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析邓小平“黑猫白猫”论 -- 茶园农工

共:💬57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浅析邓小平“黑猫白猫”论

    浅析邓小平“黑猫白猫”论

    土改时张三家:张三、张三媳妇儿,总共两口子人,虽然张三媳妇儿肚子挺着,可还没有生下来,生不逢时,所以分得土地才6亩。

    李四家:李四、李四媳妇儿、4个孩子,分别为12、10、9、7岁,分得土地18亩。

    刘二家:刘二,单身,才17岁,也算一家,分得土地3亩。

    村里其他人家的情况不是接近张三李四,就是刘二,……。什么,眼红李四家?且慢,故事在后面。话搁这儿,当时不按人口分土地,行吗?您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到了50年代末,张三家、李四家、刘二家同属某公社的某生产队,此时,该生产队有近30户人家、120多人、250亩土地等,当年打粮食12万余斤,和其它收成……。交了1500斤公粮(作田赋),卖了48500斤余粮,留1万余斤种子,6万余斤作口粮,合计能有12个多月的口粮。

    张三家的收入:张三、张三媳妇儿、4个孩子,分别为9、8、6、5岁,上面仨上学了,老么也就明年上学吧。一年挣得工分4000(扣除“非包工”即劳役后),分到粮食2400斤,油和其他农产品等若干,欠队里款60元之后,收支才正好相抵,是典型的“倒挂户”。家里花钱靠母鸡和猪长大,这不,刚卖了猪,不到半小时,张三媳妇赶紧买了30斤盐、扯了好几丈粗布……生怕队里来要帐呢?

    李:李四、李四媳妇儿、4个孩子已分别为21、19、18、16岁了。一年挣得工分20000(也是扣除“非包工”即劳役后),分到粮食3600斤,油和其他农产品若干,分得钱名义上为850元,而实际到手700元,150元似乎“必须长期存在”队上,供“倒挂户”透支用。

    刘:刘二,仍是单身,一年挣得工分4000(扣除“非包工”即劳役后),分到粮食600斤,油和其他农产品等若干,分得钱名义上为180元,而实际到手150元,30元似乎“必须长期存在”队上,供“倒挂户”透支用。

    张三家的贡献、所得:土地6亩/250亩(2.4%),工分4000分/200000分(2.0%),分粮食2400斤/60000斤(4.0%)。

    李四家贡献、所得:土地18亩/250亩(7.2%),工分20000分/200000分(10.0%),分粮食3600斤/60000斤(6.0%)。

    刘二家的贡献和所得:土地3亩/250亩(1.2%),工分4000分/240000分(2.0%),分到粮食600斤/60000斤(1.0%)。

    对比,张三家以2.4%的资源贡献(土地),2.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4.0%的粮食。

    VS 李四家则以7.2%的资源贡献(土地),10.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6.0%的粮食。

    VS 刘二家则以1.2%的资源贡献(土地),2.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1.0%的粮食。

    可见,李四家对照张三家,以3倍的资源贡献(土地),5倍的劳动贡献(工分),换取才1.5倍左右的“获取粮食”差别,而且这个差别还是基于“年龄上”张三家孩子小,贡献与受益不成比例。所以明、后年……,资源贡献差别不会变,劳动贡献也不会有大变动,张三家孩子一年一年长大了,获取粮食差距却会缩小到1.3、1.2倍……直至无差别。

    而刘二家对照张三家,资源贡献(土地)虽小了一半,而劳动贡献(工分)相同,“获取粮食”却仅得到张三家的四分之一,明、后年……,资源贡献差别不会变,劳动贡献也不会有大变动,获取粮食差距却会扩大,……直至仅为张三家的六分之一为止。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出来,在粮食,这个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需要,的分配上,对于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来说,合作社、人民公社采用的已经不是“按劳分配”,而是低水准生活条件下的带有“按需分配”记印的“社会主义”政策,按人口分配。同样,在“生活必须”的方面,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也都不得不采纳某种带有社会主义记印的政策、甚至制度,这在全世界已是共识、共同现象。生存权是最基本人权。

    土改时,按人口分配土地,埋下了种子,本身已经预示,这个“不合理”必然会造成贫富不均、两极分化。总不能老“平分土地”吧(例如过十年来一次?)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GCD提出了走“集体化”道路,这完全是一种“自然”选择,“历史上从未实施过的社会主义,试试的机会总得给嘛”,所以这是历史的必然。

    不管什么原因,事实是这条路没有走好,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为摆脱困境,“黑猫白猫”论出台。……。70年代末,既然掌了权的理论家邓小平,认为“这20年浪费”了,那就再回到56年合作化以前状态吧。

    但,历史呈螺旋上升,应当可以看出,此时,“重新分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如果王五家、杨六家、陈七家类似20、30年前的张三、李四、刘二家,那么,尽管杨六家很可能也能够在相同面积土地上,付出五倍于王五家的劳动,却不见得能得到高五倍的收获了。因为各自承包相等土地的条件下,可以作比较啦,良种、化肥、水利、技术等,使得王五家也能获得至少接近于杨六家的粮食了。现在,杨六家要努力寻找的是“劳动力”的出路,乡镇企业应运而生、进城打工的动力由此而来。王五家则警示四邻周围,“少生孩子多种树”才行啊。陈七家么土地少,进城打工和留在农村差别不大,赶快找媳妇是正事儿,而孩子大概是决“不敢”多要了,哈哈哈……。

    看来,黑猫、白猫本来就都能捉老鼠的,还一个劲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白猫路线,干吗?心虚。且不去揭露其欺骗性、虚伪性,黑猫白猫论,作为总设计师设计蓝图上最主要、最“夺目”部分,作为理论家邓小平的理论中最基础、最著名部分,(著名到美国国会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多次引用),总该可以修正成:黑猫白猫,不捉老鼠的不是好猫了吧!实践已经证明,光是能捉老鼠还不是好猫,好猫的标准、定义要高许多。捉老鼠仅仅只是好猫的必要条件,给充分条件留有余地不好么?

    快三十年了吧,“先富起来”,看到了。“带动大家”,没有。事实是大家都在想富、而且想先富,这个“想”拉动、推动了一部分人先富。永远也甭想共同富裕,就象太阳东升西落那么铁定、衡定。黑猫白猫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相互指导、验证过了。那是被人吹成“理论家”的“理论”,打了引号的理论家和理论,早已成了胡里花捎的理论。什么是好猫?摸石子过河时,总能发现,本来就是很讲实际的人,肚子里的“疙瘩”多是多,可个个是实心的,充什么理论家?只要总在河里行走(老老实实待在河里,是硬道理),总碰得上“斑马”似的猫。

    谨此文纪念民间“黑猫白猫”论成为指导制定政策的“理论”出台45周年(1962~2007)。

    关键词(Tags): #黑猫白猫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吃饱了就是好啊

      有劲

    • 家园 我只知道老毛时代饿死的人比老邓时代多
    • 家园 你的这几篇文章,以本文最为难懂,先说一下我所理解你的意思:

      土改按照人口分田到户--->必然会贫富不均(主要原因是各家庭的人口不一样)--->所以要集体化;

      猫论--->实践上分田到户--->事实是现在贫富不均。

      如果我对你的意思没有揣摩错的话,那么真正有点惊诧了----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说大锅饭香!

      你自己举的例子:

      李四家则以7.2%的资源贡献(土地),10.0%的劳动贡献(工分),获得6.0%的粮食。

      这种分配制度,必然会影响作为劳动者的李四一家的积极性,因为他劳动贡献大于他的收入。他会采取一些消极怠工的方式来偷懒,这就是为什么大锅饭吃不下去的原因。

      好比,铁老大要办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站,我和萨苏两个给他打工,萨苏一天两篇精品文章,我一年一篇原创,还没人爱看,在收入上,我来当个"倒挂户",萨苏每个月工资就比我多100美元-----那到底是谁剥削谁啊?

      私有制必然带来贫富分化,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应该:

      1 反对天生就不用劳动,吃穿不尽,像贾宝玉那样(提高遗产税);

      2 反对富人可以仗着有钱,欺负穷人(建立法制社会);

      3 保障不是因为自身原因而赤贫的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福利)---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生存权的,比如说,我每天去赌场输个精光,下个月房租麻烦你老兄买单,这合理吗?

      • 家园 他不懂经济,不懂统计,却喜欢谈经济,谈统计,容易懂才怪呢
      • 家园 你要故意曲解我的意思,那么就别再讨论下去了。

        你要故意曲解我的意思,那么就别再讨论下去了。

        如果你的语文阅读能力,没有对不起你那张高中毕业(大学就分科了,不能算了)文凭,你不应该看不出,只有张三家是受益的,李四、刘二都不会喜欢,但可以接受。“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说大锅饭香”!那就是你在说呀,哈哈哈。

        我的意思非常明确,在50年代农业生产水平,单干(土改)因人口变化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等,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的短暂平均,很快会打破,造成贫富分化,却无良策对付。土地又没有条件“经常性”地调整(经常地“土改”),在此情况下,走集体化道路,给贫富不均悬殊加了一个“安全阀”。

        在例子中说得很清楚,李四、刘二家当然仍旧相对比较富裕,可是张三家也不至于挨饿活不下去(正常年景),就因为合作社和后来的公社,在生存最关键的粮食分配上,采用了非按劳分配方式(按人口分配)。这是大锅饭么?已经不完全是喽,李四、刘二得到钱了。你不要混淆视听,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人口众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拿后来的眼光,看待那时候。粮食大丰收了,超产部分,甚至口粮、公余粮之外部分,就采取按工分分粮,当时也不少见。

        “私有制必然带来贫富分化,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天经地义的”?霍霍,理所当然,可以;未必天经地义啊,富人要多交税(世界各国普遍这样),这个法理的基础在哪儿呢?就在“天无此经、地缺该义”嘛。

        他会采取一些消极怠工的方式来偷懒?李四不会,这就是你肤浅的地方。李四的孩子,年纪越小,学校刚出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也许会。时间长了,干活就得有个干活的样子,做人么,在村里做人,也要有个人样,何去何从,他们自己会拿定。

        这个“干活怠工偷懒”的论调,就象说资本家的工厂里,工人必怠工、破坏机器……一样,想当然成分太多了。

        赌博在你看来是劳动?那么做“三只手”、拦路抢劫……是“高危险性的工作”吗?

        • 家园 使用语言暴力,是你的拿手好戏。最后一次回复:

          首先质疑你的文学写作水平:

          只有张三家是受益的,李四、刘二都不会喜欢,但可以接受。“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说大锅饭香”!那就是你在说呀,哈哈哈。

          你怎么就替李四他们表了态呢?他们可以接受呢?他们没有使用暴力来反抗,可以用消极怠工来抵制。

          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人口众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

          这当然是事实,不过就只有靠集体化来度过难关?你自己不还提国家收税吗,收税后干什么去了?不能补贴赤贫?

          “私有制必然带来贫富分化,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天经地义的”?霍霍,理所当然,可以;未必天经地义啊,富人要多交税(世界各国普遍这样),这个法理的基础在哪儿呢?就在“天无此经、地缺该义”嘛。

          又是曲解,我本来就说要有调整措施----所谓: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收税更是连过去皇帝都有的招数,就到解放后,改名叫上缴利润了。

          他会采取一些消极怠工的方式来偷懒?李四不会,这就是你肤浅的地方。李四的孩子,年纪越小,学校刚出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也许会。时间长了,干活就得有个干活的样子,做人么,在村里做人,也要有个人样,何去何从,他们自己会拿定。

          这个“干活怠工偷懒”的论调,就象说资本家的工厂里,工人必怠工、破坏机器……一样,想当然成分太多了。

          我没种过田,但在中国外国的企业都干过,只要是分配制度不清晰的地方,都会有偷懒现象。中国以前国营企业效率低,国外相对来说也是,甚至私有制大企业,人浮于事也很多。

          要不然,农民素质就比工人高很多?

          赌博在你看来是劳动?那么做“三只手”、拦路抢劫……是“高危险性的工作”吗?

          你这是在曲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我赌博,就不应该有生存权,因为这是自作孽,不可活,农村的那种懒汉,本来就应该饿肚子的,而大锅饭养了他们很长时间。

    • 家园 楼主看来对于农业生产非常不熟悉

      因为他的推导就是建立了农业劳动投入可以准确计量的基础上的。

      要是记工分可以准确反映劳动投入,就不会出现大呼隆磨洋工的情况了。

      • 家园 记工分不是大乎隆的主因,人多地少才是其基本原因。

        你写的话,有语病,意思得猜才明白。你不喜欢我说的,当然可以啦,你真得看点书再来讨论,你不接受别人观点,但别人说的事实、史实,当面你不改变自己观点,也可以理解,私下你得接受事实或者要么找到新的事实(不是观点)来反驳之……。接受事实,不跌面子的。

        我是农民,所以一下就能点出你的要害,对农业生产,行家里手呀,哈哈哈……。

        • 家园 看不懂么

          看来楼主的确缺乏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

          居然会用工分这种根本靠不住的东西去衡量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投入,这不是开玩笑么。要是用工分可以准确衡量劳动投入,集体化的弊病就不存在了。

          • 家园 不要停留在鼓吹“承包制万能”那个阶段,猫论是有缺陷的。

            首先,请注意50年代这个前提。其次,精确两字是你说的,我并没有讨论“精确”反映劳动投入的方法和方法的好与坏,客观上没有其它指标可以用,就暂且用记工分来作横向的比较。张三李四刘二,三家人对本生产队的劳动投入,相对来说谁家大一些谁家小一些,用“工分”是可以的。集体化造成大乎隆,是另外话题,这里不涉及。换句话说,大乎隆,张三李四刘二,要有,都有大乎隆,,要没有,都没有。没有办法知道谁大乎隆多一些、谁少一些,你有办法吗?

            中国的农业生产,集体化带来的大乎隆,并不是主要问题。再说一次,不是主要问题。人多地少、良种、化肥、水利、农业技术……才是。我种过地,比你有发言权一点。大乎隆是你这样的自以为有对农业生产有认识,而没有种过地的人,想当然的认识。这是承包制后,中国农业问题研究的学术界共识,你不是搞这行的也不妨,网上一查便知,不要停留在鼓吹“承包制万能”那个阶段,猫论是有缺陷的。

            • 家园 这里没有人说承包制万能

              但是在当时条件下,承包制比集体耕作强,更被农民接受,在生产上有更好的效益。

              你自己也说了,谁大呼隆谁不大呼隆无法判断,所以只能以出工为标准,农业劳动的分散性决定了根本不可能对个体的劳动投入和质量进行外部监督,否则成本就高到无法承受。所以集体耕作下的劳动投入,无法到达家庭耕作时候的水平。

              种子化肥农药,这些都重要。可奇怪的是,这些在集体耕作时期作用都不明显,到了分田单干时期就显现了;更奇怪的是,60年代初期搞包产到户,农村还就是恢复生机了,总不见得一两年之内种子化肥农药水利都大大改善了吧。

              另外,越是良种,越需要田间管理配合,在中国的条件下,就是靠更大的劳动投入。如果不能确保劳动投入增加,良种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