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大跃进的责任,该怎么分配? -- 又来一个

共:💬51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太有才了。

李井泉/柯大鼻子这些左派正红的发紫,谁敢批

未必吧。毛太祖并不一定器重他,否则也不会在WG将他打倒。我认为李井泉在60年代初之所以未被批,完全是他和中央某些领导(比如贺龙)私人关系好的缘故。就像主席在WG前期选黄永胜做总参谋长,不是因为黄当年参加秋收起义,而是因为林副主席大力推荐的。

毛喜欢左派

没那么简单。当年项英左不左?可是和毛关系不是一般的差。

毛对邓可是很器重。可以说,邓是主席一手提拔起来的。在WG时期也没有怎么为难他。对比WG时期其他被打倒的干部(许多真是家破人亡),邓受的冲击相当少,比刘少奇陶铸等人轻多了。

另外,柯庆施虽然左(要不,1957年怎么会在上海整出一万五千多“右派分子”来?不“左”,1959年以后怎么会反出那么一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来?)在大跃进时,还是对得起上海人的。

当时全国喊“亩产万斤”的岂止一万人!可是上海就没说。柯老是一位头脑十分冷静的思想家。据杂文家蒋文杰回忆:“大跃进开始的时候,《中国青年报》上登了河南的小麦丰产县亩产一千八百斤。我看了报纸就兴奋地去找柯老。柯老说:‘你不要那么随便相信他们。’”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的陈扬回忆:“1958年8月9日上海的《新民晚报》刊登一条消息:上海县鲁汇乡红旗社一个生产队创出早稻亩产两千斤的高产新纪录。柯老看到这颗‘卫星’,认为不可信。他让我连夜通知上海的党报《解放日报》以及《文汇报》等本市的大报,这条消息不得见报。”金平的文中引用李富春在1965年讲的一段话:“在大跃进中,全国各地区中上海的损失较小。”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