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愚头瞎纳闷】房产市场真的那么难调控么? -- 豫蒙

共:💬50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两回事

        土地私有化是一种重大的变动。而且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那要严重得多。

        私人集资建房只是改变房屋的建造、监理、问责形式,并不改变土地的所有制形式,改变要小多了。

        • 家园 同意

          完全是两回事。

          只是涉及整个房屋建设的流程问题,中间的利润问题,对土地本身的使用权,归属权问题,和开放商拿地没有区别。

          窃以为私人建房问题会比开发商建房问题还多,最突出的就是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还有涉嫌私募问题等等。处理不好,可能带来很大的社会成本。

          • 同意
            家园 风险肯定是有的,关键是程度有多大

            可怕?

            可接受?

            实际上,私人合作建房已经搞了一段时间了,试点的地方越来越多,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

            看看这条新闻

            外链出处

            • 家园 嗯,同样的新闻看见过多次,包括温州的集资建房

              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下文了。那个事情,当时集资人也拍到了土地,但是没有下文了。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样。

              希望深圳的集资建房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 家园 国外也不是市场化的,房价也取决于当地的税收结构,

      房价低的地方,比如德州,地产税就很高。

      其实中国的问题也一样,政府总是要找钱的,关键是从那里找。要房子便宜其实也容易,多加销售税和所得税就行了,问题是那样一来物价还是飞涨,大家还是不满意。对中产来说还是差不多。

      现在的关键是地方政府没个来钱的地方,只有卖地皮。中央又不给个方案让地方好收钱,又要压房价,根本就没门!

      • 家园 不是性质问题,而是程度问题吧?

        国外也不是市场化的

        当然是,只不过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市场化。

        哪里都一样,国家的调控是免不了的。

        地价是房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先天就不可能是均价的,房价自然有高有低。这是常识。

        我们现在谈的是在一块儿特定的土地上用那种方式建房对业主来说质量有保障、价格较为合理、售后服务比较到位——目前的主流方式?还是私人集资建房?我个人以为是后者。

        当然并不是要一种方法垄断,现在的开发商只要经过抽查,发现其质量好,也不存在业主投诉其侵权的问题,当然可以允许其继续存在。但是,要和其他有资格建房的主体公开、平等地竞争。

        我觉得,只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出现一个较为合理的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实行老兄所谓的通过消费税、所得税来调控。

        地方政府当然是目前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勾结是明摆的事实。鼓励私人集资建房,这些人的反对是自然的。地反政府与中央的冲突也是自然的。

        问题在于,如何削弱地方政府与中央对抗的力量?

        鼓励私人集资建房其实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切断了地方政府、地方官员与开发商等等人物的联系,削弱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力量,使得干弱枝强的局面得以改观。

        我觉得,只要地方政府还有出卖土地这种一本万利的手段,它们就不会真正关心辖区内工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就不会重事教育、医疗、福利等最终提升民族人力资源的事业。

        而地方政府有这样来钱快的门路,搜罗来了钱,也多数花在该政府大楼、高形象工程,甚至吃喝玩乐、养情妇、泡女主持身上了。

        只有减弱地方政府这种来钱快的方式,才能让他们真正关心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才会真正执行中央的各项治理决定。

        而且,鼓励私人集资建房只是改变了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不正常的联系,减少了它们轻易获得暴利的机会,把土地交易放在了媒体、业主、从业者等众多监控者的注视之下,使得交易更加开放、公平而已。并不会改变政府利用出卖土地获利的局面。地方财政无疑会受影响,但受影响的只是“不正常”的收入,而非正常收入。

    • 家园 这个比较复杂

      大环境说,土地是国家的,是垄断供应,不是完整市场经济,而且地方可以从开工量进行调控,人为造成紧张态势。

      中环境说,即使高层需要调控,还有地方政府的收益和利益问题,说白了就是中央与地方诸侯的博弈。还有政绩工程,卖地成了某些地方政府主要收益。

      小环境说,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成了考量生活条件的重要指标,以及住房商品化的需求,造成了需求的猛然释放。

      对于私人集资建房,我只说两点,一个是资金监管的安全,而是产品建造的专业性,都是很难保证的。

      • 家园 前面几个问题见给老成都网友的回复

        至于监理的专业性问题,这当然不能回避。

        问题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找一个比现行制度“较好”的新制度,不是找一个“绝对好”的制度。

        即便是毫无专业知识的退休老头、家庭妇女,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监理,也不会出现下面这种拿竹竿冒充钢筋的情形吧?

        外链出处

        当然,要保证整个过程的质量、公平、合理,最终还是要靠专业团队的参与。

        我相信倘若鼓励私人集资建房,各种专业服务队伍就会风涌,有他们参与的服务,无疑要比现在一团黑的过程要透明、干净得多了。

        他们当然要付费。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一切算下来肯定要比现在随开发商、经销商漫天要价还是要低,而且要低不少呢。

        别忘了,房价还在飞涨,你知道明天你周围的房价会使多少么?私人集资建房则会遏制这种暴涨。

        此外,这些专业队伍相互之间也要在质量、价格、周全上相互竞争,最后一定会使价格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位置上的。

        这些专业团队范围会很广,包括建筑上、建材上、监理、法律顾问、律师、媒体等等。

        毫无疑问,这一举措的推行会激生一大批就业岗位与工作机会,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 家园 事在人为
      • 家园 没有错

        该做的事要做,而且要敢做。

        什么是该做的事?

        国家的宗旨是什么?

        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现在这种房屋开发制度恰恰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什么不去改变?

        又有什么不能改变的?

        个别地方政府、官员、开发商及其他有相关利益者刚然会反对,但往多了说,敢公然对抗中央的能超的过一个亿么?

        全国十四亿人,怕他们?

        团结剩下两三个亿的观望派,加上十一亿群众,究竟是谁的力量更大?不是很明显么?

    • 家园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要打压房价,简单。明天把按揭最高比例降到4成。自住购买者自伤800,炒房团毙死3000。马上房价就会崩盘。

      可是KFS、政府、银行,穿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谁有离得开谁呢?

      • 家园 恐怕也有副作用

        比如我真想买房,但40%的首付也太高了吧?低一点我还可以想法填上,然后慢慢还,那么高普通人怎么办?

    • 家园 现在就是太市场化了

      所以在往回找拨。但是事情一旦长成了,再改就比较痛了

      • 家园 什么是市场化?

        1、国家定价

        2、按供需定价

        3、其他

        大家热情可嘉,希望在讨论问题前做适当调查,在讨论中共同提高。

        • 家园 不要搞绝对主义

          没有绝对的市场化,哪里都有国家调节,这毫无疑问。

          我们要的是,比现在这种状况更健康、更市场的一种“相对”的市场化房屋开发制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