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袁崇焕五年是否能够恢复辽东故土问题的探讨 -- 温相

共:💬131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评论】你这可不是凑热闹啊:

                  确实如此,关于满清的战斗力一直以来就有夸大的嫌疑,

                  后代不少的史书把满清军队比作消防队,这是十分夸张的说法。改天我要好好的和你们辩论一番,最近不行,要写

                  毛泽东晚年的系列,所以腾不出时间来。

            • 家园 袁崇焕的议和争取的只是后金政权交迭的不稳定期

              努尔哈赤初死,皇太极虽然即汗位,但贝勒们各拥势力,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不适合对外用兵。袁崇焕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和皇太极议和。

              后来皇太极汗位比较巩固,又眼见袁崇焕厉兵秣马,自然不可能坐视。宁锦战役的爆发已经标志着和约的彻底破裂,而这一切都是天启年间的事。

              等到了崇祯年间,一个要“五年灭辽”,一个要“为老汗王复仇”,袁崇焕与皇太极之间已经没有“和”字可言了。

      • 家园 谈何容易

        我看袁的政策只是权宜之计,地方自保,中央支持。比较明智。看破了明朝中央能力的不足。脱离这个烂摊子的制肘。至于五年复辽

        恐怕太空。训练野战军云云。想想辽东的活力来自于中央的放权,有与寇共生的关系。一个满清弄得中央头发花白了,现在再出来个比满清还狠的关宁铁骑。有可能让你成功吗!我朝以德服人,不服不行。

        事实上还没到能战之地步,明政权就起了杀心。一帮之乎者也的江南老夫子丝瓜茎脖子南瓜脑袋最擅长的就是玩儿官场游戏。搞官场规则,背后算计人,什么放个坏话阿!捏造个罪状啊!慷慨呈词,道德文章。状元是白当的嘛!最怕的就是军前效命,实力说话。

        • 家园 瞧虎兄把读书人说的

          我觉得袁崇焕“五年复辽”不可能成功的关键是朝廷里的那位最高领导,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同样是这些官僚,为什么明末那末无能,清初又相对好一些呢?关键就在于那位最高领导的能力。

          有时候,我都怀疑崇祯是女真特务。

          • 家园 屁股决定脑袋,人创造体制人受制于它。

            进去了就由不得个人了,清初不买明末的那些官场规则,处事原则的帐。你就的按他的章程走。不然滚蛋,或者脑袋搬家。反之明末你不服从那些潜规则也一样只有两条路。就算对于皇帝这种情况下也是难有作位的。人心就是朝廷,就是江湖。更何况我们的皇帝还是个志大才疏角色

    • 家园 我觉得给袁崇焕兵马,五年之内根本无法回复辽东

      如能收复辽东,可以称为中兴了,然而明朝已经没落了,根本没有这种能力和决心。

      兵凶战危,谁能保百战百胜?袁帅如此说,可谓大言

    • 家园 【老兵观点】明朝何以不得不亡

      万历搜刮,天下疲弊,但是尚未大乱;光宗短祚,与世无害;熹宗失政,使魏忠贤得以为乱;但是直到熹宗死去,明朝还没有到必亡的边缘。

      假如不是崇祯,而是一位比较老实懦弱的皇子(如南宋理宗)接位,就有可能出现“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局面。

      在这个局面下,一位稳重的首辅需要作以下几件事:

      一。发内币以弥补财政亏空。

      二。减三饷让百姓能够生存。

      三。整顿吏治来缓解百姓负担。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外面有袁崇焕这样的大将抵挡住女真的攻势,内部逐渐稳定下来,使民生得到恢复。财政一旦得到恢复,就可以强化边兵,消灭女真也就成为可能。

      不幸恰恰是崇祯接位,此人刚愎自用、刻薄寡恩、不顾现实、急于求成,搞得民怨沸腾,所有措施不过是抱薪救火、饮鸩止渴。在位十七年,严刑峻法,人畏其过,在其职不敢任其事,但求自安。不用百官,而信宦竖,以至天下汹汹。日积月累,人心离散,终致土崩瓦解。若非如此,闯、献岂能复起?女真安可得志?当此之势,虽孔明复出,韩信再世,又何能为?而况洪、杨、袁之辈。

      思宗至死,尚言“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岂不谬哉。

      明朝在生死存亡之际摊上的是这样一位君主,也算是老天对朱重八的一点报应吧。明朝开国刻薄,亡国刻薄,可谓恶始恶终。

      • 家园 “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谈何容易

        这往往是一种巧合,而非必然,否则昏君都有清政了。以崇祯朝的大臣来看,恐怕达不到这一点。

        • 家园 这里说的只是可能,不是必然;历史的发展是很多偶然性的组合

          治国需要专业素养,明朝不重视皇子教育,使得诸帝能力多半低下;而大臣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倒有可能出现能干者,这是“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出现原因。

          明朝的首辅制度下,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很能干的首辅。

          但是如果皇帝既无能又苛察,大臣中能干者杀、无能者留,国家不乱也就难了。

      • 家园 这样的好文,不顶不行了。

        温相以前也有过一篇讲崇祯的文章,说的其实已经很透彻了。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ID=135

        讨论袁崇焕能不能五年复辽,前提是朝廷要给他充分发挥的空间,而摊上这位崇祯爷,就算满朝都是袁崇焕又能如何?一百个人修,也架不住这位大爷一个人拆啊!

      • 家园 所以人说,崇祯是在追求真理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真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