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密林犀影 -- 杂谈中国野生犀牛残存的可能 -- 萨苏

共:💬36 🌺8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密林犀影 -- 杂谈中国野生犀牛残存的可能

    英国的尼斯湖怪兽,被传说了几百年,虽然其中真假证据不断闪烁,而且科学家屡屡进言称蛇颈龙一类的大型爬行动物不可能残存在尼斯湖这样的地方,但仍然有无数热情的人对这一话题百般探索。只要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存在,地球上这种疑案就永远不会消失。比如中国的天池怪兽,马纳斯湖怪也是相当热门的话题。其实,从概率上说,很多疑案远比尼斯湖怪看来可靠些。

    比如 – 中国的野生犀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句话说出来大伙儿肯定该叫了 – 老萨,你吃多了?你撑糊涂了?中国政府都公布犀牛在中国早就绝灭了,难道你要对抗政府不成?

    可不能这么说,政府也得讲理对吧?再说野生犀牛来也不会颠覆政府,这个罪名文不对题。

    不过,今天北京动物园里的犀牛,的确都是从外国进口的。

    以萨的看法,犀牛在中国的绝灭,99.99%已是确定的结论,否则动物园经费那么紧,打死了那些当头的也不能放着自己家有的东西去进口啊。

    还有0.01%,大约就是疑案,或者说我们可以存在好奇和想象的地方了。

    中国古代,犀牛并不是外国动物,至少到战国时期,在华北显然还有犀牛的存在,比如,下面这尊错金银青铜犀尊,就是战国时候的作品,其造型极为精美逼真(我在西安出差的时候买过一个赝品,造型还是满讲究的)。而南方的楚国,更是以犀牛数量众多著称,甚至军队都使用犀牛皮作为铠甲。直到明朝,我国贵州,广西等地依然有犀牛生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国犀牛尊

    按照文献记载,我国在史前时代曾有大量犀类动物生存,包括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周边曾生存的巨犀种群。而近代我国生存的犀牛,则分为三种,分别是

    中国大独角犀,即印度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小独角犀,即爪哇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双角犀,即苏门答腊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着人类的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的变迁,中国的犀牛逐渐减少,以至于李时珍这样的名家,画出来的犀牛都已经不伦不类。然而,毕竟有若干犀牛生存了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我国的记载,中国最后一头犀牛,被猎杀于1922年,是一头中国小独角犀(爪哇犀)。

    那么,既然如此,犀牛不是在中国已经绝灭了吗?

    但是。。。

    报告绝灭,并不是一个物种真正绝灭的绝对标志。澳大利亚的袋狼,早已被宣布绝灭,但最近却越来越有迹象表明,还有袋狼在塔斯马尼亚等地生存着。只是随着和人类的对峙,野生动物变得越发趋于隐藏自己的行迹 – 按照达尔文主义,不会隐藏的都被消灭了。

    近年来,在中国境内颇有犀牛出没的报告。

    1994年,有报告在西藏山南地区目击犀牛,从独角体形巨大看,似为印度犀。

    1996年,有报告在西双版纳目击犀牛,据分析,很象是爪哇犀。

    这两个地区,都与目前的犀牛产地印度和缅甸接壤,随着环境的改善,犀牛“越境”来中国生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说到底,这犀牛还是进口的阿。如此结论不免让人有些失望。那么中国就没有可能存在土生土长的犀牛了吗?

    还真的是有一点可能的。

    要说这一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报告,是来自于湖南。从七十年代至今,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犀牛圈林区曾先后多次有人目击类似犀牛的野生动物,并且被写入《神秘的壶瓶山》一书。根据调查所称,尽管当地可能存在犀牛的消息对外人来说十分新鲜,但当地山民对本地有这种怪兽,并不认为是稀罕事,他们一直把这种动物叫做“犀牛”或者“辟水牛”,而且由于据称这是神兽,从来不敢捕猎。

    1974年,一名外来的生产队员到犀牛圈林区采桑椹,遇上一只豹子,危急之中,密林里冲出一头全身土褐色,模样似猪非猪似牛非牛,头上长独角的怪兽,吓得豹子望风而逃,那怪兽也消失在密林深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身土褐色,模样似猪非猪似牛非牛,头上长独角的怪兽?(苏门答腊犀资料图片)

    1990年,一位老农在犀牛圈山区砍柴,听到一阵低沉的脚步声。随后,从那脚步声来源的林子里钻出来一头全身褐色的似牛怪兽,额头上生一角,体型有黄牛牛犊那么大。那怪兽没有侵害之举,只是在老农不远处慢慢吃草,然后又消失在另一灌木丛中。

    1993年,该地杜鹃村一支迎亲队伍路经犀牛圈时,中午时分在一片靠近水塘的草丛中看到三只似犀牛的动物,据迎亲的新郎官描述那些“犀牛”有牛大,但头似猪,一只头上有小角,腿比水牛要粗。当时新郎官他们很害怕,生怕那些“犀牛”会伤人。不过,还好那些“犀牛”只一个劲的吃地上的野草。

    1995年,1996年,这种目击报告也有几起。

    从历史上说,湖南湖北曾经出产犀牛,古书云:“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湖南省攸县曾经在洞穴中发现大量一万年前的犀牛骨骼化石。而壶瓶山北方相望的神农架,曾经发现石化程度很轻的犀牛骸骨,说明直到近代,这里依然有犀牛的存在。而犀牛圈的地理十分独特,是峭壁环绕下的一个基本封闭的空间,有“天坑”之说。天坑中植被繁茂,气候温暖,人迹罕至。冬季气温比周边地区约高五摄氏度,这种封闭而独特的环境,可能使一些稀有动物得以在这里保留并生存下来。除了犀牛,当地还有存在驴头狼和“花熊”即熊猫的传说。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如果在壶瓶山地区残存着犀牛,其种类很可能是我们称为“中国双角犀”的苏门答腊犀,这种犀牛在古代曾经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前面所提到的错金银云纹犀牛尊,其原型就是苏门答腊犀。其云纹装饰,正是取材于苏门答腊犀的毛 – 苏门答腊犀也是近代在中国生活过的犀牛中,唯一有毛的品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门答腊犀,也只有这种带毛的犀牛,才适合已经变成了温带气候的壶瓶山地区,冬天,壶瓶山还是有降雪的。

    目击者的报告,也与苏门答腊犀接近。这种犀牛体形最小,是犀牛家族中的小个子,最高不过1.4米,和目击者称“黄牛犊大小”比较接近。低矮的体形,也使它更适合林中的隐秘生活。

    东晋郭璞注《尔雅》「犀似豕」一句时,曾经这样描述苏门答腊犀 – “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卑脚,脚有三蹄。黑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门答腊犀的头部,是否有几分象猪头?

    这也符合目击者所说“似猪非猪似牛非牛”的形容。事实上,它的脚短,腹部大,的确有点象猪。日本世界文化出版社的《生物大图鉴》里面有一张锯掉角的苏门答腊犀,就更象猪了。

    另外,苏门答腊犀善于洑水,也符合当地山民对“辟水牛”的描写。据分析,近年来当地发现犀牛的目击增加,很可能也与最近几年降水丰沛,使喜水的苏门答腊犀扩大了活动范围,同时犀牛圈地区人类活动增加有关。

    唯一矛盾的是苏门答腊犀实际是双角犀。但因为它的第二个角小而不明显,被看成一个角并不是不可能的。

    难道,在湖南的大地上,还真的孓遗着一支犀牛的后裔,在人类和自然的双重考验中艰难地生存着?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似乎至少可以在好奇的领域中给他们保留一个疑案的空间吧。

    [完]

    元宝推荐:水风,海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