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刑满释放人员,是否有条宽容的路 -- 静然如此

共:💬14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刑满释放人员,是否有条宽容的路

    才看了一条新闻,一个曾犯盗窃罪关押六年的人出狱后又强奸了两名少女再次入狱.看着这名罪犯被抓获后依然玩世不恭的嘴脸,心里边真是有些气这样破罐子破摔的人.然而仔细的想了一想,面对这样的一类被我们称为刑满释放的人群,我们是否曾在他们刑满释放后给过他们一条真正宽容的路?对这样的人群,我们是否曾真的用心关注过?

    网上读到一篇<对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调查报告>.截止今年5月,调查监狱关押罪犯5103人,其中有过再犯罪记录的985人,占在押罪犯人数的19.3%。其中,两次犯罪即“二进宫”的有840人,占85.3%;三次犯罪即“三进宫”的有125人,占12.7%;四次以上犯罪即“四进宫”以上的有20人,占2%。在985名再犯罪人中,刑满释放后五年内再犯罪并构成累犯的有837人,占在押总数的16.4%,占再犯罪人数的85%。按罪名化分,盗窃392人、占累犯再犯罪人数的46.8%,抢劫201人、占24%,贩毒126人、占15.1%,强奸33人、占3.9%,故意伤害62人、占 7.4%,寻衅滋事10人、占1.2%;其它13人、占1.6%。调查分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无一技之长,就业困难,不适应社会竞争,“依恋”监狱生活,家庭变故,诱发再犯罪,以蹬监坐牢为资本,逞强斗狠再犯罪,安置、帮扶不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效果差都造成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原因归总.

    \"依恋\"监狱生活,这个原因看起来是有些搞笑的.

    曾经有经典句子解释着自由的重要性---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可以看出自由对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没有人天生是喜欢被关押被监禁的.然而会出现,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为\"依恋\"监狱生活,不难看出,刑满后面对的社会,举步为艰的困难会比在监狱之中来的还要痛苦.家人的失望,社会的不信任,就业的压力,关押几年一事无成的荒废,通通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再度消极的因素.监狱的确把自由抹除了,但关在那四角天空里,苟且还能偷生的活着,对自我放弃的刑满释放人员来说,再犯罪似乎也有了合理的理由.

    \"家庭变故,诱发再犯罪\"这一原因总让人心隐隐作痛

    记得小时候,院子里两位邻居发生争吵,最后演变为一场惨剧,女人用硫酸泼瞎了男人的双眼,然后入狱了几年.刑满释放后女人的丈夫带着儿子走了,女人的父母将房子变卖而回了老家,女人甚至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几年的狱中生活并没有从思想上改造到她什么,她再次将所有的怨气爆发在了瞎子男人身上,又是一刀刺中了男人,这一次她再也没能从狱中出来过了.也许这个女人,没有第二次犯罪可能的.假如她的丈夫没有带着儿子离开,假如她的父母还在此等着她,给她一个机会,给她一个温暖的家,假如社区即使的安置她,假如,假如一切有假如的话,那个可怜的瞎子男人不会在失去双眼的几年后又死于非命的.

    调查报告提出的解决对策中说到,对刑满释放人员而言,来自家庭的关怀是十分重要的,能帮助他们鼓起生活勇气,尤其是在刑满释放人员恢复自由的初期阶段,更是如此。在他们感到生活茫然和痛苦的时候,家人应该及时发现并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平稳渡过思想上、生活上、就业上的迷茫期、困难期和无耐期。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多一些“雪中送炭”,在他们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更多更实在的帮助,不歧视,在就业等方面给予必须的平等对待,让他们生活问题能解决,权利能享有,能正常生活,不再走上犯罪、危害社会的道路。

    然而我们能真的做到吗?去关心,去帮助,去平等对待?更多的时候,我们谈到刑满释放人员,都是充满轻视的.这样的轻视不光是从言语中,更是从内心深处.因为他们的犯罪从而不相信他们会改过,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不能给他们机会,这一系列的连环最终还是出于内心深处对这类人群的轻视而出.其实刑满释放人员,比一般普通的人更具备高度敏感的心,这样的心究竟是让他们推向一条改邪归正后金不换的心,还是一颗破罐子破摔的心,好多时候都和社会的眼光有关的.

    找工作的时候,面对一份刑满释放的档案,他们是否可以顺利的通过?

    处对象的时候,面对一个刑满释放的人生,他们是否可以顺利的恋爱?

    我们除了轻蔑的说:\"失足成千古恨\"之外,是否给了他们一条宽容的路?

    其实,也是给我们自己一条安静,祥和的路吧.....

    • 家园 中国做的不错了

      问你个问题?

      在中国你能查出你家附近住了多少有性犯罪前科的罪犯么?

      在美国就可以,家庭住址,姓名性别,长相容貌,身高体重,所犯罪行全部在网上公布。

      相比之下,中国算是对罪犯太仁慈,对普通人不怎么公平了

    • 家园 两个人找你借钱

      一个是信用很好

      多次有借必还

      另外一个借过钱

      却从来没还过

      您借给哪位?

      会不会有'歧视'?

    • 家园 别逗了

      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刑满释放的人同时来找工作,我当然优先选择普通人。

      犯了罪,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伤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老老实实赎罪,对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补偿自己的过失,夹着尾巴做人,难道还奢望别人优待他们?

      有这种善待罪犯的闲工夫,我觉得还是多关心一下社会底层吧。

    • 家园 错了错了!!!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

      应该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两(二?)者皆可抛”,对吧。又白又瘦又漂亮的错误

      王老师果然又白又瘦又漂亮,还很善良。不过呢,这次我不是很同意您的观点。

      如果一个有犯罪前科的人和一个没有犯罪前科的人,有着同等的社会机遇、受到同等的社会待遇,我认为那才是不公平,对遵纪守法者的不公平。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矛盾,有的人忍气吞声以合法的手段解决,有的人冲冠一怒拔刀相向快意恩仇而置法律于不顾。不论个人感情如何,一个文明的社会总是支持前者而惩处后者的。而您认为的对有前科者的歧视,不过是这种社会态度的惯性,我认为是正常甚至是必要的,或者,可不可以说,这种惯性的强弱反映了当时法律法规的社会认同度?比如说当年的“七君子”,出狱后是被社会广泛接纳甚至推崇的,反映了当时的法律法规的社会认同度很低。我认为社会的态度是很公平的,甚至比法律还公平。全社会对有犯罪前科者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止犯罪有积极的意义。

    • 家园 其实ZF一直在做这些人的回归社会工作

      不过也如楼主所说“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无一技之长,不适应社会竞争”确实是这些人的重大缺点。简单说,纵然不是刑满释放人员,有这些问题也很难就业。

      至于说到家庭关怀,就拿你举的那个例子说吧,哪个男人还会和用硫酸泼瞎自己双眼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这些人自己犯罪,不仅对社会有伤害,往往对家人也有伤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充满爱心的。

      对于很多刑满释放人员来说,一般的上班、下班、拿工资的生活是很枯燥的。姑且不论收入,单是每天需要劳动就会让他们打退堂鼓。

      能不能回归社会,关键还是靠自己,自己的立得住,就不会再重走老路。

      不知道你看不看主流媒体,其实上面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当然,如果抱着“新闻联播都是假大空”的观点,那就算了。

      犯个坏:听说信耶稣的人都挺有爱心的,干脆让他们来管得了。

      叫个板: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困惑吧。

      • 家园 看贴不仔细

        原贴举的泼硫酸的例子是发生在邻里之间。

        我家乡的风俗,男人同女人口角是很没面子的,邻里之间的口角多限于女人之间,如果不是对方太过分了,男人决不能加入。当然区域不同风俗也可能不一样。就这个例子而言,女人的不被接受,恐怕和她以前的一贯作风有关;其再犯罪而且是加重犯罪,说明她根本没改造好,不具备回归社会的条件。

        • 家园 是是是,鸳鸯谱可不能乱点

          不过一个男人是否还能与一个泼瞎别人双眼的女人在一起生活呢?特别又面临一个孩子教育的问题。

          估计此女脾气平时就不太好。

    • 家园 平心而论,平视不易

      假设楼主您是人事部经理,对面有一个刚刑满释放的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选哪一个?人们对有过错误行为的人不愿意合作自然有道理。

      单方面的呼唤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可能会有效果,但是不容乐观。一方有善意还不够,还需要有执行力。如果刑满释放人员辜负社会的期望怎么办?

    • 家园 感觉上中国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缺乏包容

      虽然现在有所改变但是还是需要整个社会进一步进行思想改造。

    • 家园 当年最先小富起来的就有不少刑满释放人员,本命年有精彩描述

      如今没那机遇了,但刑满释放也是打手护院拆迁队员的优先选择,因为这帮孙子下手狠,也不在乎几进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