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三国神箭大比拼 -- 我不是英雄

共:💬24 🌺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三国神箭大比拼

    秋月弓满流星落

    北风箫萧箭光寒

    前言:铜雀台比箭

      三国武将堪称群英荟萃众星闪耀,他们的武学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习武之人,必修弓术。演义里精于此道者,数不胜数。华山论剑东南西北中,铜雀比箭甲乙丙丁戊。今儿不妨先倚刀枪,单拽弓弦,试把射雕英雄逐个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判定孰高孰低?铜雀台前诸曹将比箭,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借鉴方法。射中红心者,奖。看来古今皆同,能命中十环自然算神射。如果搞花样射红心,难度系数则更大,如张郃之背射,夏侯渊之速射,徐晃出乎意料之点射(纤细摇曳之柳条,目标更小且晃动)。总而言之,要达到神射的标准,最低限度必须射中指定的小目标。魏延射门牙,庞德射胳膊,属于个人技术出现偏差,临场发挥欠佳,不列神射怨不得人。

      另外还要考虑作者意图。捧谁抑谁,全凭老罗说了算。因此,书中对某人箭术的评价,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甲: 吕奉先辕门射戟

      纵观整部演义,对某武将弓箭术做出详细描写并配以赞诗的,貌似惟有吕布享此殊荣。“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啧啧!作者不吝笔墨,做出这般令人赏心悦目的描述,可与赵云那“若舞梨花”之枪赞相媲美。老罗意犹未尽,接着又借用两首诗对吕布这一惊天神箭表达了心中的赞叹:

    (一)

    昔日将军解斗时,全凭射戟释雄师。

    辕门深处如开月,一点寒星中小枝。

    (二)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辕门射戟,属于本身静止、目标静止的范畴,按理说难度系数是相对较小的。但它也有三个独特之处:一是射距有一百五十步之遥,属于远程射击;二是戟枝应比铜雀台之红心要小得多(曹将五支箭全插在红心内)。其三,最最重要的一点,根据书中对此箭有“秋月行天”、“流星落地”、“辕门深处如开月”、“一点寒星中小枝”这样的形容和描写,由此可推断辕门射戟是发生在夜里!目标既远且小,光线又暗,人类视力能否可及?估计吕布这一射,全凭感觉。这已经是到了随心所欲之最高境界,人箭同心,人即是箭,箭即是人。此箭简直比精确制导的远程“战斧”飞弹还牛呵!

      吕奉先那“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的一箭,无疑最贴近主题要求,堪称“风情箭”。有了赞诗及绝妙描写,我愿意把比箭武状元的头衔留给吕奉先。

    乙:关兴弯弓射大雁

      英雄代有人才出。将门虎子关兴,那一手弯弓射雁,技惊四座。之前,张苞已经接连三次射中二百步开外(乖乖,比吕奉先的一百五十步还远)的红心,可见张苞“箭无空发”不是吹的,列为神射也不为过。但,关兴这一冲天射雁箭,让张苞黯然失色。

      Δ苞令军于二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有红心。苞拈弓取箭,连射三箭,皆中红心。众皆称善。兴挽弓在手曰:“射中红心,何足为奇。”正言间,忽值头上一行雁过,兴指之曰:“吾射这飞雁第三只。”言讫,那只雁应弦而落。文武官僚,齐声喝采。苞大怒。

      有人说,关兴这一箭显得轻描淡写,不够份量。此言差矣。有了张苞的神射作衬托,关兴弯弓射雁的美少年形象便跃然纸上,怎能不叫人联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呢。从关兴说话的口气,以及文武百官还有张苞的反应来看,可知关兴确实技高张苞一筹。首先,关兴和天上飞雁的距离应超出二百步,否则关兴这一箭就显得平淡无奇,因为雁比红心要大得多。关兴臂力惊人,能够在如此超远距离内准确命中目标!都说强驽之末,不能穿鲁缟,可关兴这一箭,其势凌厉异常。关兴另一个亮点是:出手极快,“言讫”,雁已落,简直不用瞄准。好比现在的速射飞碟,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毫不含糊。关兴这一手同样把铜雀台箭射红心的诸位曹将统统比下去。

      不过,尽管雁是移动中的目标,但列队飞行的雁群,其飞行轨道终归是有规律的。假如关兴射中的是远处天上的麻雀,那,吕布也得甘拜下风。

    丙:百步穿杨黄汉升

      相较于其武艺,黄汉升的箭术更让世人印象深刻。可以说,多年以来黄汉升一直都是三国神箭的象征。这位老将真正出手的例子并不多,但他总给人以一种百发百中的绝对信心。长沙那一箭,成就了一个神话。不可否认,因为有了关羽这超级绿叶的衬托,客观上也给黄忠的箭术增色不少。相比之下,同样是射中对手盔缨,赵云射万政,就少了名人轰动效应。

      (1)忠曰:”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

      (2)(韩)玄曰:”汝箭百发百中,何不射之?”

      (3)(关羽)只作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

      先是黄忠自我宣传一番,接着韩玄老板也证实了黄忠的实力,在吊足读者胃口之后,黄忠终于露了一手绝活。这一次,射程很近。然目标毕竟是移动着的,而且极小──盔缨根,这似乎和戟枝是一个档次。处于无规律运动中的盔缨根,难度可不是一般大。假如换作魏延,极有可能瞄准缨根结果射中的是鼻子。神箭就是神箭,分毫不差。

      老黄忠的报恩之射,非常惟美。千言万语,箭寄衷情。义薄云天的关羽,心有灵犀。换作莽张飞,会不会大喝一声,冲上前去就是一矛?

      除了射关羽,黄忠还有一次射杀邓贤救魏延。有了长沙一战,这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丁:点射横扫太史慈

      要论把弓箭威力发挥到极至,则非太史慈莫属。太史慈似乎为箭而生。射箭机器的称号对他来说也许太过冷冰和残酷,还好,有那钉手掌的杰作,多少冲淡了死亡的气息。

      (1)城上一个裨将,左手托定护梁,右手指着城下骂。太史慈马上拈弓取箭,搭箭云:“看我射中这厮左手!”一箭去,射透左手,反牢钉在护梁上。城下城上人所见者,无不喝采。群贼救了这人入城。白虎大惊城外有人如此神射,遂商量求和。

      (2)慈倚枪,拈弓搭箭,八面皆射之,射死数百人,应弦落马,贼皆退回。

      整部三国,因为摄于敌将神射威力而求和的例子,貌似仅此一例。孤身在重围之中,快速射杀数百敌人,这种重型机枪般的扫射效果令人吃惊!难道太史慈身上真的携带有数百支箭?我不这么认为。我怀疑太史慈能一箭数雕,力透数个敌人!否则如何解释他在极短时间内能连发数百枚箭?且能成功阻挡了来自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数百敌骑?没有一个敌骑能靠近得了太史慈,太不可思议了!这种速射能力天下无双。

      以上第一个例子,证明了太史慈准头极佳,的的确确是神箭。第二例,则让世人对弓箭的作用有了崭新的认识。太史慈,连发箭术空前绝后。

    戊:力透帆索赵子龙

      三国的神射手不少,能让读者过目不忘的,自然还有赵云那潇洒无比的断索一箭。谁说赵云不解风情?那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死神与徐盛擦身而过。赵云用一个漂亮的动作,告诉对手:我要想打你眼睛,绝不会揍到鼻子。这种巨大威慑力,一直延续到N年以后,曹将万政还心有余悸。当然,那不识相的韩琼,想在他家赵爷爷面前耍三宝,活腻了。

      (1)徐盛教拽起蒲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徐盛立于船头,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去。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将军令,特来接军师。本待一箭射杀你来,显的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拽篷索。那篷坠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拽起蒲帆,乘顺风而去。

      (2)万政勉强来敌,被子龙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子龙以枪指之曰:“吾饶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赶来!

      (3)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子龙用枪拨了。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子龙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

      两船相距不远。但是,能一箭射断篷索,显见这篷索直径不及箭头大。另外,大家可别忘了,七星坛诸葛祭风,借的是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啊!隆冬时节,江上刮大风,必然波涛汹涌,因此两船在行驶过程中会有较大的起伏晃动。加上前船落篷,后船扬帆,两船速度不同,起伏摇晃的频率自然也不同。巧的是,跟吕布辕门射戟一样,这一幕也是发生在夜里!忽见江边小卒曰:“昨夜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傍晚却见先生披发下船,那舡望上水去了。”难不成赵云的弓上装有红外线瞄准器?

      有了临江落索,大家有理由相信赵云再次对敌将万政手下留情。又一次准确命中运动中的小目标,赵云无疑是神箭手里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吕布关兴黄忠太史慈赵云是我心目中的三国神箭前五。至于排名孰先孰后,见仁见智。假如让他们颠峰对射,自然是出手快者存活的可能性稍微大些。不过我相信,最终没有羸家。

    后序:又见神箭

      辕门中戟,临江落索。弯弓射雁,横扫八方。樱根啊,一个不老的神话。这一幕幕倾情经典,折服了多少英雄豪杰。是金子总会放光。尽管那些巨星光茫四射,依然不能完全掩盖他们的光辉。他们也是明星。他们是谁?

    Ⅰ红梅三弄数张苞

      Δ苞令军于二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有红心。苞拈弓取箭,连射三箭,皆中红心。众皆称善。

      演义里,一连数次显露绝活的,除了“射人机器”太史慈,便是少年英雄张苞。古有养由基百步穿杨,今见张公子加倍穿心。演义里明确交待射程的,这已算是最远。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梅开三度,这简直就是精确制导的飞毛腿导弹。长江后浪推前浪,相比之下,当年三爷回敬孟起那箭,可就相形见绌,稀松平常。铜雀台前,那些瞄射红心的曹营诸将,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个个神采飞扬,N发N中,不过是百步之内显能耐。二百步外,还有这般自信否?那颗红心,永远属于张苞。

    Ⅱ见血封喉沙摩柯

      Δ为首乃是胡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宁项,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在大树之下而死。

      能让东吴甘天霸不敢缨其锋,这胡王当真是鬼见愁。更牛掰的是,这沙摩柯能左右开弓,把个百翎贯寨名扬天下的虎将给活活击毙。背后一箭,穿项而过,见血封喉。这是另类的射杀,精准无比。也许,少数民族更精于弓术?TOP10榜上,没有理由少了胡王沙摩柯。

    Ⅲ尚少爷翻身点睛

      Δ史涣赶来,袁尚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史涣左目,坠马而死。

      四世三公豪门,出了个武帅哥。张郃的花样背射,终归是表演,而且,那是个静止的红心。看我袁尚三少爷,一个漂亮的翻身背射,令人拍案叫绝!射睛,不是射精。史涣,来不及爽歪歪,便眼前一黑,魂飞魄散。而同样是被射中左目的夏侯惇,一边带出眼睛塞于口内啖之,一边一枪把放箭者曹性的面门搠了个透。谁说力度不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虽是败家子,尚少爷这把好手艺还是可圈可点。

    Ⅳ惊鸿一瞥夏侯渊

      Δ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曰:“汝翻身背射,何足为道!看吾夺射红心耶!”众视之,乃夏侯渊也。渊骤马到界口,扭头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

      又是百步穿心。而且,这一箭非同寻常。转身即射,目标的判断相当准确。射得也很到位,箭中箭。盖过了张郃,也许,也盖过了尚少?

    Ⅴ徐晃断柳夺锦袍

      Δ晃曰:“汝夺红心,何足道哉!看吾单取锦袍!”拈弓搭箭,一箭迢望柳条射之,射断柳条,锦袍坠下。

      这是三国版百步穿杨。也许是受了养由基的启发,徐晃把目光投向了柳条。迢望柳条,可见射程不近。柳条纤细而富有弹性,惟巧射方可断之。同袍们的花样表演已到极至,非别出心裁不能胜之。徐公明做到了,尽管有违规之嫌。管他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老谋深算,箭如其人。

      三国神箭何其多,无法一一罗列。他们的神来之箭,总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MOVE][/MOVE][MOVE][/MOVE]

    [/ALIGN][ALIGN=CENTER]

    注:本文最先在琅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

    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花敬兄弟妙文。同时也贴个俺三年前随手写着玩儿的三国箭术

      俺这个是前三国的(关羽被害之前),所以没有关兴、张苞。

      另外俺把太史、黄忠和吕布分列速度、心理,和距离冠军,现在看来吕布那个,在难度上未必比赵云大江上射落桅绳更难。俺心目中的前三国箭术高手,太史第一,黄赵并列第二。

      煮酒正熟:三国演义四大射手 -- 恭贺西兄和马兄

    • 家园 好文!送花。有点小商榷。

      首先军事上飞毛腿导弹是著名的没准头,建议改成 爱国者导弹。

      其次甘宁是 甘兴霸,不是甘天霸吧?

      这花送的好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花顶好文——
    • 家园 说辕门射戟发生在夜里证据似不足

      单凭“秋月行天”、“流星落地”、“辕门深处如开月”、“一点寒星中小枝”这几句话并不能证明是在夜间射的。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这样的话在许多评书里都能找到,连老苏都说“会挽雕弓如满月”,他可是去打猎的,不会是在大晚上吧。。。何况吕布射戟是在军营里,即便是晚上也应该是火把通明有如白昼。倒是赵云射帆索确实很可能是在晚上,江面上风大浪高光线差,个人以为难度要大于吕布的辕门射戟

      • 家园 不过后者目标距离应该不太远,射箭前赵云大声说了那么多话,

        那两者间的距离应该近到徐盛能够比较清晰听到才合理,要不赵云白费力气喊了。江上风大浪急,环境噪音大,赵云又在徐盛下风处,两船的距离肯定连一百步都没。当然这结论的前提是赵云嗓子条件一般,要是张三爷来,那可就大大估不准了。

        • 家园 恩恩,很合理的推断,俺来做个综合比较

          这么算吧,首先比较距离:这肯定是吕布优势,150步,按1步=1.5米算就是225米。赵云和徐盛的距离是大声喊话可以听清的,应该是50-100步之间,就按下限50步(75米)算。这么一来吕布的射击距离是赵云的三倍,难度系数如果赵云是1的话,吕布至少是3,考虑到距离对难度的影响不是线性的,就算吕布是6好了。

          再比较目标:画戟小枝vs帆索。单论目标大小画戟小枝应该比较小,但帆索是动的,而画戟是固定的。俺估算的难度系数是帆索=2画戟=1。

          第三个比较的是射手本身的状态:吕布是站在平地上,而且画戟插好后他并没有马上出手,而是先和刘备纪灵说了两句,又喝了杯酒,瞄了会儿才出手的。赵云则是站在不稳定的船上,一对徐奉喊完话就出手,言讫箭到。就这一点来说,如果吕布的难度是1,则赵云的难度是3。

          最后比较环境影响:辕门射戟在夜间发生的证据不足,且吕布的目的在于阻止袁刘交战,自身的安全没有受到威胁,射不中充其量丢面子而已。而赵云射帆索则基本可以确定在晚上,还得考虑江面上的大风对弹道的影响(这么大的风,要是距离再远点儿就算换成现在的狙击手都够呛),而且这一箭事关他本人和诸葛亮同志的生命安全,应该说压力要比吕布大。难度系数吕布1,赵云3。

          综合一下,辕门射戟的难度系数是6+1+1+1=9,江上射帆索的难度系数是1+2+3+3=9,哇哈哈,平手的说。8过要是赵云的嗓门比俺猜测的要大一点点,两船的距离就比俺估计的要远一点点,那么最终胜出的就会是赵云了。

          以上8过是俺滴胡思乱想而已,欢迎有识之士拍砖。

    • 家园 内容丰富,排版漂亮,赞一个。
    • 家园 赞资料齐全~~~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辕门射戟,还有黄忠射关羽~~~

    • 家园 坚决收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