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也算个铁路人吧 -- 牙一

共:💬38 🌺5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也算个铁路人吧

    新兵一名,看到《社会现象》板块里忘情的火车票贴,有感而发,希望管理员能将此贴转到http://www.cchere.net/thread/1294814的回复里

    谢谢

    在铁路边上出生,铁路边上长大,父母在铁路很多部门都呆过,除了车辆段与客运段没呆过外,车辆厂(现在应该属于地铁性质了吧),机务段,机保段(现在是特货公司了吧,全国都在做资源优化整合),车站,货站等

    父亲是个出乘十五年的老江湖,曾是机务段的机床六级钳工,干了有五年多吧,后开车头三年,再后来就为了家里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问题(铁路职工苦啊)举家调职到某个正在建设当中的机保段,开始那两年各种车间都还没建好,母亲还在食堂工作了两年,正职其实是综合车间的仪表工,修理各种火车上的仪表,父亲在工地保管材料了两年,后运用车间建好转跑车出乘去了,其实父亲钳工很厉害,放到现在去珠三角一月都能拿六千以上,当时因为跑车钱多点,我与老姐又都考上大学,所以才转运用的,不仅如此,父亲的车列才三个人,按标准至少四人的,父亲多打一份工,回想起来,姐弟两人一年一共万五的学杂费是实实在在的父亲血汗钱

    父亲是个老江湖,一年一半时间在车上度过,按我叔公的说法,父亲跑车十五年的阅历,比普通人五十年的阅历都要多,见识过东突,各省的骗子匪类风格都能一一道来,曾戏言铁路线是走私买卖入关后的第一线(其车拉过美国进口的冻鸡冻肉等等,被其称为洋垃圾,拉洋鸡),江CORE时代与其专车对车过几次,每次描述江CORE的专列都是感慨万千,以后有时间我再好好写写父亲这个铁路老江湖在全国各地出乘的见闻趣事,实在是太多了

    跑题了,回到楼主说的铁路车票问题,记忆中父亲曾提过铁路职工是有四年一次的探亲假的,探亲假回老家坐火车可以申请免票,其余除公务无免票,免票只能坐硬座,与其说是坐,不如说是站吧,免票的效果《站票《坐票《卧铺票《软卧,我直到上大学那一年,才平生第一次坐进了卧铺车厢(凭录取通知书可半价获得卧铺票一张,TG还是挺人性化的)不过有一年很有意思,在一次转车前的路程是在火车头里度过的,那时父亲是司机,占了点便宜,那个年代乘车其实对于老铁路有无免票是无所谓的(春运期间除外) ,父亲每到我生日时会带我去三个小时火车程外的大城市逛公园,公园对于我这种小站小孩有莫大的吸引力,上车检票的时候父亲只把工作证给人家看人家就让上了,父亲说那年月,铁路职工日子都难过,互相照应很常见,后来想想不光是这个因素,车厢当时很空,也不容易让人讲闲话。

    还有一种免票,是父亲转出乘后的全国免票,一年注册一次,只要是客运车都可以上,凭父亲多年的经验,用免票签卧铺的成功率挺高,父亲接车常去新疆,满州里等地,几天几夜在车上坐着,为了省点钱,上车前就带几瓶八宝粥...后来段里改善乘务员的福利,他们这些跑车的上车前都可以采购一点吃的,也就是方便面方便粉丝八宝粥矿泉水,由段里补贴。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不拿这免票到北京上海玩儿去啊,他说哪有时间,人是跟着保温车走的,免票只有在交班时回家用,回到家免票就得上交段里保存,开工后再领

    大学四年就坐了那一次的卧铺,其后再也没坐过,学校在的城市买不到回去的坐票,连卧铺都不用想,返校的时候曾想过凭父亲那么高的卧铺签票率应该能帮我买一张吧,结果他说,卧铺可以托人买得到,但你已成人,应该吃点苦,也体验一下铁路工作的不易...四年的返校返家“站火车”经历,确实比在学校里学到的看到的要不一样,要鲜活得多。

    另外说一下其他的,现在的客运段乘务员都是合同工了,一个赛一个的漂亮,大学某次坐车还遇上了初中的校花级人物,成了乘务员,可惜她没认出我来,我脸皮也薄,后悔没跟她蹭个座位卧铺什么的。还有据父亲所说这十年来铁路改革整合后效率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当然,下岗的铁路职工也很多,部分司机为了养家到地铁去发挥余热了,地铁不是我们常说的地铁,铁路人把地方铁路称为地铁

    嗯,就这样吧,改天再聊,铁路人遇上铁路人还真亲切

    • 家园 我也是

      老爸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唯一的好处是每次从家里坐火车返回大学老爸可以帮我从通勤口优先上车。

      整个铁路系统都是由原来的铁道兵转过来的,保留了很多的部队作风,所以作为铁路人的后代我是很自豪的。

      • 家园 当年是铁道工程兵

        后来解散了,其中铁道兵归了铁道部,现在那些筑路挖洞的铁十几局都是他们。工程兵好像变了城建

      • 家园 铁道兵是转成部属铁路工程局。

          七十年代以前铁道部只有四个工程局,一个大桥局,排到后面的局号都是铁道兵转过来的,现在好象都给扔出铁路了。

          铁路系统最初是接收民国的,铁道兵八三年才裁军到铁道部。

    • 家园 我也算半个

      父母都是铁路职工,但在科研单位。所以对于真正铁路上的事几乎不知道。不过感觉铁路职工的福利还是可以的。记得小时候单位还有组织旅游,去北戴河秦皇岛什么的,不过交多少钱记不清了。

      • 家园 那个分两种

          一是疗养,实际上大型国营单位都有,各单位每年都的一些名额,铁路上是到各地的铁路疗养院大约三到五天,使用免票,这几天吃住不要钱。但我在工程队时没见到,大概在上层就被截留了。

          二是单位自己的变通做法,当然人数也有限制,给你一张规定地点的免票,其他自己解决。

        • 家园 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

          由单位组织,职工和家属都可以去,收一定的费用但吃住全包。不过铁路当时的势力还是挺大的,好像下边的路局在北戴河都有自己的疗养院。

          • 家园 局属的不大清楚,各搞各的。

              只知道当年呼局有一个培训中心设在扬州,实际上也是疗养院性质。

              部属的新城有一个,离北戴河不远,无锡、杭州都有。

    • 家园 俺也算

      爷爷解放前就是铁路工人,父母都在铁道部下属的工程局,俺是交大的毕业生。

      三代都跟铁路有缘。

      小时候还用过铁路家属专用的探亲免票,每年一张,于是每年回老家青岛都是免费的。

    • 家园 我也算个铁路人

      不过老爸是铁路工程局的,是修铁路的,比lz的老爸还辛苦。

      • 家园 修铁路的啊

        我父母就是70年代响应号召从农村出来修铁路的,挑着扁担,走百里山路,各路农民子弟们就这么聚在一起建设国家

        当时修的是焦柳线,修了有七八年吧,十来万的铁路大军,后来领导看父亲母亲比较灵光,就留下在铁路边的一个比小站大一点的站的机务段培养工作了,听父亲说他那个队的几千人就留下了几十人,其他人都回农村继续务农去了,每次说到这个,他都得意的说他们那帮子工友老乡都是千里挑一的,比现在的高考录取也差不了,这样也就有了农转非的机会,在当时很难得,父亲母亲也是在修铁路时认识的,儿时认识的发小家庭也是这么组合到一块的。

        • 家园 他们是七十年代前期还是后期?

            我们工程处在七一年也招了一批农村的,都是作为正式工招来的,都是农转非,大约七三、七四年以后的就只能当民工了。

      • 家园 工程局的比俺们路局工程处的要强些。

          至少可以全国各地跑跑,不象我们路局所属工程处的只局限在一两百公里范围内,而且工程处机械多,我们完全靠人力。这是我年青时的想法。

          不过吃苦工程局的要多些,工程局一般是新线,大多是在荒凉的地方,工程处基本上都在有人烟的地方。但我们所在的包兰线沿线许多地方也是荒无人烟,但至少在营运铁路边,可以借铁路供应或通勤回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