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大跃进的责任,该怎么分配? -- 又来一个

共:💬51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井泉庐山跳的多高啊,左的出奇还一手蔗田

                老毛喜欢的人,极左为多,李是一个,这么说的人多了,倒不是我抬这个扛。

                至于李文革被打倒,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过还是小平那句话,整到什么程度各人不同。

                要不现在有人要翻文革的案,还是出了点气伸了点怨的。但李文革之后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哪说理去?

                • 家园 李当年那是因为权斗

                  彭总下台对他有好处。他的老上级贺龙什么时候当的军委副主席的?

                  • 家园 哎,我明白你想维护谁,但我也不是胡说啊!听听陈云说如何?

                    1980年11月,陈云两次与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具体负责人胡乔木谈话,指出:

                    (一)毛主席的错误问题,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之上,一意孤行,打击同他意见不同的人。着重写这个,其他的可以少说。

                    (二)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毛主席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教训来说,有责任,没有坚决斗争。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怀,那么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应该作为一个党中央的集体,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在斗争时是非常困难的,也许不可能。

                    (三)毛主席的错误,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毛主席老讲北京空气不好,不愿呆在北京,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不愿同中央常委谈话、见面。他愿意见的首先是华东的柯庆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

                    第三句还需要我反复论证为啥西南让毛喜欢,推论为啥毛支持西南么?还需要我们论证西南这么红,是不是贺胡子当后台了么?我倒不想抬杠,因为这个事抬杠没用,明白的人太多了!

                    =========================================

                    另外的话:毛泽东说陈云这个人平和/周到/公道,说的到位啊!就陈云说的第二条,我看了好几本回忆录,和不少现在哈毛反毛的帖子,真正有这个觉悟的,有几个?

                    • 家园 玩笑话哦

                      当时中央某几个人,鼓吹大跃进比毛还厉害。反对什么?反对毛对产量的过低估计?

                    • 家园 李的问题是在一味取悦上司、罔顾民间疾苦这一点上过分的

                      李井泉在大跃进的问题,主要是欺上压下,甚至达到不顾百姓死活的程度。极左不是不顾百姓的借口。你提到的柯庆施那时主政上海,上海在大跃进时期可没有象四川河南闹的那么凶。

                      李在大跃进之后,还不思悔改。在中央已经开始纠正左的政策的时候,李井泉出于打击反对者的需要,还扣住毛泽东的《党内通信》不下发,致使四川的经济复苏晚于全国其他省份。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中央收到了四川干部的检举信,检举李井泉欺瞒中央。同时, 李井泉受到众多与会代表的非难,还有人要求中央将李调出四川。李井泉却涉险过关,回川以后不是认真改过,反而动用公安机关追查检举人,图谋打击报复。1963年4月,重庆市委干部萧泽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止舟(市委候补委员、副秘书长)、廖伯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团市委书记)对西南局领导人李井泉的左倾错误提出批评,被打成了“萧、李、廖右倾反党集团”。(见何蜀:《为民请命的“萧李廖反党事件”》)

                      注意,在大跃进犯严重错误的数个当事人先后被处理(1961年7月,吴芝圃改任河南第二书记。1962年4月,吴芝圃调中南局任书记处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1961年被撤销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保留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下放到章丘县任县委第一书记,1963年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1960年12月被免职,汪峰任第一书记,张仲良改任第三书记。1965年8月,张仲良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搞大跃进和包产到户都挺积极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1965年调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这个时候,李井泉未丢官(1961年升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直到WG。)依然很嚣张(打击报复“萧、李、廖右倾反党集团”),这已经不能简单说成因为太祖护着他。从七千人大会到WG,毛实际上已经被“架空”了(主席发动WG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刘邓那里把权夺回来)。

                      • 家园 李跟毛的渊源深的很呢,转一篇温相的【话说李井泉】

                        1958年中共八届五中全会期间,毛泽东说:“唐朝有‘三李’,你们知道哪三李吗?(有人回答),对,就是李白、李贺、李商隐,我们党现在也有三个李,就是富春、先念和井泉。2月的时候我说冒进冒得好,•••三李当中富春是八级泥瓦匠,左右逢源,先念患得患失,我说他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只有井泉同志和我心有戚戚焉 ...

                        陈云后来说起文革前的毛泽东,如是讲到:“毛主席老讲北京空气不好,不愿呆在北京,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不愿同中 央常 委谈话、见面。他愿意见的首先是华东的柯庆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陈云年谱》260-261页) 这里所指的西南实际就是指李井泉。 李井泉何以如此得宠,后来又是如何失宠?我们不妨来正视一下这位六十年代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的历史面孔吧。

                        1.简历中的李井泉

                        李井泉(1909—1989)江西临川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临川县党部执行委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国民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部队第二十五师,任宣传员。1928年春留在广东东江地区,先后在大埔、丰顺、梅县等地的共青团县委、特委工作。1930 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起在红四军任补充团政委。1931年春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同年夏任红三十五军政委。1932年任赣南独立第一师政委,红二十一军政委。1933年夏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长征初期任干部团政治教员、中央直属纵队没收委员会主任。1935年秋留四川冕宁地区,率独立营执行开辟新根据地的任务。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九军政治协理员、军委总司令部侦察科长。 1936年春调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政治教员。同年秋调红二方面军任第四师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委。1938年秋任大青山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秘书长。1940年复任三五八旅政委。1943年3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绥德总校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兼晋绥军区代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政委、晋绥野战军政委。1949年兼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西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川西军区政委。1952年9月起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四川省军区政委、四川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副书记、第一书记,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1965年1月任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82年至1985年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9年4月在北京病逝。

                        2.李井泉是“四小毛派”成员之一

                        毛泽东说李井泉与他心有戚戚焉,实际上李井泉和毛泽东的“心有戚戚焉”早已不是从1958年开始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江西苏区时代。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一度受压,连同他的支持者也受到打击,内中有一个党史闻名的“四大毛派”即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

                        毛泽东对这件事一直牢记在心,以致于到了晚年还念念不忘。毛泽东说过:“反邓、毛、谢、古,是指鸡骂狗,现在邓、毛、谢、古死了三个人,希望活着的邓要为党争口气。”后来毛再次为这件事发言道:“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后来说在武汉见过,但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见过没有谈话吧!”而“邓毛谢古”事件也成为后来邓小平之于毛泽东的一个重要凭借,毛在为邓营造出山的氛围时仍旧不忘提上一句当年的“邓毛谢古”,毛泽东说:“他(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出面整他的人是张闻天。”可见,毛派的头子这个称号虽然痛苦一时却也得意一世,随着毛泽东成为中共党内的第一代领袖及核心后,毛派就成为历史上坚定跟随“主席”闹革命的代名词。

                        然而,邓毛谢古只不过是当时江西苏区的所谓的“四大毛派”的代称,就在那一时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四小毛派”,在这个“四小毛派”中就有李井泉一个。四小毛派虽然没有四大毛派那么声名显赫,可也名噪一时。李井泉虽然没有受到像邓小平等人那样的组织处理,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毛泽东心目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毛泽东对于李井泉有了一种格外的关注。

                        李井泉入党的时间不算很早(1930年),和他同一时期入党的后来在党内颇有些名声的还有周桓等人,但是像李井泉这样很快在50年代末期就挤进八届中央政治局的绝对算得上凤毛麟角。

                        就在1958年的八届五中全会上,和李井泉一起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还有柯庆施、谭震林,这两个人的资历和与毛泽东的渊源都要在李井泉之上,特别是柯庆施的资历,党内称之为“柯老”。由此可见,李井泉从这时开始已经成为党内核心层的成员之一,也是从这时开始,他逐渐成为毛泽东在地方上颇为信赖、依赖的首脑之一。 而这些除开李井泉在大跃进问题上和毛亦步亦趋以外,就是历史上这个“四小毛派”的来源了。

                        • 家园 哈哈

                          提醒你一下,WG初期,邓下台,但他2野的旧部,陈锡联、谢富治等人却依然在WG中红得发紫;71年林总与其四大金刚完蛋,其旧部韩先楚、丁盛却没像黄永胜等人一样下台,因为主席认为这些人都是紧跟自己的。而李井泉却和贺*在政坛中的共进退(类似的就是林总和黄永胜),这反映了毛对他的看法。毛在大跃进前后对李不错,是因为其主要靠山的原因;而WG时期李倒台,也是因为他后台下台了。类似的实例,比如黄永胜,黄是当时军队中参加过秋收起义的依然在世的几个将领,而且其本名不叫永胜,永胜是御赐的(当年毛委员给起的);不过他能当上总长,主要还是因为林的力挺。林命丧蒙古沙漠,他也就进去休息了。

                          李井泉在四川期间,依靠一野晋绥干部排挤2野干部和原地下党出身的干部是公开的秘密。你说他代表谁。

                          政治是肮脏的。李在大跃进时的表现不是因为他极左(信仰),而是他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对比一下柯庆施当时的表现。要知道柯是真正左的)。而对于那些政治人物,紧跟自己的旧部,即使是son of bitch,也是自己的son of bitch,尽管他不一定认可其做法(就像老美尽管厌恶KMT的腐败,抗战后依然支持KMT一样)。

        • 家园 开什么玩笑。

          老李的后台:毛泽东。井冈山的老人,解放后的红人。

          李从抗战时期就一直在贺龙底下干。解放后,他是在邓小平(曾经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贺龙下面做事。他和毛的关系远不如他与贺龙及邓的关系密切。解放后,他在政坛的沉浮基本与贺是一致的。

          符合“井冈山的老人,解放后的红人。”条件的人,可不少。彭总(元帅、国防部长,也就比李井泉早几年被打倒)、林总、陈毅(元帅、外交部长)、聂帅、黄克诚(大将、总参谋长,比李井泉早几年被打倒)、罗瑞卿(大将、总参谋长,基本与李井泉同时被打倒),王震......

          另外,邓总设计师从瑞金时期开始也是长期紧跟毛主席,为主席所器重。

          当年井冈山下来的,并不都是紧跟太祖的。比如:黄永胜,他可是参加秋收起义的(据说,永胜都是毛委员给起的),结果紧跟副统帅甚于紧跟太祖的。

        • 家园 【讨论】很多地方派其实是军阀

          真的,是土皇帝。

          比如李井泉,曾希圣,都是些霸王啊!

          说废除粮票,就废除粮票。党内通信都敢不传达。粮食产量,饥荒程度大胆造假,欺瞒中央。这是怎样精神?这是土皇帝的精神啊!

        • 家园 【讨论】但是老李这么干,没有中央知道也行?

          李井泉应该跟各位关系都不错吧!什么贺龙啊邓小平啊彭真啊罗瑞卿啊!

          文革的时候也很惨吧!

          应该说是贺龙的人?邓小平保护过?总之很复杂。

    • 家园 我倒是觉得大跃进没什么责任可言, 哪个人没犯过错误?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也 有 周 期 性 的 经 济 萧 条 和 泡 沫 。

      当 时 全 国 上 下 , 没 有 人 有 过 管 理 现 代 化 经 济 的 经 验 , 设 计 出 来 的 政 策 有 问 题 , 也 很 正 常 ----完 全 没 有 问 题 , 他 们 真 的 是 神 了 。 发 现 了 错 误 , 及 时 调 整 , 当 然 社 会 资 源 会 有 浪 费 , 但 这 可 以 说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但 是 , 不 应 该 出 现 的 是 浮 夸 风 , 这 才 是 真 正 对 国 家 人 民 有 伤 害 的 。

      而 且 , 吹 牛 还 应 该 内 外 有 别 , 像 抗 战 打 鬼 子 , 据 点 里 有 500人 , 咱 们 一 次 消 灭 了 40, 对 外 宣 传 说 400, 可 以 鼓 舞 士 气 , 团 结 群 众 。 但 是 , 指 挥 战 争 的 人 还 是 要 按 照 据 点 里 还 有 400多 人 来 制 订 作 战 计 划 ----你 不 能 自 己 昏 了 头 , 以 为 敌 人 只 剩 100, 可 以 灭 此 朝 食 了 。

      同 样 , 在 大 跃 进 时 , 如 果 上 面 下 的 指 标 完 不 成 , 各 级 应 该 实 事 求 是 的 反 应 , 上 级 应 该 一 方 面 认 真 审 核 , 如 果 属 实 , 及 时 再 向 上 汇 报 。

      这 种 健 康 的 机 制 不 能 运 作 , 才 有 后 来 的 种 种 "灾 难 ", 这 个 责 任 在 谁 ?

    • 家园 有正式的文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从一九五八年底到一九五九年七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