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哈,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出炉了,教育部表示要考虑 -- 晨枫

共:💬158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出炉了,教育部表示要考虑

    该方案研究者提出,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之以高中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和面试后自主录取。

      综合评价可以包括学生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绩、学生成长记录、教师评语记录、实践活动记录、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等资料。

    很多内容和前些时间河里的讨论不谋而合。要我说,高考次数的规定应该取消,年龄限制也应该放宽,容许工作几年再考大学,也容许用多次高考分数中最高的申请大学。

    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
    • 家园 估计可行性不大

      面试还是算了吧,直接改成人情资源比拼.我参加过几次面试.有一个小孩很天真地跟我们说:他同学面试很简单,谈些天就可以签约了,我们怎么问得这么难,嘿嘿,我们刚才还在陪人聊天呢.

      至于平时成绩和评估,呵呵,高中也得流行潜规则了。

      多考几次用最高分,其实没意义,人家大学自己会算09年的一百分相当于08年的多少分.

      老实说,高考可能会失误,但你多考几年,这种误差就小多了.至于什么综合素质吧,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都是很少的。

      真看不出现代的高考制度不好在哪里啊。

    • 家园 光自主录取这一条就是个大毒瘤

      愿望是好的,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跟共产主义类似。一旦面试自主录取让主观因素掺杂进去,官司和民间指责会无穷无尽。

      在高等教育没有成为闲着无聊去上上的可有可无的消费品之前,必须要有一条客观的分数线,哪怕制定分数线的规则再不客观,分数线本身也必须神圣不可侵犯。

      面试模式在北京上海这种人均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运行,但在其他地方绝对是个灾难。因为面试而落榜的考生全家不把你考官砍死才怪。

    • 家园 那样,昨日之我对今日之我的影响太大了。

      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之以高中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和面试后自主录取。
      那样的话,在成长过程中走过弯路,成绩曾经不好的学生、中间得过大病休学的学生,他的高考将被大大影响。

    • 家园 你说的这些国内大部分都实行好多年了

      高考无次数、年龄、职业的限制。就是这个“用多次高考分数中最高的申请大学”还没有。这个不太容易实现。

      因为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不同的。受试卷难易、招生人数、考生人数的影响,每年的分数线划不同。

      比如我那年,浙江文科的重点线是560。但前一年,文科重点是540。差了20分。

      此外,由于报考人数多寡的不同。每个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不同。国内高考有大小年之分。一所大学去年的分数线如果很高,则今年的分数线可能会偏低。因为大家被去年的高分数线吓怕了,纷纷填别的学校,结果就造成当年招生不足。反之亦然。

      比如,同一所大学,今年的分数线是550,明年可能是580,后年又降到540。

      所以,如果“用多次高考分数中最高的申请大学”,就有违公平了。

    • 家园 个人觉得 文理分科,考5门无需变更

      高考和当年的八股文一样,只有取士的途径之一,考的东西越死,内容越少,对农村的学生来讲机会越大,过分偏重所谓的素质教育,偏重所谓的关心时政,正是对城市考生的偏袒,对农村考生的歧视,因为双方的阅读面,获得知识的渠道都不在一个层面。

      明人也知道八股不好,可他也有一个好处,管你贫农还是诗书门第,大家考的都是那几本书,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而现在的高考改革,实质是越改革,将起跑线的距离拉的越大。

      更何况 很多人心里教育改革的那个目标,美国 他的教育是否成功,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不是每年吸引去的各国精英,美国的教育 嘿嘿。。。。。。

      • 家园 同意

        我跟我老婆商量的结果是孩子一定得回国后生,为什么呢?一是因为英国面向普通人的医疗技术实在是太差,不敢在英国医院生孩子;二是因为英国对大多数孩子提供的教育实在是太差。

        • 同意
          家园 我在日本的时候

          第二点是很多人回国的原因。他们就说,万一将来回国,小孩在国内留级也跟不上。日本小学生圆周率只需要记到3,弄得小孩子自己都不明白圆的周长怎么能和内接六边形一样。

    • 家园 最应该改的是招生名额上的省际差异

      还有取消文理分科。

      现在情况下改来改去都会对底层不利。

      • 家园 招生名额的省际差异目前很难改的

        办大学要钱,而且是大把大把的钱。

        光靠中央给是绝对不够的,好点儿的大学哪个不靠省里市里拨款,就算不靠拨款,想接项目,总求着省里市里吧?问问哪个省领导,出一大笔钱供着所大学,结果人家不招你省的学生,名额全放到外省去,你省里的应届生没学上关我大学什么事,你自己解决去……这换谁都不干啊。

        我念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比较过,北京的两所,碍于多年的舆论批评,本地预留其实不算太厉害,20%左右,华东的五所,除了中科大,另外四所都留50%左右的。至于中科大,人家显然没指望着安徽省给钱……

        要取消名额差异,除非全国统考,不给各个省派名额,但这样的话,一来偏远省份很难出头了,二来以后大概要高考以后等一年才能录取完毕了。

        • 家园 科大和安徽省还是有合作的

          科大增加录取安徽考生的比例,这上过《新闻联播》。直接拨款似乎是没有,至少不多,具体措施好像是减免水电费。这个不要小看。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国家给清华的拨款一半左右要用来交水电费。

          • 家园 呵呵,其实安徽对科大很照顾了

            当年科大去合肥,相中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地盘,于是一声令下,整个安徽师范大学搬迁到芜湖,把那块宝地让给中科大了。

            安徽省实力有限,能给出这么多支持也不容易了。所以当时我们同学聊招生的时候,安徽的同学对科大不多留一些招生名额特别郁闷。

            现在增加了是好事啊,安徽的生源其实很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