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老文重看——钱学森的亩产论 -- sitan

共:💬54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老文重看——钱学森的亩产论

    钱老在文革的亩产万斤论人人叫骂,可是读过原文的人恐怕不多。我上次在木瓜兄的帖子里头看到了原文,瞧着觉得其中有不少蹊跷之处。跟帖弟兄们一窝蜂都是批评意见,或者以历史客观原因为钱老撇清,不知道是不是都看到了这点小问题。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家指正。

    “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钱先生说,植物假如能那样转换光能,最终产量可能达到两千多斤的20多倍。就算是3千斤的30倍。3,000*30=90,000<<1,600,000。

    钱老不至于不会做这个数学,可见,钱老在指出亩产一百六十万斤是胡说八道(蔬菜也是植物,不可能有这个产量)。

    再看钱老另一个论述:

    “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

    即便我们把那五分之一乘回去,再把30%也除回去。90,000*5/30%=1,500,000<1,600,000

    即便这种植物把所有太阳能都转换成贡献给人类吃的玩意儿了,那么也不可能有一百六十万斤。

    钱老用最粗浅的科学规律,虽然没能反驳亩产两千三千斤的说法(也许在当时环境下很难这样直接指出,或者钱老自己也不可能拿得准),但是很明显他告诉大家亩产一百六十万斤绝对是bullshit,同时也就指出了当时许多类似的卫星,绝对是扯淡。这么简单的小伎俩,就骗过了审查官员,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这样的大报上。也许因为广大人民的数学都不是很好,也不太能看春秋笔法,在历史上反而起了反动的作用,但是我相信钱老的意图已经展现得很清楚了,而且他发出这样的一个声音,也不是不需要勇气的。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钱学森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第四版】zz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

    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

    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

    平均每亩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

    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

    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

    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

    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

    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

    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

    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

    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

    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

    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关键词(Tags): #钱学森#文革#粮食产量
    • 家园 总的说,钱学森是太值得我们尊敬的了。日月之食不掩其辉。

      钱学森帮共产党说过好几次话,就我知道的

      1。大跃进时亩产论。

      2。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时,钱说过打倒的好。

      3。89之后,钱上电视说“到底是我们胜利了呢,还是坏人胜利了呢?”

      直到那时,我还不真正了解钱的贡献,所以还有点鄙视其人。等到后来,有了更多的人生经验,我开始敬重钱老。客观上,论对国家的贡献,钱老是不是比我们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呢。主观上,钱老为共产党说好话,是为了他自己捞好处不成?他的历史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他的儿女那时都在美国发展,我想不出他说这些话有点什么私心。从钱老身上,我们搞科学技术的人可以学到一点教训,政治领域的翻云覆雨真真假假不是头脑聪明就可以参透的。钱老都会犯的错误,我们就敢说不会犯?

      我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点钱老的情怀。

      http://pr.caltech.edu/periodicals/CaltechNews/articles/v36/tsien.html

      。。。。。。

      We weren’t able to talk much during my most recent visit, but when I saw him in 1991 and again in 1996, we had some very interesting conversations. I think in general we both felt less constrained than we had during our reunion in 1981. One comment he made to me in 1991 particularly stands out: “You know, Frank, we’ve done a lot for China. People have enough food. They’re working and progress is being made. But Frank, they’re not happy.” He felt very bad about that—almost, I think, a little bit responsible for it, although it was not an area he was involved in at all. His area of activity was military and civilian rocketry, and this was strictly a personal observation. That was about as far as he ever went in saying that things were not ideal.

      。。。。。。

      大致翻译:钱和他的前加州理工的同事在81,91,96会见了三次。特别的,钱在91年的有这么一个论述“我们为中国做了很多。人民有足够的粮食。他们[中国人民]正在努力,正在不断进步。但是,他们[中国人民]并不快乐”。钱老的同事评论道,钱对此[人民并不快乐]觉到很糟糕,甚至觉得个人对此要负一点责任,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也不是钱的专业领域。这是钱和他的加州理工同事的谈话中,在关于中国的事情还并不理想的话题上,涉及最深入的一次。

      钱学森和邓稼先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日月之食不掩其辉。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这就是大跃进时中国的科学环境

      一切都是百废待举,从头起步。

      科技,不是有几个科学家就行的,需要大量基础工作,长时间的实践积累。

    • 家园 当时的政治环境下

      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老毛自己是种地的出身,想必应该亩产上万斤一定是个笑话。而他说粮食太多吃不完建议一天吃五顿恐怕也是对当时的政治环境的一个嘲讽。

    • 家园 农民兄弟来答疑-水稻的插秧,移株等技术问题

      我在本文的诸多回复中发现很多关于水稻栽培的技术问题.接下来我向大家简介一下水稻的秧苗处理问题.

      我的老家在浙江南部,平原地带种两季稻.早稻确实是象某些河友说的那样,先把稻种密密麻麻撒在特别平整好的秧田里,等秧苗长到十厘米左右的时候就用手拔起来插在大田里面.由于这时候秧苗的根系还不是太发达,也可以用铁锹连秧带土一起铲起来,当然这是偷懒的做法.

      晚稻的秧苗繁育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此时早稻还没有收割,而且气候非常炎热.具体的做法是,种早稻的时候先预留一小块空的水田,到时候了就把稻种播下去.等秧苗长到五六厘米的时候,就要准备移株了.早稻分好多种,其中某些早熟,当然产量也低一点,我们那里的早熟品种音早金.农民会计划一定面积的早熟品种,在移株之前割掉.然后就引水灌溉,平整田块.之后就可以把秧苗从密集的秧田里转移到比较开阔的移株田里面.等到所有的早稻收割完毕后,才把秧苗插到大田里面.所以这差不多是插了两次秧.

      移株的意义主要有二,其一夏天气候炎热,秧苗太密会热死,移株之后的秧苗长的比较结实,插下去后基本上都能成活,其二可以充分利用水田资源,把土地的闲置率降到最低.

      在粮食价格一直低迷和种粮不再带来什么收益之后,移株这到工序被很多人省略了.

      • 家园 以前种水稻全要插秧。

          手工插秧的秧苗比较大,最大的可以长到四十厘米左右,插秧后大约有五到十天的返青期,这段时间只是缓劲,基本上不长。

          现在大面积的水稻基本上是两种方法,一是机插,机插的秧苗要小些,我没亲眼见过,从电影、电视上看顶多十到十五厘米高。二是抛秧,抛秧的秧苗更小,不到十厘米,用手工抛撒出去,当然也不可能象插秧那样成行。

          小苗的好处是返青期短,从播种到收割实际生长期长,但占大田的时间长。但只要当地无霜期不那么紧就没什么问题。

          直播水稻也有,但很少。

    • 家园 你们还是饶了钱学森吧

      隔三差五地说,说也说不清楚。越描越黑。

    • 家园 忽悠

      典型的忽悠,全都是忽悠

    • 家园 当今也有其他毛病

      现在卫星虽然放得没这么厉害了,但其他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注意,比如说某种作物亩产多少,那是试验田里种出来的,到了老百姓手里还不一定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