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细雨寒风忆楚囚,相煎何必数恩仇。- 小述潘汉年 -- 潘一刀

共:💬88 🌺361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题不在于他接触到了谁,在于他隐瞒不报告
          • 家园 但他的解释是因为接触了汪吓得不敢汇报

            而现在官方还是这里不少网友都接受这种说法,很明显,这个说法的前提是潘和汪的会面本身就是犯了错误。所以俺很不理解,这个接触怎么看都是工作成绩啊。

            • 家园 从情节回忆看

              哪里是潘同意会面,根本就是被扣押,然后被带去见汪,而汪并不想把事情做绝,试图通过潘打开和共产党的联系 -- 也许也是考虑到将来不能再回国民党那边了,想日本完蛋的时候易帜和共党,重庆来一个三分天下?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过,昂山就这样干的,而且要是战前中国的状态,也不是不可能。重庆的地盘毕竟穷点他京沪是经济中心,共党还弱一些,需要盟友对抗老蒋,和则两存,分则两亡,汪精卫的思路好象有些道理。但事实上抗战后中国民间民族主义高涨,就算汪在日本完蛋后试图占据东南各省,相信也难有多少人跟随,和他搞在一起是找死,因此潘汉年根本不敢替他当这个中间人。汪精卫本来是聪明人,这也属于病极乱投医。

              潘见汪精卫关键的问题是会给共产党的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潘是深明党内斗争的人,党内对于给自己带来污点的人,哪怕冤枉也不在乎错杀的,最典型的就是新华社著名记者沙飞,他是在精神病发作的情况下杀死了一个日本大夫,依然被判处死刑。所以潘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这段历史不会交代的,因为他从见汪精卫的一刻,就应该明白如果这件事公开,自己在党内的政治生命也就完了。55年他的坦白,估计和杨帆案有关,是知道自己难免墙倒众人推,真实的事情是逃不过三堂会审的,不如争取主动。

              但是,就象癌症一样,发现越晚,发作越厉害。

              实际上,从个人来说,潘会见汪精卫后改换门庭或者尽快抽身或许是最佳选择,但潘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也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有负责精神的人,所以他没有这样做,这是潘汉年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吧。

              • 家园 勉强可以接受吧,关键是当时党的理智度有多高

                俺估计应该挺高,因为党从抗日战争起基本上决策都很正确,很穿越,不象当年老李老王那样的神经。

                从一刀兄文章看,潘和李士群的表面关系很好,已经不是接触的问题了,这难道就不会给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这种所谓负面影响是当时专用骗老百姓的道德指标:汪伪是伪政权,就应该一拳打死,跟他们有什么好谈的?而实际上国共都没这么爽快,战争也不允许这么简单。这个道理我党肯定懂,潘就算被党公开定性为有革命态度不坚决的错误,肯定不会内部也冷冻,因为那是作给全国抗日群众看的,当然,这要看中央的精神状态。况且,这次会面党承认不承认还是问题呢。

            • 家园 这个解释不过是现在的解释

              他是做秘密工作的人,一定的权限总是有的。事实上他的身份对于国民党上层几乎也是公开的,山城堡战役到西安事变之间陈立夫就曾经紧急召见过他。这次他见到了汪这样的首脑,汪想见他总不是想请他吃饭喝茶吧,当然是有大事要谈。他隐瞒不报,别的不说误事与否他就脱不了责任。现在官方和网友接受这个解释,可不意味着当时的官方就能接受这个解释,也不意味着这个解释就一定100%有道理。

    • 家园 潘实际上并不干净,处理他没错,错在没有走法律程序
      • 家园 是啊是啊,俺也很期待。莫非鹰兄有猛料!

        俺也拭眼镜以待。真相吗,就是这么辩析出来的。上回写六十一人案就知道了不少。

      • 家园 第一次听到这个,愿闻其详。

        那为何80年代为其夫妇平反了呢?

        • 家园 就事论事,就用你的资料来说,完全用公开的资料来说吧

          1942年4月,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又有扫荡淮南根据地的企图。但具体情况不清楚。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要求潘汉年领导的情报部门加紧对敌情的搜集。于是潘去上海拜访李士群,李不在,据说是回苏州家里了。到了苏州,李士群又不在,说到南京去了。待潘赶到南京见到李士群,李却不同潘汉年谈扫荡的事,话题一转大谈当前形势,不由分说地对潘汉年说:“汪(精卫)先生目前心情不好,他打算搞议会政治,听说你来了,很高兴。他想和你谈一谈。”没有上级的批准去见汪精卫这样级别的敌伪首脑无疑是违反纪律的,但是不见又怕惹恼了对方,探不到消息,经过短暂考虑之后,潘还是决定去见汪精卫,见机而动。会谈的内容无从分晓,有的说法称会谈时间很短且未涉及任何重要事宜;也有的观点认为谈到了共产党和汪伪的合作;更有玄的甚至称毛公有亲笔信交给汪精卫。真相恐怕只有等到当年潘的材料公开才能知晓了。

          不要忘记,这个谈判的时间是在国际上德、日法西斯全面获胜的情况下和国内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的背景下进行的。今天,我们知道,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那个时候,确实很多人犹豫、彷徨、畏惧,甚至叛变的绝望期。

          潘在这个时间段违背中央意图,私自和汪伪政权接触,而且隐瞒不报,直到1955年才在

          (也可能是因为54年秋,当年的知情人之一胡均鹤被逮捕,潘考虑到其招供的可能不得不说)
          这个情况下坦白。

          长达13年,潘竟然工作繁忙到连写一封信或者作一次汇报的时间都没有?不能不让人怀疑,它是瞒不过去了不得不坦白自首。

          至于说

          如果潘汉年将这个秘密隐瞒一生呢,他的结局会不会好点?毕竟另两个主要当事人汪精卫和李士群已经死去多时,死无对证了;另一知情人胡均鹤其时已经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潘再脸厚心黑一些也许就能挨过来。

          你可能不熟悉当时的政治环境,那时候党的控制能力和侦察能力远远比现在强大,隐瞒过去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样的大事,汪伪内部的文件和记录绝对不会空白,蛛丝马迹不会没有。

          潘是搞特工出身,警惕性和敏感性极高,没有深刻的触动和危机感,隐瞒了13年的秘密会主动坦白吗?

          13年里,有多少机会可以坦白交待,数不胜数。

          不要忘记,即使在战争年代,共产党也是有组织生活和学习的,怎么就没有机会呢。

          潘对党有贡献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就这一条处理他就足够了!

          至于说什么作风问题、经济问题都是小节,在那个环境下,为了伪装生存,不得不为之。

          我们不好说潘内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可是换作任何一个国家、政党、组织,能不能允许这样的擅自行动和隐瞒欺骗?

          所以,潘既然选择了隐瞒,那么,后来的处理就是必然了。

          • 家园 想起了有人对《亮剑》的评论

            共产党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并不是因为有李云龙这样的干部,而是因为不断把李云龙这样的无组织记录,自行其是的干部改造或者开除出党。

          • 家园 这个有点诛心吧?

            纯粹是推测动机,没有事实伤害证据。

          • 家园 如果从党纪角度来看潘确实有错误

            但是打死了说,也不过就是开除党籍和免除公职罢了,顶天了让他当群众自食其力也就是了,跟王近山一样,用得着把他关上20多年么?他又没有过出卖组织和同志,跟那些叛徒的待遇一样是过重了,这点上来看潘的犹豫的确是有原因的,他怕的不是组织上的问题,而正是担心这种组织外的处理方式。如果王明整老毛的时候也采取组织以外的打击方式,让老毛蹲监狱,老毛会有后来的遵义么?

          • 家园 还有关露

            关露被周总理派到李士群身边工作,这种事要是查的话,根本瞒不了。

          • 家园 潘汉年的确有过错,但对他的处理实在过重,已被定为错案恢复名誉。

            引用一下1955年担任潘汉年案调查的李克农的5点反证

            这五点是针对指控潘汉年“反革命罪行”写的: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中央、中情部均有打入敌伪组织利用叛徒特务进行情报工作的批示(因之,潘与敌伪特务系统的接触,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不应成为罪行,而且潘的这些接触都向中央报告过)。2、潘利用某些人开展敌伪方面的情报工作是有正式报告的(这是指潘接触敌伪特务头子李士群事,不应当成为罪行)。3、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敌对上海租界控制不严,有空隙可以利用,潘的面目有所暴露,但仍有存在条件(潘在上海一直未被捕,成为潘与敌特有勾结的罪证。所以这点作了相反的解释)。4、在太平洋战争前,潘向中央报告的关于日特、伪军及日美谈判和苏德战争等是有价值的(充分肯定了潘在沪、港为中央进行情报活动的重大功绩,因此说明潘不是内奸)。5潘汉年系统重要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

            1942年的确是危急时刻,但据1955年担任潘汉年案调查的李克农的5点反证中的第一点,他的过错应属无法事先取得同意,而私作判断(也是为了获得重要情报)的特殊情况吧。

            而且1942-1945是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为何隐瞒,我想熟悉从井冈山开始的党史的人,对来自左倾力量的党内斗争的残酷不会不理解。

            我想不会有什么别的问题,1982年历时一年中纪委的调查结果在这里: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其中指出,关于“投降国民党”问题,潘汉年同志在1936年、1937年间,是我党同国民党谈判的正式代表,无任何事实表明潘汉年秘密投降国民党。关于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和秘密会见汪精卫问题,经复查,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中央曾批示派人打入敌伪组织开展工作。潘汉年同志执行了上述指示,是向中央作过正式报告的。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实确切证明,潘汉年同志没有”投靠日本特务机关“,而是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特殊使命。1943年,潘汉年做汉奸李士群的策反工作,突然被李挟持去见汪精卫。会见汪精卫是被挟持的。关于上海解放后掩护敌特,供给敌人情报导致敌机轰炸问题,当时经饶漱石同意利用胡均鹤,潘汉年对此没有责任。上海解放初期,敌机不断轰炸上海,现已查明,被上海市公安局破获的“军统”特务罗炳乾潜伏电台,向台湾提供过大量情报和轰炸目标,这个潜伏电台与潘汉年同志毫无关系。所谓“供给敌人情报导致轰炸”罪名,应予否定。

            通知说:“中央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应予以彻底纠正。”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