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南国皓月 - 与河友再游鼓浪屿 -- 潘一刀

共:💬7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国皓月 - 与河友再游鼓浪屿

    刚发了点巴黎照片响应河里流行趋势,龙行天下风气一变又改成东风压倒了西风。哼哼,难不倒俺一刀,俺可是存货大大的。

    潘一刀抛出胜负手,众河友再游鼓浪屿。

    为什么说再呢,这是因为俺搜索发现河友raindrops早在2005年就已经带大家游过鼓浪屿了。

    鼓浪屿掠影(1)

    可惜年代久远,很多图片已然缺失。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明星上灰尘,我来拭去。在raindrops兄文章里详细提到的地方,我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尽可以参看老文。只有几张比较有趣的,应是独家存货,值得和大家细细品味。

    点看全图

    鼓浪石,大约明代,人们发现这块立在小岛海滩上的巨石中间有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岩洞,发出咚,咚声响如同击鼓,因此称为鼓浪石,小岛也因此得名鼓浪屿。回想小岛上那自由自在的短短三日,正所谓“鼓浪梵音石破天,无花无酒锄作田。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南海月在天。”

    点看全图

    这就是鼓浪屿的标志 - 日光岩了。确实是个险要所在,怪不得郑成功于此整顿军马,剑指台湾。

    点看全图

    日光岩上观风景。

    登临舒望眼,嘉禾里,鼓浪隔长江。爱孤鸟截流,白沙萦抱;远峰罗列,青案横张。片帆去,探奇寻洞壑,吊古话沧桑。二月碧桃,漫随流水,百年尘劫,休问斜阳。

    回首重阳日,同关士,醉倒琼觞。一任露蝉群噪,霜菊孤芳。念时移物换,幸逢人健;鸟啼花落,体负春光。无限旧题新句,都付诗囊。

    - 张锡麟(清)

    点看全图

    皓月园中的郑成功将士群像。别小看了这个铜雕,每个人物都是有讲究的,除了中间的郑成功外,分别是其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

    点看全图

    皓月园

    “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此句出自《延平二王集》。郑成功克复台湾,功在千秋。不过郑家几代对明朝皇帝似乎并没热爱到夜不能寐的地步,在南明对清作战期间也颇有拥兵自重之嫌......打住打住!几乎忘了此处是龙行天下,不是青史微言。

    点看全图

    菽庄花园

    亭桥楼阁,藏海补山,一个风雅去处。

    点看全图

    纪念马约翰先生。俺一刀最佩服那些上马杀贼,下马露布的儒将。这位后来以体坛师表闻名的马约翰刚进清华时可教的是化学。

    点看全图

    鼓浪屿上望厦门。

    点看全图

    寻常巷陌,身在其中有时光停滞之感。

    点看全图

    颇有西洋特色的石砌大门,左书“破私立公”,右书“灭资兴共”,横批“毛泽东思想万岁”。文字斑驳,倍感沧桑。

    点看全图

    八角楼,是鼓浪屿这个万国建筑博物馆上的名楼之一。建于1907年,兼有巴勒斯担、希腊、意大利和南洋一些经典建筑风格。门口这只石狮在俺看来就颇为奇特,圆圆滚滚,左顾右盼。全没有京城石狮子那正襟危坐的王者之气。现为厦门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不过厦门博物馆即将迁走。最后,再给大叫暴点料,这个楼也有鬼楼的雅号,据说夜探八角楼也是个颇为流行的玩法。

    关键词(Tags): #鼓浪屿#厦门
    • 家园 呃,巴勒斯坦建筑风格是怎么样一个风格?
    • 家园 好个夜探八角楼!

      勾起俺的好奇心啦鲜花!

      不好。。。。难道是有感应了?竟然出现鸟这个!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哪个哪个?

      哪个是陈永华?

      俺可要好好瞻仰一下韦小宝的师傅。

      有道是:

      “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找出他俺这一花就是高价值含量呀。

      • 家园 根据我的记忆是左数第三个

        陈永华按历史来看更多的是个文臣,不过这个铜像里的人物都是武将打扮。

        • 家园 鼓浪屿其实已经架子散了,本地人都不住了,现在岛上住的都是

          低收入的民工,菜贩之流。原来很多人家有钢琴,仲夏之夜,在幽静的小巷中行走,听到钢琴的弹奏声,实在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只是,因为交通生活不便,岛上很多人家已经是人去楼空。人气没了,剩下建筑也只是苟延残喘,靠政府重点维持一些建筑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