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血战.元帅.集结号 上 -- 萨苏

共:💬141 🌺6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血战.元帅.集结号 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朋友询问老萨对于冯导最新的作品《集结号》怎么看。实在惭愧得很,这部电影老萨至今还没有看过。对这部片子,我还闹过一个笑话。因为最初是在一篇写海军的文章后面见到朋友们对此影片的谈论,曾窃以为“集结号”是一艘军舰的名称,当时还感到颇为迷惘,因为把军舰起成这样的名字太卡通了吧?后来才理解根本不是这样一回事。从片花看,拍得十分用心,有一点东方版《拯救大兵瑞安》的风骨。对于冯小刚导演的作品,我一向比较看好,以他的才华和稳健,相信应该是一部好片子。

    不过,看过这部片子的简介,恰好又看到西西河上看看提到的另一个战例。

    共产党军的一支劣势部队,在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的狂攻中被要求死守住自己的阵地,拼到最后一人。

    几乎和“集结号”同样的场景。

    那一仗,上级指挥官的命令和“集结号”一样的残酷无情。一个接着一个强硬的命令被传达到伤亡惨重的第一线阵地 –

    “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你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不许后退一步!”

    “不管上来多少敌人,都要顶住,就是剩下你一个人也要顶!”“

    “不管情况如何严重,我交给你的任务只有两个字——守住!不准后退一步。否则,按军法从事!“

    “你不能退!”

    “剩下一个人也要打!”

    “守不住阵地,杀头!杀头!!”

    这是真正的“死守”。 看惯了南征北战之类战争影片的我们,几乎难以相信这是当时共产党军队中发出的命令。然而,这些句子,都是从当时的战斗记录中直接摘录下来的原文,几十年后文字背后的惨烈依然清晰可辨。

    这就是国共两军于1947年12月13日发生在河南信阳的一场恶斗,此战国军攻得凶猛,共军守得顽强,双方打得异常血腥,史称“北向店之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场与集结号背景极为相似的战斗,而进程又有很多不同。

    如果了解这场战斗的背景,大体可以理解此战为何双方如此寸土必争。

    1947年冬,面对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国军中的第一智将白崇禧亲自督军九江,全军出击大别山,国军14个整编师(相当于军)和共军六个纵队(相当于军)缠斗在一起,广阔的大别山顿时变成了拥挤的绞肉机。巨大压力下刘伯承当机立断兵分三路,使本就异常混乱的战场失去重心,一举卸去白崇禧的攻击猛力。三路大军中刘伯承亲率一纵和后方总部,中原局北上淮西,却在北向店与南下阻击的国军迎头相撞。

    12日夜,刘伯承总部在行军中与掩护部队脱节,宿营何小寨时与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十八旅54团同宿一村。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敌手,混战中共军总部军政处长杨国宇指挥警卫人员掩护刘伯承,张际春等突围到北向店以南与掩护部队会合,国军十八旅旅长覃道善少将也匆忙指挥所部撤离险地,双方重新集结后弄清了情况,北向店战斗就此打响。共军以一部打通向淮河通道,一部力阻国民党军的攻击。国军发现网中出现大鱼,白崇禧亲调三个整编师迅速赶来意图全歼中野总部。一方要守住要隘,渡淮杀开一条血路,一方要活捉“共军第一悍将”(白崇禧语)刘伯承,此战双方精锐尽出,目标明确,战斗从早上八点一直打到夜间九点,整整持续了一天。

    题外话,这一年,蒋介石在中野的战略进攻面前,表现可称奇怪。

    1947年,是三年国共内战发生转折的一年,其中军事上的转折点,就是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强突黄河天险,跃进大别山。这一击对国民党军来说堪称致命,盖因此前国民党军正对陕北和山东进行“重点进攻”,大别山恰在国民党军进攻的两路中间,如果用武术动作形容,就是老蒋一记双封贯耳,恰在双拳击出门户大开之时刘伯承还了一记黑虎掏心。

    大别山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最大的山地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邓取得此地,上可威胁武汉,下可直逼南京,从此国民党军长江腹地再无宁日。但国民党军对刘邓的大军南下明显准备不足,既未能在途中阻截住行军状态的中野大军,也未能在刘邓立足未稳之际围歼这支疲惫之师。应该说老蒋这次的反应如此迟缓很不正常。大别山的重要性蒋介石非常清楚,在抗战期间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游击区之一进行建设。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就是因为不愿意在大别山打游击擅自撤退,遭到撤职查办的处分,尽管如此,蒋介石对大别山的重视丝毫没有动摇,廖磊等部始终以极大毅力坚持在大别山游击作战。既然对大别山的重要性如此明白,却对刘邓的南下猝不及防,只能说蒋介石因为占领了延安,有点儿烧糊涂了。

    直到刘伯承在当地站住了脚,国民党方面才如梦方醒,蒋介石指令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指挥精兵承担征剿刘邓之战。抗战期间武汉战役中白崇禧将十几万大军藏在大别山中,利用山势步步阻击,把江北山区变成了日军西进的伤心战场,这位虔诚的穆斯林将军对此处的风土民情,军事要点了如指掌。此后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从几十年后共军军史仍评价刘邓当时承担的是“啃骨头”的任务来看,白崇禧的确给刘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能够活捉刘伯承本人的机会,似乎上帝仅仅在北向店给了白崇禧一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陆军上将白崇禧

    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都是双方最为精锐的劲旅。这是一场真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战。这一战,共军退一步,就是中野指挥机关的全军覆没,在一线担任阻击的部队,比谷子地九连承担的压力只有更大。

    只是,这场阻击战中,并没有集结号的出现。解放军的条令中,没有“集结号”一说,这是冯小刚导演的艺术创造。

    且历数一下双方参加这一战的骄兵悍将吧。

    共产党方面参战的是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相当于军),下属三个旅 – 第一旅,第二旅,第二十旅。众所周知,每个野战军的第一纵队都是它的老底子,战斗力极强,一纵堪称中原野战军的看家部队。这个一纵的后身,就是今天威震喜马拉雅山南北的十八军。在对印反击战中活捉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的,是该军的第874团,而如果有藏独分子听了十八军149师不打哆嗦的,你大可怀疑他是冒牌的藏独。

    一纵的司令员是开国上将杨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勇,解放军中的传奇猛将,身上至死带着一块日军山炮炮弹的破片 – 那纪录的是大战平型关时死守老爷庙制高点的光荣;脸上有一处明显被子弹穿过的弹痕 – 那是川军郭勋琪“模范团”在土城战斗中留下的纪念。他的政委则是后来成为海军司令员的苏振华。这位将军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后一任司令员,指挥过奇袭白虎团,还因为他曾经在北京军区司令员任上接待过蒙哥马利元帅,留下了一段佳话。检阅中元帅突发奇想,取枪射击,正中靶标。杨勇立即有礼貌地也取过枪来,连发九枪,将剩下的九个靶标全部打掉。蒙哥马利在香港对记者说:“我要告诫同行,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将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

    杨勇还是种菜高手,尤善种植苦瓜。

    杨勇好面子,年过古稀还在北京医院动了手术,去除脸上的子弹疤痕。。。

    杨勇手下的三个旅(本来还有一个十九旅,留在了大别山没带来)各有不凡之处,此战前,杨安排三个旅环绕刘伯承总部成品字形行军,20旅在前,2旅在左,1旅在右。

    1旅脱胎于八路军115师教导第三旅,战斗力很强,遗憾的是此战中由于位置原因和遭到罗广文部的阻击,一旅基本没有投入主战场。

    二十旅就是《亮剑》中在赵庄硬顶黄维兵团几天几夜那支部队的原型,旅长吴忠开国少将,荣膺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军事寿命极长,直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是一线战场指挥官。此战二十旅本来担任总部的直接掩护部队,但在行军中和总部脱节,以至刘伯承在何小寨与整十一师遭遇时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连,险些酿成大祸。但此后20旅承担打通前进道路任务完成出色,夜晚又抽调兵力协助2旅进行反击,为总部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立下了殊功。

    此战共军真正的主角是戴润生的2旅,它本来在20旅左后方行军,国军十八旅无意中恰从这两个旅之间的缝隙钻入,形成了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局面。天亮后,戴润生率部追上总部,随即接到命令抢占北向店张大湾(又名五虎岔羊),承担阻击国民党军进攻主力整十一师的任务。以四千之军硬扛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整整一天,一纵2旅一战成名。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戴润生身边只剩了警卫员,被迫要求从刘伯承警卫连中抽调一个排放在总部和戴之间担任警戒。

    戴润生是开国少将,后官至海军东海舰队政委,文中引用的那些“杀气腾腾”的语录,大多是他下达给一线部队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共军指挥官多有后来进入海军的,前面提到的一纵政委苏振华如此,戴润生如此,直接保卫刘伯承安全的军政处长杨国宇也是,这位杨处长后来官至海军副司令员,曾率舰队远航南太平洋完成洲际导弹试验,并亲自参加南极考察任务。

    如果说双方在2旅阵地上的死战是此战中的关键,那2旅四团,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它的阵地,恰好是国民党军攻击2旅时选择的突破口,整个整十一师十八旅加一个团加全师炮火,目标都是晋士林指挥的这个团,战斗结束后统计,仅仅这一个团,在战斗中就伤亡八百余人,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多有纪录此战共产党军八百换了国民党军三千,实际上,八百是阵亡数字,如果计算伤员,仅仅4团一个团就已经八百了)。晋士林是刘伯承麾下的一员猛将,每战必冲锋在前,官兵极为服气,但也种下了他早夭的命运。淮海战役中,晋士林在黄家阵亡,是此战中双方参战将领中唯一没有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说完共军再说国军。

    [待续]

    关键词(Tags): #集结号(嘉英)元宝推荐:MacArthur,范适安,
    • 家园 终于能上了,先给各位问好新年好,然后给萨捧个场!

      本人博客转载了,不过萨大这回有个错,我军全军都没有874团这个番号,这个番号是一本叫做《喜玛拉雅山的雪》的胡编乱造但影响不小的地摊报告文学胡整的,徐焰教授曾经撰文指过谬!

      活捉达尔维准将的是担任章多穿插的藏字四一九部队第一五七团——当时十八军已撤销。

    • 家园 毛公得知七十四师覆没孟良崮后逮着谁跟谁握手的场面

      能给详细说说吗?

    • 家园 黎阳在乌有之乡推荐本文!
    • 家园 874团?????
    • 家园 比之塔山的惨烈如何?
    • 家园 一纵还真算不上中野的看家部队

      中野的核心部队基本上都是来源于129师, 源自115师的一纵,还有后来的5兵团各军在中野都是外来户,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功即使在中野也并不靠前, 和3纵, 4纵以及6纵相比差的还不是一点点.

      1纵的正宗后代应该是16A, 后来出了个有名的军长, 55受衔时拿的是大校.

      自打中野千里跃进后, 战斗力就不成了,光强调客观条件差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吧? 自然条件再艰苦, 敌我力量对比再悬殊总也艰苦悬殊不过西北的彭总, 同样都是在山沟里打转转人家可是人越转越多,家伙也越来越好

      • 家园 在陕北打转转和在大别山打转转还是有区别的。
      • 家园 关于大别山和西北,我再补充些东西

        西北作战,基本上内线为主。国军进入根据地,24小时有游击队三陪,补给线要接受地方部队的洗礼,耳聋目瞎,发现对手十次有九次是人家故意示形。而tg,背靠晋西北,想躲就躲,想打就打,损伤大的部队可以开赴山西休整。粮食困难些,但也是有供给的。打起仗来,死了有人埋,伤了有人抬。

        大别山作战,是无后方作战。没有地方部队和游击队配合,反而要时常受到民团的骚扰。而这种条件下还要和对方的重兵进行周旋。有损失而少补充。这样连续作战半年以上,损失过半而依旧保持主力,只能说指挥员是非常强的。相应的可以对照王树声在武当山,中原突围后二旅在大别山,都是只剩下了种子,丢了主力。还有一个例子,抗美援朝,38军连续作战半年,也是损失过半。

        但是,内线作战再好,有可能就决不在内线打。

        • 家园 炸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你把内线做战想的也太简单了吧

          山东根据地说起来条件不知道要比陕北好多少,华野分兵后不也丢了大半,内线兵团也受到挫折.

          西野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生存反展壮大,最终消灭敌人, 除了有根据地人民的支持,战士的英勇,还有彭总正确的指挥.

          中野跃进大别山,战略上两边还有陈谢,陈粟两翼呼应, 实际上也不是真的完全无后方, 晋冀鲁豫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就将多个新组建的纵队南下支援刘邓, 仅在47年11月,10纵就带着大批的补给和人员(约4.5万人)和刘邓会合.

          中野10纵是遵照中共中央军委1947年7月命令,晋冀鲁豫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将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与原中原军区部队,合编而成的五个新纵队之个,这新编的五个纵队分别是第8、9、10、11、12纵队,其中只有8纵留在华北作战,其余部队均南下,12纵队为原中原军区北渡黄河的部队组成,早在8月即经晋冀鲁豫和豫皖苏前往大别山。10纵是这些纵队中组建最晚的一个,其组建时间大约在1947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军委给予其的命令就是在一个月内作好政治、军事、干部、资金方面的准备,立即出发接济大别山。刚刚作完阑尾手术的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自告奋勇,担任了这个纵队的司令员。该纵队集中了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及冀南3个分区的独立团和基干团,另接纳了高树勋起义改造部队官兵6000余人,成为一个拥有官兵19800人的庞大纵队。该纵队序列如下:

          1947年9月1日,10纵在安阳陈家寨召开了成立大会,10月14日,部队接受了中央调拨来的大批金条、银元、中州币和弹药,开始漫漫征途。10月20日部队抵达濮阳,休整了两天并接收了6000人的南下干部工作团和1.2万人的原刘邓部队伤愈伤兵,再加上地方调拨的随行民工,形成一个人数达4.5万的庞大行军队列。11月21日,在华野部队的掩护下,10纵于山东范县南部渡过黄河,11月9日,在华野8纵掩护下突破国军整5军封锁越过陇海路,11日抵达豫皖苏解放区,再次接收民工2000多人,11月15日,越过黄泛区南下。27日渡过淮河,11月27日上午在中野12纵配合下突破国军整10师在信阳——璜川公路的封锁进入大别山,在光山何阪与野战军司令部会合。

          外链出处

          中野在大别山的困境,恐怕自己身上也要找找原因吧, 根据地建立不起来,自身的纪律和制定的政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相应的可以对照王树声在武当山,中原突围后二旅在大别山,都是只剩下了种子,丢了主力

          你举的这两个例子是典型的将熊熊一窝,

          拿刘军神和他们比,不怕辱没了他.

          38A损失最大的是在汉江南岸的阻击战,硬碰硬,能打出这样的结果不错了, 损失大和外线,内线没啥关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