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赵氏孤儿的传说 -- 萨苏

共:💬14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个赵氏孤儿的传说

    读日本人编的《中国野史》,忽然看到一个“赵氏孤儿”的传说,不禁感叹戏说之风不仅始于小燕子也。

    赵氏孤儿,野史里指的是元顺帝脱欢帕木儿,指他的父亲是宋朝在临安投降的宋恭帝赵显,而赵显本人就是个人生十分离奇的人物。

    他作为宋朝皇帝在德佑二年临安之战失败后归降元朝。其实此时他只是个孩子,根本没有主持朝政。被拘禁在北京,后元世祖将其入太学学礼,曾经寄送诗句给南方,元朝也曾经要他劝降文天祥未果。年纪渐长,担心卷入政治风波,于是自愿要求到蒙古去放牧,成为元朝皇家牧场的一个“管理员”,在那里,他吸收北方民歌风格,陶冶大漠情操,居然成为了北方著名的游吟诗人,他的歌颂大漠草原的篇章,至今为蒙古族人所传唱。但是这样他的影响不免增大,于是元朝统治者“问礼”于赵显,意在观察他的政治倾向,但是赵显此时已经无心政治,干脆就此要求出家。元朝于是在西藏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宇,让他到那里当喇嘛去了。他后来成为西藏有名的高僧,在一次文字狱中被冤杀,时人惜之。

    此人,才华过人,从皇帝而囚徒,而太学生而牧羊人,而游吟诗人而高僧,从江南而华北,从华北而塞外,从塞外而藏边,几次脱险得享遐龄,又终于被杀,可谓传奇。

    关于他和元顺帝的事情,是这样的。据说元明帝和目早年到西藏,到庙中拜访赵显,见他年老孤独,不免怜惜,遂将身边侍奉的回女相送,数年后再次拜访时,见回女已生一子,聪明伶俐,十分喜爱,问之赵显,赵曰回女来时已有身孕,明帝此时还无子,遂大喜,携此子回京,名为脱欢帕木儿。然而,他心中也怀疑此子并非自己亲生,因此登位后,反立次子为太子,即后来的元英宗。但英宗年幼有病,即位月余即薨,权臣伯颜拥立脱欢帕木儿,乃为元顺帝。

    丛书中看,这件事持真假说者各有,但是元顺帝本人画像和元朝列祖大相径庭,一反蒙古人丰满斜眉,而相貌清癯,似宋徽宗的形象,而且一生迷好喇嘛教,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

    待后人证之。

    [完]

    • 家园 咦。。萨大。。额们河南豫剧里面怎么说的赵氏孤儿是

      春秋战国时代。。又名“程婴救孤”。。。

    • 家园 此事并非日本人臆造,最早见于《明史》

      关于这件事,以前发过一个贴子。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明成祖的御用算命先生。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5;ID=76589

    • 家园 我说一个小问题啊,萨兄不要生气!

      我想说一个小问题,与本文无甚关系。

      萨兄的文章小弟一向佩服,但是本文最后那句话,“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小弟认为萨兄用错成语了。显然萨兄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并非是没有根据的,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真如我理解的话,那么萨兄一定是把“空穴来风”这个成语的意思弄反了。“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风赋》,其意义应为: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传播开来。所以这个成语本身的意思就是说消息是有根据的,并不是造谣或杜撰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兄的这句话应改做“此事看来也是空穴来风”。呵呵,当然现在很少有人像我咬文嚼字了,这个成语用错的时候很多,90%以上都被用反了,小弟也只是想借此机会提醒大家一下。萨兄大度之人,见谅。

      • 家园 兄台确是"咬文嚼字"了,不过治学精神还是值得花的

        实际上中国有许多成语都有歧化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它们的使用,如果非要恢复古义,反而让人看不懂.比如"无商不奸"是来源于"无商不尖"原指商人在做买卖时加一点添头,以吸引顾客,现在基本上是反过来在用.而"朝三暮四"现在的用法和它当年的出处根本就不搭界了.

      • 家园 好,好,还有一疑问向天兄请教

        还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现在大多都理解为领导安慰下属安心本职工作,别眼高手低,东跑西串。我总记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句话应该是要求领导做到的,“既然人家来了,领导就应该好好给安排好,工作生活什么的”,不知对否??

      • 家园 谢谢天如水

        不瞒您说,一直都用错,还文科出身的呢,汗颜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