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港股中国石化认购权证全面研究 -- 陈经

共:💬88 🌺1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你能象政委那样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BS模型实际分析一下

            香港权证的定价,那就更好了,也可以让我等新股民在实战中领略一下BS模型的详尽、深入之处。到时候一定花你!

            • 家园 在下不才

              也就是半桶水的样子,俺看书就是求得明白基本原理,不求甚解。要是具体来分析香港权证的问题,估计在学校里面可以做毕业论文了。

              这么巨大的工作,怎么办咧?

              • 家园 鼓励你从最基本的开始介绍,西西河的友好环境,和挣钱的动力,

                都应该是你开始动手的动力阿。学来的东西,也要学以致用不是?

                BS模型的确经典,还得了奖,可是这并不代表着它不会发展和进步,这就更有继续研究的动力。

                我出10朵花,

                鼓励你出个原创文章,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BS模型,WIKI来的也行,你课本上的也行,加上一点点自己的体会就好了,比如说这个模型在什么时候不适用,(在陈大提出的中国政府坐庄的市场环境下,这个模型适用么?如果不适用,怎么改进呢?)

                • 家园 这个是纯粹理论性的东西

                  从随机过程开始讲,恐怕很难深入浅出了。

                  • 家园 CPA

                    在CPA的考试大纲中,是明确要求掌握B-S模型滴,还要计算的,可惜似乎很多CPA并不善于此道。特别在审计金融机构的时候稀里糊涂的,被人后面笑咧

                  • 家园 理论性的东西难度很大

                    B-S模型的一个基础是认为期权是一种Brownian运动,要描述这种运动俺的统计学和概率论知识还不足够理解。

                    但是从实务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会计记账和审计金融资产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评价金融资产的价值。而B-S模型本身非常简单,使用的参数也是比较容易得到。

                    因此我认为B-S模型的最大用处不在于帮助衍生工具的投资者计算投资标的的价值,而在于财务应用。

                    B-S模型最大问题是a)不能解决离散性的波动,股票一分红就麻烦了,b)使用的引申波动率是很难计算的,或者说很难得到一个客观的比率,而这个比率是公式中用来描述行权价的风险中性期望值的现值,更朴素地说,可以看成期权可能带来的收入现值。

                    • 家园 深入浅出的学习比较好

                      有些人比如我不是学财务出身的,但不妨碍我们抄股赚钱。本人痛恶术语,如果讲起我们半导体业的术语也能把别的行业的人蒙得一楞一楞的。数学模型难不到我们,最怕的是讲不清楚一个道理反而说这个模型那个模型都是基础知识。深入浅出才能说明了我们学习的成果,是理解了并且能够去应用的。如果你能用你的模型随便找个权证分析一把,并且确实比政委的来得透彻全面,那么我肯定送大花。

                • 家园 谢谢你的鼓励
      • 家园 What is BS模型??
    • 家园 (五)香港权证市场机构黑幕,巨黑!

      前面我们是进行数学探讨,是很理论化的。但是和A股一样,我们也要进行政治性地现实研究。香港权证表面上走势跟随正股,显得有数学逻辑,A股权证特别是认沽整个就是一瞎炒。但在香港权证表面的严谨逻辑下,有着比内地还多的黑幕。它和A股认沽权证一样,是一个以暴利为诱饵的黑暗赌场,只不过看上去没有A股认沽那样赤裸裸。

      香港权证由18家机构发行,基本是国际大投行。这些投行联手勾结,坑害买权证的散户。调查表明,香港权证散户亏损比例达7成多(有些亏的还不好意思承认),远高于散户买正股的亏损比例(近来港股一直涨)。港交所认为权证是投资,所以大力发展权证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它坐收权证手续费,占收入一半。港交所只管收钱,认定了机构有发行资格,就不管事了,任由机构在权证中疯狂操纵。

      我们要注意的是,香港的权证到期后是以差价结算的。你买个认购,行权价8.88,和正股10元差价1.12,到期后发行商就把1.12的差价自动给你。如果行权价是11元高于正股价,到期权证就变废纸。这个正股价是结算日前正股的五日均价。这和A股认购权证是不一样的,A股你有权要求行权,你搭上行权的钱就要正股,发行商不能白吃你的钱,得有股给你。这样A股的认购权证发行数量不能超过正股的盘子,不然到时没股给人了。但香港发行权证,没有数量限制,不同机构上百个权证加起来,数量可能超过正股三四倍,反正到时差价结算。

      这样外资发行机构就勾结起来,在认购权证到期日前疯狂打压正股,把权证价值打成0,它就等于白挣了。例如中移动,前年业绩与成长都非常好,行权价25元的某认购权证怎么看看怎么好(现在中移动价上100了)。但是,发行外资机构在该权证到期日前将正股打压到25元以下去了!结算日持有该权证的人血本无归,这些人可不是乱买的。等结算日一过,移动正股就开始猛拉了。其它外资机构也一同配合打压,因为正股晚一些拉不损害它们持有移动正股的利益。这些机构有行规,不成文地不买别家发行的权证,并且配合操纵正股,各挣各的钱。据统计,香港到期权证有60%价值为0!就是这些机构合伙操纵弄的。

      这也是因为这些机构手头很多正股,占市值7成以上,打压起来很轻松。它们还故意将一些大头正股如汇丰银行价格波动控制得死死的,每天波动1%,散户买起来没劲,就去买汇丰权证。机构就操纵正股价格,从权证获利,也不耽误正股长线持有获利。弄成这样,香港政府港交所证监会难辞其疚!香港不是什么先进市场,而是一个需要解放的市场!相对来说,A股散户数量够多,正股流动性好,是很好的。

      我们要认识到,权证是个零和游戏。正股市场不是零和游戏,一直涨,可以做到大家都获利。但权证到期就结算,买的人挣的,就是发行机构亏的。机构发行权证时,还经常会邀请别人来做庄,自己也买卖。这样就是一个庄家和散户对赌的游戏。庄家除了勾结控制正股的价格以外,还有其它一些招数。

      如果权证的80%卖出去了,不在发行机构手中变“街货”了,根据规则,发行机构借口这个权证受市场欢迎,可以继续创设份额出来卖!这样,等于机构能变出筹码打压权证价格。机构出投资报告配合行动,先让散户看好权证,高位卖出,然后创设份额配合新报告疯狂打压。许多散户受不了止损卖出,被庄家低位接回。等接差不多了,又拉上去高位卖出。这比A股庄股时代的黑庄还要狠,因为权证操纵跌起来要狠多了。

      机构把价格拉上去,会持有相当的正股作对冲,就算市场持有一些认购证,也不会赔。拉上去,一些认购证暴涨数倍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吸引人来玩。但“街货”众多的权证一般不会有这种好事。机构把各种权证的行权价格与到期日拉开距离,拉正股到一定价格,就可以精确地让某些权证大涨,另一些价值变0。例如它猛吹正股前景好,8.28元行权的认购证就卖光了,却把正股价格控制在8元,手头行权价7元的认购证才是真正大涨的。仔细看权证设置,一定能发现不少这类名堂。

      还有种种手段我没想明白,或者不知道的。但以上这些事实已经能让我们知道香港权证市场水有多深了。这是因为香港市场被外资机构勾结操纵,香港政府无力也无意反制,搞不好还配合行事。自从红筹股、H股大量到香港发行,香港外资机构的黑手还伸向了内地公司,低价买股,大肆操纵!我们以前不懂,也没钱。现在怎么能还让这些外资机构在香港横行?一定要想办法整整这些机构。

      这次内地放话说要“港股直通车”放内地资金杀向香港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从中国铝业H股的认购证来看,外资发行机构算是吃了个大亏。这之前中铝H股的一些认购证行权价一般是8.88这样的,机构大把卖出来也只卖到5元左右,对应正股最多也就是15元左右的价格。但现在被内地大资金一通狂买,中铝H股冲到20以上,权证价格变成10元以上。到期如果按20多元的正股价结算,发行机构就大亏了。内地大资金可不会听香港外资机构的安排,不会配合把中铝H股打到15元以下。机构们如果扔股砸盘,搞不好会被内地大资金吃光。因为A股中铝是50元,再怎么稳在40元肯定是可以的,港股20元内地资金敢通吃。中国铝业在内地人气极高,到香港来吃中铝H股的也会有不少钱。所以外资机构还不得不追吃中铝H股对冲权证亏损的风险,弄得中铝正股数天就翻番。这也是因为内地资金认同中国铝业的题材,整体上市,买起来心里有底,外资机构不熟不认同,就吃了亏。外资机构被冲击得手忙脚乱的,最近赶忙创设了一堆行权价20多的中铝认购权证,企图靠这些补回损失,把我乐死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奇观,一堆行权价8.88的配上一堆行权价20多的,很少见。

      这说明什么?我们内地大资金,要替天行道,到香港去把水搅浑,不能任由香港外资机构操纵。也许内地来的钱和外资机构比起来暂时并不算多,人家四五万亿,我们四五千亿。但也不少了,而且关键是不会听外资机构摆布,我们有自己的行事逻辑。内地资金就按我们认同的定价模型合伙猛吃某些H股了,四五千亿也够。这类股,外资机构如果想设置权证操纵价格就得掂量掂量了,搞不好会巨亏。已经卖出的一些权证,就面临巨亏,因为在散户手上了,又不好操纵价格了,很麻烦。我主张内地资金一哄而上,把它的正股以及认购权证买它个精光,再合伙拉高,让它们在权证上亏死去。这是我们的机会,如果国家队来主打,那更好了。

      我认为内地资金钱淹香港,将改变香港市场的游戏规则,代表着历史正义潮流。我们要仔细研究,抓住这里的机会。

      • 家园 【花】【爽】改变香港市场的游戏规则,代表着历史正义潮流!

        陈经是真正的战略家!大高手!!!

      • 家园 【原创】恕我直言,我感觉你的想法很危险!

        (首先要说明我也很喜欢西西河友好的气氛,但这里不是娱乐板,所以说一些反面的看法,希望陈政委不要介意)

        文章写的很精彩,个人认为但是你的结论相当危险.引用你的结论"我们内地大资金,要替天行道,到香港去把水搅浑,不能任由香港外资机构操纵。""我认为内地资金钱淹香港,将改变香港市场的游戏规则,代表着历史正义潮流"

        我感觉投资或者赌博是一个极其需要理智的行为.身为一个弱者(散户),在投资决策时居然还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政治主张.这样是很容易吃大亏的.通俗的说法是要跟钱过不去,呵呵,开个玩笑.

        有句老话,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我并不认为H股炒起来香港的权证发行机构会吃什么亏.正常的逻辑,发行H权证的机构手头应该有相当的筹码以操纵正股的价格,也就是说他的筹码在8.88以下.为了对冲这些8.88的权证,它只需要加大力度的发行20.00的权证或者50.00的权证(反正它都不需要成本).8.88的持有人的暴利会鼓励大家把赚到的钱继续去买20.00,50.00的权证.最后的结果是你的本钱和利润最终又还给他.赌场就是这么干的,没钱赚的赌场是没人去的,同样,去的人也没有谁会相信自己赚不到钱.钱淹香港?呵呵,咱们内地人钱淹澳门的效果如何?

        第二点:关于游戏规则,你真的觉得咱们的游戏规则好?代表了历史正义?咱们的股市估计分红出来的价值还比不上国家收的税,除了创造了很多券商和股评家之流的就业机会之外,本质上并不能创造什么真实的财富.成熟的市场基本上分红就会跟银行利率差不多(所以它们对利率很敏感,咱们无所谓).当股票是一个产品来说,成熟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你能买到上市公司提供的很便宜的产品.咱们呢?只能买到上市公司,券商还有国家赚取了大量暴利之后你又不得不去买的产品,然后你感觉财富数字增长了之后能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但是如果你不赶紧参与,你会相对更加的穷困.如此之高的A股市场(看来还会更高)是一件对老百姓来说非常悲哀的事情,他们用血汗钱换成的储蓄会在这场豪赌(不由得他不参与)继续缩水(当然总体上可能数字增加了),所以并不直的自豪.

        再说H股,如果你是香港的庄家机构,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关于“港股直通车”)?前提是当别人和我们一样聪明.他们为什么不赶快把H和A的差价给填了?(既然是那么好一个东西?)不就等着咱们去填吗?如果能有你说内地大资金一通狂买,那是最好了,可以笑得睡不着,好多年没试过钱那么好赚了.绝对保证无偿帮忙锁筹,为表示感谢,甚至可以让你们内地的庄家赚一把了先走,这该够意思了吧?所以这是又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

        由上得之,我的结论.

        1.感情上比较悲哀.但操作上还是要心狠手辣.首先要紧跟庄家,拿定主意赚比我更笨一点的散户的钱.不管是权证还是H股,争取进去和出来都要比其他散户要快一点.就算明明是长线持有的股票也要短炒.

        我跌了一半的价钱,别人卖出来还能赚一倍的货我什么时候都打起12分精神随时准备塞给别人.这地方没有跌停板的(就是说真要跌起来,连把我的货塞给那些喜欢抢反弹的勇士的机会都没有).他奶奶的,太危险了.就算形式一片大好,咱们中央决定打个小仗把在奥运之前把台湾给统一了.老夫的银子全在股市里生着蛋,没钱买鞭炮庆祝那多丢人啊.

        2.爱国是一定要的,钱也是要赚的.香港股市居然可以卖空都赚钱,这个机会是要研究的.感觉A股已经赚的有点不好意思了,悄悄的把A股卖了,把赚的钱悄悄的在香港买进50.00的沽空权证.然后就整天盼着A股跌吧跌吧....良心上还是有点过不去,哎!大不了我赚了香港的钱回来捐点给希望工程什么的算了

        关键词(Tags): #H股权证
        •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权证发行机构不会吃什么亏

          权证就是用来帮助发行机构用来对冲风险的,由于发行机构持有多头头寸,为了规避风险,才发行权证,而具体发多少,什么价格发,都是计算好的,使得权证的风险和正股风险对冲。

          我觉得香港散户炒作权证,真的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买卖正股的资金投入较多的原因?权证的风险很大,妄图通过权证来投机很危险的。

          在星期五的“第一财经日报”中GS的衍生工具主管的文章“权证发行人与投资者并非对赌”是彻头彻尾的误导投资者,把权证上的损益和正股的损益混为一谈,居然说可以”双赢“。其心可诛!

      • 家园 东山老虎要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

        这可是郎咸平几年前说的,别看这些外资大鳄在本国市场规规矩矩的,可在篱笆不那么紧的市场中,比本土资本都狠,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