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南北志---北朝志---第三章(未完,填坑中) -- 南北朝大蟑螂

共:💬33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其三十二:参合陂(中)

慕容宝其人,若按照《晋书.载记二十四》中的记载,在他年少的时候,品性可以说是相当的不端正,“少轻果无志操,好人佞己”,这是一个很糟糕的评价了。但在慕容垂创建后燕王国之后,随着后燕太子地位的确立,他的表现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善属文,曲事垂左右小臣”。对这样的转变,《晋书》认为是“以求美誉”的伪善。这样的原因当然是有的,不过,似乎也不能忘记另外一件事情对他的影响,那就是在他还被称为“果无志操,好人佞己”的时候,他以及他的父亲慕容垂其时正是前秦王国的臣子,过的也正是战战兢兢期不敢出的日子,考虑到他哥哥慕容全的死,慕容宝或者也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在里面吧。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成长的慕容宝,他的性格的缺陷也逐渐的显现。那是一种在得势之后愈发脆弱和娇纵的心态,这样说或者有点复杂,不过大家也不需要理解的太深刻,一个自尊心和能力有着鲜明的对比的贵公子,或者就是如此而已吧。

而慕容宝之所以会被慕容垂册封为后燕王国的太子,《晋书》认为其实慕容垂主要是看重了慕容宝的儿子慕容会。这个孙子虽然并不是嫡孙,但出身鲜卑民族的慕容垂显然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在日后慕容宝出征魏国的时候也专门让这个据说多才艺并且有雄才伟略的孙子代理本来是只有太子才能处理的一些事务,其后亦让慕容会在自己率兵亲征之后镇守后燕王国的重要据点龙城,并亲自给他安置重臣以增加人望。而在慕容垂临死的时候,更是留下了遗言,希望慕容宝册封慕容会为后燕王国的继承人。由此不难看出慕容垂的用心良苦了。

但是,就是这样的慕容会,其结局却并不完美,甚至可以用悲凉来形容。既然这点我们在不久之后就会详细的了解,现在还是回来继续说慕容宝。不妨来看看这个虽名为“宝”但却败絮其中的家伙是怎么毁掉了十六国中最有希望的后燕王国。

这个事情的起因,按照魏国的史书《魏书》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公元391年,在拓拔珪开始对塞北进行艰苦卓绝的统一之战的时候,在和柔然以及刘卫辰交战的当口,慕容垂派人来索要骏马。这当然遭到了一直对后燕不乏戒心的拓拔珪的拒绝。但是,这样的做法却遭到了后燕王国的报复,在求马不得的情况下,后燕扣下了魏国前来敬奉供品的拓拔觚,拓拔珪的亲弟弟―――关于此次的扣留事件,有很多文章认为是出自慕容宝为首的慕容一族的少壮派的手笔,我不知道这种看法的出处是在哪里,反正我在《晋书》和《魏书》中都没有找到相关的字段,或者这个说法是源自《魏书.列传第三》中拓拔觚本传中“垂末年,政在群下,遂止觚以求赂”文字,但这点也无足以说明是以慕容宝为首所起。而面对这样的当然侮辱,拓拔珪一时义气用事,宣布和后燕断绝了一切的往来,并和后燕王国的敌人西燕暗地往来,以为后继。

附带说一下,这次的扣留事件,不仅仅造成了两国的断交,也造成了拓拔珪之母献明皇后的早逝。在得知小儿子被后燕扣留且大儿子又断绝了两国的交往导致小儿子归家无望之后,这个一手把拓拔珪兄弟拉扯大的坚强的女子终于病倒了,而在就在魏皇始元年,也就是公元396年,仅仅只有四十六岁的贺兰皇后悄悄的离开了人世。在她临死的时候,所抱着愿望大概有如下两个吧,其一是自己母族贺兰部的复兴(贺兰部已经为拓拔珪所离散。),其二则是自己的儿子,为后燕所扣留的拓拔觚的平安归来。但是,为这个失望的母亲所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儿子最后是回来了,可回来的却不是一个会说会笑的拓拔觚,只是一捧冰冷的尸骨而已。在同年的拓拔珪攻后燕的中山之战中,鉴于拓拔觚有逃跑的先例―――在被后燕扣押为人质之后,拓拔觚曾经杀死过守卫尝试逃走,却最终为慕容宝所追回―――,为了不避免不发生拓拔觚让拓拔觚再度逃走并暴露本军的虚实,后燕的继承人慕容普驎(这又是一笔糊涂帐,慕容普驎之名仅见于《魏书.列传第三》中拓拔觚本传,而在《魏书.帝纪第二》中,此人则为慕容普邻)干脆将拓拔觚送上了长生天。

拓拔珪和西燕的接触,在事情的前几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点主要还是出在而在慕容垂方面。虽然少了一个奉自己为宗主的国家,但是这位此时正全力执着于平定黄河流域的丁零部以及西燕王国的老人却并没有拿拓拔珪,这个业已在遥远的漠北确立了自己的声望的年轻人当一回事情。在这样的心理下,对于这个年轻人和西燕的往来,慕容垂也并没有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全当作是小孩子家的任性使气而已(说起来,慕容垂颇有长者之风,但是也许是自己的爱子早逝的关系,他对于年轻人总是有点过分的推爱)。且既然已经被扣押下的拓拔觚也在逃跑无望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在有一个重要的人质的情况下,他也就懒得去对远在塞北的魏国产生什么太大的想法。这就给了拓拔珪足够的时间积蓄力量,我们知道,在同年的后半段,拓拔珪彻底的击溃了刘卫辰并统一了塞北。这个进程,虽然在史书上不过寥寥几笔,但已是相当的不易了。而假若此时后燕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在边上给拓拔珪一刀的话…历史中所谓的成功,其实不过是失败者对于机会的浪费而已罢了。

但是,后燕对于拓拔珪的不在意终于在公元393年的时候划上了中止符。同年六月,被慕容垂攻击正急的西燕向拓拔珪的魏国发出了求救的公文。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西燕亡败之后的唇亡齿寒,其时正在北疆巡视的拓拔珪毅然决定出兵协助。并没有作太长的准备,以陈留公拓拔虔、将军庾岳为首的五万魏军东渡黄河,却对上了迁徙中的类拔部(关于这个部落我没有查到太多的资料,但从“部帅刘曜”来看,应该是匈奴一部,而从战后后燕的反映来看,这个部落应该和后燕并无臣属关系)。两相交战之下,虽然拓拔虔很快的就获得了胜利,但是,毕竟没有很快适应中原的作战方式的拓拔虔因为整理战果而失去了救援西燕的最佳时机。

得知已无法救助西燕之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拓拔珪只好忍痛看着西燕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急着让拓拔虔返回大漠。相反,同年八月,他会同拓拔虔,进攻位于三城(今陕西延安)处的薛干部。官面上理由只有一个,薛干部的族长太悉佛在同年七月视拓拔珪的命令于不顾将魏国的死敌,刘卫辰的儿子刘勃勃送去了后秦。这个理由的确很站得住脚,不过,却也有疑问的地方,既然太悉佛已经将刘勃勃送去了后秦,那么以讨伐故仇为己任的拓拔珪又为什么不进攻后秦而要攻打已经没有了刘勃勃的薛干部呢?这一点,假如考虑到之前的拓拔虔救西燕未果,或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没有黄河以东的根据地的情况下,南下的黄河魏军被迫和其他势力打一场遭遇战,虽然获得了战斗上的胜利,却失去了战略上的目的,这一点,自然为拓拔珪看的相当的明白。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坐拥三城这样的一个战略要地的薛干部也就自然成为虎视眈眈的魏军的牺牲品了。

进攻薛干部的魏军正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正在魏军进攻的当口,太悉佛却带着部族的主力和其他的势力作战。薛干部的本阵在这个时候几乎成了一个空城,拓拔珪自然是得来不费吹灰之力。在拿下了这样的一个战略要地之后,拓拔珪将薛干部的财物洗劫一空,留下了驻守的兵力,返回了漠北。―――关于这次的战役,在《魏书.帝纪第二》中有如下的记略“帝乘虚屠其城,获太悉佛子珍宝,徙其民而还”,但是考虑到三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后“太悉佛闻之,来赴不及,遂奔姚兴”的记载,我推测拓拔珪的战略意图应该是以三城的获取为主。否则,在“徙其民而还”之后,依然保有薛干部主力的太悉佛完全没有面对着空城而不取竟去过寄人篱下的无望日子的理由。

而在拓拔珪返回了大漠之后,他却发现,他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随着西燕王国的覆灭,他和西燕的慕容永的关系逐一的浮上了水面,而这些关系,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慕容垂先前认为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记的程度了。而最要命的是,他在黄河以南的对类拔部,薛干部两部战争的胜利以及重要的战略根据地三城的获取更是让慕容垂觉得应该对这个来自漠北的楞头小子有一个重新评估的必要。首先从战术上来看,这个时候的拓拔部的战力或者也已经让这个百战的胜者有了一种警觉,拓拔虔渡过黄河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是在黄河最为泛滥的六月,而就是在这样的黄河面前,魏军在渡河之后还能以高昂的战力击溃类拔部,再算上击败薛干部那种对于机会的把握,这样的魏军,已经不是乌合之众所能比拟了。其次从战略上来看,三城的位置无疑是插向后燕柔软的腹地的一把尖刀(事实上,尽管拓拔部和慕容部同为鲜卑民族,但是,和以重骑兵为主的慕容部不同,拓拔部的战力则主要依靠轻骑兵,这也就是为什么参合陂之战会发生在黄河以南的原因了,和黄河以北的平原不同,黄河以南是丘陵居多的地候,这样的环境,更比较适合于轻骑兵的发挥),这样的三城却为拓拔珪这样的人所获取,那么以后后燕王国的未来…这个时候的慕容垂终于充分认识到了来自漠北的威胁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已经平定了后方的丁零和大敌西燕,国力已经达到了鼎盛的后燕正式将北征魏国提上了议程。而就在选取这个北征的领袖的时候,慕容垂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其实慕容垂是想自己亲征的,而之所以如此,可以从他当初慕容永说的一番话“不复留逆贼以累子孙”看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对慕容垂而言,无外乎两种,其一是对子辈们的能力的不信任,其二是他实在是一个太过于尽责的大家长。

但是,这个时候,毕竟年纪也已经很大了(参合陂之战发生在公元395年,其年慕容垂69岁,已近古稀)体也不是很好了,再加上小子辈们也多有了不甘其下的心理,在经过了一年左右的准备或者说是闹哄哄之后,在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后(考虑到参合陂之战的时候,拓拔珪一下西迁了二十万众,可见在这一年间,他对于黄河以南的经略也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慕容垂终于选定了北征的人选,这就是上文提到过的那个纨侉公子慕容宝。

就这样,在公元395年5月,后燕的部队终于向魏国所属的五原进发了,主力部队是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所率领的八万后燕精锐,此外尚有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率步骑一万八千众为后援。我们不能说这支庞大的队伍是带着旅游观光的心态而前行的,但是,很不凑巧的也是很不幸运的,这样的一只部队,却最终还是踏上了一支无法回头的道路,那就是死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