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阿波罗登月的各种质疑及相关讨论的专题 -- 随园过客

共:💬34 🌺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疑问: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 家园 【原创】正方解释:这种疑问完全是逻辑混乱

        这个显然是逻辑混乱,“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1/200”就能得出“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结论吗?月面漫反射的光强度在穿过这么长距离之后能居然能是角反射器反射理论值的1/200,太牛x了。月面都是晶体吧。

        至于为什么会比理论值低,太多原因了。大气,灰尘蒙上反射镜,等等等等。

        除了阿波罗放的三个反射镜,苏联无人探月飞船也放过两个。这些反射镜的位置都是公开的,被世界好几个观测站用来测地月距离,美国的,法国的,日本的等等。苏联的两个反射镜中的一个只在最初一段时间有反射信号,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了。阿波罗15放上去的那个最大,一直是反射最佳目标。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地面的科学家对哪里有反射镜哪里没有反射镜清清楚楚,甚至那里以前有后来没有了也清清楚楚,更不要谈分不清月面反射还是角反射镜反射了。

        62年MIT的学者第一次用红宝石激光照过月球,无反射镜,很多人引用这次试验来说没有反射镜月面反射会如何如何,比如光斑有2公里,光斑从地球上都可以看见等等等等。很不幸,这些都是错误的。

        那次试验在三天时间内共做了4组,因为反射回来的光太少,地面根本无法进行有效距离测量,所以试验是这样进行的。我们大致知道地月距离,也就大概知道来回的时间,再测量以此时间为中心的0.5毫秒内总共收到了多少个光电子,把此数据和无激光照射时0.5毫秒内收到的光电子数(这个是噪声信号强度)比较来得出是否收到了月面反射光的结论。当然收到的光要经过一个7A宽的过滤器来专门监测红宝石激光(波长为6942A)附近频段。四组结果, 平均噪声为1.11到1.52,有反射光时的值增加了0.11到0.80个光电子,其中一组结果在噪声标准差之内,无结论。另一组在两倍噪声标准差,另两组是噪声信号标准差的四倍。

        这个实验证明了激光的确找到了月球并有反射,但是同时这样照射是无法进行精确距离测量,误差为光在5毫秒内传输距离,即1.5公里。至于光斑有多大,最多做一些理论计算,根本无法验证。在这7A宽的光谱内,能量增加不到2/3,再除以可见光的带宽,才能得出月球亮度被激光照射后增加了多少,地面上根本不可能用肉眼看到什么光斑的。

        这也是阿波罗要往月球上放反射镜的原因。阿波罗11号放置反射镜之后一个月内地面就成功进行了测距。最新的测量已经能够到达毫米精度,使用阿波罗15号放置的反射镜。

    • 家园 疑问:阿波罗登月录像问题

      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 家园 【原创】正方解释:录像速度

        这类问题看似合理,其实往往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宇航员带上月球的摄像机有好几个,性能指标不同,如果不知道就用地面电视的常识来分析就会闹笑话。比如阿波罗11登月那个用来实况电视转播的摄像头是10祯每秒,而不是普通电视的25 祯每秒,而为了转播电视台又转成了25祯每秒。时间上2.5倍的关系转化成重力加速度恰是6.25倍,约等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比。不搞清原始带是哪一种,就无法判断录像上各动作所用的真正时间,费力去算加速度再得出落地时间与地面近似,从而得出录像在地面拍的结论实在没有意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