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相声】三国相关相声小辑一 -- 一介

共:💬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相声】三国相关相声小辑一

一肚子《三国》(对口)

甲: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必须得有高度的文学修养。

乙:搞艺术的不研究文学哪行呢!

甲:文学方面您喜欢什么?

乙: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我都喜欢。

甲:您还喜欢看小说?

乙:不是看而是研究,尤其是对我国古典小说像《列国》、《水浒》、《红楼》、 《西游》我都爱看,特别是对《三国演义》我敢说有独特的见解。

甲:您的话可太大?

乙:不大。这还打着折扣呢!

甲:既然您对《三国演义》有独特见解,我提个问题跟您请教。

乙:好吧,我是有问必答,随时对你进行指导。

甲:这位不会客气!

乙:我这是实事求是。

甲:我问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人物谁最有本领?也就是说谁的能耐大?

乙:谁的能耐大啊?

甲:啊。

乙:关羽。关羽能耐大。

甲:关羽有什么能耐?

乙: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关羽多大能耐!

甲:关羽这么大能耐为什么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为什么哥儿仨打不过吕布一个人,那谁的能耐大?

乙:那就是吕布能耐大啦。

甲:吕布有什么能耐?

乙:好嘛,人中吕布,马中赤免。他辕门射戟给袁、刘两家了过事,大将纪灵束手无策。吕布能耐大。

甲:吕布这么大能耐在白门楼让曹操杀啦。那谁能耐大呢?

乙:那曹操能耐大。

甲:曹操有什么能耐?

乙: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灭袁绍,定辽东,征乌桓,降张鲁,伐刘表,下江南,醴酒临江,横槊赋诗,可称一世之雄。曹操能耐大。

甲:曹操这么能耐,为什么濮阳遇吕布,宛城遇张绣,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赤壁之战差不点儿叫周瑜给逮着。那谁的能耐大呢?

乙:要这么说那就是周瑜能耐大。

甲:周瑜能耐大,在柴桑口叫孔明给气死啦?那谁能耐大?

乙:那诸葛亮能耐大。

甲:诸葛亮这么大能耐,六出祁山叫司马懿给挡住啦,那谁能耐大?

乙:那……那就是司马懿的能耐大。

甲:司马懿这么大能耐,在曹操手下不得重用,曹操说他鹰视狼顾,不可付以重任。那谁能耐大?

乙:那……你能耐大。

甲:我有什么能耐?

乙:你把我给问住啦!这不是抬杠吗?

甲:通过跟您说话,您对《三国》可以说熟读。

乙:熟读啊?跟您这么说吧,这肚子里没有别的……

甲:都是什么?

乙:《三国》。一肚子《三国》哪。

甲:一肚子《三国》?

乙:经常发表这方面的论文,不但写文章,还能说《三国》。

甲:您都在哪儿说过?

乙:哪儿都说过。

甲:电台呢?

乙:说过。

甲:机关?

乙:说过。

甲:农村?

乙:说过。您别问啦,什么场合什么堂会都说过。

甲:三月三蟠桃会上说过吗?

乙:庙会上边说过。

甲:庙会干吗?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生日,给西王母祝寿的蟠桃盛会,在那儿说过吗?

乙:没有!

甲:你不是说什么会都说过吗?

乙:要那么着,我还非得去不可。

甲:对啦,不过今年去不了啦。

乙:为什么?

甲:今年主持人换啦。每年都是元始天尊。

乙:今年呢?

甲:通天教主。知客也换了。

乙:换谁啦?

甲:大肚弥勒佛。

乙:弥勒佛?

甲:知道他的出身吗?长耳定光仙,野猫精,兔崽子。看过《封神演义》吗?

乙:看过。

甲:因为万仙阵他没晃那六魂幡有功,后来叫佛祖把耳朵往下一啦,把嘴缝上啦,就成弥勒佛了,让他看守南天门。今天他是小人得志,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大门外贴了一张告示:凡是有赴蟠桃会的各路神仙不准沾酒色财气。

乙:要是沾上酒色财气呢?

甲:只要一沾上这四个字的边儿,不准赴会,连南天门都不让进。就看关羽关云长骑着赤兔马,周仓扛着青龙偃月刀,关平肋下挎着宝剑走到南天门。弥勒佛把脸一沉:“什么人!少往前进!”

乙:弥勒佛不认识关羽?

甲:认识。

乙:那为什么这样问?

甲:成心找碴儿嘛!“末将关羽给王母拜寿。”“拜什么寿?嘿嘿,请回去吧!”

乙:他给挡驾啦!

甲:“为什么不让俺进去!”弥勒佛用手一指:“你看看告示去!”“我看过啦,沾酒色财气的不准进南天门,我一个字都不沾呀?”“你呀?你四个字都占全啦!”

乙:这可是血口喷人!

甲:“我怎么沾这个酒字?”“温酒斩华雄你喝酒没喝?”

乙:色呢?

甲:“你身在曹营中十二年,曹操送你十名美女还不是色吗?”

乙:这可是胡说。给了十名美女人家没要,都伺候二位皇嫂啦。割宅断院,她们住在后院,关羽在前院秉烛达旦。

甲:在后院伺候二位皇嫂,后半夜皇嫂都睡着啦,叫过俩去谁知道?

乙:强词夺理呀!财呢?

甲:“上马金,下马银那不是财吗!”

乙:封金挂印人家没要!

甲:我知道,他河北寻兄这么多金银分量太重没法带。那年头儿要有汇票他早把钱汇家去啦。

乙:太气人啦!气呢?

甲:“过五关斩六将,没气怎么能杀人?”气得关羽刷一下子脸就红啦。关羽为什么是红脸儿,就是让弥勒佛给气的。

乙:是呀?

甲:当时气得关羽卧蚕眉倒竖,凤眼圆睁,一瞪。

乙:坏啦,关羽一瞪眼就要杀人。

甲:不,关羽要和他辩理。周仓是粗鲁人,一看关羽瞪眼啦,把青龙偃月刀就递过去啦。关平一看要出人命啊,他给拦住啦:“您别跟他生气,咱说不过他,这个兔崽子一肚子《三国》哪!”

乙 啊?我呀!

八大吉祥

(对口)

甲:说相声离不开笑料。

乙:哪一段儿都可乐。

甲:怎么就可乐了呢?

乙:就是说得可乐嘛。

甲:当然啦,就是先说大话,替自己吹嘘。说来说去,大家越听越不像话,这乐就来啦。

乙:这倒不假。

甲:比如说:有许多的相声演员,往台上一站就吹上啦:“我有学问。”其实他没学问,您听着才可乐呢。

乙:怎么呢?

甲:您想这情理呀,哪位真正有学问的人跟人说:“我有学问。”绝对没有。真正有学问的,人家就不往外说啦。您多咱听我跟别人说:“我有学问”,我从来就没说过。我为什么不说呢?

乙:嗯――您有学问呗!

甲:那您是知道的。

乙:他也吹上啦!

甲:什么叫吹呀?我真有学问。

乙:好吧,您既然说你有学问,那我考考你。

甲:行啊!您出题吧。

乙:咱们说八个字儿?

甲:哪八个字儿?

乙:是“天”、“桃”、“林”、“海”、“灯”、“连”、“香”、“八”。

甲:就这么说呀?

乙:不。咱们打每个字里找出三位,谁部谁,上哪儿去:还得在一个朝代;还得哪个字起,哪个字落。

甲:好吧。先听您的。

乙:先说“天”字。“一大念个天。”“天”字怎么写?上边一道的“一”,再加一个“大”字,就念个“天”。“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关羽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麦城宾了天。”

甲:啊,《走麦城》,《三国》段儿。好!

乙:谁问谁?

甲:这“天”字要是出头儿念“夫”;“天”字底下加个“口”字念“吞”;“天”字上边儿加“竹”字头念“笑”;“天”字上边儿加“宝盖儿”,旁边再加“三点水儿”,那边加一“耳刀”……

乙:念什么?

甲:嗯――没有这么个字儿。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说“一大念个天。”

乙:谁问谁?

甲:“鹤仙问鹿仙。”

乙:这是古人吗?

甲:唉!《封神榜》里的鹤鹿童子嘛!

乙:问谁呀?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呀?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跨鹤上南天。”

乙:这回说个“桃”字儿。“木兆念个桃。”

甲:谁问谁?

乙:“许褚问张辽。”

甲:还是《三国》上的,问谁?

乙:问“蒋干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相府献寿桃。”

甲:噢,曹操寿日。

乙:您说啦。

甲:“一大念个天。”

乙:“木兆”!

甲:“木兆念个天。”

乙:“桃”!

甲:木头桃。

乙:木头桃?那怎么吃?

甲:“木兆念个桃。”

乙:谁问谁?

甲:“麋鹿问仙鹤。”

乙: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上哪儿去啦?

甲:“三月三赴蟠桃。”

乙:噢,蟠桃会。这回说“林”。“二木念个林。”

甲:谁问谁?

乙:“张飞问赵云。”

甲:问谁?

乙:“皇嫂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躲避密松林。”

甲:“二木念个林。”

乙:谁问谁?

甲:“鹤神问鹿神。”

乙:怎么又成神啦?

甲:您就甭管啦。

乙: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又南极翁?

甲:啊,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这大脑袋来三次啦!

甲:“赴会紫竹林。”

乙:这回说“海”。“水每念个海。”

甲:谁问谁?

乙:“周瑜问黄盖。”

甲:问谁?

乙:“孔融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少居在北海。”

甲:说“水每念个海。”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崽问鹿崽。”

乙:怎么又“崽”了?

甲: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

乙:您真能找!问谁?

甲:问――“南极翁哪里去?”

乙:南极翁是谁?

甲:南极子、老寿星、大脑袋。

乙:您离不开大脑袋啦!上哪儿去啦?

甲:是这个……“漂洋去过海。”

乙:老寿星过海!这回说“灯”。“火丁念个灯。”

甲:谁问谁?

乙:“马岱问孔明。”

甲:问谁?

乙:问“魏延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闯灭七星灯。”

甲:说“火丁念个灯。”

乙:谁问谁?

甲:“鹤童问鹿童。”

乙:您还能找哪!问谁?

甲乙:问“南极翁哪里去?”

甲:南极子……

乙:行了,您别往下说啦。大脑袋是吧!哪儿去啦?

甲:“正月十五去逛灯。”

乙:老寿星还逛灯?这回说“连”。“车走念个连。”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孙权。”

甲:问谁?

乙:问“张飞哪里去?”

甲:哪去啦?

乙:“三马并相连。”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甲:说“车走念个连。”

乙:谁问谁?

甲:这个……“鹤仙问鹿仙。”

乙:又鹤仙啦?问谁?

甲:“南极翁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他这个……“跨鹤上大连。”

乙:这南极翁哪儿全去呀!你这是没词儿啦!说“香”啦。“禾日念个香。”

甲:谁问谁?

乙:“鲁肃问周郎。”

甲:问谁?

乙:“刘备哪里去?”

甲:哪儿去啦?

乙:“甘露寺去降香。”

甲:“禾日念个香。”

乙:谁问谁?

甲:“鹤……”

乙:这回你找不着辙。鹤什么?哼!

甲:“鹤童……”不合辙。“鹤仙……”不行。“禾日念个香,鹤帮问鹿帮。”

乙:怎么又“帮”啦?

甲:哪!就是麋鹿仙鹤下的小崽子太多啦,长大了都“一帮一帮”的啦。

乙:你真能说!问南极翁是不是?上哪儿去啦?

甲:“西天去烧香。”

乙:行,这回说“八”。“一撇一捺念个八。”

甲:谁问谁?

乙:“曹操问夏侯霸。”

甲:问谁?

乙:问“张辽哪里去?”

甲: 哪儿去啦?

乙:“帐下吹喇叭。”

甲:说“一撇一捺念个八。”

乙:谁问谁?

甲:这个……“你奶奶问你妈。”

乙:怎么跑我们家来啦?

甲:拿你家人比古人还不好吗?

乙:行!问的那人也得是我们家人?

甲:当然啦!“一撇一捺念个八,你奶奶问你妈。”

乙:问谁?

甲:问“你爸爸哪里去?”

乙:哪儿去啦?

甲:“河边儿钓王八!”

乙:去你的吧!

戏迷

(单口相声)

  诸位,你说这人哪,什么事都有着迷的。你看,有财迷,有气迷,有媳妇迷,我们街坊那儿还有个戏迷。老两口子跟前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不知怎么被戏迷住了,迷得简直跟疯子一样,行走坐卧,不是拉过门儿,就是打家伙,站在那儿好好的:“大台!崩登仓!” 冷不丁的,谁受得了啊?“康!才才才……”这就又来了。你说愁人不愁人?照这样不把孩子耽误了吗?后来老两口子一商议,托个人让他学生意去吧。就给他找了个鞋铺。去的头一天还挺好,刚离开家,认生。可是过几天就走样儿了。正站栏柜呢,“冬咯隆冬嘀咯隆嘀咯隆……”二簧板,拉上了。同事们一听,怎么啦?哟,犯戏迷啦!

   巧了,不一会儿工夫,进来一位摩登姑娘,从那边柜台上买完了鞋之后,又从提包里掏出一只红缎子花鞋。人家是给她母亲买鞋,母亲是个民妆脚,带这么一只来做样子。姑娘说了:“掌柜的,有这样的鞋吗?”戏迷一看这姑娘,又看看绣花鞋,糟了,他想起《乌龙院》来了,拿人家姑娘当阎婆惜,学上马连良了:“啊,大姐,闻听人言,大姐生得一双巧手,今日卑人我要瞻仰瞻仰。”你猜怎么着?敢情这姑娘还是个票友,听他这么一上韵,搭上了:“哟!我们这粗针大麻线的,看不看不吃紧。”“咦,大爷我是一定要看!”隔一会儿戏迷又说了:“恐怕大姐你不是想我吧?”姑娘一听:“眼前倒有人想你, 你姐姐想你,你妹妹想你!”戏迷马上接上了:“呀呀呸!”唱上了[西皮摇板]“适才我在大街行,那众人的语言不好听啊……话到舌间留半句………‘你就说吧!”“说出口来你难为人!”他这么一唱,掌柜 的一看,了不得啦,好不容易把这姑娘劝走了。

  这姑娘走了,掌柜的可气坏啦。把戏迷的父亲找来了:“得得得,你赶紧把他领家去吧,待两天我这儿成戏园子了。”

   戏迷刚到家,正站在那台阶上发愣呢,那边来俩要饭的,一男一女,还跪在台阶上了。戏迷一看就想起时慧宝的《朱砂痣》,又唱上了:“他二人进门来双双拜倒,不由得老夫我喜上眉梢,尊二位且请起免礼为好,大娘子又转回所为哪一条?”他妈一看:“哟!跟要饭的也唱上啦!”赶紧地把他弄屋里去了。正在这节骨眼,邮政局送来一封信,戏迷接过来一看,想起余叔岩的《定军山》来了:(念白)“夏侯渊有书信到来,待老夫拆书一观。”“修书不及,照书行事。”“哎 呀,且住!老夫正在无计可施,这封书信来到,刚刚凑巧,夏侯渊约定老夫明日午时三刻,走马换将,……那时节老夫我杀一阵,败一阵,杀一阵,败一阵,败到旷野荒郊,施用拖刀之计将其斩于马下。夏侯渊,我的儿呀啊!你不来便罢,你若来时,定中老夫拖刀之计也!(唱)两国不和常争夺,一来一往动干戈,魏营打罢得胜的鼓,我军为何不鸣锣。”好嘛!他父亲一看,来一封信就是一出戏,这还有完了吗!正在这时候,街坊有个老太太打小孩儿,大家伙全都过来劝架。老太太拿个大棍子非打这小孩不可,小孩也真淘气。这戏迷一看不要紧,又想起王又宸的《宝莲灯》来了:(念白)“啊,夫人,这就是你的不是啊!”老太太说:“我打孩子怎么是我的不是啊?”(念白):“方才打了沉香,如今就该打秋儿;如今不打秋儿,方才就不该打沉香。一样的孩儿,你是两样的心肠!沉香,奴才!儿呀!(唱)看起来还是儿偿命,她自己养的自己疼,我手拉娇儿秦府奔,去找老贼把命拼!”他把小孩给拽走了!

戏迷药方

(对口相声)

甲 人的爱好不一样。

乙 百人有百好嘛。

甲 好走东的不走西,好骑马的不骑驴,好打球的不下棋,好吃鸡蛋的……

乙 怎么样?

甲 不吃鸡蛋皮。

乙 废话!鸡蛋皮能吃吗?

甲 人有爱好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能迷喽。

乙 要是迷了呢?

甲 那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乙 有这么严重吗?

甲 有啊!您就拿我来说吧,我这人对戏剧有特殊的爱好。

乙 这么说您爱听戏?

甲 我不但爱听戏,而且还爱唱戏。

乙 好啊!您是唱哪工的?

甲 生、旦、净、未、丑,神仙、老虎、狗我全行。

乙 您在舞台上唱啊?

甲 不,我净在生活里唱。

乙 在生活里头唱?

甲 我讲究的是生活戏剧化。人家唱戏是戏词,我能即兴编词,见什么唱什么,走哪儿唱哪儿。您常听人说“戏迷”“戏迷”,就是说的我。

乙 噢,您就是“戏迷”?

甲 是我,那儿都唱。要过桥的时候,我就唱《金雁桥》,走到河边儿,我就唱《渭水河》;走到墙跟前,我就唱《墙头记》;走到城门口,我就唱《冀州城》。

乙 您这唱法可有意思!

甲 还有意思哪?净惹祸!那天我刚打家里出来,我们门口停着好几辆三轮车,我一瞧这个,就犯了戏迷了。

乙 想起哪出来了?

甲 《挑滑车》,我要去高宠。找了半天没有花枪,我一瞧靠墙那边儿立着根扁担,抄起来我就奔三轮车那边去了。嘴里还“众将官!你们闪开了”。蹦登锵!把三轮儿给挑翻啦。

乙 好家伙!像您这戏迷谁受得了哇?

甲 不要紧,现在我这戏迷病好了。

乙 好啦?

甲 要不好,跟您说这几句话,几出戏也开出去了。

乙 哎,您这戏迷怎么治好的呢?

甲 朋友送了我一个偏方,抓了一副药吃下去就好了。

乙 您这药方还有吗?

甲 有哇。

乙 那您借我用一用怎么样?

甲 干吗呀?

乙 不瞒您说,我也有点儿戏迷。

甲 您是初犯哪,还是老病?

乙 我是初犯。

甲 初犯没关系,也用不着吃药,我把这个药方给你念上一遍,一听就好了。

乙 那我太谢谢您了。

甲 别客气。这个药方乃是北京一位著名的老大夫所授。

乙 中医研究院的。

甲 北京戏剧学院的。

乙 戏剧……哪位呀?

甲 萧大夫。

乙 萧大夫?

甲 萧长华先生。

乙 萧长华不是京剧名丑吗?

甲 是啊,他还是著名的治戏迷的大夫。

乙 那您快念念吧。

甲 “此药方专治男女老幼一切戏迷症。”

乙 都治什么病啊?

甲 “内治《女起解》,外治《男起解》,还治《麻疯女》和《宇宙锋》。”

乙 噢,这都是病啊!治这病都得用什么药材哪?

甲 “要用《盗灵芝》一枝,《盗仙草》一棵,《摇钱树》一棵,《采桑》两根,《二度梅》三棵,《庆顶珠》七粒,《海潮珠》九颗,《纺棉花》一捆,《天女散花》五朵,《黛玉葬花》六朵,《新茶花》一对,《芦花计》两包,《孙夫人祭江》三片,可得要《贵妃醉酒》的引子。”

乙 这药怎么煎法?

甲 “买来药你送到《小磨房》,拿过《乌盆计》研成《戏中戏》,放在《打沙锅》之内,倒点儿《马前泼水》,对好《池水驿》,拿过《演火棍》,点着《火焰驹》,扇起《桃花扇》,药煎好了,倒在三个杯里喝。”

乙 哪三个杯?

甲 “《蝴蝶杯》、《九龙杯》、《日月雌雄杯》,千万别倒在《温凉盏》里。”

乙 要是倒在《温凉盏》里哪?

甲 “那就变成《反西凉》啦。”

乙 这药凉不凉啊?

甲 怕凉加上《十粒金丹》。

乙 那要是热了呢?

甲 再加上二钱《朱砂痣》。

乙 这药什么味?

甲 苦哇,《苦中苦》。

乙 吃您这药,忌口不忌口啊?

甲 忌口,要忌《野猪林》、《鱼藏剑》、《铁公鸡》、《羊肚汤》,千万别吃《龙虎斗》,鲜的别吃《打樱桃》。

乙 这副药得多少钱哪?

甲 得《拾万金》。

乙 嗬,太贵了!

甲 少点儿也得《马蹄金》一锭。

乙 要是给银子哪?

甲 得《陈三两》。

乙 给现洋呢?

甲《一元钱》。

乙 说铜子儿吧。

甲 也得《三上吊》。

乙 要是给铜钱呢?

甲 那得《十五贯》。

乙 《十五贯》也出来啦。这药店在哪儿啊?

甲 药店可远了。在《雁荡山》前,《五台山》后,《凤凰山》左,《剑峰山》右。

乙 那得坐车去吧?

甲 不行,交通不便。

乙 要是坐船呢?

甲 水路不通。

乙 那我怎么去呀?

甲 你拉过《红鬃烈马》,或者《千里驹》,备好《马鞍山》,摘下《霸王鞭》一直奔《山海关》。出了《山海关》,你走《连营寨》、《李家店》、《武家坡》、《潞安州》、《中牟县》、《善宝庄》、《景阳岗》、《快活林》、《开山府》、《洪洋洞》,就到了《摩天岭》,过去《摩天岭》前面就是《汾河湾》,《汾河湾》的船你千万别坐。

乙 怎么啦?

甲 那是《荡湖船》,它是有帮没底。

乙 我要是坐了呢?

甲 你要坐了这船,把你掉在《渭水河》里头,谁去《搜孤救孤》啊?再说也没人给你《请宋灵》啊,你永远见不着你那《王华买父》、《四郎探母》,也瞧不见你那《秋胡戏妻》啦,你怎么《少年立志》啊!

乙 那我怎么办呢?

甲 要是赶上下雨,再碰上许仙,你就跟他《搭船借伞》。

乙 好嘛,我成白娘子啦。

甲 你上了船,《借东风》的力量,来到《九江口》,千万别赶上《赤壁之战》。

乙 我要是赶上呢?

甲 那要《火烧战船》可就要《满江红》了!到了《九江口》可别下船,越过六个码头,你可以到《三岔口》下船,一下船就是《金沙江畔》,你就能见到《龙女放羊》,她必定向你叙述她的身世。

乙 她怎么说呀?

甲 (学)“哟,我家住在《闹龙宫》,我是东海龙王的三女儿《文成公主》,小名叫《刘巧儿》。”

乙 嗨!这都是哪儿的事啊!

甲 “因当年我父允许我《天仙配》,就把我许配给当朝驸马《刘三姐》为妻。”

乙 哎!刘三姐是女的!

甲 所以都叫她《女驸马》,她说她也是上了《芦花荡》的。

乙 怎么上的当?

甲 只因为当年沙陀国打来连环战表,命我母《昭君出塞》,由《孙安动本》,扎下了《淮河营》,招募《水淹七军》,那时候《刘三姐》正在家中《春香闹学》,见到了《牛皋扯旨》,她就想《投笔从戎》,《精忠报国》《替父从军》。

乙 哎!你说的这是刘三姐吗?

甲 这是《花木兰》。

乙 我说呢!

甲《花木兰》带领《三女除霸》。

乙 哪三女除哪三霸?

甲《花木兰》《智斩鲁斋郎》,《秦香莲》《义责王魁》,《祥林嫂》《打严嵩》。

乙 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这才搬出来《杨门女将》,由《穆桂英挂帅》。《詹天佑》为前部先行官,他们《六出祁山》,《反徐州》,《下河东》,《过五关斩六将》,《梵王宫》,《野火春风斗古城》。

乙 我越听越乱。我得赶快抓药去。

甲 别忙,到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你可就……

乙 到了!

甲 还早着呢!

乙 那我再怎么走?

甲 过去《野火春风斗古城》,你得《赶三关》。

乙 都赶什么关?

甲 《陈塘关》、《草桥关》、《瓦口关》、《雁门关》、《两狼关》、《阳平关》、《南阳关》、《怀都关》、《界牌关》、《牧虎关》、《查头关》、《白良关》、《虎牢关》、《雍凉关》、《战蒲关》、《天水关》、《凤鸣关》、好难过的《独木关》,过去《独木关》你一问《文昭关》……

乙 就到了!

甲 还早着呢!

乙 那我再怎么走哇!

甲 往前走,有几座桥。

乙 都是什么桥?

甲 有《金雁桥》、《金水桥》、《当阳桥》、《洛阳桥》、《清河桥》、《赵州桥》、《太平桥》,留神别在半道上碰上《断桥》。

乙 那我就掉河里啦。

甲 过了《太平桥》,你可就……

乙 这回到了。

甲 还早着呢!

乙 还没到哇!

甲 你再走几座山。

乙 都什么山?

甲 《大蟒山》、《二龙山》、《花果山》、《牛头山》、《丁甲山》、《四盘山》、《X(左王右普)球山》、《少华山》、《青石山》、《翠屏山》、《云罗山》、《银空山》、《双锁山》、《九里山》、《铁龙山》、《定军山》、《屯土山》、《滑油山》、《大香山》、《探阴山》、《火烧绵山》。山前有座《泗州

城》,一进《泗州城》你可就……

乙 到了。

甲 还早着呢?!

乙 我就知道是这句。咱慢慢走吧!

甲 《泗州城》里可是真热闹。

乙 有什么热闹的?

甲 有《大逛庙》、《小逛庙》,《帱州庙》、《天齐庙》,最热闹不过《X(左虫右八)蜡庙》。

乙 我不愿意逛庙。

甲 有会呀,《安天会》、《父子会》、《双龙会》,最热闹的《蟠桃会》。

乙 我也不愿意逛会。

甲 看灯啊,《大观灯》、《小观灯》、《七星灯》、《宝莲灯》、《薛刚酒醉闹花灯》。

乙 灯我也不看。

甲 你来个《拿高登》。转过《三门街》、《五花洞》、《祥梅寺》、《双塔寺》、《能仁寺》、《金山寺》。你到了《醉打山门》、《大登殿》,殿里头放着一张《采茶奇案》,案上摆着一对《武松单臂擒方腊》,当中供着《济公活佛》,转过《二进宫》,左边有《自由钟》,右边有《打金枝》,当中坐着《呼延庆》,桌上放着《哭灵牌》,地上竖

着《李陵碑》。

乙 这是什么庙哇?

甲 你绕过《佛门点元》,就到了《御果园》,里头有三座亭子。

乙 都是什么亭子?

甲 《清风亭》、《凤仪亭》、《风波亭》。《风波亭》上挂着《珠帘寨》,里边通着两个湖。

乙 哪两个湖?

甲 一个叫《落马湖》,一个叫《莲花湖》。一出《莲花湖》,往东走是《东皇庄》。

乙 往西走呢?

甲 那叫《溪皇庄》。

乙 径直走呢?

甲 径直走有两个村子。

乙 哪两个村子?

甲 《四杰村》、《恶虎村》。左边有《金钱豹》,右边是《黑松林》。《黑松林》里有个《打杠子》的,此人叫《罗四虎》,背后背着《八大锤》,手执《辕门射戟》,他一见你就给你来个《枪挑小梁王》。

乙 为什么呢?

甲 你们二人是《一箭仇》。只皆因《三世修》,你二人在《黄金台》上,《两将军》《大卖艺》,你给他来了个《张保摔子》,反倒把他《双宫诰》,拿到《大名府》是《三堂会审》,《审刺客》、《审李七》、《审潘洪》,判了他个《斩华雄》。他有个姐姐不答应,上告了你一状。

乙 谁呀?

甲 《杨三姐告状》。上告你《十道本》,改判为《伐子都》,发出《七百里》。今日一见你,准得给你来个《刺巴杰》。

乙 那我怎么办呢?

甲 你赶紧《滚钉板》。给他来个《罗章跪楼》。你就《哭长城》、《哭祖庙》,你掉下《荒山泪》,他看你《可怜虫》,就放你走了。

乙 我往哪儿走哇?

甲 《走麦城》啊。你赶快《徐策跑城》,防备他《萧何月下追韩信》。跑出《界元关》,雇一辆《挑滑车》,来到《梅龙镇》。

乙 跑到这时候我都饿了。

甲 那儿备有《鸿门宴》。

乙 吃宴太贵。

甲 镇上有小饭馆儿,专卖家常便饭,你可以《喝面叶儿》。

乙 我要喝杯牛奶呢?

甲 牛奶没有,有羊奶。给你来五瓶羊奶再来碗白菜汤。

乙 这叫什么饭哪?

甲 这叫《杨乃武与小白菜》。

乙 嗨!我要喝茶奔哪儿?

甲 《三雅园》。

乙 洗澡呢?

甲 《柳林池》。

乙 住店呢?

甲 《辛安驿》。

乙 谁开的店?

甲 《马寡妇开店》。

乙 我抓药上哪儿?

甲 抓药你上《乌龙院》。进了《乌龙院》,瞧见《珍珠塔》,你由《塔子沟》过去,就是《天门阵》、《朱仙镇》、《万仙阵》,对过就是《南天门》,你《上天台》,瞧见《百草堂》,就是药店。

乙 药店有什么记号?

甲 门外挂着《一匹布》,印着两块《血手印》,有一条《背板凳》,上坐《打周仁》,头戴《逍遥津》,身穿《斩黄袍》,腰系《宫门带》,足登一双《借靴》,左手拿着《芭蕉扇》,右手拿着《清官册》,脸上有一块《三疑计》,戴着《四进士》的眼镜。

乙 瞧这别扭的!

甲 进了门迎面就是《吴三桂》,柜台上有《小放牛》,《盗御马》为记。

乙 说了半天你没离开戏啊?(用手碰甲)

甲 打我?这叫《打金枝》。

乙 哟,又打出一出戏来,那我还打。

甲 这叫《打銮驾》。

乙 还打。

甲 《打龙袍》。

乙 还打。

甲 《打城隍》。

乙 还打。

甲 《打灶王》。

乙 还打。

甲 《棒打薄情郎》。

乙 我不打啦。

甲 你不打我,我打你。(用手碰乙)

乙 你打我没戏啊?

甲 这叫《打面缸》。

乙 好嘛!

甲 再打一下。

乙 这是哪出?

甲 《打沙锅》。

乙 嘿!没好的。

甲 再打一下。

乙 又是哪出?

甲 《打侄上坟》!

乙 到我这儿全这戏呀!

甲 这最后一打好!

乙 这是哪出啊?

甲 《打狗劝夫》。

乙 我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