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孙元良轶事数则 上 -- 萨苏

共:💬82 🌺17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孙元良轶事数则 上

    从新闻中看到,黄埔一期的最后一人孙元良将军以103岁高龄往登他途。回想九十年代初到黄埔军校旧址,所见黄埔军校烈士墓上凝重的“亲爱精诚”题字,这或许标志着那一个时代的结束吧。

    孙元良,在近代史上是个不时闪现的名字,北伐,抗日,反共。。。民间对其评价不一,盖棺论定的事情是说不准的,萨也没有兴趣和资格去评定孙老将军的一生。不过,“孙元良”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年间从国军旧人口中,多少听得一些此人传闻,真实性不敢100%保证,但都有出处,且与大家作一共享。

    一。不吃辣的四川人

    刚刚听到孙将军西去之讯,曾给一个朋友写到家族中有一长辈,曾专门去孙元良与庞炳勋离开大陆后合开的馆子吃饭,以体会“孙庞斗智”故事。写了之后,与家人通电话,那边就说老辈去吃“孙庞斗智”不假,但里面那个“孙”可不是孙元良,而是原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司令官孙连仲,孙连仲是西北军老将,庞炳勋的侄亲家,与他合开餐馆很正常,孙元良是黄埔嫡系,和老冯的西北军是死对头,开餐馆大概也会找李良荣。此孙不同于彼孙也。

    惭愧,原来搞错了。但老萨思维短路有点道理。原因是知道两则关于孙元良的轶事,都和吃饭有些关系。

    其一,是曾给沈醉先生作过助手的一位亲戚提到,抗战时期沈醉在军统作总务。当时前方将领回到重庆有时会到军统局,招待吃饭自然不会少,都是沈醉的工作范围。孙元良也来过,沈醉安排吃饭,因为孙元良是四川人,特别准备了麻辣火锅招待。却不料席间孙极少动筷。沈颇为奇怪,事后询问孙的副官,答曰“军长不吃辣。”身为四川人而不爱吃辣,可谓怪哉。不吃辣却不明说,敷衍就餐了事,军统局的骄横,将军们都不愿轻易冒犯,也可见一斑。

    其二,是北京一位编辑朋友的长辈,原是西北军中人,谈论历史,提起冯玉祥的节俭,拿蒋介石所部对比,曾说南边(北伐军)也不是尽不可取。中原大战后他所部的西北军一团被收编,与第二师同住一城。地方宴请,席间士绅敬酒,第二师的长官居首席,淡然却道:我辈新军人,不吸烟,不饮酒。这个第二师的长官,就是时任团长的孙元良。孙固辞之下,滴酒不沾。以下军中众人即便想饮,也只好推却了。西北军军规中原也有不吸烟不饮酒的说法,但经过北伐以后,已成空文,不乏以豪饮著称者,孙此举令西北军上下一时肃然。

    二。南京战役中的孙元良

    其实,孙其人,作为军人还是比较能打的,在日本的对华作战纪录中,往往可见孙元良的名字。南京战役,孙的八十八师死守雨花台,是为南京城外最后屏障。日方记载,雨花台守军阵容严整,军纪森严。孙元良下令逃兵一律毙杀,另有一条命令战斗开始后任何人不得离开阵地上公路(有逃跑之嫌),公路上有人督战队即可开枪射杀。日文资料中这样的描述本意在于说孙残忍野蛮,但也说明孙元良当时对于死守阵地是有决心的。

    不过,根据日军纪录,孙元良的一个失误,也可能是南京最后城破的重要原因。1937年12月9日开始,日军反复攻击雨花台,由于守军顽强,雨花台后二十米高的南京城墙作为二线阵地可以提供火力支援,交叉火力猛击之下日军损失惨重(事后日军统计雨花台之战伤亡两千余人),三天没能占领这里。但是,由于日军士气极高,各部队纷纷抢夺攻占南京之“武勋” -- 南京作为中国首都,这份功劳远比攻占其他地方为高,给守军的杀伤也极大。11日,考虑到孙所部八十八师伤亡很大,唐生智下令孙收缩阵地。唐对前线情况不明,而孙竟然也未加详查就遵照执行,这下子在八十八师与五十一师的阵地之间放开一个无人防守的大口子,日军12日,就从这里突破雨花台防线,直攻中华门。这个攻击彻底动摇了唐生智的信心,当天下令南京弃守,各军措手不及,多不及撤退,损失极大,而南京大屠杀也就此开始。因为八十八师仓促收缩阵地造成失守雨花台,同时见于中日史料,唐生智的乱命要负主要责任,孙元良的盲目执行,恐怕也难辞其咎。

    [待续]

    关键词(Tags): #孙元良#雨花台元宝推荐:MacArthur,
    • 家园 我也不太欣赏孙

      胜利虽无把握,逃跑却有决心。

      如果说飞行员能一生经历几多事故,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驾驶水平高。那孙数次全军覆没却每每只以身免又是为什么呢?

    • 家园 看宋希濂写的《南京战记》老孙……

      躲在国际安全区找了个老鸨子做干妈,过了一个多月才跑回武汉。

      感觉孙将军是有点那个,把队伍扔给日本人了。

    • 家园 记得看一本书

      说孙元良是在红十字会的难民营里,被南京城相好的妓女掩护才脱身的,不知道真假

      当时他假装重病,是那枚妓女的男人

    • 家园 老萨不会是孙家的亲戚吧?

      以淮海来说, 那有营来给他啸;

      孙兵团也就四五万人;

      当晚近1/3的人马根本就没出去,后来留在陈官庄陪着杜邱走完了最后的路;

      41军应该是跑得最远的,军长指挥四个团,到转天天亮时,还有3百人, 到太阳落山时,身边就只有30人。最后被民工拦了下来。

      要找孙的亮点,抗战时的兰封(??)应该算一个,这时候不用上前线了,能力就出来了。

      孙的缺点归根结底就两个,一是贪财,二是怕死。

    • 家园 呵呵,发现雨花台后二十米高的南京城墙上居然没有人防守

      1937年12月9日开始,日军反复攻击雨花台,由于守军顽强,雨花台后二十米高的南京城墙作为二线阵地可以提供火力支援,交叉火力猛击之下日军损失惨重(事后日军统计雨花台之战伤亡两千余人),三天没能占领这里。但是,由于日军士气极高,各部队纷纷抢夺攻占南京之“武勋” -- 南京作为中国首都,这份功劳远比攻占其他地方为高,给守军的杀伤也极大。11日,考虑到孙所部八十八师伤亡很大,唐生智下令孙收缩阵地。唐对前线情况不明,而孙竟然也未加详查就遵照执行,这下子在八十八师与五十一师的阵地之间放开一个无人防守的大口子,日军12日,就从这里突破雨花台防线,直攻中华门

      打电话给王耀武破口大骂的人,就是那个51师153旅旅长李天霞.

    • 家园 老萨为何不以普次茅斯海军军人的精神来要求孙元良呢?

      如果说孙元良是陆军,又没去英伦留过学,要求可以降低,那以黄埔精神要求孙元良不过分吧。孙元良长腿将军的所作所为正是对黄埔精神的背叛。

      [MP=320,240]http://s1.youmaker.com/other/2007/3-10/mp3851130193c2d73c8171e496681427276fee1e90f001.mp3[/MP]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