立起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根据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创新,建立了以“印票”业务为核心的高利润的商务模式。重要的是,他和他以后的大掌柜,不必因此去跟山西老家那些啥也不明白的财东们商量了。关于大盛魁的商务模式,咱们也另劈一节专门聊。现在先回头看看“财神股”的神话。

      由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财神”送银子,肯定就是王相卿为达到以上目的,做的一个局!而为了通过这个局达到以上目的,王相卿甚至牺牲了自己个人的重大利益!

      我是这么分析的:

      企业发生重大亏损引起股东挤兑之后,王相卿痛定思痛,想到了过去那样赚了就分光肯定不是办法,想到企业出了问题财东非但不想办法帮忙而且添乱。想来想去,王相卿觉得大盛魁今后要想发展,必须把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否则就算短时赚到钱,企业也不可能大发展。但是,他王相卿当时也就是个无名小人,就算他做出一系列规矩,财东能听吗?将来能坚持下去吗?

      王相卿想啊想啊,想破了脑袋,终于有一天亮光一闪,他想到了中国古代都是假托“天命”、神仙行大事、服众望的办法。由此王相卿想出一个高招。

      王相卿不是没有钱,他敢于跟财东们拍胸脯说1年之内一定挣回来,就是他还有本钱。不过这个本钱是他自己的。之前大盛魁赚到钱就分红,别人可能就买地建院赌博泡妞给花了,王相卿都藏着呢。可是他知道,如果他就这样拿出来,填到大盛魁的窟窿里去,啥问题也解决不了。

      于是他就按想出的那个高招,悄悄地来到召庙中,找来一位喇嘛,如此这般。就上演了上面的财神故事,建立了“财神股”,进行了股改,达到了前面那两个根本目的。

      这样一来,张杰和史大学并无损失,因为他们两个后来者并无资金投入,在王相卿提议下,每人一股“身股”。但是王相卿却忍受了重大损失,本该归王相卿的银两股份,就全部以“财神股”的名义,成为大盛魁的永远不能取出的公积金。他王相卿从此以后,也就是一股“身股”了。按当时的规矩,“身股”是不能继承的!大掌柜也是不能世袭的!

      “社稷为重,君为轻”!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在这里大放光彩!令人唏嘘不已。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为大盛魁做出了如此重大个人牺牲的,不仅王相卿一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