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神仙驴等方家谈谈对“改大部”“省管县”的看法 -- wydygo

共:💬14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神仙驴等方家谈谈对“改大部”“省管县”的看法

    改大部

    明年人代会应该会有新的部门设置方案出台。比较准确一点的消息就是,有一个总局要被另外几个部委总局分了。减轻负担不是最主要的出发点。

    主要是要确定明确部门职权。减少部门扯皮。

    另外个人观察,就地方来讲,经委也会被裁掉,上一轮机构改革在国家一级裁了经委,到了省级的时候总理退了,没有继续搞下去。

    省管县

    中国试行“省管县” 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减少冗员

    今天的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积极试行“省管县”改革,明确职责减少冗员,有利于明确职责、减少冗员,解决中央政策不能直达基层的弊病。

      从2002年起开始试行的“省管县”改革,至今已有20个省先后试行,占全国三分之二,余下的三分之一,可望在最近一、二年全面实施,使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出现崭新的面貌,更加密切配合国家各项政策的推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社会更加进步。

      报道介绍,至今为止,实行财政“省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22个一级行政区。

      目前,中国的行政区域共分为五级,在中央政府之下,一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台、港、澳);其下的地区委员会(简称“地委”)称为二级行政区;在下是县及市(市的级别有副省级市、县级市等);而基层行政单位为乡或镇、村,名称及职权亦不易明确,有些地方自然也有行政权力。

      文章认为,这种行政机制浪费大量行政资源,养了许多冗员,中央政策不能直达基层。“山高皇帝远”,地方干部各自为政、以权谋私之事,经常发生。

      文章说,中国推行中的“省直管县”,设想首先取消“地委”一级,再“扩权强县”,把县以下的乡、镇、村的行政权力,集中到县政府,逐步形成中央、省市区、县市三级行政管理制度。

      文章说,行政区域改革,目的是理顺土地、居民、财政、资源等的管理,减少冗员,提高行政效率,堵塞行政漏洞,从源头上防止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加快经济发展及社会改革

    反对论点

    省管县,核心思路是形成中央、省市区、县市三级行政管理制度,市这个级别没有取消,人员还是保留。结果,公务员人数没有减少。你们要注意这点。起不到减少冗员的作用。相反,省管县,意味着省机关需要更多人员来面对这么县,省机关人员只能够扩编,而不是减少。

      把乡镇的行政权力集中在县,那么就意味着县里面的办事人员更多……因为你不可能真正取消乡镇一级,不然干部如何分流,人员如何安排?

    • 家园 《财经》上关于大部门制的一些版本

      外链出处

        在学界,有学者基于理想的设计,提出了对未来“大部门体制”的具体设想。中央党校学者周天勇在提交给前述论坛的论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学界对机构改革的理想方案。

        在周天勇看来,最理想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除了外交部、国防部、安全部、公安部等,其他部委逐步向“大部门制”过渡。

        比如,可考虑整合石油、电力、煤炭、核能、现有电监会等,建立大能源部;整合区划、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新设国土建设部;整合现有农业、粮食、林业等部门,建立大农业部;整合交通、铁道、航空、公路、水运、邮政等,建立大交通部等;整合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旅游、文物、社科基金等部门,建立大文化部等。

        周天勇还建议,为强化改革的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应重建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继续整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同时,建议新设总理预算管理办公室,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是较早提出建立“大部门制”的学者。在熊文钊看来,未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该继续精简机构。对目前较多的国务院直属局,要大量整合撤并,同时要裁减目前过多的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明年3月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能源部的成立几乎已成定论,目前尚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能源部的职能范围。而大交通、大国土建设、大农业、大文化等体制的建立,亦或正在研究中,并非没有可能。

    • 家园 俺瞎说几句

      排除部门利益和某些领导的利益,从这届政府的个性出发,个人觉得,部委不会有太大调整,最多有这样几个变化:

      --将药监局分拆,并入各个部门

      --林业局升格成林业部

      --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部,可以考虑兼并水利部

      --加强能源,划出发改委和电力某部分职能,称能源部。似乎尤权也不是中委,好像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

      --加强社会管理,民政、劳动保障、工商管理、移民等大部分职能合并,称社会事务部。可惜好像看不出谁能当部长?这就有点天方夜谭了,呵呵。

      • 家园 继续瞎说

        我的感觉,也是各单位各就各位,不会有太多变化了。

        关于林业和环境部门升格,我认为还是应该的。不过环境总局跟水利部还不如就与林业局合并。现任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此前即是国家林业局局长,若两个单位合并进入内阁,在部门间润滑上,周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能源部的成立,已有朋友谈到过。国家发改委主管能源工作的常务副主任陈德铭,应是首任部长的合适人选。电监委可能重组,也可能将下属司局分拆共同并入能源部。此次惟一成为中央委员的企业老总、核总的康日新可能会委以重任,像当年中石化老总李毅中,就成为刚组建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能源部可能是陈、康与尤权三驾马车的格局。

        民政、劳动之间还有减少扯皮的空间。这个可能牵扯更大。

        • 家园 能源部越来越清晰了

          上次说时橡树村对此很惦记,前两天又有可信度比较高的公开报道出来。

          和之前说的一样,电监会很不好安排,个人估计会分一小点过去。

    • 家园 俺不是方家

      业余爱好而已。不知分总局的消息从何而来?

      现有国务院几大总局中,可能有变的,多说的是环保总局,但改为部并作为国务院组成部委的消息多些。但环保部门应该仍会独立存在,至多是与建设部重组。这个,不能叫分。

      更早前有设一个超级委员会统管铁道、交通、民航运输。但这样一个超部委实在是太大了,上届不能在国务院实现。(但是,北京倒是设了这个交通委员会的。不过中央对铁路和空运不是地方上好比拟的。)就算这样的超级部委成立了,目前也只能是把各司局单位原封不动拿进来,而部级岗位名额再多,也只能有一位正职。除了三个正职减少到一个,怕跟原先比不会有什么变化。超级部委是否有这个计划,还是个疑问。重点看铁道部的改制。

      广电总局和出版总署,真实上级是中宣部,但必须要在政府系统里保留这样的角色。应该不会动。

      安监总局是最近成立的一个总局,也是我认为可能有变化的一个总局。成立时的正部级设置是体现了重视程度。但其职能任务等也在作变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劳动部门合并。

      比较而言,工商总局扯皮较多,或许符合你上面的说法。因此猜想,引用者可能说的就是工商总局。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行政管理”这块,理应渐渐淡去某些传统色彩,市场、商标、广告等管理职能,完全可以交由其他管理部门。估计相当部门职能会转移到劳动部和质检总局。流通领域的质量管理,可以由工商交还给质检部门。之所以不觉得质检总局会被拆,还是市场条件下,政府监督的角色吃重。假如食品和药品部门也统一由质检部门管理的话,这个质检部门,倒有资格改制为部了。不过这样作为的强度似乎太大了。

      无论是安监还是工商被拆并,未来劳动部的职能地位将大大增加和提高。

      地方上比中央一般要托后些时段,国土资源部门省以下直属的工作也要作。

      关于省管县,一直是行政区划论坛的焦点问题之一。那里讨论得多些。我的看法,省管县,应该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要单纯从政府冗员的角度看问题。是否可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尽量缩小不同地区间贫富差距。

      如果单纯从行政级别上考虑,可以作的是,原地及地级市保留区但划出县,级别可设在厅级或副厅级;划出的县,可分为:省直管、市代管。少数大县、较发达的县或原县级市,级别可定为副厅级,其余维持在处级。(这里还用厅处级作为对照参考。)不如此不易解决级别困扰。若不设职务级别,只明确各个干部的个人级别或许也行,但目前不现实。比如,几个县委领导里,可能有厅级的县委书记和副处级的副县长。两人个人级别差了三级,但依原先职务其实只有一级的差别。(太绕了,呵呵。)

    • 家园 没人讨论?自顶一下
      • 家园 提供几个关于省管县的讨论思路吧

        1.目前的“地级市”、“县级市”结构是违反宪法的(具体参见宪法第三十条),相应地造成许多措施缺乏法律依据;省管县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宪法的回归,但能否借此在规范层面做到权责明确,还是未知之数。

        2.“地改市”、“市管县”改革没有实现“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初衷,反而造成中心城市垄断地区资源、影响周边地区发展的后果;相比之下,冗员问题还只是局部的问题。

        3.省管县改革与缩减行政层级的思路有关,即将目前实际存在的五级行政区划缩减为“中央-省-县”三级,以加强行政效率。但是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改革只会徒增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是加强地方自治,即如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 家园 花一个

          地级市的成立确实缺乏宪法根据。原先因省管县范围过大,管不过来,因而省县之间,设某某地区,地区工委(党委)及地区行署作为上级派出机构,为省代管几个县市。后来改地设市,将工委、行署等实体化。客观上讲,为地区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县的自主经济多受了些管制,由此引发的市、县矛盾,不时发生。这是我格外同意您“冗员问题还只是局部的问题”的看法。经济问题是最主要的。裁员还在其次。

          • 家园 多谢多谢

            而且,我觉得仅仅减少行政层级并不是有效的裁减冗员的方式;因为层级虽然减少,政府的权力却没有减少,不见得一定能减少冗员。

            解决冗员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比如公务员不能自己给自己加工资(许多国家的做法是:政府想加工资需要议会同意,议会想给议员加工资需要等到下届议会才生效);另一方面,减少从事私人事业的成本——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人员分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人都挤破头去考公务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