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南北志---北朝志---第三章(未完,填坑中) -- 南北朝大蟑螂

共:💬33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其二十九:窟咄之战

公元386年四月,拓跋珪发诏以示诸部,自此正式将新代国的国号改为魏,自称魏王。这也就是后来北朝中最为强大的一朝北魏的肇始。

但是,尽管建国成功,但在失去了来自贺兰部的支持之后,拓跋珪面临的处境骤然艰苦了许多。各方各面的打击并不仅仅来源与外部,好不容易才复国的代国内部也出现了诸多裂痕。这一点,却是拓跋珪在决意和贺兰部划清纠葛时所未能考虑到的。事实上,他或者还一厢情愿的认为目前的局势相当的平和。

事实上,撇开之前为我们所了解的那个组织结构勉强可以算有却又极其粗枝大叶的代国不谈,在当前这个同样名为代国的新成立的政体中,若按照目的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其一,为在老代国中身居高位者,他们在老代国时期所获得的利益和拓跋部落的兴衰悠悠相关,自然也不希望随着老代国的消亡而让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但这些人又满足于当前的权利分配体系,或是说仅仅满足于固有的地位和声望,因此,他们暂时不会对拓跋珪的政权起到什么危害。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在老代国的结构中默默无闻而希望在魏国中谋得一席之地的投机者,他们的数量只怕在新成立的代国中占据了多数,比如造成了代国和贺兰部间隙的奴真,但这些人缺乏自身的政治目的,也并不具备足以左右代国政局的能量,因此,对于拓跋珪而言,这也是最好处理的一类人。而第三种情况,则是一些对于新成立的代国有着极大野心的阴谋家。他们生存在魏国的阴暗面,却往往有着一个比较好听或者是让人足够的尊重的头衔和地位。和第一种人的碌碌无为以及第二种人的短视不同的是,这种人的目标并不在于在代国之中谋求一个一官半职或者是获得一笔丰饶的封赏,他们的目标是拓跋珪的王座本身,这才是这类人最可怕的地方所在了。

在获致拓跋珪失去了强助的消息后,率先按耐不住的是第二类人。就在拓跋珪将国号改为魏国的一个月之后,为拓跋部臣属部族的护佛侯部首领侯辰,乙弗部首领代题就宣布叛魏,正式脱离了拓跋珪的统治。这实在是让这位刚刚加封自己为魏王的青年尴尬不已。但这也点醒了他对于当前局势的认识,他开始冷静了很多。而在其后召开的魏国高层会议上,他更是力阻某些极度不忿的将领打算率兵追击的想法。他的理由很简单,但是却并不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所都能看见的,他认为,首先,候辰和代题并不能算是很有能量的势力,在当前部落内部尚且说不上安定的情况下,与其逞一时之快去追击这两人,倒还不如安心立足平定国内其他的种种不安的势力为妥。

拓跋珪的努力很快的收到了效果,新生的魏国的政局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平静了起来。而现在则也轮到背叛者们懊恼不已了。同年7月,也就是叛出魏国两个月之后,代题重新率部归附魏国。但是,当然了,对于这种投机者而言,绝对的效忠之说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词汇。就在几十天之后,或者是不满于拓跋珪的待遇,代题再次叛离了魏国。然而这次,拓跋珪苦心经营的内部安定政策收到了效果,代题的出走,哪怕连他自己的亲族都没有说动,他只得只身逃离到了拓跋部的世仇,铁弗刘显处。

失去了势力的代题对于拓跋珪而言其实并不比魏国中死一只母牛要重要多少。但是,对于代题所遗留下来的乙弗部,拓跋珪却不能不看重。在这点上,他做的要比他的祖父漂亮上许多,他任命代题的孙子倍斤为乙弗部的新首领,这就进一步的安定了人心。这手做的干净利落,不可谓不高明之极了。

在大致的安定了部族内部投机者的人心走向之后,更加艰苦的事情也终于到来了。在上文所分析的三类人中,对于拓跋珪的政权最具有影响力以及最为可怕的第三类人此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了。在外部势力的挑逗和支持下,他们也开始行动了。是年八月,拓跋珪的叔父,在代国覆亡之后曾被作为人质被送往前秦宫廷的窟咄。在刘显,慕容永的支持下,正式向魏国进发,目标直指拓跋珪所继承的王位的正统性本身。―――窟咄为慕容永支持在《魏书》中并无明言,不过,考虑到其时窟咄为慕容永新兴太守的身份,以及鲜卑慕容一族慕容永一派其后对于魏国的态度来看,本文暂且作出这种假设。

关于这个消息在魏国中所造成的影响,《魏书.帝纪第二》的记述显得惊惶失措,“于是诸部骚动,人心顾望”,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环境再度的危险了起来,甚至连身边的近侍也蠢蠢欲动。拓跋珪身边的于桓,于值等人,就在计划着和魏国中不安分的部族里应外合,推翻拓跋珪的统治。单以这些人的身份而论,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计划似乎也并不是难事,但是,糟糕就糟糕在这些人中的于值恰恰是前文中所说的穆崇的外甥,而于值为求事情妥当,竟将计划全盘托出以征求这个舅舅的意见。实在是天佑拓跋珪,穆崇本就是叛自刘显,自然不希望亲刘显的窟咄掌权。大惊之下,穆崇连夜求见拓跋珪,面陈此事。拓跋珪自是雷厉风行。一夜之间,连斩首谋者于桓以下五人尽行服诛,而为了避免再生事端,拓跋珪放弃了将此事深究的打算,下令余者不论。

这个事情虽然以拓跋珪的胜利告终,但给拓跋珪造成的打击是相当之大的。考虑到当前的内忧外患,拓跋珪无可奈何,厚着脸皮出奔贺兰部。《魏书.帝纪第二》中在描述此事的时候美且名曰“乃北逾阴山,幸贺兰部,阻山为固”,但事实我们都知道,在前段时间和贺兰部交恶的情况下,拓跋珪此举实在是低声下气,忍辱负重。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引“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古训,至少,我们还知道拓跋珪的将来实在是无可限量。

在出奔贺兰部之后,拓跋珪并没有放弃,一方面,他留下了穆崇以作为内应,另外一方面,他派出了安同,长孙贺求助于当时在中原风头正尽的慕容垂。

按慕容垂此人,是十六国后期的名将,个人以为此人处理人际关系不行,否则也不会送个儿子慕容全给王猛给咔喳了造成以后后燕王国后继无人的惨剧。但在战略眼光和战术素养却实在是无人可比。单从战局上来看,此人终身未逢一败,若论战场上的武勇,恐怕就是十六国时期的第一名将的慕容恪也要甘拜下风―――关于两者的排名,这里我不是抬举《南朝志》的那位,慕容恪和慕容垂同为不败名将,但是,考虑到慕容垂为慕容恪一手促成,而慕容垂本人尽管战功赫赫,却没有培养出什么知名的接班人来看,这一手知人诲人的本领,慕容恪排名在慕容垂之前,当之无愧。―――而在个时候,一是慕容垂正忙于肃清前秦的残留势力以及和乘乱南下的丁零一族,自然不希望后方的和前秦有着莫大牵连的刘显势力的强大,二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前秦帝国崩溃之后,和慕容垂同为前燕异族的慕容永尽管和慕容垂目前也没有完全的闹翻,但是两个慕容之间的关系也是日渐恶化。慕容垂也不想看到慕容永的坐大。当然了,也为了扶植一个亲自己的北方势力,因此,在权衡了诸多变数之后,慕容垂决意出兵助魏。

《魏书.帝纪第二》在记述慕容垂出兵的安排的时候认为,“垂遣使朝贡,并令其子贺驎帅步骑以随同等”,后文也以“贺驎”为慕容此次出兵的主帅。不过,事有蹊跷,我在翻阅相关时期的史料的时候,除去在《魏书.志第二》中有“太祖皇始二年六月庚戌,月掩太白,在端门外。占曰‘国受兵’。九月,慕容贺驎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十月,太祖破之於义台坞,斩首九千余级。”之段,以及《北史》中显而易见的引自《魏书》中关于此次出兵的段落外,再也找寻不到慕容贺驎这个名字。考虑到慕容一族命名人名多为单字,我颇为怀疑这个名字当为慕容麟之误,急切之间没有太多的证据,姑且立此存照。

慕容贺驎的救兵一到,对于拓跋珪而言,真是好比雪中送炭。就在等待救兵的这段日子里,受尽了贺兰部的白眼不说,拓跋珪更是惨糟北部大人叔孙普洛等十三人及诸乌丸部族背叛投靠刘卫辰之耻。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骤然在得知救兵到来的消息之后,大喜之下,拓跋珪及其所有的力量,由经弩山,牛川一线,顺延水召集失散的部众,出代谷,和慕容贺驎会师于高柳。

两军会师,穆崇也随即接踵而至。留在魏境的耳目穆崇尽管未能纠集起部众,却带来了不亚于一只训练有素的大军的好消息。这个事情在《魏书.列传十五》中记载如下“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这种事情虽然真假未尝可知,但是对于当时缺少足够的科学认识的魏国军民而言,却是大大的振奋人心。需知对于鲜卑这种草原民族而言,白狼的存在,几乎等同于中原文明的龙了。这种异象,可不就说明了神明都在捍卫着拓跋珪么?

在这种情况下,拓跋珪不愿意在拖下去了。他决意和追击而来的窟咄,刘显联军展开一场大战。尽可能的结束这场战乱。

慕容一族的部队此时正经历了中原大乱的磨练,兵锋之强,可以说是举世罕匹。而拓跋珪,虽经多个部落的背叛,在数量上稍稍见少,但剩余力量却是去粕存精,也非一般的军队所能比拟。加之两方初一会师,又有所谓的祥瑞在见,士气正旺,无论从战斗力还是从求战欲望上来看,这两者联军的力量都远非窟咄和刘显联军可比。更不要说在拓跋珪方面还有拓跋珪这样的一位杰出的统帅了。这一场大战的结果不言而喻。一战而下,拓跋珪彻底的收回了失去的一切自是不言。新生的魏国的基石,也可以说全赖此战之功了。其后的岁月里,虽然魏国在拓跋珪的带领下屡有大战,但是无论是从何种方面来比较,窟咄之战,都当居道武朝首位。

而此战对于拓跋珪个人的影响,恐怕也并非三言两语所能形容。按从此之后,拓跋珪对于周围的人总是心有疑虑,凡涉到谋叛字眼的近臣更是无不以身死名败收场。而唯独对于在此战之中出力绕多的穆崇却网开一面,同样根据《魏书.列传第十五》中的记载,穆崇在拓跋珪的晚年曾经参与了卫王拓跋仪的谋叛事件,但这个消息却在拓跋珪本人的过问下被压弹了下来,穆崇甚至还得以在死后配飨太庙。这样的殊荣,独独予以穆崇一人,由此也不难见拓跋珪内心深处对于此战的感触了。

至于失败了的窟咄,他的日子也到了尽头。在此次战役中,尽管他保住了性命,并得以逃至刘卫辰处。但看待事情相当的现实的刘卫辰自然对于这只丧家之犬也不会给予太多的好眼色看。就在其后不久,刘卫辰为了节省粮食干脆一刀了事,将窟咄送去见了长生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