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贴图】男儿一跪为红颜(感人至深) -- 水影儿

共:💬36 🌺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贴图】男儿一跪为红颜(感人至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

    是一位西藏运输兵,

    军功章代表着他为祖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可他连自己的妻子难产死亡都没来的及看上一眼。

    闭着的是眼,

    张开的是心,

    男儿一跪为红颜。

    妻儿已驾仙鹤去,

    独留残心在人间。

    敬礼!

    • 家园 花花 无言 敬礼,有血性更有情感
    • 家园 军人的地位在下降,可能不是什么好事

      那些付出了太多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相应的尊重,相应的报酬,老一代的逐渐灰心死去,新一代的不愿加入。大家都去做聪明人了。

    • 家园 现在很多中国公司的海外员工,亦是如此

      很多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化道路。他们的员工,拿着中国的工资,微薄的补贴,到发达国家去工作,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因为所谓“享受当地假期”,每年探亲机会也不超过一次。

      只不过他们没有那么悲壮惨烈,没有人赞美歌颂。不过迟早有一天,当祖国强大起来,人们会像对在海外的日本妓女一样,赞颂他们舍己为民,劳动兴国的奉献精神!

      我一朋友就是这样,刚结婚就派出国去,妻子随即怀孕,直到儿子2岁还没见过面~~

    • 家园 不同的解?

      怎麽我看到的解??是跪MaMa呢?

    • 家园 感动!
    • 家园 这个世界感人的事情太多了。

      说起来都是泪

    • 家园 敬礼!
    • 家园 看过《甲方乙方》吗?

      那个最后的女军人的故事固然感人,而真实的故事,更比电影令我感动。虽然,故事不完全一样。

      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真实的故事的来由。

      丈夫是国家核试验基地的军官。

      妻子是中科院数学所的研究员。

      从结婚,丈夫就去了青海,每年回来一次,也许两年一次。

      妻子生了一儿一女,没有办法,她把母亲从四川接到北京,为她看孩子,一直到孩子二十岁,他们始终没有一个家。

      丈夫和蔼,实在,因为妻子姓张,科学院的同事们就叫他“张先生”,妻子文静聪明,很能干,国家烟草局的数据库系统,就是她支持开发的。

      做丈夫最后终于可以回北京了,那已经是九十年代中,而且,妻子分到了一套房子。

      丈夫手很巧,能干,所有的装修和家具都自己做,我们去看,萨爹就说:“张先生何必自己做,我给你找个师傅吧。”张先生就说:“自己做的好。”他是四川人,好字总是咬成四声,念“浩”。

      大家都理解他,科学院两地分居的太多了,我的父亲母亲也分居了八年,家的概念,是母亲调回北京以后才存在的。张先生的家比我们又晚了十五年。没办法,他是基地骨干,基地舍不得放,他也舍不得走,国家需要他。

      可算有机会建设自己的家啦!

      看着他在小区里打家具,收拾装修材料,我们都觉得很替他高兴。

      他们的女儿那时候到新加坡留学去了,临走前,到我们家来聊天,妻子 -- 我习惯叫她张阿姨 -- 双眼如同墨黑的深潭,那种快乐发自心底的笑。

      结果就那一年,妻子查出来肝癌。

      其实是有征兆的,萨爹和她一起负责国家烟草局的项目,到青岛做颐中烟草的调查,我也正好在青岛做项目,去看,谈话中她就出去呕吐,回来说胃不好。

      查出来了,大夫当场就告诉她:晚期,没法治了,最多两个月。。。

      大家相信吗?这就是给科学院人员作体检的医生的素质。对这样的医生我想来依然痛恨,然而这是真实的事情。

      以后的两个月,他们跑遍了武汉,四川,东北。。。

      那医生虽然没有医德,却说得很准。

      深秋里,忽然有朋友来告诉萨爹,说张阿姨不行了。

      我们就赶紧去医院看,萨爹和她是三十多年的老搭档了。

      走到医院楼梯拐角,看到一个泣不成声的小老头蜷曲在那里,大概有亲人去世了,更增加了悲哀的感觉。

      我们走上楼梯,迎面就看到她的儿子,我幼年的朋友,满面泪痕而来,我们明白了,她,已经走了。

      尔后,令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场面是。

      我的朋友走向那个蜷曲的小老头,叫:“爸...”

      这个场面我永远也不会忘,因为我曾经从他的面前走过,再想不到那就是平日里腰板笔挺,英俊豪迈,军人风度十足的“张先生”!!! 我第一次明白悲痛,竟然可以把人变化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和他本人判若两人。“我对不起她。。。我对不起她。。。她怎么就不等等我哟。。。”

      他不断的重复这几句话。在医院走廊昏黄的灯光下,一个三十年穿军装的汉子,发出那种从心底里出来的男人的痛断肝肠的哭。。。

      我的朋友抱住他的爸爸,用力的抱紧他。

      “张先生”转回头来看他:“你知道你妈妈有多么苦,多么苦。。。生你的时候,”他的口张得大大的,我以为他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但是他忽然更猛烈的爆发了:“你爸爸还在大青海里哟。。。”

      他抱紧自己的儿子,像一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

      我的朋友就出生在1967年,那一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了。

      [这是一段真实的回忆,这位英年早逝的妻子,就是中科院计算中心的张冬冰研究员,我曾经在陈景润一文中提到她,象她这样中年早逝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院很多。使用她的真实名字,希望所有人记住这些平凡的,为了我们的国家耗尽了生命的人,而这里面所提到的所有细节,我都可以保证它的真实,从那一次,我才感到,作为一个军人,生活可以是多么的沉重,他们为国家所做的,和他们对家庭的歉疚,又可以是怎样的刻骨铭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