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特殊弹头处理-----小议《蓝色007》中的一个细节 -- 气吞万里如虎

共:💬46 🌺9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特殊弹头处理-----小议《蓝色007》中的一个细节

    拜读了萨大的《蓝色007》第三章,对其中的“子弹弹头预先切成开花状并曾用大蒜汁浸泡”一句比较感兴趣,子弹弹头预先切成开花状好解释,使弹头入人体后破碎翻转增加杀伤力嘛。可用大蒜汁浸泡是何意呢?是血液毒素吗?由此想起了以前在各类图书上看到的弹头处理方法;

    先从最简单的说起,一般标准的制式弹头所造成的杀伤通常是翻转和贯穿,以北约M193普通弹为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该步枪弹的特点是弹头轻、初速高,近距离命中生物体目标由于弹头失稳翻滚而造成较大的创伤,但侵彻力不足。下图为用M193弹在穿过明胶(模拟人体肌肉组织)时造成的创伤效果图与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毛子的AK47的后继型号AK74也不差,口径是更加小的5.45mm,但威力反倒加大了。原理与M193类似,就是加大缠距,使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刚好保持旋转稳定,一旦碰到任何目标即失稳。同时在它的弹头尾部嵌有一钢柱,弹头前端为一个小空腔,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子弹碰到目标时急剧减速,空腔呈喇叭状开裂,钢柱因惯性前移使弹头的质心前移,从而子弹变得更不稳定了,在目标体内产生强烈的翻滚运动。经X光测量,AK74的子弹侵入肉体后可产生直径为数十倍弹径的圆锥形空腔,并在离开时在后面打出直径十几厘米的开口。

    这杀伤力不可谓不大吧

    可这些武器都是二战后才广泛应用的啊,以前呢?其实自从枪弹发明出来,人们就通过一些其他手段来加强枪弹威力。方式之一是对弹头本身作一些处理,其中当然有人所共知的“达姆弹”了(由1897年于印度加尔各答附近达姆达姆地方的兵工厂制造而得名)。通常的做法如下:

    1.软头弹头:金属外壳并没有完全包覆弹头前端,其铅质核心外露,击入目标体内后更容易翻搅来增加杀伤力。

    2.中空弹头:同上,如果上面再加上四条容易割裂的沟纹,就成了俗称的开花弹,除了翻搅之外,也会在目标体内造成更严重的割裂伤。

    3.爆裂弹头:弹头前部开一纵孔或再在孔内放一细薄金属管,弹头会成喇叭状扩散。

    当然没有条件的也可以自行改造,当年打鬼子就有国军共军将弹头前端金属衣用鞋底磨去(旧布鞋有砂粒功能不亚于锉刀),或干脆磨平或磨偏尖,其撕裂效果相当可怖。

    然后就是萨大说的弹头加诸毒素,据我所知的有氰化物、马钱子碱、夹竹桃液等等(大薮春彦的小说中还有以尼古丁作为弹体附加毒素的,可见吸烟有害健康,〔此处删去奉劝戒烟文字千余〕)。由于弹头出膛前会经历高温高压,弹体上附着毒素往往效果都不理想

    喝口水先哈

    *****************************************************************************************************************************

    喝完了

    所以通常会将弹体钻出一个凹坑或处理成十字花状,但必须覆盖一代厚度的胶质或蜡质物,以免有害物质在未命中目标前散失。个人认为比较恶毒的是这种弹头,钻出凹坑后点入水银见下图(自己画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得宝啦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最早是在

      《豺狼的日子》这本书中知道子弹是可以加工的,那是本讲述六十年代刺杀戴高乐的一本书,用的方法是将子弹头麽开后滴入水银,这种子弹由于重心发生改变,如人体后剧烈翻滚,同时水银由于惯性造成二次杀伤,极为歹毒。当时看了惊诧之余,牢记下了

    •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

      老兄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有一个朋友和我讨论关于“将子弹在头皮上蹭,能达到类似达姆弹的效果”(见回帖)

      但我认为这是个谬误,理论上在头皮上蹭应该是起到润滑作用,毕竟是在寒带作战,又缺乏正规有序的枪支保养起到达姆弹的作用,我想不可能。头发上的油脂(包括头皮屑)附着在子弹头上出膛未半估计就气化完了。

      我赞同你的说法。在头皮上蹭一下,就跟老太太做针线活一样,只能有点点润滑的作用。士兵们这么传来传去,我想也是以讹传讹。我以前在哪个帖子里面提过,如果把普通的军用FMJ(全金属披甲)弹头土法改造成达姆弹,其实也简单,就是在石头或者水泥地上把弹头尖端的铜皮磨掉,露出里面的铅芯就得了。但是这个过程不可以操之过急,不可以磨的太多,因为FMJ弹头的工艺就是屁股后面露铅芯的,一旦你前面磨的太多,铅芯可能在推进剂爆炸后巨大的推力下夺路而逃,只留一个弹头的铜皮卡在枪管里面。如果射手稀里糊涂的再打一枪,那就要炸膛了。

      打明胶是唯一客观的比较各种弹头破坏力的方法。士兵在战场上多年也未必能打死几个敌人,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把敌人的尸体给解剖了对比改造前后的杀伤效果。倒是打猎的可以试验各种弹头,把猎物解剖了看看效果。

    • 家园 查了一下,大蒜汁含有30多种有机硫化物,这些物质可能会与铜反应

      至于是电化学腐蚀还是配合物,这个要查查。大蒜汁似乎是有一定腐蚀性的,民间有时会用大蒜汁加樟脑来除锈。

      经过表面处理之后,弹头的粗糙度会大大增加。这个比机械打磨的好处是可以大规模制造

    • 家园 请教各位一个问题

      看过不少抗战小说,东北那疙瘩打鬼子之前,游击队员喜欢将子弹在头皮上蹭蹭,小说介绍说也能达到类似达姆弹的效果。

      可是,如果用鞋底磨,还能理解类似于锉刀的作用。这个,用头皮蹭,也能达到锉弹头前端的作用吗??除了发油头皮屑,还能有啥呢

    • 家园 子弹头抹大蒜是为了让伤口发炎、感染,并不能增加杀伤力
    • 家园 【原创】试着回答大家几个问题---兼复风尘仆仆兄

      三八大盖”的枪管长769mm,也是二战时期各种主战步枪中枪管最长者。枪管内部有4条右旋膛线,为了追求射击精度,膛线导程确定为200mm,这在当时各式步枪中是最小的。因此,“三八大盖”发射的弹头转速高,飞行稳定性好,命中误差也相对要小。并且由于弹头的初速为 762m/s,尽管在当时各式步枪中也是最小的,但弹头命中目标后,仍有足够的侵彻力且不易翻滚。

      不过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出有这样的做法:将弹头直接磨平或磨偏尖(宿营时可以作将弹头尖端金属层磨去的细活),这样弹头进入人体后会冒铅和翻跟头。但弊病也相当明显,稍远的距离就会打不准,不过在近距离战斗中则会占便宜,用同样的枪对射,中国士兵只要不是头部和要害内脏的话,基本上还有救(医疗条件较好的前提下),如抗战时的李仙洲。但鬼子中了平头或偏尖弹....进去一个眼,出来小脸盆。毕竟当时中国士兵的整体素质和训练水平比不上日本兵,出此下策也是火烧眉毛,逼不得已了。国民党的兵工厂(TG的估计也一样)就曾经违反1899年海牙公约的第三项声明《禁用入身变形枪弹的声明》制造达姆弹来抵抗倭寇,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日本人在化学武器和细菌战上面......跑题了

      • 家园 我看过一个例子,是一个日本军医写的

        在江苏北部遇到中国地方军队的战斗中,一个日军中尉被送到医院治疗,是在行军中被从前方击中胸部落马的。

        处理了血气胸以后日本军医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弹头在哪里,X光片也看不出来。

        那么大个弹头阿,没有出口,怎么会找不到?

        直到所有医生都几乎发狂的时候,笔者发现受伤军官的右手在无规则地抖动,于是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了弹头 -- 它居然从胸部90度拐弯,穿过腋部肌肉组织进入了右臂,在肘部才停了下来。

        取出弹头后,日军军医发现这很可能是中国军队用发射过的子弹头重新制作的子弹,弹头前部还有上一次发射时烧融的金属小颗粒结,以及击中硬物后的变形,难怪击中胸部后会拐弯啦。

        那个中尉最后抢救过来,但手臂再也不能伸曲自如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子弹有种欺软怕硬的性质,

          我父亲曾说过,当年用56半照树打着玩,树倒了后发现,有几发蛋调转了90度,顺着树心的方向跑。另一个例子是靶场换靶的同志手部常中枪,子弹也是调转了90度,从一个很小的缝隙中飞进挂靶室。有好事的轻工用步枪射击晒衣服的铁丝,发出的声音很动听,但是基本没有1枪打断的,基本都是蹭过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