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宋庄战斗 ZT (精彩! 真实性请温相鉴定) -- uibeacct

共:💬3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宋庄战斗 ZT (精彩! 真实性请温相鉴定)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

    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

    )。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

    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

    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

    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

    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

    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

    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

    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

    般的胜利,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

    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

    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

    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

    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

    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政委梁达三

    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

    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

    :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

    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

    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

    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6月9日,天刚拂晓22

    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

    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

    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

    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

    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

    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

    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

    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

    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

    名手持日本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

    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

    。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

    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

    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

    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

    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

    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

    )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

    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爽!)。在极短的时间之

    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

    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

    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

    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

    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

    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

    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

    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

    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

    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

    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

    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

    ,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

    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

    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

    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

    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

    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

    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

    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

    ,其随即展开了进攻。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

    。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

    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

    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

    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

    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

    ,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

    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

    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

    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

    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

    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

    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

    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

    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

    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

    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

    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

    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

    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

    阵地。

    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

    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

    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

    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

    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

    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

    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

    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

    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

    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

    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

    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

    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

    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

    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

    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

    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

    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

    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

    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

    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

    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

    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

    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

    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

    突出了重围。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

    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

    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

    力。

    至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

    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

    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

    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

    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

    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

    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

    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

    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

    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宋庄战斗的日伪一方伤亡数字多有争议,但个人认为这场战斗的真正意义在于:即使我方

    的孤立小部队被强大的敌军包围时,我军仍有能力与之对抗,予敌以重大杀伤,并最终能

    够保持建制达成突围目的。在整个抗战历程中,这样的战例也很少。相应的,即便是素质

    相对较高共产党正规部队也常有被日军合围后突围失利而溃散甚至被消灭的记录,所以宋

    庄战斗在当时就是一面旗帜,是一次值得大鸣大放的模范战斗。而今天我们更不应忘记这

    些在小村中豁出性命、一次次杀退鬼子的英雄们!

    后记:

    1942年5月和6月两个月的反“扫荡”中,冀中部队共作战272次,击毙日伪军3891名,击

    伤日伪军7521名(亦有日伪总伤亡8000之说)。冀中军区部队、机关虽然突出重围,但伤

    亡过半(伤亡4671人)。地方武装(县大队,区中队)全部瓦解(损失5300余人),政权

    全遭破坏。由于日军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冀中百姓死伤达五万余。几乎可说是“无

    村不带孝,处处是狼烟”。后来有关抗日游击战争的小说、电影如《平原枪声》、《烈火

    金刚》、《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地道战》、 《平原游击队》、《地雷战》

    等等,多是以冀中“五一” 反扫荡为题材的。从中可见当时战斗之残酷。

    附22团政委梁达三简历:

    江西省瑞金县人,1912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

    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瑞金县区少先队队长、少共区

    委书记、红一军团通信队副政治指导员、电台第三分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

    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电台指导员、晋察冀军第3军分区11大队总支书记、营教导员、第

    10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委、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政委。后升任第七军分区政治部

    主任。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石家庄警备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华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去世。

    参考资料:

    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民出版社

    中国抗日战争史稿 湖北人民出版社

    华北野战军征战史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说一句

      我亲见的有关平型关日军伤亡人数就有一万人,三千人,一千余人,九百余人。看到一个官方网站一年前还是三千余人。这水分就大了去了。

      • 家园 据说林彪第一次上报时是500多人,后改为700多人,然后是1000多人

        国军也是如此,台湾称抗战毙伤俘280多万日军。

        日本方面也是经常乱讲。

    • 家园 有可能

      这过程是没什么好质疑的,但死亡人数因没有打扫战场,

      可能有出入。

    • 家园 看了雷兄最后一句,才知道为何美军对日军评价不高

      要照这么说,我军朝战时的战斗力未必超过小日鼎盛时期。

    • 家园 雷兄对史料的熟知程度,令某十分佩服

      抗战方面的史料,我所知甚为有限,远不如雷兄熟悉。阪本的问题,既然雷兄所掌握的史料中皆无,那么确实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而且这个疑点甚至可以导致对原文整体可靠性的怀疑。

      宋庄之战我早就听说过,日伪方面的伤亡也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因此羊兄怀疑毙伤日伪军人数,我也认为是有道理的,并未否定。

      至於日军与八路军人的战斗效能(排除武器因素),我相信37、38年时双方是有相当差距的。那时的红军精锐虽然资质出色、潜力巨大,但对现代战争不熟悉,所以表现不如日军。但在与日军接战数年之后的42年,我以为八路战斗效能应已有明显提高。加之面对的已经不再是日军精锐,所以似乎不应再处於下风吧 -- 当然要排除掉武器因素了。

      不过这个武器因素要排除掉似乎不太容易。国共两军与日军对战时,绝大部分时间里武器都处於明显劣势,可在东南亚那边,全副美械的新一军,其武器装备等又明显超过了日军,所以新一军的辉煌胜果也不能客观反映两边军人的真正作战效能。好像中日两军就没有在42年以后有过武器条件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打过。

      我始终比较好奇的是,如果用全盛时期的解放军(三大战役或朝鲜战争时)去全力对抗全盛时期的日军精锐,究竟会打成什么样。雷兄能否随笔一二?呵呵

      • 家园 Re:宋庄战斗 ZT (精彩! 真实性请温相鉴定)

        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平型关实际杀敌数目不过1000,便已天下闻名。如果真正歼敌1200,肯定会名气更响,这是其一。

        41年,42年是我党最艰苦的时候。那时华北的日军还是精锐部队。真正到43

        44年日军质量才下去的。而八路军为了扩张根据地,把长征的精锐都打散了,到下面去组织,质量成问题。这是其二。

        平型关以精锐之师,打一只辎重部队,伤亡还是1:1,这篇文章的伤亡比例,太夸张。

        这是其三。

        这篇文章我分析如下:

        前一段比较真实,杀伤很多,应该在250-300人左右,我在其他地方看过。

        后一段夸张太厉害,细节倒有可能是真实的。要是日军真的伤亡太重,直接就把阵地轰平了,我估计杀伤在100人左右。

        合计350-400人,我的看法。

        再说一句,整个淞沪会战日军死了多少,而且日军在上海是进攻,伤亡比例应该大一些

        • 家园 快乐羊的八路军为了扩张根据地,将精锐都打散了质量成问题的观点极是,而日军在42是否仍是精锐的问题?我认为角度不同,答案可能

          比如小弟如是认为:

          纵向看,淞沪会战至武汉会战间的日军可看作最强,基本为常设师团和原预备役师团,(装备,思想,训练....)38年时共34个师团,32个在中国(7个在东北),到武汉会战时日军伤亡已达40多万,除官兵的经验值外,其余可项指标均有所下降,41年日军举行“关特演”,从关内调入部分精锐充实关东军,42年日军兵力扩为51个师团,关东军13个师团,另有11个师团南下作战。(42年日本曾从华北一次性抽调2个师团南下,而将2旅团扩为2个师团,这2个新师团战力自然不及原来2个师团)

          此时南方军和关东军的建制单位战斗力无疑要强于中国派遣军。故即使横向看,根据单位战力42年的中国派遣军列为2-3流亦无不可。

          42年,日中国派遣军队的数量虽仍维持60多万,但战斗力确已大不如前了。但为何我根据地在大发展之后的损失仍如此惨重呢,从下面的日国军大规模战役时间表上可能会找出答案:

          1941年1月至2月 豫南会战

          1941年3月至4月 上高会战

          1941年5月至6月 晋南战役

          1941年9月至10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3月至9月 滇缅路战役

          1943年5月至6月 鄂西会战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 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10月至1944年3月 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

          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 常德会战

          (虽从40年日军加强对敌后的用兵,到41年时华北日军号称达30万,但此时敌后尚有50万的国军)40,41年的日军对国军的大规模攻击及国军的局部反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根据地的压力,而正面战场最沉寂的42年,日军基本上在攻击根据地,武器等方面尚逊一筹的我根据地自然要吃亏了,华北的武装损失了46-47%.

          43年后的日中国派遣军的精华进一步南调,44年更是发动51万大军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一号做战,兵力战力不足,故对敌后基本上守备为主,(将部队分为机动,守备)并进行一系列收缩,以图保持,强化原有地盘。

          另外44年后的日军不但中国派遣军,就是南方军(关东军亦被大规模南调)也已不复当年之勇。(物资,兵源接近竭尽的状态)在42年前,如日军端着刺刀和竹签逆袭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与日本在作战飞机和优秀飞行员殆尽而大量采取神风攻击是类似的。(这好象就是日军在美军眼里勇得发蠢的原因)。

        • 家园 有道理

          看来解放战争时期和朝战时期的我军作战效能要高于抗战时期。

    • 家园 41年,42年是我根据地损失最大,最艰苦,也是歼敌最多的时期。绝对是值得敬佩的!!

      不过,42年好像并没有确认被根据地武装击毙的日军将领。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坂本。

      另外,对煮酒大侠观点并不完全同意,

      经过长征的红军将士的战斗力确实极强,但37,38,39年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这批精华伤亡也不小,(因此时的侵华日军的作战素质是最强的,而且我方武器等与日相差太大),39年后根据地的武装扩充很快,但建制单位的战斗力有一定的下降,日军文件提到过共军是从质到量的转变。

      日军在42年抽调精锐进行“南下做战”,敌后的日军基本上是日军的2,3流部队了,而将以担任守备的独立旅团划到其3流中去并不为过,此类部队以清剿为主要任务,老兵较少,重武器不多。

      所以双方都不是最强的状态。

      1937年,平型关我115师(14000)以有利地形伏击日5师团21旅团辎重部队及作战部队一部,毙敌1000余人,己方伤亡600余人。

      39年,晋察冀军区9000余人在黄土岭伏击阿部规秀1500人。毙敌900多人,己方伤亡500多人,在日军增援部队接近战斗地点的情况下,主动撤离。

      此两战为我军经典歼灭战,不过我军都是已绝对优势兵力,占尽天时地利地利,(平型关下大雨)。但我方伤亡仍很大,黄土岭更是用100多挺轻重机枪和炮兵连将日军压在狭长的山沟中,2天仍不能全歼。

      狮垴峰战斗由彭德怀亲自指挥,调用陈赓、彭明治两个主力旅聚歼日军一个500人的大队,但10次冲锋10次被打下,最后只得撤走。

      所以单以建制单位的战斗力来说,我军仍少逊一筹。与国军精锐也有差距(武器,机动,官兵的训练,营养)

      但我军的战术及与地方的军民关系则极为出色(比国军强出很多),基本弥补了火力,官兵素质上的不足,如集中优势兵力快速歼灭小股日军,积少成多,每天消灭30个日兵,1个月日军就少了一个大队,而且己方伤亡亦不大。大批日军扫荡时,以小股部队掩护,大部队撤离,(如狼牙山)或化整为零保存实力。

      • 家园 雷兄所论甚是,不过

        我的那句“两个红军精锐连能击败日军一个普通战力的团”,其实是有隐含条件的,即,对方先攻我先守,我方占有地形优势且指挥比对方高明,经不断消耗以后才有可能击败之。这个是说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雷兄对39年以后八路部队战力的变化方面的介绍,煮酒很受教。多谢。

        雷兄所举那两次经典之战,其实与宋庄之战还是有所不同 -- 那两次都是在很大时间压力之下急着要歼灭日军的,因此我军冲锋会多一些,伤亡自然会大一些。如果没有时间压力等着对方突围再歼灭或在追击中歼灭之的话,伤亡应该会降低,而且歼敌数量应该会增加。

        理论上比较合理的比较是:

        在双方地形条件、武器条件相差不悬殊的情况下,日军先用一个团打我一个营,然后掉过来,我一个团打对方一个营,最后看总战果。呵呵,纸上谈兵了~ 雷兄见笑

        • 家园 对啊,正因煮酒兄有隐含条件,所以才是不完全同意,而不是完全同意,更不是不同意。

          仔细想一下,觉得煮酒兄所提的时间压力对战斗之影响很有道理。

          黄土岭,11月7日日军入伏后,一再猛攻突围,都被我军打回去,8日日军5架飞机助战,由蔚县、易县等县出动增援日军1200余人接近黄土岭以南的花塔。从涞源增援之敌(有书籍提到1000余人)已到三岔口附近,同八路军游击第第三支队接触,日军增援部队2200余人,企图与包围圈内日军夹击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参战部队,八路军则给突围日军大量杀伤后迅速转移,使来援之敌扑空。这样看,我军兵力仍为日军一倍有余,8500(去伤亡)对3000(去伤亡),但日本的飞机比较麻烦,而且对我军对外围日军(生力军)可以看成是疲军,且不再有地势之优。

          不过平型关之战的援军,则被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阻击,(板垣的主力部队被国军所牵制)故我军并无太大时间压力。战斗结束后,115师第343旅尚可向东跑池一带日军展开攻击。

          我的前帖也只是想说明单纯的硬件:武器,士兵的枪法,身体素质,战斗意识及技巧,中下级军官军事修养,我军仍不及日军。

          另外,关于阪本,日方似乎并无其被击毙的确切资料,不知煮酒兄如何看?

          煮酒兄高才大量,与你讨论问题确是件快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