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黑砖窑的事情大家不要光顾着愤怒 -- Alarm

共:💬175 🌺3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农村随见随想

        农业税,这个不用说,已经取消了的。还有各种补贴现在也确确实实的上来了。

        如今由政府主导,多半是供销社出头,组织各种专业合作社,我们这里是茶叶合作社比较出名,组织各农户加入。通过合作社牵头,对农户进行各种培训补贴。培训有法律和专业两个方面的,政府提供午饭(饭票食堂或者大排档)和路费(这个还是不错的,就是最远的也用不了这么多):由于多半是自己摩托前往,所以这个相当于是发放工资的培训,参加者踊跃。补贴,其中已经实实在在享受到的就有土地承包补贴,农机补贴,据说还要进行比如茶厂补贴(进行中,所以也不知道名字),这个数目是几百到几千到几万不等,发的还是挺丰厚的:比实际承包费还要多!

        教育,小学到初中已经真的实行了义务教育:现在读小学是要叫一个学期二十元的蒸饭费,如果不在学校蒸饭,那就完全不用交钱。包括书本费,也不用教。还外加营养午餐,当然,这个营养午餐和大学的食堂出品的一样,大排随着学期的结束日渐消瘦~~~

        医疗,养老,当然基本上还是要靠家庭。不过呢,医疗保险也渐渐高起来了,孤老五保户的月补贴也多了起来了。

        • 家园 有所不同

          反正我老家的农村小学不是这样的。

          2月份才回去的。

          还要交钱的,至少书本费要。学杂费是不要钱。

          农村生源严重萎缩,少子化。

          有的小学彻底荒废。

          营养午餐,不可想象。没有,自己回家吃。

          小学3年级就有英语课了。

          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年轻老师极少。

          基本上都40岁以上了。

          样本是最底层农村,非小集镇

          • 家园 en,我们这里也是自然村

            孩子很少了,我们村是最大得,再加上附近六个小村子,所有的小孩子,还不能够一年凑够一个班,所以现在小学一年级都是隔一年才有一个班。

            原因,按照父母情况不同,大学毕业在外的小孩子自然跟父母也在外;在外做生意的小孩子自然跟父母在外;略有些钱财的,哪怕是在农村干活的,也会把小孩子送到镇上读书。这种没有户籍的,幼儿园不用借读费,小学六年所有借读费是六千元,初中每学期是五百上下,感觉本省借读费数目不管杭州还是地级市还是小镇都差不多。还有解决借读费的方法是买一个镇上的户口,这个户口也是几千或者几万的样子,不给土地工作,纯粹为了读书免去借读费而已。

            小学英语,一般现在三年级就有英语了,比如镇上的小学就有。不过一般有资格拿到营养午餐的学校,都是没有配备小学英语老师的。

        • 家园 呵呵,你们那看样子不错

          我们所看到的形势大体相同,就是在逐渐变好。学生收费方面,你们那里比俺老家要好得多,俺老家那边,虽然学费免了,可还有不少杂费,多不多,可也是一种负担。现在威胁最大的是大学贵,毕业找不到工作,老百姓没有上学的积极性,基本就是初中毕业扫盲而已,短期看,很难从整体上扭转这种形势,除非教育和就业政策有巨大变化。

          • 家园 是的,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打击非常大

            虽然家里工作也不是过不了日子,为了户口,为了自己和父母的容光体面,为了将来的孩子的教育啊什么的,这些毕业没有好工作的大学生还是会在大城市努力,只有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回乡的。这就带来坏榜样,读书无用虽然还不至于流行,不过大学生老早就不神圣了。

      • 家园 也是自己知道的身边的农村情况

        我们老家年轻人也确实没有种地的,一般都是毕业后读技校,以后做施工、水电、装潢(我们这里建筑业非常发达),要么就是学木雕,本来我们这地方号称百工之乡,工种极多,这是这么些年经过市场考验收入较好的工种,一般是男孩子们的出路。学木雕的,女孩子也不少,除了木雕,好像女孩子就是传统的裁缝多些了。不过这个裁缝也是略有变化,给服装厂做样衣的有,在城里开服装店量体裁衣的有,在流水线上作业的肯定只有几年,没有人把这个做正经职业的,没有前途。这些是在城里,非大学生的年轻人就业主要路子。

        在家里的也有,不过种地的是没有的,确实,不要说年轻人,连老人在家里种地的都不多了,杂货店里卖的米和城里品种差不多一样多,都是堆的高高的,回家的时候我还问,咱们这里这米卖给谁啊,大家都笑,不种地了,自然是要买米的。回家问爸爸,确实,据说今年我们小队种地的人家只有四家,其中还包括了以后肯定不种的我家呢。

        在家里的,我知道有这么一些行当:跟我爸爸一样,做茶叶的。开小型加工厂的,其中主要是加工米,油,猪饲料(个人养猪虽然少的很,不过我们附近有个村子是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到城里接活分派做手工的,其中以圣诞工艺品和发往中东的围巾最多。还有就是做各种小生意的,开小店的,做茶叶生意的,做药材生意的,开小厂子的,做手艺活的,还有专门赶集市的,搞养殖的,不一而足,很多很多。这些是勤恳劳动的,过得大多不错。也有些不是正经行当:比如我知道就有人家相当于是开赌场的,这个数目毕竟不多。

        除了种地的养猪的人少了,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山青水秀。回家的时候,我会疑惑:原先觉得山谷很开阔的,怎么现在看起来都拢到一处了?走路不用十分钟,已经一片荒草地,怎么也没有人耕种了?山怎么看起来这么丰密,难道真是我小时候爬过的那些山?那个时候就那么大胆子?买米的人多了,用煤气的人多了,自然养的山上郁郁青青,比起小的时候,山都高了厚了,以前没有几棵树的,平顶秃秃的,现在一寸黄土也难见了。

        山好了一个后果,就是野猪多了,那些走路十分钟都不用就荒了的地,很多就是因为野猪捣乱才不种的。还有就是山上野物多了,现在往山里走,很容易看见松鼠,我还见过好多次野雉,华丽的常尾羽,真是漂亮。

      • 家园 有理有力有节,说的真好

        我家农村亲戚不少, 你这里谈的好多问题我都耳闻目睹

        不过如何教育农民们,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例如办工厂出现的环境污染.

      • 家园 农村问题最大就是没有资金投入

        农业不赚钱,政府不投资就没有人投资,难

      • 家园 好文,花!
      • 家园 放着南街村华西村这些靠自我力量发展起来的典型不提

        却去乞求某些开明人士从古到今都没有真正成功事例的“乡村建设”是不是有点缘木求鱼?可惜改革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许多人还避重就轻虚晃一枪,自欺欺人同时掩人耳目。

        改革后农村的边缘化根源在哪里?不就是那个包产到户的小岗分田承包么,即便那个改革典型的小岗村在当局多年来以各种形式进行无偿的援助支持的情况下不还是没有摆脱三农的困境。标题中提到的那些农村,在许多人的唱衰中竟然坚持下来并超过许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城乡改革所伴生的各种丑恶现象也没有随之发展,这对誓死坚持并捍卫“改革中的问题中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的中国文人们那些成功的农村却是不符合改革主旋律的要求,因为他们坚持了集体公有制,保留了当年人民公社的基因,这是他们极力回避并掩饰的。

        许多文人总想通过对集体经济的忆苦思甜来忽悠人们让他们认识到改革才是必由之路,想方设法从舆论上对这些毛时代的残留经济模式进行剿杀,可惜改革活生生的现实却让那些保守的毛时代经济体有了教育人们的现实材料,这恐怕就是形势比人强。老实讲,就南街村那种比改革前更“左”的做法,个人也并不感冒,但是一想这种比当年还“左”的典型现在都能混成这个模样,那么如果没有改革那么我们的农村还是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的,而且过得未必比南街村更差。以他们的生产模式,那么周恩来当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要比那可笑的人均翻两番要实在得多,要坚实得多,要可持续的多。

        • 家园 乡村建设派是很有特点的

          总结起来说,那就是:小事清醒,大事糊涂

          乡村建设派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农村自治体制、推进农村社会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下了很大功夫去调查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宝贵经验教训。但是乡村建设派最致命的问题是没有把握住当时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矛盾,对束缚中国农村进步发展的种种障碍,其认识停留在肤浅的技术层次;在那个时代那个大背景下,乡村建设派的努力注定要无果而终。

          乡村建设派最突出的特点是改良主义,用很认真细致的工作、从小处着手一点点的改良;如果和同一时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主张的全面、彻底的社会革命相比较,举个未必很贴切的比喻:社会革命像是盖房屋的结构,乡村建设派则是搞精装修。两者其实并非根本对立,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盖房子,基础结构都不能有什么大问题,这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东西;但是这只是个毛坯房,或者说是简装修,可以住但是并不舒适;乡村建设派的精装修恰好是个很必要的很有益的补充,但是如果房子本身就是个危房、你再怎么精装修也白搭;两者的结合最终能够把事情办好。

          其实从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若干农村政策的推进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改革和农村建设,还是建国以后搞集体化的样板典型,只要是实践效果不错的例子,在具体的、细节性的工作上,和乡村建设派有异曲同工之妙。

          乡村建设派最终能够和中共靠近、成为参与建国的民主力量之一部分,是有其必然性的。

        • 家园 早就烦小岗村

          不是指那些在轮回命运中挣扎的农民们,而是那帮可恶的吹鼓手。

        • 家园 花,农村的最大问题就是集体经济全面崩溃

          中国人民都有革命情结,而非改良。农村集体化如果保留下来并慢慢改良,不至于出现现在的惨状。一个好不容易建立的体制就这样消失了,可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