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美教育之比较(一) -- 只看不说

共:💬71 🌺1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十分认同这者个观点

        本人还没有来得及说,就被老兄抢先了。

        • 家园 咱该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不好意思,带过课,所以有些感受。马上回国了,我不关心美国教育的弊端,主要看咱需要学习的地方。

          楼下很多人在讲Presentation的事情,这个只对在美国的同胞有意义,放到整个中国教育就有点偏了,为啥呢?很简单,这是在美国,说的是英文。要是在国内,说汉语,中国人白活的能力并不差。整体的比较,国内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这是美国学生比不了的,填鸭也不是白费功夫,缺的是自信和实践。

          个人感觉,咱真需要学习的是两方面:

          1.钱多,设备先进。这是明摆着的问题,国人千万别老想着绕过去,教育和科研就是拿钱砸出来的,好处实在太多,多到啥程度呢,你没钱,至少在投入差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永远超不过人家。

          2.态度,国内学生肚子里货多,差的是自信心,企图心,实践太少。一百多年的殖民史和贫困史改变的是一个民族的风骨,现在想当然的认为欧美比国内要发达得多的国人是大多数,盲目无知的背后是不自信,同样盲目无知的老美却是自负,两相比较,发人深省。

          要改变,不在一朝一夕,宏观上还是要在爱国,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具体到个人,我觉得就是要鼓励交流,竞争,别怕输。自信不是感觉,是扎扎实实的功夫,跟老外接触越多,竞争越多,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清晰,自信心自然就跟着涨起来了。具体到教育上,光看书看出来的知识是没多大用处的,空中楼阁,对一个人身心,性格的改变作用小,降低了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因此要多行动,多实践,多看书不如多做事。

          • 家园 认识自己是关键

            很多的国内朋友总是认为国外是怎样的发达.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其实我们并不是怎样怎样的差,我们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当然不是盲目自大,这一点儿要特别地注意!自信与自大可只有一步之遥啊!就象老兄所说的

            要改变,不在一朝一夕,宏观上还是要在爱国,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具体到个人,我觉得就是要鼓励交流,竞争,别怕输。自信不是感觉,是扎扎实实的功夫,跟老外接触越多,竞争越多,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清晰,自信心自然就跟着涨起来了。具体到教育上,光看书看出来的知识是没多大用处的,空中楼阁,对一个人身心,性格的改变作用小,降低了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因此要多行动,多实践,多看书不如多做事。

          • 家园 presentation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

            你说的第二点的实现,和小孩子说什么语言无关。国内教育少了这环,主要是升学压力以及学生老师比悬殊太大给逼的。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发挥作用,想改革,没门啊。

            • 家园 具体的看,还是有不同意见

              我说语言问题是针对Presentation的,不是说下面的态度。国内教育确实没这块,这个能力多是通过找工作和跳槽锻炼出来的,虽然晚点,从个人整体发展来说,不是致命问题。我不强调这点的一个原因是,美国人把这个弄的过了,耍嘴皮子的比做实事的多,夸夸其谈好说懒做的大有人在,这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显然不适合,咱还得埋头苦干,何况这种人才社会上多的躲都躲不开。

              形象的说,美国人是在分蛋糕,我们还在做蛋糕,所以美国人表达重要,中国人做事重要。

              根本上我觉得缺乏自信是个大问题,主要是劳动少,实践少,看书太多,对民族文化不认同,对国外盲目崇拜。从学时上增加体育课,劳动课,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客观报道国外现实,对学生们还是会有改变。

              关于高考和应试教育,我是反对大改的,跟国情有关,不能光看弊端,还要看长处,比如最大限度的照顾了公平。把美国高考体系搬到中国,SAT,多个志愿,人性化录取,美国人玩的很转,可看贫富,看族裔的现象也很普遍,弄到国内那非闹翻天了不可。

              • 家园 赞同你的观点。。
              • 家园 再次对晃荡兄的观点表示十分的赞同

                很多人反对应试教育,可在当今的中国,这是唯一可能的、相对而言最公平的择优录取的方式。美国大学招生的方式,绝对不适用中国的国情。除了晃荡兄说的以外,还有就是面试。作为面试官的校友,诚信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方式放在中国,不知道要搞出多少问题。

                PS:看了晃荡兄的博客,非常喜欢你的文笔和文风,对信教的看法也很赞同,虽然从未谋面,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拍马屁状)。

              • 家园 赞同缺乏自信

                实际上说不出话来,性格问题占了多数,男性总体感觉多于女性。这个主要是国力积弱,所以国家缺乏自信,国家的属性是男性,所以男性更加缺乏自信。我的解决方法是增加体力劳动时间,增加军训时间,增加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就是增强国力,对外进行扩张,抢夺国际话语权,国家强大了自然信心就来了,有了话语权就可以给别人洗脑了。

    • 家园 两国教育理念不同吧

      打个不恰当比方,如同养羊,美国那是放养,中国是圈养,美国是自然产生少数非常优秀精英来带领大批普通人,中国是出来都差不多中等的。

    • 家园 我在国内和加拿大都做过快十年的工程师,说实在的,我觉得

      抛开待遇和地位的问题不谈,国内的气氛更务实一些,也更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这边稍微大一点的公司就大家一起混的气氛很浓,搞到最后大家都是混混。当然总的水平这边并不差,那时因为这边学技术的条件比国内好得太多了。

      这边主要的优势是提供了很好的提高水平的基本条件(工资收入水平和信息优势啥的),但说实在的,拼命做一个好工程师并不是好的人生目标。

      每个伟大的帝国崛起的时候还是产生过许多伟大的工程师的。目前为止还是美国产生过最多的伟大的工程师吧,因此美国也还维持着今天的地位。不管别人如何想,我一想到美国最先想到的还是一个世纪前孜孜不倦的福特和爱迪生。不过现在精英都往华尔街跑,未来的伟大工程师可能正在中国印度的啥地方产生。

    • 家园 美国的小学生也不全是玩儿

      学的东西,比如算术,也许比国内的简单,但他们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有的还是很大的project(我说很大是对于他们的年龄来说)。

      比如,我女儿4年级的科学课,自己选个题目,她选的hybrid vechiles,然后就是自己通过读书,网上搜集资料,整理,我女儿除了powerpoint presentation以外,还作了一段video。后来她的project被选中参加我们当地的'science in the museum'活动,自己做一个小展台,在science museum摆摊半天,自己向参观的人发放推介自己的项目。这个project一做就做了差不多一两个月吧,从准备到完成花了很多课余时间,特别是一个不到8,9岁的孩子,自己在museum里面主动象来来往往的人推荐,讲解自己的东西,还是很有挑战性的。陪她做了这么几个project之后,我才觉得以前说美国小学生就是玩儿,大错特错了。

      • 家园 不假。做project确实可以加强动手能力。

        小学生做的,多少还凑合了。家长帮忙指导一下,有时候也要伸伸手,扶一把。小朋友们的兴致还是很高的。

        到了初中,就有点犯难了。没别的,要求高了。有时候真不是孩子做的了得。大人就得多包揽一点。

        到了高中,很多但不是全部,就得大人多辛苦一点啦。叫苦不迭的,有得是。说真的,即使对常人来说,也不是一般的困难。

        当然,也有乐此不疲的。俺小孩子的高中同学,是波音公司的model maker。每次听说学校有了project,开心得不得了。他的车库就是个小工厂。打开冰箱,拿出啤酒,开起音响,不睡觉都不要紧。他的孩子每次的project,都是拿第一的。

        可是,对于有些老爸老妈来说,如果不是handy man,忙了一天,还要再接着忙,真是够辛苦的。

      • 家园 同意蚂蚁上树的看法

        Presentation / communications / people skills 非常重要。那种“我只跟机器

        打交道”、“我只做 number crunching”、“我只管写code”的心态要不得。一个

        是这种工作,正如蚂蚁所说,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即使你不在乎发展,

        这种工作本身也正在消失。抱着这种心态去做事,即使技术方面基本功再扎实,前

        景仍旧不乐观。

        说到底,这是由整个社会经济模式的革命性转型所决定的。福特的时代(上世纪初),

        是卖方市场,有句话很经典 --- I can offer any car you want, as long as it's

        black. 那时候制造厂商根本不管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需求在发生怎样的变

        化,而是以不变应万变,我生产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牛不牛?那个时候,什么understanding

        the market,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等等,Who gives a damn! 更遑论

        segmented marketing, customized marketing 啦。那种环境下,公司、工厂确实

        无须太多communication skill,因为不牵涉多少与用户的交流、发掘并开拓潜在市

        场,所以 selling your ideas 实在不重要。

        可惜,时过境迁,上世纪40年代前后,就不再是你生产什么我就得乖乖用什么,而

        是市场决定生产。上世纪末到现在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市场细化越做越细,product

        proliferation 也越来越凶猛。这种情况下 marketing research, segmented marketing,

        and various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marketing ideas and initiatives 就变

        得至关重要。我本人对此是不太以为然的 -- 这种趋势固然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姿

        多彩,但其间造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但你个人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承

        认这个现实。这种现实之下,绝大部分人都不再拥有“单干户”的奢侈,都要在不

        同程度上与人交流,向他人解释复杂的问题、提出建议、影响他人...

        学校里的projects 大部分都需要做成powerpoint, 不少东西确实不需要做那个老什

        子。但这种训练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与客户交流或者在公司内部的

        正式场合下,人们习惯于比较正式的 presentation,你玩儿不转,就是吃不开。即

        使象我这种很少用 Powerpoint 的,在解释一些逻辑复杂 枝节繁复的项目时,也需

        要借助 Excel 里面的图表功能,怎样排版,选什么颜色,什么字体,字体多大,每

        页放多少内容合适,不同的 trend or patterns 选用哪种图表更直观,等等等等,

        这些基本的 presentation skills 都是必须的。一个好的 presentation 不仅要内

        容精确,而且要让人一目了然,这样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赢得同事的信任,他信

        任你了就不会追问细节,等于也提高了你自己的工作效率。老实讲,我见过的大多

        数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presentation skill 都很不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绝对是必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