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苏联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援助估值 -- 葡萄

共:💬72 🌺51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

              del

              • 谢谢
                家园 欧美为什么这么大方

                欧美搞资本主义几百年,各个精明的很。

                怎么做了这种雷锋,到后来让自己的产业很是被动!

                即便是扶持盟友,也不需要这么干啊。把自己的饭碗交出去!

                是不是他们太低估日本的山寨能力了?

              • 谢谢
                家园 苏联人其实也是有专利意识的。20世纪30年代,苏联从

                美国引进了大量的技术、设备、人才,其中很多都是要支付专利费用的,只不过因为大萧条的缘故,专利费用相对较低罢了。有些技术由于比较容易模仿,专利费就不予考虑了。老毛子在军事领域也是这样。飞机、坦克、舰艇比较复杂,自己开发不出来,就去老老实实地购买专利许可或者原品;冲锋枪、火炮比较简单,就直接山寨了事。今天的TG也是同样的思路:自主创新固然很好,但在学会创新之前必须踏踏实实地进行山寨工作,积累技术和经验。

                谈到这里,突然想起美国的版权意识。老美没发达之前,天天盗版英国的书籍,什么书都盗,而且价格极为低廉。搞得大英帝国大为光火,天天抗议。可是老美还是“毫无版权意识”,不停盗印,直到需要保护自己的版权为止。然后堂而皇之地指责别国版权问题。

                • 家园 其实有个阶段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现在这个阶段复制

                  del

                  • 家园 现在有一定的转移,比如外国人来到中国淘金

                    我bf的地质勘探公司的老板算个代表,到中国来了十年了,最初的时候因为他只会技术不会讨好人啥的(我估计哈)从原来的公司被解职了。于是,他就来到中国找矿,主要是受雇于国外的外资公司和香港的公司(实际上,由于水土不服,在国内混的好的外资其实都是华人华裔创办或者持股的),另外,财经动荡也会转过来一些。

                    中资公司对国外的某些企业的收购,一定程度上也能导致技术人员和技术的转移。

                    当然,这些跟当年的因为战争的转移的规模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

                  • 家园 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类似于德国的教育体系可以为中

                    国标准化、流水线化“生产”出大量的人才。唯一的问题是,怎样留住人才,而不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到头来被自己培养出来的“蟊贼”戕害。除此之外,由于沙俄和苏联学习德国教育体系不彻底,导致我国50年代引进的教育体系有重大缺陷。普鲁士的原版体系是,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体操学校”(不太准确,也许翻译成大脑体操学校比较好),继而升入大学;剩下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其中较优秀的升入高等技术学校。至于德国的大学教育,大体与中国80年代的大学体系类似(本来就是学习德国的,可叹TG引进了最先进的制度却以为落后,天天嚷嚷着接轨,最后邯郸学步)。这种方式也许残酷,也许等级森严,但却能在最短时间内为后发国家培养大量工程师和优秀技工。

                • 家园 美国其实有个阶段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现在这个阶段复制

                  del

                  • 家园 顶葡萄兄,美国的迅速崛起

                    得益于半世纪内二次大战造成老欧洲的全面崩溃,远在大西洋另一侧,远离风暴中心,得到人才、资本的持续流入。

                    其实美国在本世纪初很多地方和现在的中国一个鸟样,假货、骗子横行,就拿高校不干正经事这一点来说吧,美国那时候有关于如何刷盘子的博士论文。后来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办了个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结果30年代纳粹掌权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来到了普林斯顿,很快就成了全球的基础科学新中心。

                    中国现在很难得到美国那么好的条件,现在还没崛起呢,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 家园 还没到那个阶段呢

                    美国那时候已经混成世界首富了,当然能

                    招人过去。中国现在离发达还挺远呢。

          • 家园 没有专利,但是有保密

            没有专利,但是有保密。因为专利可以公开转让,而军事技术根本不允许转让的。

            正因为保密,比专利转让更进一步让人感谢。

            想想欧美对中国的武器禁运、高科技禁运、机床禁运等等。

            • 家园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del

              • 家园 一件事是一件事了,假设北方是印度,而不是毛子

                领土还不是要丢,

                人还不是要死,

                技术,就不要想了。

                如果毛子当年不送一些技术,建立中国的工业体系,

                现在的西藏、新疆,不知道会不会像印度北部那样,成为YSL恐怖分子混战的场地。

                而毛子占的那些领土,即便没有送过技术给中国,或者说占领这些领土的是印度,中国又能要的回来不成?

                中印的马克马洪线可是有前例的,中缅的江心坡划界也是有前例的。因此,这个不能怨别人。

    • 家园 我对苏联援助对于中国工业化作用的评价是:

      类似于唐朝文化对于日本民族文化形成的作用。

      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助,绝对不是用工厂设备的价钱能够衡量的。

      第一,从广度来说。苏联援助中国的,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体系,基本覆盖了当时大多数工业技术领域,甚至核、计算机、航天等尖端技术也包括了。而且,苏联基本上只收取了实物价格和资料价格,知识产权这种敲骨吸髓的费用基本就没有收。

      第二,从高度来说,援助包括了当时的高新技术领域,甚至核、计算机、航天等最尖端技术也包括了。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核潜艇等样品,后来虽然没有实现(我国自己的行为对此也有重要责任),但是作出这样的决策本身,就是空前的。

      第三,从深度来说,苏联援助除了某些政治障碍之外,对于技术上的问题,真正是做到了包教包会,不会再教,给中国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根据中科院编纂的《苏联技术对中国的传播》记述,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助,基本就是移植了一个现代工业/科技/教育体系。这样大的项目,只花了几亿美元(具体数据有争议,不过没有看到超过10亿美元的估计),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算的买卖之一了。

      如果现在的美国愿意进行同等规模和水平的援助,就算要1万亿美元,偶们都要感动得泪流满面了……但是这样的好事能碰上一次,已经是人品爆发了,不能指望再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